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14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村的黄昏
①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无数
的涟漪,犹如一条条红绸子引以为傲地轻轻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几位老人正
在河边垂钓。
②乡村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回家
的路上。几个淘气的孩子正骑在牛背上,哼着小调。歌声、“口牟咋、哗哗”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
“牧歌”,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漫着乡村气息的小路上。
③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缎一样披散开来,抹在云天,铺在地面。劳动
了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
踪。
④夕阳余韵,透过浓密的树林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了一层光灿灿的颜色。烟囱
冒着缕缕炊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时,整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
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⑤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
1.请你认真阅读短文,想象画而、并填写下友。
我想到的画面我最喜欢的画面
①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④_______________图,因为
②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炊烟图
2.读到文中“烟囱冒着缕缕炊烟",你联想到的成语是,再写两个描写田园风光的成
语、O
3.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B.短文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气的乡村黄昏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第4段主要写出了乡村黄昏时恬静的特点。
D.乡村的男女老少不停地忙碌着,疲惫不堪。
4.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B.提出问题,总起作用。
C.承上启下,过渡作用。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5.你喜欢文中哪个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在此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小丽给大家讲了一个有关“爱”的故事。请你也来读一读,按要求回答问
题。
鼾(han)声
①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
的老父亲。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常常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
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
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伯。)过一阵子家常,窗处夜风起,.虫鸣渐深。
④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⑤父亲有些为郎1,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去
邻居家睡。”
⑥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您的儿子,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
热闹。”
⑦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
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
⑧月亮在窗处移,一树梢摇动,筛下二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⑨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⑩月亮丛窗口消失"鸡喷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
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
眠。我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chu加)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
痛。于是,我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深。
⑪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⑫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ye)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
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我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
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⑬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⑭几天后,我又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却再也无法忘记独自生活在乡村的老父亲,和
我记忆中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6.小丽把这个故事列了个提纲,请你把提纲的内容补充完整。
提纲
一题目:鼾声
-*开头:第①自然段:我很久没回故乡,几乎忘记了老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中间:1.第②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⑦自然段:父亲怕自己打鼾吵“我二但“我”坚持和父亲一起睡.
3.第®-⑪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结尾:第⑭自然段:“我”又回到城市,但无法忘记父亲和他的鼾声。_______________
7.第②一⑬自然段中,父亲的情感多次发生变化,其中“为难”是因
为;“欣慰”是因
为0
8.第⑩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是“我”回忆过去的一个场景。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段回忆最想表达
的感情是()。
A.父亲的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令人恼怒异常
B.父亲当年只顾在田头地尾劳作,根本不顾我,“我”特别伤心
C.“我”对于当年踹醒父亲,让他等“我”先睡的举动感到愧疚
9.读第⑫自然段,回答问题。
⑴画横线的语句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联系全文想一想,“我鼻子一酸”的原因
是:。
⑵“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一句中连用了两个“轻轻地”,这样写的好处
是O
A.突出地表现了父亲年龄大了,手脚不灵活,只能“轻轻地”
B.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怕吵醒“我”,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爱
C.突出地表现了父亲平日里做事的风格,他一贯喜欢“轻轻地”
10.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语句,作者最想表达的是()。
A.“我”不喜欢夜晚的景物,尤其是月亮和摇动的树梢
B.从夜风到月移再到鸡啼,展现了时间在一点点地推移
C.当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响起时说明天快亮了
D.从入夜到黎明,“我”和父亲都为着对方而没有入睡
阅读理解。
“玉兔号”月球车
①“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辆月球车。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玉兔被
赋予纯洁善良、敏捷、聪明等多种特质。经过全球征名后,我国首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
②“玉兔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这个月球车呈长方形盒状,有1」米高、1.5米长、1米宽。
体重嘛,是140千克。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它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
似“黄金甲”上的披风o它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此外,它还有一
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二
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的制作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之一,十几年时
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一能
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
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它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
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
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
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高速度。它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
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
上畅行无阻。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11.短文写了“玉兔号”月球车哪几方面的内容?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
“玉兔号”月球车:名字由来——————
12.下列关于“玉兔号”月球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兔子。
B.“玉兔号”月球车有一双灵巧的“胳膊”,可以导航或进行前后方的避障。
C.月球上的极端环境导致科研人员研制月球车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D.“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能快速行驶。
13.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玉兔号哙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句中“最高”能否删掉?
为什么?
