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9
一'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
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
招牌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
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笞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
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热,
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
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
第一道美味。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
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棵、饭包肉圆、薯圆、艾米棵等都百吃不厌。母
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
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于是,当红薯叶长
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艾米棵的清香味。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
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
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
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成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
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
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
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
辈。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
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
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
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
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
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
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1.选择文体。
本文是一篇()=
A.说明文B.记叙文C.散文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楔入心、灵(xieqie)
②盛一碗饭(chengsheng)
3.按要求另写词语。(文章以外的)
①一窍不通-----------------(一字开头的成语)
②走村串户一(走字开头的成语)
4.细读第一段。用“虽然……但是……”的关联词语写出段意。
5.细读第二段。用五字短语补充写出母亲一早做的事情。
①第一,起床启锅灶
②第二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喊儿女吃饭
④第四,_______________
6.细读第三段。这个自然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来写母亲的味道。
①正面描写是母亲学会了
②侧面描写是父亲对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深读全文,你认为母亲的味道最为深刻的含义是什么?()
A.母亲味道是沾染着厨房的味道。
B.母亲味道是给孩子温暖的味道。
C.母亲味道是奉献家人爱的味道。
8.填空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写,表达了o
9.每个孩子都有着对母爱的深深体会,请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对母亲的赞美。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我•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的确有些“说狗心寒”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
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走
倒(daodao)还不怎么怕;但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叉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
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了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去,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一
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母亲见我醒了,为我打来洗脸水。待
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来(jiajia)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
摸母亲手中的木棒,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国,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sishi)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
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颗(chanzhan):母亲对狗的怕
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
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脆弱
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
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派漉的,有些
发抖……
10.在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1.短文从两个不同角度描写了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3.短文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母亲到底胆大还是胆小?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黄河颂歌
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浑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
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年均泥沙筑成宽1米、高1米的墙
体,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倍,是赤道27倍。
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瞥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
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④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⑤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⑥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先民石器,
炎帝百草,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
⑦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
的伟大圣河黄河;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黄河!
⑧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
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
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
(有删改)
【注释】①桀鹫(jieao)不驯: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
15.请抓住“黄河”这条线索,梳理文章内容,并补充下面思维导图。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
明。
17.文章以“黄河颂歌”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18.读下面的材料,对比《黄河颂歌》,写出二者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九曲的黄河,你奔腾而泻,夹杂着重重泥沙滚滚而来。有人说:“你孕育了华夏文明”。是
的,有无畏的气魄。”是的,因为你勇往直前
课外选文阅读。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一中国结
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
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
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
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
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
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
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
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
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
国朋友的喜爱。
中国结的编织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
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
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
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
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
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
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球琅等
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
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
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
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
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
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
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
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
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9.文章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相关知识,请排序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
A.工艺B.起源C.搭配
D.得名E.编制F.图案寓意等
20.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围绕这一中心意思,作者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表达的。(多选)
A.在选线时要注意色彩
B.饰物选配要协调
C.中国结的结绳工艺多变且丰富
D.中国结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
21.如果你的小姨就要结婚了,你准备送她一个中国结,你会选择()。
A.同心结B.团锦结C.双钱结D.双喜结
22.根据短文内容,下面选项可以体现中国结独特东方神韵的是()。
①北京申奥标志采用了中国结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图案.
