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B.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5m/s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D.泰山山顶上的压强约为pa2.下列图中,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图乙: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丙: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图丁: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D.阳光下人的影子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A. B. C. D.5.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静止时右侧偏低,则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C.如图乙所示,若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动力,则该杠杆为费力杠杆D.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6.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物理社团的同学们制作了“水火箭”。如图是“水火箭”的简易原理图,使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不断打气,当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水从“水火箭”中向下喷出,从而使“水火箭”升空。结合题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打气,瓶体膨胀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对水向下的力大于水对“水火箭”向上的力C.“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的惯性减小D.“水火箭”喷完水后,仍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水火箭”受到惯性的作用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国家科技飞速发展,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上天入海”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关于如图“国之重器”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AS700飞艇悬停在空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B.乙图,093型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压强变大C.丙图,C919客机升空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D.丁图,“山东号”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增大8.如图所示,两个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面上,高度之比hA∶hB=2∶3,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A.它们的体积之比VA∶VB=4∶9 B.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C.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7∶4 D.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2∶9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东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2s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C.前4s甲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5m/sD.甲比乙先出发2s,乙运动2s时与甲相遇10.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C.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乙>p′丙>p′甲11.下列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①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表示液体压强的大小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大小不变④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碎纸屑的跳动来反映鼓面的振动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1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个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20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在B物块上,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两个物块一起移动了60cm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中()①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②物块A对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③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左④推力F的功率为4W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13.2025年春晚《秧BOT》节目播出后,机器人引领科技大潮。机器人舞者身上处处彰显物理知识,其中机器人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进行视觉感知。光学传感器中有一部分就相当于我们所学的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①图中成像特点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下移动③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1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200N的物体,使物体在4s内匀速前进了4m。已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60N,所用拉力大小为25N,忽略绳重、滑轮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拉力做功的功率为75W②绳子自由端在4s内移动了8m③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④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40JA只有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15.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个圆柱体,把它从盛水的烧杯底缓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忽略水面的变化)下列说法中()①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0N②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6N③圆柱体刚要露出水面时,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300Pa④圆柱体的密度是1.5g/cm3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16.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17.小明通过透镜观察蚂蚁时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该则该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18.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发射成功。火箭发射时,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________。19.如图所示,用4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变为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20.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21.如图所示,弯曲杠杆OBA的B点挂一重物,若在杠杆A端施加一个最小力F,使其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最小拉力F和力臂。四、实验题(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14分,共26分)2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________;(2)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接着在白纸上记下此时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撤走蜡烛B,在原来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屏,前后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________(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23.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__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2)分析如图所示的两次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所以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绝对不允许________(选填“超载”或“超速”);(3)小明由此实验联想到“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让同一个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达毛巾、棉布、玻璃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停止在水平面上。①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________;②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________,并由此进一步科学推理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做________。24.物理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1)如图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横梁指针如图所示,需要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______(选填序号);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移动游码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3)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g;(4)小明测量牛奶密度为______;(5)若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认为不用砝码,使用托盘天平、两个相同的烧杯、量筒和水等器材还能测出石块的密度。请你帮助他们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①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向两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至托盘天平平衡,如图所示: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③用细线提着石块使其浸没于左盘烧杯的水中,且不接触杯底,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至托盘天平再次平衡,如图所示,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④______,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至托盘天平第三次平衡,如图所示,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⑤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测得物理量、、表示)。五、计算题(第25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11分,共2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使用送餐机器人送餐。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机器人某次送餐时,总质量为60kg,它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cm2,在1min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移动了15m,若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其总重的0.1倍,已知g=10N/kg。在这次送餐中,求:(1)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2)驱动力对机器人所做的功及其功率。2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物体,物体在10s内上升了1m,若他对绳子施加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他的双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求:(1)小明对绳子的拉力F;(2)拉力F做功的功率:(3)小明同学的重力。27.一底面积为200的平底薄壁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体积为600,重为4.2N的物体A轻放入容器中,静止后水面的深度为10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4.8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A、B两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水的密度,g取10N/kg。