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生不息春天万物萌发,青山朗润,轻风流水在天地间,酝①(ni
dng)成一首轻灵的诗,牧童的笛声应和着鸟儿()的清脆歌声,一起传递着春的讯息热烈而又粗②
(guang)的夏雨一来,又是另一番风情了:禾苗野草繁茂成一地青绿,蝉与蛙也叫得一声比一
声更响亮秋霜是出色的染匠,当她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像是洋溢着丰
收气息的麦田,随着秋意加深,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走进森林,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的一场
色彩盛宴冬雪莅临,大地(),()远处,一片茫茫,高低起伏的房屋都披上了新装,新一轮眷
暖花开的希望,就③(zhu)蓄于冰雪之下。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称兄道弟安静观望
B.称兄道弟静谧眺望
C.呼朋引伴安静观望
D.呼朋引伴静谧眺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色彩的一场盛宴
B.你将会享受到一场色彩更为丰富的盛宴
C.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色彩盛宴
D.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盛宴色彩
2.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岳阳楼记》中描写植物繁茂、生机盎然的句子是:,O
(2)诗仙李白吟唱",忽复乘舟梦日边”;孟浩然感叹“坐观垂钓者,";
(3)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不乏叠词的功劳。请写出含有叠词的连续两
句:,O
3.你跟同学到某文化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以“茶文化”为主题布置展览馆,你们想参与其
中。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3分)
(2)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两项,组成一副对联,贴在“展览馆”入口处。(只填序号)(3分)
①翠叶烟腾冰碗碧
②琴韵悠扬迎雅客
③书香馥郁醉诗源
④绿芽光照玉瓯青
上联是:__
下联是:_______
(3)展览馆设置了“围炉煮茶”体验区。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写一段文字,向参观者介绍“围炉煮茶”。
(3分)
展览区留言板
留言1:喜欢围着火炉煮茶,同时将柿子、砂糖橘、花生放在火炉上一起烤。茶香,食物也香!
留言2:“围炉煮茶”这种煮茶工艺由来已久,在这个过程,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也是中国茶文化
最原始的魅力。
留言3: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人间烟火气,与好友一起,惬意又舒适!
二、阅读理解(66分)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韩康伯不畏天寒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日:“且著襦,
寻作复释③。”儿云:“已足,不须复释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短袄。③复裤:夹裤。W:裤子。④下:
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期日中(约定)
B.入门不顾(照顾)
C.相委而去(舍弃)
D.太丘舍去(离开)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
D.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4)下面对《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
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5)下面对《韩康伯不畏天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聪慧”的意思。
(6)请用三个“/”给《韩康伯不畏天寒》一文画线处断句。(3分)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学校图书馆筹备“这些年,我们读过的名著”展览活动,请你参与。
(1)展厅的电子书架中录人了各种类别的名著。请你将下面六本图书归入电子书架的相应类别中(填
序号)。
①《长征》(王树增)
②《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
③《围城》(钱铺书)
④《昆虫记》(法布尔)
⑤《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⑥《我是猫》(夏目漱石)
电子书架
A.讽刺作品B.科普作品C.纪实作品
(2)下面是展厅电子屏幕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感言】和【相关
名著请你从中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阅读感言】【相关名著】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优微光显现《骆驼祥子》
B.因为她,生活的苦难便成了垫脚石《平凡的世界》
C.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鲁迅关心有加,要求
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鲁迅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
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6.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材料一: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
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
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
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材料二: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
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
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
问题全部解决。
②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
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
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③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
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
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①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按照一定
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
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
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
②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
种关系(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香蕉大象牛李子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一一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
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
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
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
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
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1)请根据材料二,写出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找出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A.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B.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
兼用。
C.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
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归纳积累结构是其中一种方法。
(3)阅读完材料一之后,你是不是对老师教的知识记住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的困境有了解决办
法?请谈谈你的做法。
(4)阅读完材料三,我们明白了学知识要学会分类。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请将下列词语分
到相应的类别里。
尊君家君令郎赐教久仰寒舍
谦称:____________
尊称: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香椽树
华明珥
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橡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
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
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橡。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檬茶喝了。”
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
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
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
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
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一一她要省下
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
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
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
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橡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
