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A卷)
一、字词书写
1.请你用楷书将“保护候鸟爱护生灵”八个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二、选择题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潮汐振撼骨骼彗星B.悬殊孕育农谚至密
C.凋凌沟壑腐蚀帷幕D.狩猎赌注迁徙萌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格事飞,年年如此。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辜草连天的景象,郊外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逐渐地第再用旌。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则复娟,屡教不改。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zhen)劫难(ju6)天衣无缝(feng)
B.褶皱(zhe)潮物(xD海洋深渊(yuan)
C.陨落(yun)追溯(SU)地壳运动(ke)
D.彳打射(y5n)萼星(hui)两栖动物(xl)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
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
试卷第1页,共8页
什么道理呢?
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③④①C.④②①⑤③D.④①②⑤③
6.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B.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C.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
龟裂的形象等……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
力。
B.《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
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火山喷发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
因。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此看来,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
B.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
个性化的服务。
C.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三、综合性学习
国家生态环境部5月11日对外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
通知。根据通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5月13日至19日,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
能攻坚”。全国低碳日定为5月15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9.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下列选项不适
合作为宣传标语的一项是()
A.给我一片绿,还你一片荫B.少用一杯水,少用一度电
试卷第2页,共8页
C.出门就步行,绿色好人生D.礼让一小步,平安一大步
10.为做好低碳生活宣传动员,班长赵晓同学作即席演讲,下面是他演讲的开场白,其中有
两处不妥,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②今年全国节
能宣传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③加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理念和技术知识的
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走出校园、积极行动,参
与社区宣传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共建美丽中国。
序号(),修改意见:
序号(),修改意见:
11.八年级(1)班围绕“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
应对,请你补充完整。
李佳:低碳生活,我们一
王新:低碳生活,我们一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恐龙无处不有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
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
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
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③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
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蜂是人
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
动物的化石。
试卷第3页,共8页
④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
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
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
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
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
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⑥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
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
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⑦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
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
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
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⑧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
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
龙化石。
⑨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
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
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
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⑩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
盖。那里的冰有几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
以找到它们。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
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试卷第4页,共8页
【文本二】
被压扁的沙子
①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
属铳,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
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电件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
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②对于恐龙的灭绝,1980年以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
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1961年一位名叫S。Mo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
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这种被
压扁的沙子因此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
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
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
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制
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④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
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
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⑤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
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
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⑥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
活动。亚里桑那大学的J。Fo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
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
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⑦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
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
应该是撞击。
试卷第5页,共8页
12.《恐龙无处不有》是怎样验证“大陆漂移”的?请结合【文本一】②-⑨段,进行逻辑推
理。
恐龙化石无处不有一①一但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一所以现在的各块
大陆曾经联结在一起一②
13.【文本一】《恐龙无处不有》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文本二】《被压扁的沙子》中第①段加点的“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5.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侧重点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
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
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
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
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
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
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
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
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
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
试卷第6页,共8页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
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
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
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
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材料二】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只,,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天山:指祁连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东西长800