15.阅读短文第②段画“”的部分和链接材料,想想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玉兔号”月球车的车身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底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
置,顶部有地月对话通讯天线、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车身前端有一只机械臂。
现代文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
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
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
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
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
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
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
紧,他们去不好!”
16.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17.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
的爱。
18.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19.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20.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亚碉的一项是()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
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节
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
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
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
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
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
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的……这“年”从腊月二十三
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
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
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
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
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
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
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
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
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21.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
22.第④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
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
23.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2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
③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
25.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的来历。
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大概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变而来的。
课外阅读。
袁绍不由得叹息道:“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还没到,要是他们中有一个在这里,还用怕他一
个华雄!”话音未落,台阶下就有一人走出来大声说:“小将愿意去把华雄的头砍下,献给各位!”
大家抬眼看去,只见这个人身长九尺,胡子长二尺,丹凤眠,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
立于帐前。袁绍问:“这个人是谁?“公孙瓒(zan)回答说:“他是刘备的弟弟关羽。”袁绍接着又
问:“这个人现在是什么官职?"公孙瓒回答说:“跟着刘备做马弓手呢。”听到这话,袁绍的弟弟袁术
在大帐里大声呵斥道:“你这家伙是欺负我们这些诸侯手下没有人吗?你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居然敢
胡言乱语。给我打出去!"曹操见了急忙阻止,对袁术说:“公路你先不要发火,这个人敢说出这样
的大话,一定有他勇略过人之处。就让他出去试试,如果失败了,再责罚他也不迟。”袁绍说:“派
一个马弓手出战,这不是让华雄看我们的笑话吗?"曹操说:"这个人仪表不凡,华雄怎么知道他是
于什么的?”
关羽在帐下听完后说:“如果我打不胜,请你们砍了我的头。”曹操听了很是欣赏,叫人烫酒一
杯,让关羽喝了之后再去和华雄打。关羽对曹操说:“酒先放在这里,等我去杀了华雄再回来喝。”
说完提起大刀走出营帐,飞身上马面去。不一会儿,列位诸侯听到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鼓声与呐喊
声,好像天崩地裂了一样。大家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想让人去打听情况,就听到马
脖子上挂着的铃铛的响声,不一会儿就到了中军帐前,关羽手里提着华雄的脑袋,扔到了地上。此
时,那杯酒还是热的。后来有人写诗赞誉关羽: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效响冬冬。云长佛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有删改)
26.给短文选个合适的题目。()
A.关羽过五关斩六将B.关羽千里走单骑C.关羽温酒斩华雄
27.短文改写自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我还知道这部书与长篇小说
《》《》《》合称"四大名著
28.作者是怎样写关羽和华雄的战斗场面的?在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9.读一读,连一连。
曹操勇猛无敌
袁术识大体、顾大局、识才爱才
关羽心胸狭窄、骄横无理
30.你还知道关羽的哪些故事?请写两个。
阅读。
童年的馒头
聂作平
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
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
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一般指没有花朵的花
枝)。
②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
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③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④回家路上,我看看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
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
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
不是把麦耙(ba)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geng)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⑤……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
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⑥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
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⑦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一”娘说着打开锅盖,锅
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⑧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⑨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
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⑩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我的批注:
—选自《白桦林•倾诉沧桑》,有改动
3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技重演:。
33.“我”是用什么理由说服自己把娘的馒头也吃了的?请你在原文中画出来。你觉得这样的理由成
立吗?说明原因。
34.第一处:第⑤自然段,当“我”看着空空的荷叶,一点馒头星儿也没有了,“我”心里在想什么?
第二处:第⑨自然段,看着妹妹大口大口地吃着馒头,“我”的心里又在想什么?请任选一处,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我选择第处。“我"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当二丫娘来串门,称赞二丫带回三个馒头时,娘不仅没有责怪“我”,还展示了蒸好的馒头,帮
“我”圆了场。娘为什么这么做?