②中国结的编织技法灵活,能够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③中国结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美好寓意。
④每逢我国传统佳节,世界各地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
⑤中国结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3.为什么作者说“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
方就是家”?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一位新加坡游客来中国旅游时,想要为自己一枚家传玉佩选一个“中国结”作为装饰,并准备将
这枚玉佩作为礼物赠送给即将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孙子。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为这位游客推荐合适
的颜色、样式,并向他解释这样选择的理由。
课外阅读。
故乡的山溪
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
一下就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
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
边,捧一捧溪水,一口气就喝完了。好凉爽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澈的水啊,蓝天、白
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
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着急,动
作要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
笑,我忍不住,也跟着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主动帮一位军属老伯
伯浇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地。多么听话、多么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
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25.根据划线的意思,换个四字词语代替它。
①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口气就喝完了。
②伙伴们瞅着我笑,我忍不住,也跟着笑了。
26.写出带点词语近义词。
①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一下就让我呦醉了。
②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
27.把文章的括号里的标点补充完整。
28.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写在下面。
29.本文表达了我对的思念之情。
现代文阅读
国宝金丝猴
①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它和我们熟知的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②金丝猴十分惹人喜爱。它长着一张棕红色的脸,脸的周围有一圈淡黄色的毛。鼻子及其两侧
是天蓝色的。胸部和腹(输)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深。在深色的毛中,伸展
着缕缕(1(1)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因此,人们给它起了
“金丝猴”这个雅(ya)号。金丝猴四肢灵活,它们在林中追逐(zhM)嬉(xl)戏,动作轻盈优美,
如金色的精灵在树影间时隐(yin)时现。
③金丝猴吃食的样子很有意思。它们常吃嫩枝、树叶、幼芽及花果,有时也吃树皮和树根。找
到食物后,它们会先把前爪收拢,接着弯下身子,然后用两只前爪捧着食物送到嘴边,嘴一抿
(mm)一抿的,吃得特别香甜。
④金丝猴喜欢群居生活。在森林中,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
只。在灵长类动物中,如此庞(p2ng)大的群体是非常少见的。不仅如此,猴群的组织十分严密,
由身强力壮的大雄猴担任猴王。猴王要保护猴群的安全,维护猴群的秩序。敌害接近,猴王
会立刻带领猴群以惊人的速度逃跑。
⑤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对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建立了金丝猴自
然保护区。那里森林茂密,气候优越,是金丝猴幸福生活的家园。
30.请你在文中找出“人们给它起了,金丝猴,这个雅号”的原因,用横线画出来。
31.金丝猴吃食是有顺序的,从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三个表示先
后顺序的词语就可以看出来。
32.第④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A.不但……而且……B.虽然……但是……C.只要……就……
3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④自然段中“成群结队”的意思是=
34.判断正误。
①金丝猴是我国唯一的珍稀动物。()
②金丝猴胸部和腹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浅。()
③为了保护和研究金丝猴,我国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35.结合短文内容,请你向同学们介绍金丝猴。你想介绍什么,完成下面的图表。
国宝金丝猴
阅读。
童年的馒头
聂作平
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
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
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一般指没有花朵的花
枝)。
②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
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③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④回家路上,我看看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
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
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
不是把麦耙(ba)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geng)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⑤……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
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⑥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
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⑦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
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⑧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⑨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
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⑩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我的批注:—
选自《白桦林•倾诉沧桑》,有改动
3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7.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技重演:=
38.“我''是用什么理由说服自己把娘的馒头也吃了的?请你在原文中画出来。你觉得这样的理由成
立吗?说明原因。
39.第一处:第⑤自然段,当“我”看着空空的荷叶,一点馒头星儿也没有了,“我”心里在想什么?
第二处:第⑨自然段,看着妹妹大口大口地吃着馒头,“我”的心里又在想什么?请任选一处,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我选择第处。“我"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当二丫娘来串门,称赞二丫带回三个馒头时,娘不仅没有责怪“我”,还展示了蒸好的馒头,帮
