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材料二: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C.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D.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族属关系。C.国家社会的出现,自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也可能呈扩展趋势。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朱熹曰:“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B.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C.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D.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说明差序格局在这两种关系中分别如何体现的。(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马尔克斯星期天,冬天匆匆降临了。星期六晚上还热得透不过气来呢,直到星期天早上人们也没想到会下起雨来。①天空宛如灰色的胶冻,悬浮在我们头上。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为这场雨太动感情了。星期一清晨当我们去关门,以便挡住院里断断续续刮起的刺骨寒风时,这种感情达到了最高峰。到了上午,这感情仍然有增无减。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像星期日一样,星期一一整天都在下雨。然而此刻雨却像是下成另一个样子。因为,某种异样的、痛苦的东西在我心中产生了。下午,我旁边一个声音说:“这雨下得真烦人。”我不用回头看,便听出这是马丁的声音。我知道是他坐在我旁边说话,口气冷冰冰的。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现在,我将要有孩子了,而马丁却坐在我旁边说这雨烦死人了。“雨倒不烦人,”我说,“让我太伤感的是光秃秃的花园和院里这些不能除掉的可怜巴巴的树。”说着,我回头去看他,可是马丁已不在那儿了。只听得他说:“看样子别指望雨停。”②我循声找人时,看见的只是一把空椅子。星期二晚,雨下得更大了,令人心烦意乱。第一天早晨那种清爽,此时却变成了潮湿和闷热。气温不是冷,也不是热,而是一阵冷一阵热,像让人打寒战似的。双脚在鞋里直出汗。真说不出光着身子和让衣服贴在身上哪一样更受罪。家里的一切活动都停了下来。③这是一个凄惨的下午,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我们吃饭的秩序全被打乱了。午睡时间,我继母端来了一盘清汤和一块陈面包。事实上自星期一以来,我们就没吃过东西了,我觉得自那时起,我们就不思饮食了。我们让这场雨弄得瘫痪、麻木了,在这场大自然的打击面前束手就擒。星期三中午时分,天还没大亮,可下午三点以前,天又全黑了下来。“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伴随它的是院里那慢条斯理、单调乏味、冷酷无情的雨水节奏。这个提前到来的惨淡而凄凉的黄昏,来到静悄悄的仆人们中间,他们蹲在椅子上,靠墙待着,在大自然的骚乱面前甘拜下风,无能为力。这时,大街上开始有消息传来。也没有谁把消息带到家来,反正它就这么传来了。还很确切,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是满街奔腾的泥浆在传递着消息,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事情是星期日发生的。当时这场雨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季节的先声。两天之后,家里也领教到了它。星期三消息才传过来,像是被这场暴雨本身的活力带来的。当晚,有人说:“从星期一开始火车就过不了桥了,看样子是河水把铁轨冲跑了。”还有,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也许当夜我睡着了一会儿,醒来时,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我使劲地摇晃着身边打鼾的马丁,“你闻到了吗?”我问他。他说:“什么?”我说:“一股味道,准是街上漂的死尸发出来的。”这种想法使我十分恐惧,可马丁却翻过身去,对着墙,迷迷糊糊、粗声粗气地说:“都是你多事儿,怀孕的女人想象力就是丰富。”星期四早晨,那股味道没有了,远了,闻不见了。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被弄乱了,这时已全部失掉。④于是,星期四也不存在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我做了平平安安的梦,整整梦了一夜。第二天的气氛和前一天一样:没有色彩,没有气息,没有热度。我一醒就跳到一个座位上,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有迹象表明我神智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茫然地问继母几点了,她平静地说:“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那声音听来像无精打采的敷衍。我说:“都两点半了!我怎么睡了这么长的时间?”她说:“你没睡多久,最多不过才三点钟。”我颤抖着,觉得盘子从手里往下滑。“星期五两点半……”我说。而她却出奇地平静:“是星期四两点半,孩子,还是星期四两点半呢!”我不知道我梦游了多长时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觉得家里寂静得厉害,令人发抖。所有的东西全都受到影响,难以置信地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突然,我觉得心脏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死了,”我想,“天哪!我死了。”我在床上蹦了一下,喊道:“阿达,阿达!”马丁生硬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这时我才注意到雨已经停了,我们周围一片宁静,一种深沉的、神话般的幸福,一种死亡一样的状态。随后,便听见走廊里的脚步声,听见一个响亮、充满生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缕清风吹动着门扉,弄得门锁吱吱地响。一个坚固的物体刹那间倒向院中的水池。空中有什么东西在宣告一个看不见的、在黑暗中微笑的人的光临。(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这场雨的感受,一开始是“太动感情”,之后经历了茫然无措、心烦意乱、麻木乏味、恐惧等阶段。B.“我”想到八月的夜晚,想到宇宙的浩渺,从而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于是“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C.河水冲跑了铁轨、生病的女人躺在床上最后漂在了院子里,这两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传言,给“我”带来了恐惧和不安。D.“神话般的幸福”指雨停了带给“我”的感受,但生活仍旧如死亡一般寂静,暗示出“我”生活的常态就是这样寂然无声。(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马孔多灰暗、压抑的氛围。B.句子②中的“空椅子”是一种对“缺席”的经典表现,它暗示了马丁在“我”生活中的缺席。C.句子③中“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写出了无序的生活给“我”带来的疏离感。D.