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辣椒峰位于湘西南新宁县良山风景区,因形似辣椒而闻名,为典型的丹

霞地貌,其岩石是红色砾岩与砂砾岩。图1示意辣椒峰景观,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完成下面小题。

乔木草本和灌木

甲T

乙>丙

图1图2

1.辣椒峰所属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A.甲B.乙C.丙D.T

2.辣椒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侵蚀

【答案】1.C2.C

【解析】1.根据材料,辣椒峰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岩石是红色砾岩与砂砾岩。可知辣椒峰所属岩石类型

为沉积岩,右图中丙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说明丙为沉积岩,C正确;指向乙的箭头只有一个,说明乙为岩

浆岩,因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则甲为岩浆,丁为变质岩,ABD错误。故选C。

2.辣椒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先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最后受到流水侵蚀作

用形成辣椒峰,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江苏泰州•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

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

剖面图,①T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④T③海进---②—①海退B.④一③海退----②一①海进

C.④T③海进一②一①海进D.④一③海退一②一①海退

4.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丙一乙一甲B.丙一甲一乙C.乙一甲一丙D.丙一乙一甲

5.与②一①时期海岸线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A.全球气候变冷B.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方向移动

C.部分岛屿消失D.各地海拔高度上升

【答案】3.B4.B5.C

【解析】3.根据材料,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

列的。读图可知,图中岩层④玲③由石灰岩变为页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深海环境变成浅海环境,

是海退;②沉积时,③页岩层被侵蚀缺失,说明出露地表,形成②砂砾岩是陆相沉积,①砂岩是浅海环

境的沉积物,因此②玲①过程中海陆演化由陆地变为海域,为海进,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读图可知,按照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丙褶皱先形成,甲侵入岩侵入褶皱导致丙岩层不连续,甲侵入岩

形成后,乙断层随之发生在岩浆岩体内部而形成,故形成顺序为丙一甲一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结合上题可知,②玲①过程为海进过程,海域面积扩大,此时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

消失,各地海拔高度下降,C正确,排除AD;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远离,排除B。故选C。

(2024・江苏,二模)一般情况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岩层线与等高线平行时岩层为水平状态,相交时岩

层为倾斜状态。下图为“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图示区域岩层倾角一致,无颠覆构造,完成下面小

题。

等高线

阳某岩层

①向斜南翼②向斜北翼③背斜南翼④背斜北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该地区曾出现过的地壳挤压力方向最可能为()

A.东西方向B.南北方向C.东北-西南方向D.西北-东南方向

【答案】6.B7.D8.B

【解析】6.由“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可知,某岩层是连续的,不是断裂的,A错误;通过图片分析,

岩层在河谷上游的河谷底部连接,D错误;某岩层的两侧是向南游延伸的,B正确,C错误。故选B。

7.该地为河谷,等高线向北弯曲,该区域北高南低,岩层线与河谷交界处的海拔最低。假如该岩层为向斜,

则岩层线与河谷交界处位置较低,该处为向斜底部,向南该岩层升高,所以为向斜南翼,①正确,②错误;

若为背斜,则岩层线顶与河谷交界处位置较低,背斜顶部在南侧较高位置,该岩层向北往下延伸,所以为

背斜北翼,④正确,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该地可能是向斜南翼或向斜北翼,向斜槽部或背斜顶部的走向都是东西走向的,所以该地受到南北的挤

压力,使地层形成东西走向的背斜顶部或向斜槽部,B正确;东西方向挤压力会使该地等高线东西方向变化,

而不是南北方向变化,东北-西南及西北-东南走向的力亦是如此,不会使等高线在南北方向上变化,A、C、

D错误。故选Bo

(23-24高三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层新老关系高级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K砾岩剪

T3泥岩

4泥灰岩

Ti灰岩

P2页岩

P'砂岩老

9.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50米B.125米C.100米D.75米

10.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

A.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而成的B.挤压作用使岩层垂直下降而成的

C.张力作用使岩层垂直上升而成的D.张力作用使岩层产生裂隙而成的

11.该地区当前甲地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A.发生断块沉降运动B.褶皱凹陷弯曲

C.遭受强烈外力侵蚀D.火山喷发堆积

【答案】9.D10.A11.C

【解析】9.读图可知,a周围出现闭合等高线,其两侧等高线分别为100m和150m,结合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可知,闭合曲线内数值应小于100m或大于150m,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根据图中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以及图

示岩层分布信息可知,该地区内有两个背斜分别位于区域的东西两侧,两个背斜之间存在一个向斜,该区

域岩层发生弯曲,且岩石多为沉积岩,表明该区域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作用,从而使岩层发生发

生弯曲,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甲处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向数值大的