“我”圆了场。娘为什么这么做?
4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2.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文章的结尾一定让你体会很深,把你的批注写在
文章结尾处的方框内。
课外阅读。
薪火相传逐梦天宫接续奋斗再探苍穹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寂静的夜幕下,突然一阵轰鸣,一团烈焰腾空而起,犹如飞
龙冲向苍穹,这气势如虹的场景,令人激动不已。搭载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五号飞船精准进入预定
轨道,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停靠两艘载人飞船。
星空之下,随着火箭越升越高、越飞越快,尾焰的火光也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神舟十五号
载人飞船搭乘的三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踏上了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费俊龙担任指令
长,他曾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邓清明和张陆均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他
们将与神舟十四号的三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交接班。
三名宇航员中有个“上了年纪的新人”,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邓清明,今年已经56岁。1998
年,邓清明与杨利伟一起,成为入选首批航天员的14人之一。坚持训练24年10个月的他,终于圆
梦!然而,在此之前他却曾三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2010年,他入选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但最终,他遗憾落选。即便如此,他还
是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勾。他说:
“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
束。“
2013年,他再一次接到“神十”飞行任务,然而却在同年体检查出一颗肾结石,他的肾脏埋着
管子,尿血了一个多月,与梦想又一次擦肩而过。
2016年在备战“神H^一”任务中,有33天,他与战友几乎与世隔绝。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
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
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而在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他又成了“备份”。
“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
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
等到了圆梦的机会!”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
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
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六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
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
随着“神舟十四号”返回、“神舟十五号”乘组全面接管空间站工作,“中国空间站”将从建造阶
段一向应用与发展阶段过渡。
中国空间站一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计划:让其空间站长期
有人驻留;未来几年,预计将有国际宇航员,甚至访客造访该空间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用奋斗书写不朽传
奇。
43.通过阅读材料,我知道了负责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分别
、、0
44.神舟十五号飞船精准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将首次,神舟十四和神
舟十五上的六名宇航员将首次实现太空o随着“神舟十四号”返回、“神舟十五号”乘组全面
接管空间站工作,“中国空间站”将从阶段一向阶段过渡。
45.56岁的邓清明曾三次与飞天擦肩而过,第一次是年。第二次是年,第三次
是年。你觉得他是一个的人。
46.“那些赢到最后的人,既敢于梦想,更懂得坚持。”从这句话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父亲爱鸟》,完成后面的习题。
父亲爱鸟
①常人爱鸟都是将鸟养在手中,或观赏把玩,或细心照料,总要将鸟拿在手中才好,父亲爱鸟却
与众不同。
②一天下午,父母去锄地。母亲平时很宠弟弟,到了地头上发现树林中有鸟窝,就把鸟窝连同鸟
蛋一起拿下来,放在了父亲锄草的垄上,并且告诉弟弟,鸟蛋放在了父亲的垄头上了。实际上,母亲
的举动就是哄小弟弟开心罢了。等父亲锄到地头上的时候,发现了那个鸟窝,头上的小鸟还叽叽喳喳
地叫着,似乎在呼唤它们的“宝贝”。于是父亲放下锄头,趁着弟弟没看见当儿,就把鸟窝放回了原处。
等弟弟来取鸟窝、鸟蛋的时候,发现鸟窝不见了,就坐在地上大哭。弟弟边哭边说老魏头子,一你把
鸟蛋弄没了,赶快给我下出几个鸟蛋出来!”
我从“赶快给我下出几个鸟蛋来“看出了弟弟失去鸟蛋的
委屈、伤心,同时也体现了弟弟的天真可爱。
③这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引来了众乡亲的一片哄笑声。有的乡亲说:“这孩子真拗,还让他父
亲给下鸟蛋,我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听说过男人能下蛋呢!”众乡亲议论一阵,有人劝说父亲把鸟窝给拿
回来,父亲不肯。于是众人又把小弟弟哄逗好了,就开始干活了。
④那年夏天,家乡北面的沼泽地里候鸟成群,动听的鸣声萦绕于村庄的上空。放学后,我和几个
淘气的小伙伴,瞒着大人进入沼泽地去寻鸟蛋。那天我们丰收了,每个人都找到了几十枚鸟蛋。大的
有雁蛋,小的有鹰鸭蛋,各种鸟蛋应有尽有。我们把鸟蛋拿回家,我父亲知道了,非让我领着他把鸟
地的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鸟是人们的朋友,鸟蛋就是它们孩子。你想啊,如果有人把你
给弄走了,爸爸能答应吗?”听了父亲的话,我似乎明白了很多道理。从那以后,我也学着父亲从爱护
小动物入手,一直在做善事。
⑥2009年春天,父亲去世,正好是五月份的一个早晨。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咽气以后,房盖上、树
上、电线上都落满了燕子、麻雀、黄鹏等各种各样的小鸟。有的邻居就说:“这是老魏头一生爱鸟的结
果,这些小鸟都给他开追悼会来了。”
⑦父亲就这样,在小鸟美妙的鸣嘴声中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是他却把平凡人的小爱留在了我们心
中。
47.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如抓关键词和关键事物。仿照短文给出的批注,在第四自然
的波浪线处完成批注。
48.概括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f事件―:............一-----------------------
父--------------------------------------------------
亲
爰
鸟--------------------------------------------------
V事二:........................................
49.品析句子。
“本人爱鸟都是将鸟养在手中,或观赏把玩,或细心照料,总要将鸟拿在手中才好,?亲爱鸟却
与众不同。”
这句话通过(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父亲爱鸟的与众不同。父亲的与众
不同是指o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常人、父亲)爱鸟方式,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提到“众乡亲议论一阵,有人劝说父亲把鸟窝给拿回来,父亲不肯。”,父
亲不肯的原因是()
A.妈妈太宠着弟弟了,什么都哄着他玩,不能什么都依着他。
B.鸟蛋容易碎,不能玩,还是玩小鸟比较好。
C.小孩子哄哄就会好,不用太担心。
D.父亲虽然爱弟弟,但他也爱鸟,他觉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不能伤害他们。
课外阅读。
小战马(节选)《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一: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水为什么能够灭火?
