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7古诗词阅读之古诗理解与概括
i.高考真题考点分布
年份篇目/作者及朝代考查知识点
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
2023年《鹤叹》/宋•苏轼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诗歌主旨
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
2022年《书喜》/南宋•陆游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理解诗句、分析写作手法
2021年《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诗句画面形象的理解与概括
意象理解与主旨概括
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命题规律】
天津卷中鉴赏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古典诗、词、曲中的人物形象,包括: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杜甫的《登高》中的诗人形象,
就是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塑造出来的形象。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人物形象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创设出来的。如我们所熟知的
《木兰诗》中的木兰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形象,就是这种典型代表。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
主观感情,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的一种。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
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备考策略】
诗歌形象中,常考人物、事物、景物形象,无论是哪一类型,都应先了解、提炼诗歌中所咏叹之象,通
过诗歌中核心的字词去理解象的特点,再由“象”结合诗人的亲身感受、思想,剖析出所寄托、承载的情感
(理想、志向)等。
【命题预测】
2025年天津卷,古诗词阅读与鉴赏部分,画面以及场景的概括仍将是重点考查对象,着重考查孩子对
诗歌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以及归纳、表述能力。
考点精讲01人物形象
(2023•天津南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
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县。
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答案】通过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唐军充满不畏苦寒与艰险,斗志昂扬及高昂的爱国的精神;通过典
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士兵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
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
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
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
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通过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唐军充满不畏苦寒与艰险,斗志昂扬及
高昂的爱国的精神;“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
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
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
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通过典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士兵
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2022•天津•和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①?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此处代指成都。
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诗中的“野老”是一个因时局动荡而寓居他乡,为国家残破、生灵涂炭而担忧,内心无法宁静的诗
人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开头两句说“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野老”正是诗人自称,显现出诗人居住乡野之间,随心闲逛的淡泊闲静之感,“柴门不正”也是顺其自然,
更体现出诗人的闲适安乐。颔联写诗人野望之景,渔人下网,商船靠岸,一副恬静安乐的江畔美景图,再次
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淡泊闲静,此时的他似乎是一个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境界的隐
士。然而诗人毕竟不是超然物外的隐士,因“贾客船”而惹起诗人对于“长路”的联想,把诗人的思绪引向
大江南北,想起日夜思念的亲人,也想起难再返回的长安,因为剑阁的失守而归路断绝,诗人只能如浮云一
般暂时栖身成都,表面看似闲适,实则内心忧心如焚。面对国家危难,诗人有心分忧,却报国无门,去年洛
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局势如此紧张,
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把深沉的无奈与哀痛隐藏在闲适放达的态度下,实际上诗人满含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
心。故而诗人并非闲适淡静的隐士,而是一个因时局动荡不得不寓居成都,忧国忧民、内心无法宁静的诗人
形象。
方法指导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
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
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
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
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
“解人”做铺垫。
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
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
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
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
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小异”指
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
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
考点精讲02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梭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模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
洁。
【解析】题干中“颔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野菊形象”明确了鉴赏的对象。第一步,解答时要结合物象
的固有内涵分析,菊花在古诗词中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首诗中,注释的内容和颔联也表明了野菊的这一内
涵。另外,“在野”点明了野菊生长的地点,“幽色”点明了野菊的颜色,“妙香”点明了野菊的气味。第
二步,将“物”与“人”巧妙地连接起来。野菊高洁,正是为了说明人像野菊一样,也具有高洁的品格。答
题时联系菊花的常见内涵,抓住反问句和诗歌主旨,便可得出“野菊形象”。
(2022•天津•河北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赛。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杜诗:幼小,坚强,默默成长;
李诗:孤独繁茂,苍劲潇洒,高大古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借松写人,抒怀。杜诗“自小刺
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
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刺头”的“刺”,不但准确
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还表现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据此概括出小松的特点:幼小,
坚强,默默成长。李诗“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福”,以“孤松”,突出了它的孤独与不同凡俗;“绵福”
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
夕”,以风吹劲松,突出松树苍劲。“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两句,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
托松树高大苍翠。
方法指导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
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
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
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
