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2页]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①________②________民权主义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是解答本问的前提和关键。要依据因袭、规抚和创获三个层次,对三民主义进行分层解读。第(2)问,分析孙中山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应注意问题中的提示,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角度思考。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游历欧美日等,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历对其思想的产生有很大影响。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第(1)问依据第一段材料的前三句话可分别概括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生存状况恶化、工人运动发展”等信息。第(2)问依据第一段材料的后半部分可得出“镇压工人运动”,由第二段材料可得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安抚工人的反抗运动”;“评析”应针对这两点应对措施进行评价。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3.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2)西方文明有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查。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重点阐释邓小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所做的思想动员工作。第(2)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观察图中曲线的总体走向,其原因主要应从改革开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对邓小平的主要贡献加以概括,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性。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确。(2)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两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可从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蔡元培自身因素等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进行思考。第二小问,要从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两方面来作答。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高考探究规律认知与方法总结一、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确定评价标准:从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三、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卫生资格(中初级)-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河北住院医师精神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2025山东烟台市福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开采成本控制策略-洞察及研究
- 健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洞察及研究
- 拉网提优数学试卷
- 2022年会理市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考试试卷
- qq在教学中的应用课件
- 泮库溴铵临床安全窗口-洞察及研究
- 二零二五年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销售顾问劳务合同范本
- 2025电子产品租赁合同模板
- 基于Hive数据仓库的瓜子网二手车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 招标业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 阑尾炎术前术后健康宣教
- 集成电路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广西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软件硬件资产管理办法
- 【课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温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
- 江苏水利签证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