36.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7.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文章的结尾一定让你体会很深,把你的批注写在
文章结尾处的方框内。
课外阅读。
会流泪的苦楝(1谊11)树
在乡间,苦楝树是一种会流泪的树,一年四季像老牛一样静默着。
春天,惠风和畅,乡村处处流红泻碧。苦楝树初吐(浓绿嫩绿),羞羞怯怯的,几场绵绵春雨
过后,苦楝花开了。苦楝花开得细碎,一簇簇碎花一层层染在枝头,细小,但挨得紧、挤得密,开
得热烈繁茂。花色淡紫,中间有极小的黄蕊儿,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远看如淡紫的轻烟。
夏天,苦楝树的枝干褶皱处会冒出黏稠的液体,那是它的泪水,晶莹透亮,如琥珀一般。这时
节的苦楝树上结满了青色的小果子,叠叠累累。
秋风渐紧,褐色的树叶如疲倦的蝴蝶般悠悠落下。残阳如血,炊烟袅袅,成群的鸟雀在树上争
食成熟的楝果,叽叽喳喳,一片欢腾。不时还有树叶和楝果掉落下来,引得树下的猫儿狗儿追逐
着,蹦跳着,撒着欢。
冬夜,苦楝树(坚强坚固)地挺着一根根肋骨,沐浴着月辉,凝睇着地上的剪影。枝头上悬
挂着零星干瘪的楝果,萧疏惨淡,镂刻时间的痕迹。
38.请你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来。
39.划掉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40.照样子,写词语。
一层层
羞羞怯怯
41.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42.在文中找出描写苦楝树“流泪”的句子。
43.“冬夜……沐浴着月辉,凝睇着地上的剪影。”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苦楝
树的特点。
阅读
猫婆(节选)
①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串门,聊天,他养猫,而且视猫如命。
②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③他一怔,扭身从墙角纸箱里掏出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呀,一只毛线球大小雪白的小
猫!大概它有点怕,缩成个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
望着我。我情不自禁赶快把它捧在怀里,拿下巴爱抚地蹭它毛茸茸的小脸,竟然对这朋友说:“太可
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④我这朋友笑了,笑得挺得意,仿佛他用一种爱战胜了我不该有的一种怨恨。他家大猫这次
一窝生了一对小猫,尽管他不舍得送人,对我却例外地割爱了。似乎为了要在我身上培养出一种与
他同样的爱心来;真正的爱总希望大家共享,尤其对我这个厌猫者。
⑤小猫一入我家,便成了我全家人的情感中心。起初它小,趴在我手掌上打盹睡觉,我儿子
拿手绢当被子盖在它身上,我妻子拿眼药瓶吸牛奶喂它。它呢,喜欢像婴儿那样仰面躺着吃奶,吃
得高兴时便用四只小毛腿抱着你的手,伸出柔软的、细砂纸似的小红舌头亲昵地舔你的手指尖……
这样,它长大了,成为我家中的一员,并有着为所欲为的权利——睡觉可以钻进任何人的被窝儿,
吃饭可以跳到桌上,蹲在桌角,想吃什么就朝什么叫,哪怕最美味的一块鱼肚或鹅肝,我们都会毫
不犹豫地让给它。嘿,它夺去我儿子受宠的位置,我儿子却毫不妒忌它,反给它起了顶漂亮、顶漂
亮的名字,叫蓝眼睛。这名字起得真好!每当蓝眼睛闯祸一砸了杯子或摔了花瓶,我发火了,要
打它,但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惊慌失措的蓝眼睛,心中的火气顿时全消,反而会把它拥在怀
里,用手捂着它那双因惊恐瞪大的蓝眼睛,不叫它看,怕它被自己的冒失吓着……
⑥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作者:冯骥才)
44.请写出“我”对猫的态度前后变化的两个句子。
45.为什么我对猫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
46.请写出第⑤段的中心句。
47.作者用具体事例写出了全家人对猫的喜爱:
阅读提升。
①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刷爆网络!除了太空知识,还有三名航天员为国
出征的故事。其中,有这四个关键词要讲给孩子们听……
②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宇宙浩瀚无垠,
总让人充满好奇。学生们对太空和神舟,产生了许多疑问:“王亚平阿姨,你们在空间站里空气怎么
样?”“如果你们在太空上吹蜡烛,火苗会不会都飘到衣服上?”……“天宫课堂”的天地间互动对青少
年培养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要让孩子们保持
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③其实,在航天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
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个梦想实
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帮助孩子勇于追
梦,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并且要一步步获得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即使遇到挫
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④“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国家载
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这样形容。所谓的一飞冲天、鲜花簇拥、万人欢呼,在航
天员的职业生涯中,是那么微不足道。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
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梦想的种子要
想萌芽开花,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人生如攀登,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
美的风景。
⑤航天员平安归来,同时也离不开无数在背后默默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的航天人。请让孩子认
识到团结的力量,我们的身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0起步,一点一点探
索。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送入太空。1999年,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飞天。2008
年,“神舟七号”带三名航天员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首次出舱活动。2021年6月,三名航天员来到
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一天宫。这一步步“天路”,背后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⑥这一路,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狂奔,跌倒过,伤痛过,纠结过,狂喜过。多不
容易,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请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让航天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致
敬伟大的航天员,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天人!