一侧弯曲,地形为谷地,表明该地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山谷可能存在河流发育,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谷地地貌,C正确。该地地貌的形成并非受断块沉降运动或火

山喷发堆积的影响,AD错。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向上凸出,并非褶皱凹陷弯曲,B错。故选C。

(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抛物线型沙丘是新月形沙丘两个兽角(向外延伸的尖角)被植被固定后,

迎风坡被风力吹蚀而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在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下图为某

游客面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抛物线型沙丘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与抛物线形沙丘形成关联度最小的是()

A.起沙的风况变化B.沙源的丰富程度

C.植被的覆盖状况D.气温的变幅大小

13.图中沙丘的移动方向最可能向()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

14.反映该抛物线沙丘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是()

A.AB.BC.CD.D

【答案】12.D13.B14.C

【解析】12.与抛物线形沙丘形成关联度较大的是起沙的风况变化(风速)、沙源的丰富程度(物源)、植

被的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率),ABC不符合题意;气温的变幅大小与抛物线的形成关系不大,关联度最小,

D符合题意。故选D。

13.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某游客面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抛物线型沙丘的照片。游客的站位方向是抛物线沙丘

链的延伸方向,拍照方向应为西北-东南,AD错误;盛行风向与抛物线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垂直应为东北-西

南方向,抛物线沙丘的运动方向与新月形沙丘方向相反,沿凸坡凹进,向拍摄者的右手方向前进,拍摄者

的右手方向应为西南,B正确,C错误。故选B。

14.新月形沙丘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沙脊线靠近背风坡一侧,BD错误;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沙透过植被,不断向背风坡堆积,背风坡较缓,迎风坡较陡,抛物线沙丘形成

后,沙脊线靠近迎风坡一侧,C正确,A错误。故选C。

(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贵州安龙县发现了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山体”,山体岩石主要由距今

约2亿多年前(三叠纪早至中期)的白云岩组成。图为“安龙金字塔”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安龙金字塔”的岩体主要类型是()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

16.“安龙金字塔”呈锥形的主要原因是()

A.化学溶蚀B.差异侵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

17.推测“安龙金字塔”的主要地质形成过程为()

A.陆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B.陆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C.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答案】15.A16.B17.D

【分析】15.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图中白云岩层理结构明显,属于沉积岩,A正确。变质岩是岩石

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B错误。喷出岩、侵入岩都是岩浆岩,CD错误。故选A。

16.由于白云岩岩石软硬强度的差异性,在地壳运动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山体顶部的岩层被大量侵蚀,而

底部岩层侵蚀程度相对较轻,因此就形成了顶部尖锐底部宽大的尖顶椎状形态,"安龙金字塔”呈锥形的主要

原因是差异侵蚀,B正确。由于岩石软硬不同、降水分布差异,化学溶蚀、河流侵蚀不会形成非常规则的锥

形,AC错误。贵州安龙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较弱,D错误。故选B。

17.整个山体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山体岩石主要是海洋形成的白云岩,白云岩具有海洋原始

沉积的水平层理,之后经过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当地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2024•江苏徐州•三模)亚龙藏布江位于西藏东南部。第四纪冰期,冰川在该河下游河谷中沿东北-

西南方向多次进退并留下冰城垄。下图为“亚龙藏布江下游某河段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TJ3匕

18.该河两岸地貌中形成较晚的是()

A.甲时期冰磺垄B.乙时期冰磺垄C.T1阶地D.T2阶地

19.该河北岸冰磺垄连续分布,而南岸呈断续状,其主要原因是两岸()

A.堆积差异B.风化差异C.侵蚀差异D.岩性差异

20.影响该地山脉走向与水系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板块张裂D,板块挤压

【答案】18.C19.C20.D

【解析】18.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上的地貌,越接近河流处阶地形成越晚,故由图可知,T2阶地海拔在T1阶地之上,T1阶地形成较晚,D错

误;甲和乙时期形成的冰磺垄海拔高于乙T2阶地,说明甲和乙冰磺垄形成后随着河流的下切,地形的抬升,

海拔升高,之后才出现T2阶地,说明甲和乙形成时间早于T1T2,AB错误。故选C。

19.由题意可知,冰磺垄属于堆积地貌,但两岸冰磺垄在同一时期形成,且河谷南北岸差异不大,故不会

造成两岸冰磺垄形态差异,故A错误;该地区风化作用较小,对冰磺垄影响较小,故B错误;由于河谷两

岸流水对岸边的侵蚀能力不同,会使得冰磺垄出现不连续,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岸冰磺垄不连续处覆盖着

