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进辍学如磨刀之砥不见其减日有所亏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下选必上中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班级()姓名()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2.虽有槁暴(gǎo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译文: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水凝结而成,却比水还要寒冷。(采分点:于、于)2.即使又晒干了,(这个木材也)不会再直了,是的工艺让它这样的。(采分点:虽有槁暴、挺)4.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斧等金属制品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自我检查、省察,就会见识通达,行为不会有过错了。(采分点:金、就、博学、知明)4.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采分点:疾、彰)5.借助车子的人,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采分点:假舆、利足、致)6.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采分点:生、于物)7.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采分点:爪牙之利、用)8.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不可以藏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采分点:六跪而、螯、寄托者、躁)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2)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译文: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译文: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1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2.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遗留下的问题作为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开。(采分点:两个“而”、第二个“惑”)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生在我前面/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本来就先于我/比我先,我(应该)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师”);生在我后面/在我后面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也先于我/比我先,我(也应该)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师”)。4.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5.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6.那些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传授他道,解答他疑惑的人。7.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8.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采分点:师、是故、无)9.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0.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可真奇怪啊!11.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听闻道有先有后,学问技艺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12.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3)赤壁赋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译文: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文: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译文: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译文: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10.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之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2.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去往),越过那茫茫的广阔江面。3.(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4.当他攻陷荆州,攻占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5.(从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地方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6.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7.何况我与您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舟,举起酒杯相互敬酒。8.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而又羡慕什么呢!9.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10.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4)登泰山记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译文: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ūpú)数十立者,山也。译文: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hào)驳色,而皆若偻。译文:5.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某处)。其,那。古长城也: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采分点:负、烛、居;省略句:明烛天南)3.逐渐可以看见云中数十个白色的、像立着的樗蒲,是山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逐渐。樗蒱,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4.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采分点:视、绛皓驳色、偻)或得日或否:或,有的。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绛皓驳色:绛,大红。皓,白。驳,杂。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皆若偻: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5.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采分点:是、漫;省略句:自唐显庆以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译文: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译文:4.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
5.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译文:6.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译文:7.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译文:8.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文:1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不要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不要(因为我)就停止了。(你们)平日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呀!”2.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国内又发生饥荒。4.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都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5.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6.至于礼乐教化,用来等待君子。7.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一起朝见天子,我愿意穿著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8.(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他)放下瑟,站了起来,答道:“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9.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10.用礼治理国家,(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6)齐桓晋文之事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译文: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译文:6.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译文:7.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文:8.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译文:9.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译文:10.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1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1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译文:1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译文: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1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2.安抚老百姓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3.《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4.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5.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他)到他人身上罢了。6.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的生命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之后在心里才痛快么。7.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还不足,哪里还顾得上(或者: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8.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9.你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10.我(的确)不是吝惜那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11.用秤称,这样以后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这样以后才能知道长短。12.(大王)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13.所以圣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足够用来侍奉父母,向下足够用来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跟随国君走了14.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15.老年人穿丝衣服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情。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7)庖丁解牛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文: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译文: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译文: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8)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译文: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译文: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我所追求的是天道(或者: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2.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3.那牛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4.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1.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3.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4.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5.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9)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译文: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文: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译文: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译文: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译文: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译文: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2.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的告诉了他。3.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4.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5.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6.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回应。7.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8.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总在沛公身上啊。9.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人都背叛他。10.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0)《谏逐客书》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译文:2.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译文: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译文:4.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译文: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译文:6.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译文:7.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译文:8.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译文:9.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既然这样做,那么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在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现在竟然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1)《谏太宗十思疏》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译文: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译文: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译文: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译文:5.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译文:6.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译文:9.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着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因为)深深地忧虑而治国成效显著,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愿望,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百姓,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事情。奔驰的马车却用着腐朽的绳索,怎么可以轻视呢?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恼,就可以尽情享受游玩的快乐,颐养像仙人那样的长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役使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2)《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译文: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译文: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译文: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3)《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译文: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译文: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2.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并不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缘故啊。3.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考虑国家大事、符合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美德。1.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2.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从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虹呢?3.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头,乱去乱扔,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4.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楚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成为了焦土!5.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6.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为它哀叹却不以它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4)《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译文: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文:5.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6.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译文: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译文:8.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文: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译文:1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1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2.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3.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4.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5.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6.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7.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8.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9.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10.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11.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12.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必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5)《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2.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得分点:敏、就、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译文)《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得分点:兴、观、群、怨、迩,句意通顺)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必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6)《大学之道》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译文: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译文:4.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译文: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折叠线(参考答案)折叠线——————————————————1.(译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得分点:道、明明德、亲民、止、至善,句意通顺)2.(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则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能够处事合宜。(得分点:止、定、静、安、虑、得,句意通顺)3.(译文)古代那些要在天下使美德彰明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得分点:明、明德、齐、状语后置,句意通顺)4.(译文)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得分点:诚、致知、格物、知至,句意通顺)5.(译文)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概都是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得分点:庶人、壹、修身,句意通顺)6.(译文)万物都有根本和末节,凡事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么就接近大学之道的宗旨了。(得分点:所先后、近道,句意通顺)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必上册课内文言文精练(17)《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管课件
- 铁路的管理体制铁道概论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课件
- 铁路货物运输保险YourSiteHere83课件
- 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接发列车工作-1738488352028
- 中医文化课件培训教材
- 权威二手房成交合同汇编
- 部分时间工作的合同
- 四川轻化工大学《应用分析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高安市吴有训实验校2025届初三中考仿真模拟卷(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个人专门制作的风机功率计算公式及方法
- 广州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范本
-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 定向钻出入土点平面布置图(可编辑)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
- ANSYS导出柔性体MNF文件入ADAMS的详细步骤
- (完整版)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本月修正2023简版
- 《骆驼祥子》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光学零件制造工艺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卷文学类阅读真题《建水记》《大师》讲评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人教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