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浸入水里面,蜡烛就会熄灭。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蜡烛燃烧所需要的东西是空气,而不是水。
这也正是水可以灭火的基本原理:水能够阻碍空气接近燃烧的物体。
同理,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灭火:盖上毯子或者撒上沙子。毯子或者沙子同样可以阻止空气
接近火源,于是火就会熄灭了。
材料二:选自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地震为什么总在夜里发生?
地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对地震发生时间的统计,我
们就会发现: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地震,大多是在夜间发生的。
为什么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呢?
原来,这一现象和月球有关。大家知道,月球的引力可影响海洋潮汐。其实,这种潮汐现象并
不仅限于海水,现代科学家用精密仪器观测发现,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壳会产生周期性的形变
现象,这种运动被成为“固体潮”。地震虽然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当它蓄势待发时,月球引力
所带来的“固体潮”便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日积月累的能量一下子迸发出来。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半夜,而且还常常发生
在月相为朔望①的时候。这是因为在朔望前后,月球的引力会更大。
注释:①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
5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水为什么能够灭火?
②为什么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呢?
③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疑问,请你提出两个问题。
5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没有空气,火就不会燃烧。
B.灭火毯的原理是覆盖火源,阻隔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的温度低一些。
D.在朔望前后,月球的引力会更大,更容易引发地震。
53.材料一、材料二分别选自米・伊林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你读过哪一本书?请你为它写一写
推荐语:
答案解析部分
1.B
2.xie;cheng
3.一心一意;走马观花
4.虽然母亲的身上散发着招牌般的气味,但是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
道。
5.挑水填水缸;快速捏饭团
6.做各种特色小吃;夸赞母亲做的饭最好吃
7.C
8.母亲在厨房中为我们准备食物的情景;母爱的温暖和无私
9.母爱如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田,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花朵,她的目光,如同夏日的微风,她的
爱意,如同秋天的果实,她的温柔,如同冬日的暖阳。
母亲啊,你是我们生命中的灯塔,你的爱,如同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行,你的关怀,如同温暖的毛
毯,包裹我们成长的路程。
你的付出,从不求回报,你的爱,如海洋般深邃,你的温柔,如晨曦的阳光,照亮我们人生的每一
个角落。
母亲啊,你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诗篇,你的爱,如优美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间。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学会爱与成长,在你的关怀中,我们学会坚强与勇敢,在你的教诲中,我们学
会智慧与思考。
母亲啊,你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你的爱,是无价的财富,我们将永远感激你的付出和爱。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沐浴在你的爱中,愿我们的生命,永远充满你的温暖和关怀。
母亲啊,你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人物,你的爱,是我们永远的信仰和追求。
本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分析
作答。
1.这篇文章写母亲的味道与厨房息息相关,写了母亲高超的厨艺和对家人的关爱,不仅为子女做还
为孙儿辈付出无数的辛劳,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对母亲关心不够的愧疚之情。是一篇记叙文。
故答案为:B
2.楔(xie)入:把楔子或钉子等尖利的东西钉到物体里面。比喻插入对方阵地。盛饭:意思是将饭
装入碗中。拼音:chengfan„
故答案为:xiecheng
3.一字开头和走字开头的成语有很多,写出的成语符合要求即可。比如,一心一意、走马观花。
故答案为:一心一意、走马观花
4.第一段主要写了走到哪里,母亲的身上都散发着招牌般的气味,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
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前后是转折关系,因此可以用“虽然……但是……”来连接。
故答案为:虽然母亲的身上散发着招牌般的气味,但是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
温暖的味道。
5.第二段写了母亲一早做的事情。有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做饭;接着,去河边担水将
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
团。据此把每件事概括成五字短语即可。
故答案为:挑水填水缸、快速捏饭团
6.第三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来写母亲的味道。“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
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
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这是对母亲的正面描写。
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成
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这是父亲通过对比夸赞母亲做的饭最好吃,属于侧面描
写。
故答案为:做各种特色小吃;夸赞母亲做的饭最好吃
7.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此题既要考虑它表面的含义,又要探究其深层含义。“母亲的味道”表面上
指的是“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根据文中母亲通过做饭为家人的付出、对家人的关爱来
看,“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可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C
8.这篇文章写母亲的味道与厨房息息相关,写了母亲高超的厨艺和对家人的关爱,不仅为子女做还
为孙儿辈付出无数的辛劳,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母亲在厨房中为我们准备食物的情景;母爱的温暖和无私。
9.写出的诗歌符合歌颂母爱这一主题,通顺合理,能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即可。
10.dao>jia>shi、chan
11.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
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
12.事件:母亲安慰“我”;“我”的心情:觉得安全多了;心慢慢安稳下来。
13.不仅写出了母亲很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护,体现出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
1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保护孩子,在母爱的驱使下,能够战胜恐惧,又是胆大的。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
读。本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很怕狗,到上学年龄时,母亲为此亲自送“我”上学。后来“我”才从邻
居大婶那里得知,母亲其实很怕狗,“我”被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深深感动。本文主要赞扬了母爱的伟
大和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0.本题考查多音字*“倒”读“dWo”时,意思是对调,转移,更换,改换。读“dAo”时,意思是却。因
此,“倒还好”的“倒”应读“瑜”。“夹”读“ji葭时,指从两旁钳住;读“尚”时,指从相对的两方使力,
使中间的物体受钳而不动。因此,“夹上”的“夹”应读“位”。“似”读“si”时,意思是似乎,好像。读