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鉴赏事物形象的3大思考角度: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形态、色泽等),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鉴赏也要从“形”入手。
在鉴赏中,要注意根据色调、色彩、时令等,辨析意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古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
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
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要注意修饰事物形象的副词、形容词。暖色调物象,
例如红花、暖阳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例如黑云、枯草等,流露出的作者
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因此,必须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寓之理、所言之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
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
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3.写作技巧:托物言志(理)、托物抒情。所以,要从“形”到“神”体味所咏之“物”,体会诗歌中
流露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的道理、抒发的情感。
鉴赏事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
[特别提示]
准确分析意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
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属于低频考点,这种题型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4个:
(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
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
(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
“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
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
考点精讲03景物形象
(2022•天津•河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题岳阳楼①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②钧天乐③,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④。
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
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
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大船乘风破浪从远处山岛之间驶来,晴空里一朵孤云衔着落日沉向吟边,描绘出一幅苍茫壮阔的画
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画面的能力。“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意思是:千帆竞渡乘风
从岛外驶来,一片孤云逐日落在天边。本联写诗人湖上所见。洞庭湖是湘北水上交通要区,四通八达,无远
不届,当舶胪相接,帆影交横,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当它们舶胪相接,帆影交横,
乘风破浪,低昂前进时,自足以点缀湖上风光。诗人俯视晴川,所听到的是水声,看到的是山色、大舶,最
后由“俯”转到“仰”,注视着天空。用“大舶”“海风”“孤云”“落日”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壮阔的
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题目。
乱后还①三首(其一)
辛愿@
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诗人在一次战乱后,经历流亡,终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
金末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描绘了暮春的傍晚时分,听见流莺在深树间啼鸣,看到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的冷落景象。
【解析】本诗颈联通过“莺”"晚色“''深树”“燕”“春阴”“短墙”这些意象,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
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诗人在一次战乱后,流亡归来,在暮春的傍晚听见流莺在深树间啼鸣,看到春燕
在寒意中掠过短墙。诗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烘托了诗人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
与凄凉的心境。
方法指导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
象,在题型二中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
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
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3要”:
1.要审清题干的要求
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
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
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
2.要掌握写景的主要技巧
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动
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
3.要掌握常见意境特点及答题术语
(1)常见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举例
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明丽清新
却有晴”
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答题术语
类型术语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鉴赏景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
1.(2020•天津•和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概括本诗中“老骥”和“鹫禽”的形象。
【答案】诗歌塑造了在朔风中踏上远道扬蹄疾驰的老骥,在秋霜里穿越层云展翅迅飞的鹫禽。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形象。此类题目要找出诗歌中关于形象的所有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修饰语,
因为这些修饰语能够体现物象的特点,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还要区分是景象还是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物象。一个是老骥,一个是鹫禽。第一、二联,“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出门有远道”“平
野多层阴”,描写了老骥和势禽所处的环境,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第三联,一个''驰”
字生动传神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的形象;“拂”字则刻画了鹫禽展翅迅飞的形象。由此可见,诗歌塑造了在
朔风中踏上远道扬蹄疾驰的老骥,在秋霜里穿越层云展翅迅飞的鹫禽。
2.(2023•天津•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晶晶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晶晶(xia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通过暮春时节,雷声传来,大雨急下,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的雨中,大雨散去,清新的空气中
充满了各种花香,描绘一幅壮丽明快的暮春山居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的意思是:突然
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气中马上
充满了各种花香。上句“雷声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笔,也反映了彼时彼地忽晴忽雨的实际风光。而且,
正是这一句,写出了壮丽场面。凡写暮春风光,即使能够避免哀愁,却也不易写得壮丽。雷雨千峰,却正
是一种壮丽的场面。下句“花气浑如百和香”是由雨写花。如按老套,就会有雨打花落,或者湿花垂枝之
类。杜甫摒却这些,却采用前人写雨后花更艳的意境,这里杜甫稍作变化,写雨后花气更浓,描绘一幅壮
丽明快的暮春山居图。
3.(2020•天津•部分区县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牌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嘶鸣山禽。
谅②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谅:料想,实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以写实手法
将桥、径、林贯穿起来。
B.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特写竹子的拔节,仿佛看见竹子从笋薛中迸发出的苦节,听到轻
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
C.全诗结构清晰,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实,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第三层是最后两句抒发感慨。