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
16.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不正题一项是()
A.材料一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由时间到空间的逻辑顺序。
B.有人先在广州看见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又在北京看见,根据材料一的说明,这是因为越
往北,花开得越迟。
C.材料一第③段连举了“大连一北京”和“烟台一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解说更为全面。
D.农谚“柳毛开花,点豆种瓜”可以用作例子来说明第⑥段划线句“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
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17.根据材料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物候学知识,请你解释材料二《塞下曲六首(其一)》
划线诗句中的物候现象。
18.你读小学的弟弟不懂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请你结合对“夏初春末,布谷唱
歌: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句农谚意义的解释,并结合《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内容,给弟
弟讲清这两个概念。
试卷第7页,共8页
五、作文
19.最近,班里打算出一期墙报,主题是“萌宠与我”,正面向全班征稿。你和你的小宠物之
间,一定有着许多快乐的故事,又或是悲伤难忘的回忆,小宠物的一举一动也总能牵动你的
情思。把你的故事写下来,去投稿吧。
要求:写清楚自己情感的变化,200字以内。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
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试卷第8页,共8页
1.示例
原I护候鸟][1肮生艮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注意“候”“爱”的字形。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振撼----震撼;
B.至密——致密;
C.凋凌——凋零;
故选D。
3.D
【详解】考查成语中运用。
A.草长莺飞:绿草茂盛,黄莺翩然。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正确;
B.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衰萎的样子。正确;
C.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正确;
D.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不能形容“我”不改正错误。用错对象;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劫难(jue)------jie;
C.地壳运动(ke)------qiao;
D.两梢动物(xi)——qi;
故选Bo
5.D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通读几句话可知语段主要讲述“砾岩”保存了历史的痕迹。根据逻辑推断,第④句应为首句,
点明说明对象——砾岩;第①句由“砾岩中……”可推知是紧承第④句来说,第②句紧承第
①句解释这种现象说明的内容,第⑤③句通过设问,点明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故排为:
④①②⑤③;
答案第1页,共5页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省略号与“等”只能用一个,可删去“等”;
故选D。
7.C
【详解】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的是外星撞击地球是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而非“火山喷发”;
故选Co
8.B
【详解】A.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原因”;
C.有误,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以在“全面”前面加上“是否能”;
D.有误,语序不当,改为“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
故选B。
9.D10.①“顺应自然”在“尊重自然”后面(或“顺应自然”在“保护自然”前面)。④“、”
改为“,”(或“顿号”改为“逗号”)。11.(我们)可以步行去上学,少乘坐私家车。
(我们)要用布袋装东西,减少使用塑料袋。
【解析】9.本题考查标语的理解。
D.“礼让一小步,平安一大步”,其主题是关于文明礼让与交通安全方面的内容,与“2024年
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节能”“低碳”无关联。
故选D。
10.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标点的使用。
对于①,病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语序不当。修改意见:将“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改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对于④,“走出校园、积极行动,参与社区宣传活动”中,“走出校园”和“积极行动”不是并列
关系,“积极行动”是对“走出校园”后的行为描述,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应该改为逗号。
11.本题考查提措施。
补充的句子要围绕“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这一话题,需要结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实际
行动来思考。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思考能够实现低碳生活的行动,比如出行方
式、能源使用、资源节约、消费习惯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答案第2页,共5页
示例:(我们)可以少用空调,多开窗通风,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可以做好垃圾分类,提
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12.说明恐龙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理论)13.运用
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南极冰多寒冷的特点。14.“也许”是“可能,或许”
的意思,表推测,表明这只是人类的一种猜测,如果删去就表示肯定,与事实不符。“也许”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5.第一篇是以恐龙化石无处不有,论证板
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第二篇是以“被压扁的沙子”为证据,证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解析】12.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一空,结合【文本一】②段“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
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概括可得:说明恐龙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二空,结合【文本一】⑦段“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
欧洲和亚洲I,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
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概括可得:大陆漂
移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结合【文本一】第⑩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
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可知,这句话将南极洲比作“大冰箱”,并说明其冰含量,运用打比方和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且形象说明南极冰多、气候寒冷的特点。
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首先明确:不能删去。“也许”表示推测,意思近似于可能、或者、或许、兴许。“这也许是
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可知,“也许”一词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只是人类的一种猜测,如果删去就表示肯定,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删去,体现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15.本题考查说明对象。
从【文本一】第③段“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可
知,本文是为了说明第④段“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也就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从【文本二】第④段“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
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⑤段“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
答案第3页,共5页
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等内容知,文章从不同方面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
动,而应该是撞击“。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作者多角度、多
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16.A17.示例:从物候知识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
偏低。五月是最热的夏至、小暑,而祁连山尚且如此寒冷,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该地域海
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或者: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
差异之大)。18.示例:“夏初春末,布谷唱歌: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意思是说:春天
快过完夏天将来到时,布谷鸟会出现,农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知道按天时规律应收麦子或
栽禾。春天快过完夏天将来到时布谷从南方飞回让人听到它的叫声,这种自然现象就叫物候。
物候学是研究这些物候现象,从而指导人们安排农业生产的科学,比如听到布谷叫,就知道
应该割麦子或栽禾。
【解析】16.考查内容理解。
A.“由时间到空间”有误,纬度、经度和高下是空间,古今是时间。故应为:从空间到时间。
故选Ao
17.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结合诗句“五月天山雪,无
花只有寒”可知,从物候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车质押贷款合同
- 个人英语介绍课件
- 两委换届课件
- 实习人员聘用合同
- 专属介绍对象课件
- 【课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成语教案二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史学史(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师大附中2025年初三期末试题含解析
- 云贵川高中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原创模拟卷(四)含解析
- 高级财务管理完整版课件
- 怎样学习初中物理
- DB62∕T 25-3111-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 大班音乐《水果百变秀》课件
- 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服务转介工作制度和流程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考试题库1100题【含答案】
- 监察机关执法工作规定学习测试
- 产品鉴定试验大纲
- 2022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PPT
- 常州市武进区征地拆迁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补偿标准
- 民办教师人员花名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