“shi”时,用于词语“似的”。因此,“似的”的“似”应读“shi”。“颤”读“chan”时,意思是颤动,发抖。
读“zhM”时,意思是发抖,用于词语“颤栗”。因此,“心猛地一颤”的“颤”应读“chAn”。
故答案为:dao>jia>shi、chan
11.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句子。题干要求画出表现两个不同角度描写母亲其实很怕狗的句子,分
别是“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的感受)和“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
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邻
居大婶的证实)。
故答案为: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
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
12.根据题干内容,由“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木棒,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可知,“我”觉
得安全多了;母亲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
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可知,母亲安慰“我”,“我”的心慢慢安稳下来。
故答案为:事件:母亲安慰“我”;“我”的心情:觉得安全多了;心慢慢安稳下来。
13.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作用。文中描写母亲湿漉漉的手的句子有“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
的,有些发抖”“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闪”“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
抖….”,策一句写出了母亲很怕狗,二三句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护,体现出母亲那伟大无私的母
爱。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仅写出了母亲很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护,体现出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母亲胆大还是胆小要看针对什么来说,对怕狗这件事来说,母亲是胆小
的;但对“我”的爱护又体现了她胆大的一面,她能够为了孩子,战胜内心对狗的恐惧,在孩子面前
展现出坚强勇敢的一面。
故答案为: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保护孩子,在母爱的驱使下,能够战胜恐惧,又是胆大
的。
15.重浊;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16.列数字;作比较;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表达更准确、具体、科学
17.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黄河;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
18.都表达了对母亲河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之情。
本文介绍了黄河的历史,突出黄河厚重的底蕴,描绘黄河的磅爽、浩荡、野性力量,突出了黄河桀
鹫不驯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歌颂与赞美。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
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由文中第一自然段“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浑浊。”和第二自然段“世
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瞥不驯。”可知,黄河的外在特征是“重浊""桀瞥不驯”。由文中“当北京猿人
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可知黄河勇往
直前、不惧艰险。由文中第七自然段“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
这句话可知黄河养育了炎黄子孙。故外在特征可概括填写为:重浊;内在品格可填写:勇往直前、
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故答案为:重浊;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养育了炎黄子孙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原句中“宽1米、高1米、1倍、27倍"等词可以看出本句使用了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倍,是赤道27倍。"将其长度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与赤道
的长度做了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宽1米、高1米、1倍、27倍”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
黄河的泥沙之多,突出强调了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便于理解。
故答案为:列数字/作比较/黄河重浊这一特点,使表达更准确、具体、科学
17.本题考查标题含义。题目“黄河颂歌"中"黄河”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颂歌”指赞美祝颂的诗
歌,故题目点明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赞美。
故答案为: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黄河;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本文“黄河颂歌”,从题目就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黄河的歌颂;链接资料中
“你孕育了华夏文明"“你奔腾不息,有无畏的气魄””是因为你勇往直前历尽沧桑、磨难也不诉说。”等
句子可知是作者对黄河的赞美、敬畏。故两者都表达对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黄河的养育之情。
故答案为:都表达了对母亲河黄河的敬仰、赞美和感激之情。
19.B
20.A
21.A
22.B
23.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
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因此中国结是祖国的象征,对
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24.用墨绿色团锦结,希望他前程似锦。
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填空的题型既是对阅读量的考查,也是对阅读水平的考查,平时
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中国结。首段提出说明对象,介绍了中国结
的历史。然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结的种类,编制工艺,中国结中的寓意。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
序是逻辑顺序。
19.考查学生对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
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
故答案为:B、D、A、E、C、F
20.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
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可知,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围绕这一中心意思,作者主要是从
在选线时要注意色彩、饰物选配要协调两方面来表达的。
故答案为:A、B
2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可
知,结婚应送同心结。故选A。
故答案为:A
2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可以体现中国结独特东方神韵的是:北京申奥标
志采用了中国结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图案。中国结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美好寓
意。每逢我国传统佳节,世界各地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中国结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
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选B。
故答案为:B
2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从“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