橡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管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椽都采了回来。
外婆将香橡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橡片,
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椽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
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橡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
捞河泥、种小麦与青棵的孩子手里。
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
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椽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
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
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
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橡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
冽又扑鼻的芬芳。
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
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
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
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怨。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
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
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
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
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
橡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
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
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
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
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橡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
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橡,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
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
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
(选自《读者》2023年1月有删改)
注:檬(yuan)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是典型的过渡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B.“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她的孩子们最后能够考上大学,竟然是与她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
息相关。
C.“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属于直接描写,通过引用外婆的话,正面表现了外婆坚
韧的性格特点。
B.每次回到故乡,闻到香橡树的香味,就仿佛是外婆在鼓励着作者一样,要心平气和地应对人生中遇到
的沟沟坎坎。
(2)请你从行文线索角度梳理外婆与香橡的故事情节。
我遇香橡树*—fff我望香椽树
(3)散文语言独特有味。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外婆将香橡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橡片,
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橡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
(4)有同学发现,有的编者在选用此文时将标题改为“我的外婆”。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章内
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文(60分)
8.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们仰慕诗圣杜甫,追寻他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两弹元勋,追寻他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凡人阿长,
追寻她的感人举动;我们欣赏天地山川,追寻它的美好瞬间……生活中,这些人、景、事就如同一束光,
在不断地影响并帮助着我们,而我们总在不停地上演自己的“追光”故事。
对于以上材料所述,你有哪些体验、感受和思考?请以“追寻那一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
的文章。
要求:
①构思合乎情理,抒发真情实感;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生不息春天万物萌发,青山朗润,轻风流水在天地间,酝①(ni
dng)成一首轻灵的诗,牧童的笛声应和着鸟儿()的清脆歌声,一起传递着春的讯息热烈而又粗②
(guang)的夏雨一来,又是另一番风情了:禾苗野草繁茂成一地青绿,蝉与蛙也叫得一声比一
声更响亮秋霜是出色的染匠,当她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像是洋溢着丰
收气息的麦田,随着秋意加深,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走进森林,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的一场
色彩盛宴冬雪莅临,大地(),()远处,一片茫茫,高低起伏的房屋都披上了新装,新一轮眷
暖花开的希望,就③(zhii)蓄于冰雪之下。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酿
②犷
③贝上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
A.称兄道弟安静观望
B.称兄道弟静谧眺望
C.呼朋引伴安静观望
D.呼朋引伴静谧眺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
A.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色彩的一场盛宴
B.你将会享受到一场色彩更为丰富的盛宴
C.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色彩盛宴
D.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盛宴色彩
【分析】第一题考查生字书写;第二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三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解答】(1)本题考查生字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①“酝(niMg)”写作“酝酿
②“粗(gudng)”写作“粗犷”。
③“(zhti)蓄”写作“贮蓄”。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称兄道弟”意思是: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呼朋引伴”
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根据意思,第一个空应该选“呼朋引伴”;“安静”一般相对于吵闹喧
嚣而言,只描述环境是无声的、平静的;“静谧”是一种心境,更多指自我反思、内省时的状态。亦是
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所以第二个空应选“静谧”;
故选:D。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划线句语序混乱,根据意思应修改为: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色彩
盛宴。
故选:Co
【点评】平时要注意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2.名篇名句默写。
(1)《岳阳楼记》中描写植物繁茂、生机盎然的句子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诗仙李白吟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孟浩然感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情
(3)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不乏叠词的功劳。请写出含有叠词的连续两句:黄梅时节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
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解答】答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重点字:汀)
(2)闲来垂钓碧溪上徒有羡鱼情(重点字:徒)
(3)示例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示例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
示例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示例四: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重点字:瑟)
示例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重点字:雎鸠)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
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你跟同学到某文化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以“茶文化”为主题布置展览馆,你们想参与其
中。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
(2)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两项,组成一副对联,贴在“展览馆”入口处。(只填序号)
①翠叶烟腾冰碗碧
②琴韵悠扬迎雅客
③书香馥郁醉诗源
④绿芽光照玉瓯青
上联是:①
下联是:⑷
(3)展览馆设置了“围炉煮茶”体验区。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写一段文字,向参观者介绍“围炉煮茶”。
展览区留言板
留言1:喜欢围着火炉煮茶,同时将柿子、砂糖橘、花生放在火炉上一起烤。茶香,食物也香!
