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古代商业发展1/35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2/35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中国古代商业不停发展,逐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学习目标】(1)经过学习古代商业发展历程,能够按照时间次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关联,利用唯物史观角度探究商业、农业和手工业关系,商业发展源于生产力发展,商业发展是经济发展产物,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是商业发展基础,反过来商业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2)经过对相关史料探究,能够对不一样时空框架下市变迁和城市发展做出合理解释。(3)经过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和萎缩原因进行探讨,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正反两方面借鉴,并形成辽阔国际视野。3/35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升。2.秦汉以来——艰难发展(1)原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概况:秦汉至隋唐,经商受

和地点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比较艰难。3.隋唐——深入发展(1)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知识梳理时间4/35(2)概况①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停兴办,城市商业不停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③出现了

和飞钱。4.两宋——空前繁荣(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表现①商品种类快速增加。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③

成为政府主要财源。柜坊交子商税收入5/355.元朝——继续发展(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繁荣。(2)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6.明清——继续繁荣(1)城镇商业展现繁荣景象。(2)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4)货币作用越来越大。(5)出现徽商、晋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农副产品6/35二、市变迁和城市发展

1.市变迁时期宋朝以前(严格限制)宋朝及以后(放松限制)商业地点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四面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坊和市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愈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政府管理官府设

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交易活动不再受直接监管经营时间按时开市、闭市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草市市令官府7/352.古代大城市发展(1)主要大城市:古代

、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一样时期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商业中心。(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①原因:

开通、大运河开凿、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等。②表现:南方经济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初最繁荣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说法。长安丝绸之路8/35三、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逐步由盛而衰1.概况西汉中外贸易逐步发展起来,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唐朝成为主要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____________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主要财源元朝是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初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时期①统治者实施海禁和“”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②只开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广州海外贸易闭关锁国广州泉州9/352.特点(1)官府控制: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贸易,政治目标大于经济效益。(2)朝贡贸易:经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其目标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络,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10/35【概念解读】1.柜坊: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机构称为柜坊。柜坊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柜坊是我国最早银行雏形。2.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汇兑业务形式,类似于后世汇票。“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初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很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3.票号:清代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汇号或汇兑庄。乾隆、嘉庆以后,因为埠际贸易扩展,专营汇兑票号应时产生,道光初年山西平遥日升昌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庄是最早一家。[附栏]11/354.交子:北宋时流通于四川纸币,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宋朝铁钱不利于流通,宋真宗时,在政府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了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是为交子。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置本钱,定时限额发行,仍在四川发行使用。5.市、草市、夜市、晓市:“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冲破了“市”地域限制;“夜市”“晓市”则指城市中“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早晨贸易,冲破了“市”时间限制。12/35【知识拓展】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特点(1)从城市功效看,从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城市增多,城市经济功效逐步超出政治功效。(2)从城市商业活动看,伴随时代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限制逐步放松,如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人地位日渐提升,市场逐步多样化。(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但规模巨大繁荣城市数量增多,还兴起了大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域分布看,伴随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城市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改变,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域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13/35【课堂小结】14/35探究主题1商业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淘汰,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马端临《文件通考》等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15/35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16/35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升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赢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置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初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资本。比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商人。——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7/35【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情况和商业政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表现。【解读】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北宋年商税额不停增加趋势可见,商业不停发展;商业地位日益主要。第二小问由北宋政府要求“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能够得出商税征收从宽从简,重视商业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据材料二“商人拥有雄厚资本。比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商人”得出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出现商帮。【结论】

(1)情况:商业不停发展;商业地位主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18/35【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改变规律及其特点(1)改变规律①商业活动场所、时间改变: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②交易内容改变:先以交流地域间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③交易媒介改变: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普通等价物——贝等货币,以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了纸币。④商人组织改变:由最初血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商帮。⑤经营领域改变: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步与生产相结合。19/35(2)特点①含有显著阶段性和不平衡性。②抑商政策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波折。③受制于农业发展。④政府对商业控制逐步减弱。⑤城市经济功效逐步增强,对外贸易在明清时期由盛转衰。20/35探究主题2城市变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材料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初世界人口最多城市之一。21/35【问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主要不一样,并由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趋势。【解读】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得出:坊、市界限被打破,日中为市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出现、娱乐性场所—瓦肆出现,城市人口不停增加等。第二小问,能够从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市民生活和观念、政治中心改变角度进行作答。【结论】不一样:①唐代长安实施整齐划一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②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时间限制,夜市和早市深入发展。③北宋东京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④北宋东京人口大大超出了唐代长安。趋势:①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步向商业城市发展;②城市人口逐步增多,城市规模逐步扩大;③市民生活和观念逐步世俗化;④政治中心逐步东移。22/35探究主题3丝绸之路——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主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交往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因为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交往主要经过今青海境内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域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稳定通道。23/35材料二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觉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含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觉了成捆堆叠唐宋时期瓷器。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个新行业:和香(把舶来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蕃坊”。24/35【问题】(1)阅读材料一,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历史特点。【解读】第(1)问依据地图,丝绸之路不是单一,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组成交通网络。依据材料中不一样朝代丝绸之路情况可知,不一样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线路有不一样选择。综观汉代之后丝绸之路,一直未曾中止,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结论】

(1)特点:古代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组成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一样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线路有不一样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止,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25/35(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影响。【解读】第(2)问依据材料中“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觉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含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觉了成捆堆叠唐宋时期瓷器”得出是海外贸易地域辽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依据材料能够看出主要是瓷器,所以有利于制瓷业发展;依据材料中“每年进入广州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蕃坊’”得出促进了广州发展。【结论】

(2)影响:海外贸易地域辽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手工业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主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蕃坊”,成为国际城市。26/35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重农抑商下古代商业12市变迁和城市发展36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4527/35一、选择题1.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解析:A

从唐朝到宋代赋税形式由货币、实物赋税并举到以货币赋税为主改变,反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包括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赋税形式改变无法表达政策改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达经济控制内容,排除D项。28/352.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初(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主要伎俩B.形成地域性特征显著行业商帮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繁荣解析:B新安,指安徽歙县地域,代指徽商。山右,指山西,代指晋商。材料反应徽商主要经营鱼盐业,晋商主要经营盐、丝绸和粮食贩卖,二者财力都十分雄厚,是明清时期形成地域性显著行业商帮,B项正确。奢侈品贩运、垄断经营、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均无表达,故排除A、C、D三项。29/353.(·北京期末)宋朝时期,繁荣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以下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解析:CA项反应是家庭手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B项反应是当初商品交易行为,并不是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故B项错误;C项反应了当初市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是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故C项正确;D项是当初农村经济发展景象,且不属于新发展,故D项错误。30/354.史书记载,唐朝扬州市场上,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种,多是外来物产。这说明当初扬州(

)A.打破了坊与市界限 B.官府不再管控商业C.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D.是海外商品集散地解析:D在扬州市场上香药多是外来物产,说明当初扬州海外贸易发达,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且与史实不符,排除。31/355.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抵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抵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城市是(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解析:B

清朝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要求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选B项。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