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
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
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
是家”可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
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因此中国结是祖国的象
征,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故答案为: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
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因此中国结是祖国的象
征,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2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
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可知,可用墨绿色团锦结,希望他前程似
锦。
故答案为:用墨绿色团锦结,希望他前程似锦。
25.一饮而尽;不由自主
26.沉醉;果真
:O
28.山溪给了我欢乐。
29.故乡
考查记叙文阅读。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L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
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
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①一饮而尽:指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文中意
思是:“一口气就喝完了”可知是一饮而尽。②不由自主: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忍不住
“可知意思相近,可改为:不由自主。
故答案为:①一饮而尽;②不由自主
26.本题考查近义词。①陶醉: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
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近义词:沉醉、沉溺、迷恋等。②果然: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
同。近义词:居然、的确、果真等。
故答案为:①沉醉;②果真
2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走到一座山前、句子停顿,后用逗号;“爸爸说”提示语在前,后用冒号和前
引号;”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句子结束,后用句号和后引号。
故答案为:,:“。”
28.本题考查关键句。细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可知这段写的是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
摸虾的事,这些事情给了我快乐。因此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山溪给了我欢乐。
故答案为:山溪给了我欢乐。
29.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情感。短文写了暑假里,"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
水,崭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一下就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我”和小伙伴们
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十分快乐。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结合第⑤段“故
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故乡
30.在深色的毛中,伸展着缕缕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
31.先;接着;然后
32.C
33.聚集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34.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35.外形特征;进食方式;生活习性。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对金丝猴吃食顺序的的把握能力,要读第③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来解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
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
(5)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6)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选文,了解主要内容确定答题区间,找到关键语句
提炼概括。
30.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句子。题干要求画出“人们给它起了金丝猴’这个雅号的原因,可定位到句
子“在深色的毛中,伸展着缕缕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篷”。
故答案为:在深色的毛中,伸展着缕缕金丝,这些柔软的、丝样的毛披散下来,仿佛一件金色的斗
篷。
31.本题考查对顺序词的把握。由句子“找到食物后,它们会先把前爪收拢,接着弯下身子,然后用
两只前爪捧着食物送到嘴边,嘴一抿一抿的,吃得特别香甜”可知,“先、接着、然后”三个词写出了
金丝猴吃东西时的顺序。
故答案为:先、接着、然后
32.本题考查关联词。“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
的关联词。“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敌害接近”“会立刻带领猴群以惊人的速度
逃跑”构成条件关系,填关联词“只要….…就……
故答案为:C
33.本题考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成群结队:一群群集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聚集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之一”可知,①说法错误。
由句子“胸部和腹部的毛是乳白色的,越贴近背部的毛颜色越深”可知,②说法错误。由句子“我国特
别重视对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可知,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3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读文章可知,第一段介绍了金丝猴的地位,第二段介绍了金
丝猴的外形特征,第三段介绍了金丝猴的进食方式,第四段介绍了金丝猴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
我国对金丝猴的保护。因此,本文主要从外形特征、进食方式、生活习性三个方面对金丝猴做了介
绍。
故答案为:外形特征;进食方式;生活习性。
36.起因: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答应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练字教学课件图片
- 2025年度南漳县招聘高中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脓毒血症病例分析总结
- 婴幼儿护理与喂养指南
- 2025年甘肃客运资格证考题技巧与方法
- 2025年怀化危运资格证押运考试题库
- 2025年阿拉善盟道路旅客运输资格证从业考试
- 单病种质量管理课件
-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 幼儿活动教育教案设计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建筑施工技术》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驻场运维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电动叉车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T/CGAS 026.1-2023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规范第1部分:安全管理
- 2025年数字化营销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建议
- 陕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辽宁省文体旅集团所属两家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DB3205T 1174-2025学龄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及建档规范
- 公考宪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