留言2:“围炉煮茶”这种煮茶工艺由来已久,在这个过程,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也是中国茶文化
最原始的魅力。
留言3: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人间烟火气,与好友一起,惬意又舒适!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向工作人员提出参加展览馆布置的意愿,
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
照玉瓯青”结构一致,可组成对联,且契合“茶文化”的主题。“琴韵悠扬迎雅客”“书香馥郁醉诗源”
结构一致,可组成对联,但与“茶文化”的主题无关。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
平声。“碧”是仄声,是上联,“青”是平声,为下联。
(3)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语言表达。“围着火炉煮茶,同时将柿子、砂糖橘、花生放在火炉上一起
烤”说的是饮茶方式,“'围炉煮茶’这种煮茶工艺由来已久,在这个过程,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
也是中国茶文化最原始的魅力”说的是围炉煮茶的文化传承,“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人间烟火气,
与好友一起,惬意又舒适”说的是围炉煮茶的作用。解答时,用“围炉煮茶是……”的方式,将三点信
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叔叔(阿姨),您好!我们是来研学的学生,看您在布置展览馆,我们也想参与,您看可以
吗?
(2)上联:①
下联:④
(3)示例:围炉煮茶是将茶和食物放在炉上边烘煮边享用的饮茶方式,它既是对古老茶文化的传承,
也是现代人寻求宁静与放松的休闲方式。
【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
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
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
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二、阅读理解(66分)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韩康伯不畏天寒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日:“且著襦,
寻作复释③。”儿云:“己足,不须复释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短袄。③复裤:夹裤。W:裤子。④下:
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期日中(约定)
B.入门不顾(照顾)
C.相委而去(舍弃)
D.太丘舍去(离开)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
D.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4)下面对《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
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5)下面对《韩康伯不畏天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聪慧”的意思。
(6)请用三个“/”给《韩康伯不畏天寒》一文画线处断句。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分析】参考译文:
次北固山下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
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
送到洛阳之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
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
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韩康伯不畏天寒
韩康伯几岁时,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是母亲殷夫人亲手给他做了一件
短袄,(做时)让康伯提着熨斗熨烫,对康伯说“你暂时先穿着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康伯说
“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柄也就热了,我现在穿上
短袄,下身也就暖和了,所以不要再做夹裤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知道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
国之才。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CD.正确;
B.有误,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故选:Bo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相同,乃:才/你的。
B.不相同,之:他/人名的一个字。
C.不相同,同“否”/用于动词、形容词等的前面,表示否定之义。
D.相同,去:离开。
故选:D。
(3)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的是
新旧更替、时光流逝、自然理趣等人生哲理,而不是“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故选:Co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不正确。“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头也不回走进屋内,表现出他对友人无信无礼的不满和刚正不阿,
并非“喜不自禁”。
故选:Bo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此句侧面表现出韩康伯能把事物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地运用,超过常人,是治理国家的人才。
故选:Bo
(6)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
故句子断为: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I、调、
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期,约定。至,至上无信,不讲信用。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
(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答案:
(1)B
(2)D
(3)C
(4)B
(5)B
(6)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7)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
语中的双音词。
册I,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
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
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
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
相当的词去替换。
5.学校图书馆筹备“这些年,我们读过的名著”展览活动,请你参与。
(1)展厅的电子书架中录人了各种类别的名著。请你将下面六本图书归入电子书架的相应类别中(填
序号)。
①《长征》(王树增)
②《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
③《围城》(钱锤书)
④《昆虫记》(法布尔)
⑤《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⑥《我是猫》(夏目漱石)
电子书架
A.讽刺作品⑶⑥B.科普作品⑵⑷C.纪实作品①⑤
(2)下面是展厅电子屏幕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感言】和【相关
名著】。请你从中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阅读感言】【相关名著】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优微光显现《骆驼祥子》
B.因为她,生活的苦难便成了垫脚石《平凡的世界》
C.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鲁迅关心有加,要求
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鲁迅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
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
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
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
劳苦大众的同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
记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
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平凡的世界》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
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围城》是钱锤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
史”。《我是猫》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天文学家如何兢兢业业,利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历
程。《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科学百科。
《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
转移行动。《红星照耀中国》讲述的是美国著名记者,不畏艰险在1936年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
实地采访。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
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示例: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
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他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
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为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答案:
(1)A.讽刺作品③⑥
B.科普作品②④
C.纪实作品①⑤
(2)【示例一】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
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即使祥子
拉车时不小心让他受伤,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因为她,生活的苦难便成了垫脚石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高中时,因生活的穷困窘迫而自卑。田晓霞鼓励他并给
他送来《参考消息》和其他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于是,生活的苦难不再
是绊脚石,而是成为让他不断前行的垫脚石。孙少平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
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材料一: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
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
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
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材料二: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
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
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
问题全部解决。
②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
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
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③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
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