D.本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
是陪衬而已。
(2)“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咖鸣山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1)B
(2)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清幽的寺院图。俯身可以看到涓涓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
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嘱鸣归巢。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
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
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三、四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听到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声”
错误,三、四两句“迸律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
将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
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
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
疏的竹林。翻译:竹子从笋箱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
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嘶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
憩提供了绿荫。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第二层“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嘶鸣山
禽”,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
鸟儿喝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
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
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
情溢于言表。
1.(2023•天津河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
[明]金銮①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颈联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
C.颔联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DB
(2)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
景图。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错,应为“动静结合”。颔联描写十里长堤上遍植柳树,环抱着江
水;千万条柳枝枝叶繁密,遮盖住了旧时的营垒。这是静态景色。而颈联写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
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天晴风暖,柳絮轻轻飘飞。这是动态景色。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典型意境的能力。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
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
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
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
景图。
2.(2022•天津•南开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海州①道中二首
[宋]张耒
其一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曹②茅作屋,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其二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③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注释】①海州:在今江苏北部近海一带,②曹:鱼网。③逃屋:指逃亡者原来住的房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分别以“孤舟夜行”“秋野苍苍”领起全篇,分别从水上与原野两个视角展现了诗人秋
夜舟行时的见闻与感受。
B.第一首诗写夜行,调动视听感官,既写守詈的茅屋与臂头明月,及写天未明而鞭牛声起,写出苏
北农村夜晚之静谧。
C.第二首写秋野,视听结合,田荒,逐多草虫鸣叫,秋雨多,水满辙,又助长荒草滋生,一派萧条
景象。
D.两首诗篇末两句带有较深刻的含义,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一路景色和人民生活非常注意观察,感受
深切。
(2)“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
【答案】
(DA
(2)荒芜的田野寂静无声,不时从水边发出鱼跳的响声打破夜的寂静。描绘了秋天夜间苏北农村静谧清幽之
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分别……展现了诗人秋夜舟行时的见闻与
感受”错。由“秋日黄”可知第二首诗续写的是第二天白昼所见。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此句意象有“荒田”,
即荒芜的田野;“跳鱼”,一视觉一听觉,一静一动。再结合“寂寂”“无人声”,渲染出田野寂静无声;
“翻水响”是写从水边发出鱼跳的响声,表明写声音,但船不摇桨,周围静寂,才有鱼跳,也才能听得水响,
因此这是以动衬静,描绘了秋天夜间苏北农村静谧清幽之景。
3.(2021•天津•河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代]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臊®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②,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鼓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久
[注]①葱嗡:亦作“葱呢”,明净美丽。②马骏:亦作“马鬃”,鬃,马脖子上的长毛。③歌饭瓮:山东
人埋肉饭下而食之,谓之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题目,交待了创作这首诗的时间与原因,元日就是春节。
B.“宿酒”“残梦”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酒意未消、半梦半醒的状态。
C.“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两句使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雪片之大、落雪之厚。
D.苏轼在诗中形象概括了灾荒年境中百姓的现实生活,对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2)”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1)C
(2)顷刻间,天空阴沉,晚云四合;密密匝匝的雪花漫天飞舞。描写了一幅旷野之中雪雾迷茫的画面。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借代”错误,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描述画面,然后概括画面特点。“须臾晚
云合,乱洒无缺空”描写了一会儿,天空阴沉,晚云四合,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下来,漫天飞舞的场景。此
时苏轼正在行役途中,“乱洒无缺空”可见野外一片迷茫。
1.(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书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板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桩买卖合同范本2025年
-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 2020-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管理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医疗与医药行业:2025年生物制药市场趋势洞察报告
- 学前教育信息化2025年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版抗静电打地坪工程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对外承包工程借款合同范本:工程款支付与成本控制措施
- 二零二五年度中小企业融资合同范本
- 2025版房屋买卖交易背景调查及风险评估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苗木电商平台合作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基本乐理试题册及答案
- 船体加工与装配 《天圆地方放样展开》实训指导书
- 2025年简单书面离婚协议书
- 2025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必刷题库(含答案)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三中物理高二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陪诊师培训课件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 41、高速铁路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 《水文频率计算》ppt课件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