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6200字_第1页
《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6200字_第2页
《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6200字_第3页
《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6200字_第4页
《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6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27145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历史发展分析综述 111933(1)古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来源 122135(2)近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演变 2664(3)现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近况 4(1)古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来源一提到古代国外的教育发展史,凡是对有教育有过一定了解的人大概也都知道“言必称希腊”这样的话语。毫无疑问国外的教育发展就是从希腊开始,希腊也对现代西方教育和文明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当时的古希腊时期曾经获得过无数的赞美与褒奖,更是同时代的优秀人才聚集地之一。那么对于古希腊时期的教育进行相应的追溯和回顾,这对我们探寻教师惩戒权的来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一时期,希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尤其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教师惩戒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柏拉图在其著作《高而吉亚篇》和《法律篇》都发表过自己对于惩戒的看法,他认为“人做了错事就要接受惩戒,在接受惩戒之后才会拥有公正的美德。”吴新民.试论柏拉图的惩罚哲学[J].浙江学刊,2006,(03).对儿童的教育来说,“任何人一旦发现他们犯错,就可以对儿童进行惩戒,如果有人没有及时对犯错的儿童进行惩戒,那么这个人会受到教育监督官员的惩罚”这些表述足可以看出柏拉图对惩戒的正向支持态度,不过这时候的惩戒方式简单粗暴与其说是惩戒不如说更像是体罚。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相同的惩戒观点,即教育中要有惩戒的存在,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在对待犯错的人的时候要让他感受到“痛苦”接受训诫之后改正其错误,才能让教育生效。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吴新民.试论柏拉图的惩罚哲学[J].浙江学刊,2006,(03).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3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0-71.高宝萍.昆体良教育思想之现实说[J].学术交流,2008,(03).李朝恒.异化与回归: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13.由此可看出以上教育家都对教师惩戒方面提出过自己的建议与主张,大体上是支持不能纵容学生错误行为的教师惩戒行为。而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简单、粗暴地以体罚为主的惩罚方式是管教学生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反对滥用体罚的声音出现,但却不并能扭转这种以体罚为主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教育主要以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奴隶制国家为典型代表。尤其以斯巴达实行的军事化教育尤为残酷,斯巴达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要经历严格地筛选和考察,而等他们到了七岁时就要接受国家组织的军事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会有监督者可以随时随地对犯了错的孩子进行警告和责罚。而成年之后,为了进入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还要接受当众鞭笞的考验,只有能忍受下来的人才有资格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与之相比,雅典的教育更具有人文主义的温和,虽不像斯巴达式教育的严酷无情,但就其本质来说两者实施的教育目的都是从国家角度出发,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为主,培养的人才也大多是国家的“顺民”。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由原来的培养人才到为国家培养忠心的顺民与官吏的转变。因而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为了培养顺民,仍然采用以体罚为主要的教育管理手段去管理学生。这样看来,古罗马时期的教育与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有研究发现罗马后期的初级教育的教育方法中已经减少了体罚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以竞争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教学环境和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姬庆红.古罗马初级教育体罚现象论析[J].教育评论姬庆红.古罗马初级教育体罚现象论析[J].教育评论,2007,(04).到中世纪时期,宗教成为西欧思想统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西欧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此时的教育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投射到教育中的表现为,学校的纪律依旧十分严格,体罚仍是流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体罚时使用的戒尺、棍棒是学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另外学生还会受到监禁、禁食和罚跪等形式的惩罚。综合上述的历史记录来看,不难发现国外古代的教师惩戒手段主要以简单、粗暴的体罚形式为主,且这一时期的体罚不仅一直存在于教育之中更是在社会上有着合理合法的地位,更是从外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尤其是在管理学生、维护教学秩序以及促进教学方面成效明显。可以说教师的惩戒都是有带有很强的迎合外界需求的目的,而鲜少有从为儿童自身成长做打算。(2)近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演变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在这场运动中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肯定人存在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拒绝盲目服从、推崇理性、注重思想解放与个人自由、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反对体罚等主张。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对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批判,提出教师不该随意体罚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应当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对学生要实施合理惩戒。与中世纪的历史相对比,可以看出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教育家对于教师惩戒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由对体罚的支持转变为对体罚的批判和理性认识,更加注重从人的方面,尤其是儿童的角度去认识教师惩戒的利与弊。而在这之后的17世纪-19世纪之间,此后的教育家们对教师惩戒形成了两种主张。一种是以康德、赫尔巴特为代表主张教师要在尊重且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惩戒,尽量避免使用体罚。在康德看来,教育是帮助人祛恶扬善的重要途径,要想让人在自由的成长的过程中发展人的理性,就必须给予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人(尤其是儿童)一定的指导与管束。此外康德还提倡要通过合理的赏罚、说理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学生不合范行为的出现。江峰.康德教育学中的惩罚理论及儿童心灵学说[J].教育学报,2014,江峰.康德教育学中的惩罚理论及儿童心灵学说[J].教育学报,2014,(02).罗文娜,王阿舒.赫尔巴特教育惩罚思想及其启示与超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赫尔巴特对于儿童的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可以看出以上这些教育家都对教师惩戒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认识与建议,这也证明教师惩戒走向了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另一种是以卢梭、乌申斯基等为代表主张教师应当不使用惩戒和体罚来管理教育学生,要完全尊重并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尤其在法国教育家卢梭看来教师本来不应该对学生使用惩戒,相反应该让学生自己在犯错之后,自己体验到这件事情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教师惩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让学生自觉地其所犯过错进行反思。而俄国的乌申斯基提出体罚与惩戒都不是解决学生犯错问题的“良药”,对学生实施惩戒只会带来消极的不良影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惩戒为好,更要注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从以上近代教育家的主张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古代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反对体罚的同时,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实施惩戒的前提是在要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更要注意实施合理惩戒。