冲积扇,山间流水对南岸的侵蚀也会造成堆积的冰磺垄形态差异,故C正确;冰磺垄属于堆积地貌,岩性

差异主要影响着冰川侵蚀,不会影响冰磺垄两岸形态差异,故D错误。故选C。

20.题意可知,该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处,C错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主要影响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地形地貌,AB排除;该地山脉主要是内力抬升形成,所以山脉与河流走向与

板块挤压有关,D正确。故选D。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主要分为:红层堆积(成岩阶段)T红层盆地抬升(造

山阶段)T流水下切侵蚀,坡面崩塌-♦山顶面切割缩小,堡状残峰T孤立石柱(成景阶段)T准平原。岱

置地貌多发育于浅海相寒武系地层中,地层平缓,岩层垂直节理发育,组成地貌体的岩石岩性上硬下软,

是一种在地壳运动及侵蚀、风化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读两类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丹霞地貌方山坡而绪示意图岱国地貌图体形态示意图

21.下列地貌形成过程与图示两种地貌最相近的是()

A.三角洲地貌B.喀斯特地貌C.黄土地貌D.新月形沙丘

22.下列描述符合两种地貌共同特征的是()

A.地表崎岖,起伏大B.峰恋起伏,连绵不绝

C.方山有平顶、陡身D.形成过程中地壳稳定

23.推测岱圃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形成过程()

A.成岩阶段:岩层水平沉积,上层岩层硬,下层岩层软

B.造山阶段:地壳抬升,水平节理发育显著,形成方山

C.成景阶段:上层岩层主要在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陡坡

D.后期阶段:岩层继续抬升,圆顶易受侵蚀,面积扩大

【答案】21.B22.C23.A

【解析】21.根据材料和丹霞、岱岗地貌示意图,丹霞地貌是地壳抬升过程中有受到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

成,岱置地貌也是地壳抬升过程中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两种地貌都受流水侵蚀。三角洲地貌是流水的堆积

作用形成,A错误;黄土地貌和新月型沙丘是风力的堆积作用,CD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不断侵蚀石灰

岩形成,与丹霞、岱岗地貌一样都受到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故选B。

2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丹霞和岱圃地貌成岩阶段都是沉积物水平沉积,之后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侵蚀,

D错误;垂直裂隙发育,受流水侵蚀,两侧岩石崩塌,比较陡峭,但顶部不易被侵蚀,保留了岩层水平产状

特征,顶部平坦开阔马,因此都具有平顶、陡身的特点。C正确;地表崎岖,起伏大是喀斯特地貌特点,A

排除;材料“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主要分为:红层堆积(成岩阶段)3红层盆地抬升(造山阶段)少流水下切

侵蚀,坡面崩塌玲山顶面切割缩小,堡状残峰玲孤立石柱(成景阶段)-准平原”,丹霞地貌在成景阶段成

为孤立的石柱,B选项错误。故选C。

2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岱固地貌的演化阶段分为一一成岩阶段:岩层水平沉积,上层岩层比较硬,下层

岩层软,A正确;造山阶段:地壳不断抬升,垂直节理发育显著,流水不断下切,B错误;成景阶段:上层

岩层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侵蚀下崩塌形成岱固体,下层岩层软易受风化作用,C错误;后期阶段:岩层继续

抬升,圆顶易受侵蚀,面积逐渐缩小,D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

24.(2025・河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它和怒江、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然后几乎平行地向南流淌。在途经云

南境内的石鼓村北时,金沙江突然转折向东,而后又转向北,在只有几千米的距离中,来了个180°的大拐

弯,形成奇特的“U”型大弯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弯”,许多学者认为这是河流袭夺的结果,也有学

者认为那里并无河流袭夺的更翔实证据,河谷的大转折可能是受断裂控制的。图1示意三江并流,图2为

“万里长江第一弯”。

图1

(1)描述金沙江大拐弯处的地貌特点。(4分)

(2)从“袭夺说”和“构造说”中选择其一,推测金沙江大拐弯的形成原因。(6分)

(3)分析金沙江在石鼓村北的急剧转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答案】(1)金沙江大拐弯处平均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高水深,山坡陡峻,峡谷地貌发育。

(2)"袭夺说":构造运动使长江上游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增强,在石鼓村北截夺了元江上游

水流,使其流向由东南折向东北,形成近乎180。的大拐弯。

"构造说":金沙江大拐弯的石鼓位于西北一一东南和东北一一西南两条断层交接处;受断层构造控制,金沙

江在石鼓村北的流向由向东南方向急转为东北方向,形成近乎180。的大拐弯。

⑶金沙江的急剧转弯,使长江流经三级阶梯向东注入海洋,成为世界第三长河;大拐弯处河流湍急,流水

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金沙江大拐弯处的南坡,成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干热风,气候干