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①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按照一定
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
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
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
②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
种关系(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香蕉大象牛李子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一一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
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
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
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
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
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1)请根据材料二,写出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找出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B
A.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B.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
兼用。
C.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
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归纳积累结构是其中一种方法。
(3)阅读完材料一之后,你是不是对老师教的知识记住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的困境有了解决办
法?请谈谈你的做法。
(4)阅读完材料三,我们明白了学知识要学会分类。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请将下列词语分
到相应的类别里。
尊君家君令郎赐教久仰寒舍
谦称:家君、寒舍
尊称:尊君、令郎、赐教、久仰
【分析】本题是关于“结构化思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于概括能力,
第二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三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第四题考查尊称和谦称的辨别和分类。
【解答】(1)根据材料二“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
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帮助构
建知识体系”可知,结构化思维的作用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帮助构建知
识体系。
(2)ACD.正确;
B.有误,根据材料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可
知,B项“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表述错误;
故选:B„
(3)此题是开放型题目,阐述合理即可。根据材料一“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
碎片化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
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
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可知,我
会对老师老师教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规律,在考试时或需要用到
时能正确提取。
(4)尊君:令尊,称呼别人的父亲,是尊称。家君:家父,称呼自己的父亲,是谦称。令郎:称对方
的儿子,是尊称。赐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是尊称。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对别人说的
客套话),是尊称。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是谦称。综合以上可得,①谦称:家君、寒舍;②敬称:
尊君、令郎、赐教、久仰。
答案: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帮助构建知识体系。
(2)B
(3)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它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所以我会将学过的知识
进行梳理、归纳、整合,让它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就会用了。
(4)①谦称:家君、寒舍②敬称:尊君、令郎、赐教、久仰
【点评】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
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
达自己的见解。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香橡树
华明珥
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橡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
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
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橡。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檬茶喝了。”
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
③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
带大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
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
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一一她要省下
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
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热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
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邮局慢一些。
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椽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
椽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磐筐,来回三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椽都采了回来。
外婆将香橡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檬片,
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橡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
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橡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
捞河泥、种小麦与青裸的孩子手里。
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
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橡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
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
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
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橡摊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8—9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
冽又扑鼻的芬芳。
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
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
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
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还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思。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
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
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蹬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
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
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3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
橡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10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
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8年和10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在1978年考上大学,
这却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
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
⑧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橡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
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橡,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
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香味,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
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
(选自《读者》2023年1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卫工人劳动合同协议书
- 烧烤承包或转让合同范本
- 龙海人才市场就业协议书
- 消费赔偿保密协议书范本
- 销售立式镗铣床合同范本
- 球馆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锤子直播带货协议合同书
- 米线店的加盟合同协议书
- 硅酸泥水泥采购合同范本
- 淮安机械工程监理协议书
-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考核试卷
- 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计算书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因式分解交叉相乘法练习100题及答案
- 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 呼吸科慢阻肺教学查房(模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件
- 广东东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2024年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ai直播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3年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自查情况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