求:(1)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2)甲图中,物体A露出水面的体积;(3)物体B的密度。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B.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5m/s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D.泰山山顶上的压强约为pa【答案】C【解析】【详解】A.1dm=10cm,25dm=250cm,物理课本的长度一般在25cm左右,250cm太长了,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B.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1.4m/s,5m/s太快,不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取10N/kg,受到的重力为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D.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泰山山顶上的压强应小于标准大气压,1.0×106Pa大于标准大气压,不符合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图中,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图乙: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丙: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图丁: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详解】A.如图甲,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可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里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3.“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D.阳光下人的影子【答案】B【解析】【详解】“海市蜃楼”形成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折射现象。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在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故B符合题意;CD.树荫下圆形的光斑、阳光下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A.吸尘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利用了大气压.故A正确;B.拦河大坝是利用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与大气压无关,故B错误;C.船闸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是利用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故C错误;D.锥子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与大气压无关,故D错误。故选A。5.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静止时右侧偏低,则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C.如图乙所示,若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动力,则该杠杆为费力杠杆D.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答案】D【解析】【详解】A.杠杆静止时右侧偏低,说明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不是向右调节,故A错误;B.在图甲中,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钩码,左边A处挂钩码个数为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解得n=3,所以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故B错误;C.在图乙中,若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动力,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而不是费力杠杆,故C错误;D.当弹簧测力计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变小,动力就要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D正确。故选D。6.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物理社团的同学们制作了“水火箭”。如图是“水火箭”的简易原理图,使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不断打气,当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水从“水火箭”中向下喷出,从而使“水火箭”升空。结合题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打气,瓶体膨胀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对水向下的力大于水对“水火箭”向上的力C.“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的惯性减小D.“水火箭”喷完水后,仍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水火箭”受到惯性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A.用力打气,瓶体膨胀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B.“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对水向下的力与水对“水火箭”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错误;C.“水火箭”向下喷水的过程中,“水火箭”的质量减小,惯性减小,故C正确;D.“水火箭”喷完水后,仍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水火箭”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上天入海”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关于如图“国之重器”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AS700飞艇悬停在空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B.乙图,093型核潜艇浸没在水中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压强变大C.丙图,C919客机升空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D.丁图,“山东号”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飞艇悬停在空中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潜艇浸没在水中下潜时,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浮力不变;所处深度变大,根据可知,压强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机翼向上凸起,客机升空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山东号”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仍处于漂浮状态,则航母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但航母的重力减小,则浮力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两个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面上,高度之比hA∶hB=2∶3,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A.它们的体积之比VA∶VB=4∶9 B.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C.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7∶4 D.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2∶9【答案】B【解析】【详解】A.两个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面上,高度之比hA∶hB=2∶3,即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2∶3,则体积之比为故A不符合题意;BCD.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面积之比为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水平面上重力与压力大小相等,则重力之比为4∶27,所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它们的密度之比为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东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2s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C.前4s甲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5m/sD.甲比乙先出发2s,乙运动2s时与甲相遇【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而甲从距原点6m处出发,乙甲运动2s后开始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2~4s两者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时间相同,由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B错误;C.前4s甲车的路程为s甲=10m-6m=4m,前4s甲车运动的速度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先出发,乙在甲运动2s后开始运动,在第4s时两人相遇,在乙运动2s后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故选D。10.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C.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乙>p′丙>p′甲【答案】D【解析】【详解】AC.如图,小球在甲中沉底,则密度大于甲液体,浮力小于重力;小球在乙中漂浮,则密度小于乙液体,浮力等于重力;小球在丙中悬浮,则密度等于丙液体,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液体的密度关系是,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故AC错误;B.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故B错误;D.由图可知,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后,液体的体积关系为,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所以容器中液体质量关系为,容器相同,则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小,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受力面积相同,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乙>p′丙>p′甲,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①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表示液体压强的大小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大小不变④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碎纸屑的跳动来反映鼓面的振动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A.利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用到模型法;B.在“探究液体压强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使用了转换法;C.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D.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碎纸屑的跳动来反映鼓面的振动,用到转换法。采用了相同科学研究方法是②④。故选C。1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个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20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在B物块上,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两个物块一起移动了60cm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中()①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②物块A对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右③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左④推力F的功率为4W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①物块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①错误;②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没有摩擦力,故②错误;③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0N,则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是20N,方向向左,故③正确;④推力F做功为则推力F的功率为故④正确。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3.2025年春晚《秧BOT》节目播出后,机器人引领科技大潮。机器人舞者身上处处彰显物理知识,其中机器人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进行视觉感知。