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古汉语语法与句式分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汉语词性辨析要求:在下列各句中,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史记·陈涉世家》)A.名词,好B.动词,保护C.形容词,好的D.名词,将领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史记·陈涉世家》)A.动词,衰老B.形容词,衰老的C.名词,老妇人D.动词,衰弱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A.动词,击打B.动词,飞C.名词,水D.动词,扶摇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史记·范雎蔡泽列传》)A.形容词,破烂的B.动词,穿C.名词,破烂的衣服D.形容词,破旧的5.赵王于是遂发兵距秦,王翦为上将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动词,发兵B.动词,抵抗C.名词,将军D.动词,为6.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A.形容词,美的B.动词,是C.形容词,美丽的D.形容词,好的7.虽然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形容词,虽然B.动词,向往C.连词,虽然D.动词,达到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A.形容词,愉快B.形容词,不爽快的C.动词,行走D.形容词,不高兴的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孟子·告子下》)A.形容词,死的B.动词,接受C.形容词,美好的D.形容词,死亡的1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A.动词,施行B.形容词,不同的C.动词,攻击D.形容词,一样的二、古汉语句式分析要求:在下列各句中,判断句式类型。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2.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3.故燕王欲结于君,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4.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7.故燕王欲结于君,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8.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9.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10.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D.疑问句三、古汉语实词理解要求:在下列各句中,判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终不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推辞B.告辞C.辞谢D.谢绝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孟子·告子下》)A.味道B.美味C.糖D.香气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幸福B.幸运C.喜爱D.宠幸4.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5.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6.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7.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8.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9.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10.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逍遥游》)A.实现B.到达C.追求D.寻找四、古汉语虚词辨析要求:在下列各句中,判断加点虚词的正确用法。1.邯郸之民,以隶首为计,而以珠玉为宝。(《庄子·逍遥游》)A.用作介词,表示凭借B.用作介词,表示用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并列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论语·为政》)A.用作介词,表示时间B.用作介词,表示比较C.用作连词,表示因果D.用作连词,表示转折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A.用作助词,表示疑问B.用作助词,表示停顿C.用作助词,表示肯定D.用作助词,表示否定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下》)A.用作介词,表示时间B.用作介词,表示程度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并列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A.用作助词,表示命令B.用作助词,表示条件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因果6.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A.用作助词,表示疑问B.用作助词,表示停顿C.用作助词,表示否定D.用作助词,表示肯定7.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道德经》)A.用作介词,表示比较B.用作介词,表示原因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并列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A.用作助词,表示命令B.用作助词,表示条件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因果9.韩信拜受印,遂将兵击赵,斩陈余。(《史记·淮阴侯列传》)A.用作介词,表示方向B.用作介词,表示目的C.用作连词,表示转折D.用作连词,表示因果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颜渊》)A.用作助词,表示疑问B.用作助词,表示停顿C.用作助词,表示否定D.用作助词,表示肯定五、古汉语句子翻译要求: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郑人买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之,遂不得履。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4.韩信曰:“吾闻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古汉语文章阅读要求: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史记·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佣耕(2)辍耕(3)怅恨(4)若2.翻译下列句子。(1)苟富贵,无相忘。(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文章开头写陈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文章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汉语词性辨析1.D解析:加点词“良将劲弩”中的“良”是形容词,修饰“将”和“弩”,意为优秀的将领和强劲的弓箭。2.C解析:加点词“老妪力虽衰”中的“老妪”是名词,指老妇人。3.B解析:加点词“水击三千里”中的“击”是动词,表示撞击。4.B解析:加点词“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的“缊袍敝衣”是名词短语,指破旧的缊袍和衣服。5.A解析:加点词“赵王于是遂发兵距秦”中的“发兵”是动词短语,表示派遣军队。6.A解析:加点词“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的“美哉”是形容词短语,表示赞美。7.C解析:加点词“虽然不能至,心向往之”中的“虽然”是连词,表示虽然如此。8.B解析:加点词“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不爽”是形容词,表示不愉快。9.C解析:加点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乡”是名词,指故乡。10.B解析:加点词“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的“异”是形容词,表示不同。二、古汉语句式分析1.B解析:句子“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是判断句,表示判断。2.A解析:句子“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3.A解析:句子“故燕王欲结于君,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燕王”。4.A解析:句子“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5.A解析: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布衣之怒”。6.A解析: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布衣之怒”。7.A解析:句子“故燕王欲结于君,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燕王”。8.A解析:句子“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9.A解析: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亦何故哉?”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布衣之怒”。10.A解析:句子“然不自以为功,曰:‘此吾祖太公所谓‘封狼居胥’者,非子之情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三、古汉语实词理解1.A解析:加点词“辞谢”在句中的意思是推辞,拒绝。2.A解析:加点词“旨”在句中的意思是味道。3.B解析:加点词“幸”在句中的意思是幸运。4.B解析:加点词“至”在句中的意思是到达。5.B解析:加点词“至”在句中的意思是到达。6.B解析:加点词“至”在句中的意思是到达。7.B解析:加点词“至”在句中的意思是到达。8.A解析:加点词“不欲”在句中的意思是不要。9.B解析:加点词“击”在句中的意思是攻打。10.B解析:加点词“至”在句中的意思是到达。四、古汉语虚词辨析1.A解析:加点词“以”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凭借。2.B解析:加点词“而”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比较。3.B解析:加点词“而”在句中用作助词,表示停顿。4.B解析:加点词“而”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程度。5.A解析:加点词“非”在句中用作助词,表示命令。6.B解析:加点词“而”在句中用作助词,表示停顿。7.A解析:加点词“以”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比较。8.B解析:加点词“以”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原因。9.B解析:加点词“以”在句中用作介词,表示目的。10.A解析:加点词“而”在句中用作助词,表示疑问。五、古汉语句子翻译1.郑国有个买鞋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把尺码放在座位上,到集市上却忘了,结果没买到鞋。2.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3.老子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4.韩信说:“我听说,军队出征之前,粮食草料要先行准备。”5.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六、古汉语文章阅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