而在这一时期内有许多国家为了降低体罚对学生的伤害从而颁布的不少的法律政策,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体罚依旧没有从属于它的历史舞台之中退出,学校之中依然有教师会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对学生进行鞭笞。但也有部分少数国家采用了其他的惩戒方式来教育学生。像在兰卡斯特学校,教师会对犯错学生实施监禁的惩罚措施,即使要使用体罚也是有节制地进行。而在耶稣会学校,教师也会减少对学生的体罚,甚至自己并不动手体罚学生而是交给其他人进行。总体来说,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解放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完全解决教师体罚学生的问题,但是对人以及对儿童的关注与认识实际上为后期解决甚至是取消体罚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3)现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近况19世纪中叶,有关民主、平等和自然等理念已经广为人知,但虐童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于儿童的进一步关注,一场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由此兴起。人们更加注重对儿童的保护与关爱,尤其在教师惩戒儿童方面,也有不少教育家提出教师应该注意利用相应的纪律与规则来教育儿童,而非使用只靠以往的体罚经验去迫使儿童屈服于教师自己的权威。这其中像瑞典的教育家爱伦·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以及英国教育家罗素等都提出了类似的教育观点和教育主张。爱伦·凯曾表示20世纪应是属于儿童的世纪,教育者尤其是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尊重儿童地位,保护儿童个性,更要关心爱护儿童,不能像“无情的监管机器一样”对待以及处理儿童问题。她还提出理想的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中心地位,学校应该废除体罚制度,营造一个属于且适合儿童独立学习生活的自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实现自我发展,这样一来儿童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发展也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李朝恒.异化与回归李朝恒.异化与回归: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18.而蒙台梭利在其著作《蒙台梭利方法》中对传统教育使用惩罚以及强迫的方式来束缚儿童天性,用外部力量迫使儿童遵守外部纪律等做法表示了强烈反对。她认为这种做法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由此可见,爱伦·凯和蒙台梭利都对儿童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也主张对于儿童的惩戒需要以更温和的方式进行,不能以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体罚强制实施在儿童身上,这虽然对于教师惩戒来说是一种不利的冲击,但实际上也是对教师合理惩戒理念的一种认识进步。英国教育家罗素也主张反对教师对儿童实施较重的体罚。不过他认为如果有儿童总是在干扰他人或破坏班级的纪律和秩序,教师最好对这个儿童进行隔离,并要向儿童讲明白为什么对他实施隔离的原因,这样的惩戒方式会更有效,学生也不会埋怨记恨老师。他还建议学校应该设立惩戒教室,一旦学生出现了违规行为,就要进入惩戒教室等待教师处理。教师惩戒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惩治措施是要让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有在几个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使用惩罚。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99.到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儿童的感受、兴趣与发展需要,不应该忽视儿童的现在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成长状态。同时他提出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面要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的需要,但也提出在尊重儿童的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任且纵容儿童的错误行为,也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教师自己的权威,而是意味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儿童明白有关纪律、领导和服从的重要性。缪海娟.关于小学教师惩戒问题的研究[D].浙江:缪海娟.关于小学教师惩戒问题的研究[D].浙江:苏州大学,2010:5.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提出了教师应当以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戒,通过集体纪律的影响让违纪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进行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实现行为合范的目标。此外他还表示教师应当基于在了解学生违纪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来决定是否要对学生实施惩戒以及应该采用何种惩戒方式。郑晓霞.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问题及运用策略研究[D].深圳:郑晓霞.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问题及运用策略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8:30.而另一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育中不应该存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任何惩罚或惩戒的行为,严厉的体罚或惩罚只能给儿童带来极为痛苦和糟糕的体验,它的存在只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样的教育也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而不是选择用惩罚的方式来恐吓他们,宽恕他们的过错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人本主义教育支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提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惩戒方面支持更为温和的惩戒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惩戒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进步,更是实现了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目标。在这个时期内,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思想解放,各个国家对涉及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来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曾在1989年出台了相关教育法令来禁止公立学校对学生实施体罚。但是实际上该法令的颁布没有让英国的教育管理状况出现好转,甚至一时间还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而直到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的出现才明确了教师惩戒权的存在。在2014年英国教育部出台了《学校中的行为与纪律》,该法案与之前的《督学法》相比更进一步细化了教师在行使惩戒权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范围以及相应的权利救济制度,摆脱了以往冗杂繁复的条约,使得教师在使用惩戒权方面更为得心应手,同时该法案也更好的保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教师合理惩戒的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有效。而在二战之前的德国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魏玛共和时期政府还出台了有关确保青少年的法案即《青少年福利法》,该法案规定政府应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还要保护儿童的身体免受剥削之苦。到纳粹统治时期,学校教育中体罚盛行,德国教育成为实现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工具。二战之后,德国人对纳粹实施的教育举措进行了深入反思,全面禁止了体罚,通过行政命令、对学校的相关立法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对学生的惩戒行为。美国是一个体罚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学校中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来管理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目前由21个州已经为教师惩戒权立法,在允许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的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惩戒的原则、范围、实施程度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也制定了相应的细则指导教师要保证在不伤害、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对学生采用合理的教育惩戒方式进行惩戒。而另外有部分州仍然禁止体罚或者对体罚不做其他规定。实际上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