(选自人民教育,有改动)
48.选文开头提到的关键词,代表了作者的观点。请在②~⑤自然段中,借助关键句,找出它
们:、、梦想、O
49.请根据短文中描述航天员的所言所行,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景海鹏的话告诉我们,梦想是前进的目标,不能轻易放弃。
B.航天员选拔像沙里淘金,千挑万选,稍加训练便能执行任务。
C.文中提到的航天员代表有王亚平、景海鹏、杨利伟和翟志刚。
50.第⑤自然段描述了航天人的功绩,请你用写感受的形式完成批注。
51.读了短文,你觉得下列最合适做题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的四个关键词
B.航天员的四个关键词
C.航天精神的四个关键词
52.“天宫课堂”开讲了。如果你是航天员,或者是地面的航天人,还或者是科学老师,此时此刻你
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展开合理想象,写下心中所想。
我是一
名
答案解析部分
1.小河垂钓图;小路牛羊图;田野笑颜图;夕阳炊烟;有一股浓浓的的烟火气息,有家的温暖
2.炊烟袅袅;青山绿水;沃野千里
3.D
4.A
5.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乡村的黄昏喜爱之情。
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小河垂钓图、小路牛羊图、田野笑颜图、夕阳炊烟图,写出了作者对
乡村的黄昏的喜爱之情。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本题考查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和发表观点的能力。抓住地点和主要的画面进行概括。根据文中第
①段中“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几位老人正在河边垂钓。”可知出现的是“小河垂钓
图
根据文中第②段中“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几个淘气的孩
子正骑在牛背上,哼着小调。歌声、“眸咋、峰峰”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歌”,与夕阳、晚霞一
起撒在这弥漫着乡村气息的小路上。”可知是一幅“小路牛羊图
根据文中第③段中“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缎一样披散开来,抹在云天,铺
在地面。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的疲劳顿时
消失得无影无踪。”可知是一幅“田野笑颜图”。
根据文中第④段“夕阳余韵,透过浓密的树林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了一层光灿灿的
颜色。烟囱冒着缕缕炊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时,整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
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可知是一幅“夕阳炊烟图”。最喜
欢夕阳炊烟图,有一股浓浓的的烟火气息,有家的温暖。
2.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词语。炊烟袅袅:1.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2..轻盈纤美貌。3.摇曳貌;飘动貌;吹拂貌;缭绕貌。4.形容香气散发。5.悠扬婉转。由“烟囱冒
着缕缕炊烟”可以联想到词语“炊烟袅袅”。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还有“青山绿水、沃野千里”等。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
D.根据文中第③段“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
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D。
4.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①到④段分别描绘了小河、小路、田野、夕阳下的四幅画面,最后一段
起总结作用,点明中心。
故答案选:A。
5.本题考查关键句和作者情感。文章①到④段分别描绘了小河、小路、田野、夕阳下的四幅画
面,最后一段是总结,因此关键句是“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乡村的黄
昏喜爱之情。
6.第②自然段,要点1:赶回故乡;要点2:见到父亲;第⑧-⑬自然段,要点1:"我”假装打
鼾;要点2:父亲欣慰;要点3:父亲摸“我”的脸;要点4:“我”流泪
7.父亲怕自己的鼾声打扰“我”睡觉;“我“比父亲先睡着或父亲没有影响我入睡
8.C
9.角度1:“我”被父亲深深的爱打动了。角度2:“我”为几乎忘记了父亲感到愧疚。;B
10.D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
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6.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先认真读文章,划分出情节,根据题目要求和给出的内容,对文段内容
进行整理概括即可。第②自然段,得知父亲盼“我”回去,“我”一刻不敢停留地赶回家,在路口看到
了父亲。第⑧-⑬自然段“我”和父亲为了对方着想,一夜没睡。
故答案为:第②自然段,要点1:赶回故乡;要点2:见到父栗第⑧-⑬自然段,要点1:"我”假
装打鼾;要点2:父亲欣慰;要点3:父亲摸“我”的脸;要点4:“我”流泪
7.考查了体会思想感情。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内容可知,父亲“为难”是因为想和“我”睡,又怕打鼾
吵到“我”睡觉;阅读文章第⑩自然段内容可知“欣慰”是因为父亲发现“我”睡得极香极深。
故答案为:父亲怕自己的鼾声打扰“我”睡觉“我"比父亲先睡着或父亲没有影响我入睡。
8.考查了内容理解与赏析。结合上下文可知,第⑩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是“我”回忆过去的一个场
景,这段回忆最想表达的感情是“我”对于当年踹醒父亲,让他等“我”先睡的举动感到愧疚;“我发现
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一句中连用了两个“轻轻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地表现了父
亲怕吵醒“我”,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爱。
故答案为:C
9.考查了句子理解与赏析。认真阅读文章,结合上下文可知,我鼻子一酸”的原因是“我”感受到了
父亲的爱,内心对父亲充满愧疚和感激。
故答案为:角度1:“我”被父亲深深的爱打动了。角度2:“我”为几乎忘记了父亲面感到愧疚。B
10.考查了句子理解与赏析。认真阅读文章,结合上下文可知,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从
入夜到黎明,“我”和父亲都为着对对方没有入睡。
故答案为:D
11.相貌威武;工艺苛刻;本领高强
12.C
13.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玉兔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的特点。
14.不能。“最高”在文中指速度200米每小时是“玉兔号”移动速度的极限,删除后与原文意思不符
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
15.短文第②段画曲线的部分把“玉兔号”拟人化,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凝练,
用词准确严谨。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4)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
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
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5)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
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②段中“玉免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第③段中“玉兔号
“月球车的制作工艺很苛刻。第④段中“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可知本文从名字由来、相貌威
武、工艺苛刻、本领高强四个方面介绍了“玉兔号”月球车。
故答案为:相貌威武、工艺苛刻、本领高强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①段中“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玉兔被赋予纯洁善良、敏捷、聪明等多种特
质。经过全球征名后,我国首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第②段中它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故B选项错误。
D.根据第④段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故D选项说法