热,形成干热河谷;受干热气候影响,河流两岸分布耐旱的灌从植被。

【分析】本题以金沙江为图文材料,涉及地貌特征描述以及成因、整体性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金沙江大拐弯位于长江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山坡陡峻,峡谷地貌

发育;位于横断山区,山高水深,平均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2)河流袭夺是低位河袭夺高位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石鼓村北上游河段,金沙江流向由西北向

东南流;地壳运动导致长江上游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增强,在石鼓村北袭

夺了元江上游河段,导致流向由原来的东南流向转向东北,形成近乎180。的大拐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构造说"解释,云南境内的石鼓村北由于地壳运动,出现了西北一一东南向和

东北一一西南向两条断裂带,石鼓村北恰处于两条断裂带交接处;受断裂带影响,金沙江在石鼓村北的流向

由原来的西北向东南流,急转为西南向东北流,流向发生了大转向,形成近乎180。的大拐弯。

(3)金沙江的急剧转弯,使长江的流向发生了改变,跨越了三级阶梯向东注入海洋,流程变长,成为世界

第三长河;拐弯处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金沙江大拐弯处的南坡,

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形成干热河谷;受干热河谷

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以耐旱的灌从植被为主,植被稀少。

25.(2024•江苏•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大气粉尘通过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辐射平衡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全球海-

陆-气耦合变化中关键的连接纽带。亚洲沙漠戈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某学者提出“铁施肥”假

说阐释中亚黄土粉尘与北太平洋生产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性。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塑

造了宏观地貌格局,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山地冰川扩展、南北温差增大。下图为亚洲沙漠分布区地理位置与

(a)、(b)、(c)三类研究区黄土粉尘碎屑物质产生与冰川作用的联系及传输过程示意图。

(1)分析晚新生代以来全球变冷背景下“铁施肥”假说的碳循环过程。(8分)

(2)分析河流对图(a)区域黄土地貌形成的促进作用。(4分)

(3)推测地质学家证明卡拉库姆沙漠是塔吉克盆地黄土来源区可能采用的证据。(8分)

【答案】⑴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冷,导致区域地势落差增大,高原山地岩石圈物理风

化、侵蚀作用增强,产生大量含铁碎屑物质;受河流、风力搬运作用,使中亚沙漠粉尘增加;(南北温差增

大,西风强度增强),营养粉尘受高空西风传输至北太平洋上空沉降,促进浮游植物繁盛,海洋生物固碳能

力增强(海洋生产力提高);大气二氧化碳减少,反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⑵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搬运众多碎屑物质至中下游,随着地势落差减小,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大

量堆积形成黄土沉积层;流水下切侵蚀、切割黄土堆积物,形成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

⑶两地空间距离近;比较两地沙尘元素组成的相似性;通过遥感监测卡拉库姆沙漠的沙尘可扩散至塔吉克

盆地;卡拉库姆沙漠地处西风上风向地带,可搬运沙尘至下风向处的塔吉克盆地沉积。

【分析】本题以亚洲沙漠分布区为图文材料,涉及碳循环、地质地貌、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等学科素养。

【详解】(1)"铁施肥"假说阐释中亚黄土粉尘与北太平洋生产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性。"晚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塑造了宏观地貌格局,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山地冰川扩展",可知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

原构造隆升,导致区域地势落差增大,加上气候变冷,山地冰川扩展,高原山地岩石圈物理风化、外力侵

蚀作用增强,产生大量含铁碎屑物质;受河流、风力搬运作用,使中亚沙漠戈壁粉尘数量增加;全球气候

变冷导致山地冰川扩展、南北温差增大,中纬度西风强度增强,营养粉尘受高空西风影响,被传输至北太

平洋上空沉降,促进海洋浮游植物繁盛,海洋生产力提高,海洋生物固碳能力增强;吸收二氧化碳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减弱,反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2)据图a可知:当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流量大、流速快,搬运众多碎屑物质至中下游,随着地势落差减

小,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碎屑物质堆积,形成黄土沉积层;后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

升,地势落差增大,流水下切侵蚀增强,切割黄土堆积物,形成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

(3)据亚洲沙漠分布区地理位置图可知:卡拉库姆沙漠与塔吉克盆地,两地空间距离近;结合两地纬度可

知:其受西风带控制,卡拉库姆沙漠地处西风上风向地带,可搬运沙尘至距离相近的下风向处的塔吉克盆

地沉积。也可通过研究两地沙尘元素,比较两地沙尘元素组成的相似性;也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卡拉库

姆沙漠的沙尘是否能够扩散至塔吉克盆地。

26.(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沙漠”,既是科学研

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的热点。经研究发现,雾淞季节非常明显,旅游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