光学传感器中有一部分就相当于我们所学的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①图中成像特点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下移动③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①由图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像距70.0cm-50.0cm=20.0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故①正确;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上移动,故②错误;③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物距范围u=30.0cm>2f①像距范围2f>v=20.0cm>f②由①和②得到15cm>f>10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故③正确;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故④错误。故选B。1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200N的物体,使物体在4s内匀速前进了4m。已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60N,所用拉力大小为25N,忽略绳重、滑轮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拉力做功的功率为75W②绳子自由端在4s内移动了8m③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④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40JA.只有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s物=3×4m=12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有用功)W有用=fs物=60N×4m=240J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5N×12m=300J拉力做功的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见,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个圆柱体,把它从盛水的烧杯底缓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忽略水面的变化)下列说法中()①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0N②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6N③圆柱体刚要露出水面时,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300Pa④圆柱体的密度是1.5g/cm3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①③忽略水面的变化,由图乙可知,圆柱体从h1=2cm开始露出水面到h2=5cm完全离开水面,则圆柱体的高为h2-h1=5cm-2cm=3cm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103kg/m3×10N/kg×0.03m=300Pa当h>5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不变,此时圆柱体位于空中,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10N故①③正确;②由图乙可知,当h<2cm时,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6N不变,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最大且不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10N-6N=4N故②错误;④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密度故④错误。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16.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答案】2.62【解析】【详解】如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末端对应数值是3.62cm,始端对应数值为1.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17.小明通过透镜观察蚂蚁时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该则该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答案】远视眼【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通过透镜观察蚂蚁,蚂蚁被放大了,这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应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因为该透镜是凸透镜,所以可用来矫正远视眼。18.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发射成功。火箭发射时,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________。【答案】增大【解析】【详解】当火箭起飞加速上升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所以飞船的动能增大;飞船的质量不变、飞船的高度增加,所以飞船的重力势能增大;而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等于机械能,所以飞船的机械能增大。19.如图所示,用4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变为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答案】4【解析】【详解】用4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4N;当拉力变为6N时,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为4N。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20.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答案】【解析】【详解】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21.如图所示,弯曲杠杆OBA的B点挂一重物,若在杠杆A端施加一个最小力F,使其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最小拉力F和力臂。【答案】【解析】【详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动力作用点在A点,当以OA作为动力臂时,动力臂为l,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动力应过A点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拉力F,如下图:四、实验题(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14分,共26分)2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________;(2)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接着在白纸上记下此时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撤走蜡烛B,在原来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屏,前后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________(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不变(4)①.粗糙②.虚(5)仍然【解析】【小问1详解】玻璃板有透光性,平板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物体,应选择玻璃板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小问2详解】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在玻璃板前面观察,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这样可以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小问3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不变。【小问4详解】[1][2]撤走蜡烛B,在原来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粗糙的光屏,可以发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可以看到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前后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小问5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仍然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23.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__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2)分析如图所示的两次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所以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绝对不允许________(选填“超载”或“超速”);(3)小明由此实验联想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让同一个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达毛巾、棉布、玻璃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停止在水平面上。①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________;②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________,并由此进一步科学推理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做________。【答案】(1)钢球(2)①.速度②.超速(3)①.速度②.越慢③.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小问1详解】该实验探究的是碰撞前钢球的动能,碰撞时,钢球的动能越大,钢球对木块做的功就越多,木块移动的距离就越远,所以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的移动距离来说明钢球动能的大小。【小问2详解】[1][2]比较如图所示实验可知,钢球的质量相同,下滑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速度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绝对不允许超速。【小问3详解】[1]实验时,为了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速度,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3]由图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进一步推理,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不变化,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4.物理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1)如图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横梁指针如图所示,需要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______(选填序号);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移动游码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3)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g;(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______;(5)若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认为不用砝码,使用托盘天平、两个相同的烧杯、量筒和水等器材还能测出石块的密度。请你帮助他们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①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向两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至托盘天平平衡,如图所示: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③用细线提着石块使其浸没于左盘烧杯的水中,且不接触杯底,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至托盘天平再次平衡,如图所示,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④______,用量筒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至托盘天平第三次平衡,如图所示,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⑤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解决方案2025年研究报告
- 食品转包类型的合同协议
- 离婚协议赠予协议书范本
- 杀菌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代办合同协议书模板
- 法律合作协议书模板模板
- 矿山承包开采破碎协议书
- 独栋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游泳馆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销售超滤纯水器合同范本
- GB/T 45920-2025铁铝酸盐水泥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海淀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练习题
- 光伏电站台风预警与应急措施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潜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学霸提优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重难点梳理 课件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202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农机下乡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