错误。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画线句子“1.1米,L5米,1米,140千克可知本句是运用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王免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的特点。
故答案为: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玉兔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的特点。
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有准确严谨的特点。句子中的最高在程度上加以限
制,说明了“玉兔号”移动速度的最高极限。如果去掉,原文就变成了“玉免号通常移动的速度是200
米每小时,这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不能。“最高”在文中指速度200米每小时是“玉兔号”移动速度的极限,删除后与原文意思
不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兔号。的腿比作“风火轮”,
把“通信天线"比作“耳朵”,把“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比作-眼睛”,把“机械臂比作胳膊”,说明了月球
车的结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而链接材料则用严谨的语言介绍了月球车的结构。
故答案为:短文第②段画曲线的部分把“玉兔号”拟人化,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
凝练,用词准确严谨。
16.这样写是为了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祖母去世,父回亲失
业”,祸不单行,父亲背着沉重答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更加感人。
17.B
18.不好。“说定”这代表着一种约定,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约定的意思。"说好""说过"都没有“说定”的
意思表达强烈。换成“说好”或“说过”不好,不能体现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19.这两个词用这里不重复,表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爱。
20.C
(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作答。
(2)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
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3)分析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
原句加以比较。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
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6.考查了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祖母去世,父回亲失业”写出父亲处境的艰难。这样写是为了
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祖母去世,父回亲失业”,祸不单行,父
亲背着沉重答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更加感人。
故答案为:这样写是为了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祖母去世,父
回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背着沉重答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更加感人。
17.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说明了“我"已经长大了,往返北京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
事了。可是父亲仍这样无微不至的照料我。说明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
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故答案为:B
18.考查了用词的准确性。“说定”这代表着一种约定,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约定的意思。"说好”"说过"
都没有“说定”的意思表达强烈。结合后文可知,原本“说定”的事,父亲最终又来送我了,表现了父亲
对我的关心。所以换成“说好"或"说过"不好,因为不能体现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故答案为:不好。“说定”这代表着一种约定,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约定的意思。“说好”“说过“都没有
“说定”的意思表达强烈。换成“说好”或“说过”不好,不能体现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19.考查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再三”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仔细”是认真,细心。这两个词用这里不
重复,表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爱。
故答案为:这两个词用这里不重复,表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儿女的
爱。
20.通过阅读可知,本文记叙了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
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头脑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从月台上攀下时的样子。作者
用朴素的文字,将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的深刻细腻,真挚感人。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
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
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在这种氛
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故4、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21.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22.A
23.传说“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有一次,“年”被两个牧童甩鞭子的声音吓跑了。因此人
们知道了“年”怕响、怕光。后来人们便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2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25.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守岁;一家人聚在一起壮胆,熬走趁着夜色出来吃人的“年”。
本题考查的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
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是一段话的中心,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第③段是围绕
春节的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来写,因此“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故答案为: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2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第四自然讲述抵御“年”的方法,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
竹,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
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这能让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
的演变。
故答案为:A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
“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
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
响、怕光。”可知,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是因为“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
人。
故答案为:传说“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有一次,“年”被两个牧童甩鞭子的声音吓跑了。
因此人们知道了“年”怕响、怕光。后来人们便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①从“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
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可知,并不是我国各少数民族
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说法错误。②从“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
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可知,“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
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说法正确。③从“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
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可知,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既准备同猛兽搏斗又为了庆祝丰收。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2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
的。”句子中讲述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仿写时,也要将节日和风俗写出来。例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
都贴对联,这大概是从驱逐邪恶,驱赶年演变而来的。
故答案为: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守岁;一家人聚在一起壮胆,熬走趁着夜色出来吃人的“年”。
26.C
27.罗贯中;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28.不一会儿,列位诸侯听到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鼓声与呐喊声,好像天崩地裂了一样。作者没有
直接描写战斗厮杀的激烈场面,而是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声音,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给读者以广
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引人入胜,反衬出关羽的勇猛无敌。
曹操、尸叁无敌
29.袁术、/♦哽大局、识才及才
关羽心胸挟窄、骄横无理
30.过五关斩六将、败走华容道。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
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
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本文主要讲述了袁
绍问谁人可斩华雄,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而曹操却觉得关羽是英
雄,便递给关羽温酒一杯,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回华雄首
级,此时酒尚温的故事,表现了关羽勇猛无敌的特点。
26.本题考查拟标题。依据“人物+故事情节”的方法拟题。本文的主体人物是关羽,事件是酒尚温之
时,关羽提回华雄首级。因此可用“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标题,故选C。
故答案为:C
27.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通过短文中的人物来识别作品及其作家,还要熟记四大名著的作品及
内容。结合短文中的人物“袁绍”“曹操”可知,短文改写自罗贯中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
义》。其它三部名著依次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故答案为:罗贯中、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写作方法。阅读“不一会儿,列位诸侯听到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鼓声与呐喊
声,好像天崩地裂了一样。”可知,作者从侧面写出关羽和华雄的战斗场面。之所以没有直接描写战
斗厮杀的画面,而是采用反衬的手法,通过远处传来的声音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更能突出关羽勇
猛无敌的特点。因此,写关羽和华雄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不一会儿,列位诸侯听到远处传来惊天
动地的鼓声与呐喊声,好像天崩地裂了一样。作用是: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斗厮杀的激烈场面,而
是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声音,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给读者以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引人入
胜,反衬出关羽的勇猛无敌。
故答案为:不一会儿,列位诸侯听到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鼓声与呐喊声,好像天崩地裂了一样。作
者没有直接描写战斗厮杀的激烈场面,而是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声音,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给读
者以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引人入胜,反衬出关羽的勇猛无敌。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曹操不同于袁术,没有因
关羽身份低微而耻笑关羽,反而赏识关羽,表现出曹操识大体、顾大局、识才爱才;而袁术只因关
羽身份低微就大加蔑视,表现他心胸狭窄、骄横无理。通过关羽温酒斩华雄一事,表现出关羽勇猛
无敌。
苜人尸猛无故
故答案为:费木、下识人体、顾大局、识才笈才
关羽,心胸狭窄、弊横无理
30.本题考查开放探究。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作答。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知,与关羽有关的故
事有:过五关斩六将、败走华容道、千里走单骑等。
故答案为:过五关斩六将、败走华容道。
31.起因: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答应把馒头带回家给娘和妹妹。
经过:在回家的路上,“我”因为饥饿,忍不住吃掉了手中的三个馒头,最终空手而归。娘用事先准
备好的五个馒头帮“我”圆了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池组销售与系统集成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搬迁及搬迁后市场拓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烧烤店厨房承包及特色食材供应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医疗设备产品价格保密及售后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 2025拆除废弃厂房与土地再利用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版四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租赁合同
- 2025版电子产品经销商售后服务保障合同样本
- 2025版拆除工程劳务派遣与人员配置协议
- 2025版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合同(施工质量)
- 上海娄山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
- (最准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快速计算表(EXCEL)
- 变电站设备巡视课件
- 货运司机劳动合同范文5篇
- 贵州省公民文明手册
- GB/T 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
-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9篇
- GB 4696-201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 高空作业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农业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实务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