句子④中说星期四像胶冻,“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看到星期五,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3)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密码写就的现实”,文中对时间的描写具有特殊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本文被看作《百年孤独》里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的部分预演。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节选自《说苑•指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于是A发B巨桥之粟C散鹿台之财D以与士民E黜其战F车而不乘G弛其甲H兵而弗用(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主:指写有死者名号的木制神位,又称牌位,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C.有道:根据下文的“则无胜之道矣”可以推测,它在文中指的是“有办法”。D.信:意为“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②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不同立场及其依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村桥罗隐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①,须知庄叟恶牺牛②。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注】①鲁人疑海鸟:《庄子•至乐》中有“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后以此典故形容违背本情,无所适从,适得其反;或形容山野之士不耐世俗烦嚣。②庄叟恶牺牛:庄子主张放任自适,而将金钱与高官视为束缚他的东西,比之为养以待宰杀的以享太庙的牺牛。后以此典故表示轻视功名富贵的志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呈现了明月当空,酒旗招展,湖里偶见渔舟相互追逐的图景,营造了悠闲的氛围。B.颔联中的“莫学”“须知”“恶”等词语情感热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仕宦束缚的反感。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写自己心如死灰,表明自己对仕宦的热情已燃尽,往事如水远去。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2)诗歌的尾联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通过秦朝统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财富和挥霍财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来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句子是:“,。”(2)杜甫的《蜀相》中,“,”两句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3)小明想从所学的古诗中选取两句,作为励志语挂在书房,提醒和激励自己要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他可选择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类似的海量点评,甲?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A)的原创,或让人捧腹,乙。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B)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就这样,①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到“春晚停办”的谣言,从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到名人离世引发的舆论几度反转,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讨论交流变成了站队骂架,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③“有话好好说”,④成为最重要也最急需的塑造“新集体生活”的一种规则。(1)下列语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二段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狗汪……汪……地叫着。B.他思考了片刻,然后问道:“你真的……认为我们可以改变现状吗?”C.“可恶!然而……”四叔说。D.花园里有菊花、牡丹、桂花、芍药……(2)请在文中括号(A)(B)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请在文中甲、乙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文中第一段中的“拍砖”是一个网络流行词,网络流行词是现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他们以简洁、生动、富有创意的特点迅速传播,反映了社会热点、年轻人心态和文化趋势。请另用一个网络流行词创设情境,描写一种生活现象。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使用贴切,情境合理。(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四、作文(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人的发展顺应“本性”;《三字经》中却说“玉不琢,不成器”,认为人需要经过“雕琢”才能有所成就。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切勿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材料二: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C.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D.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族属关系。C.国家社会的出现,自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也可能呈扩展趋势。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A.朱熹曰:“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B.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C.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D.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说明差序格局在这两种关系中分别如何体现的。(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C.“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错误。依据材料二“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选项将“可能”变成事实。故选:C。(2)B.“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族属关系”错误。依据材料二“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选项“族属关系”应该为“血缘关系”。故选:B。(3)材料一的观点是: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A.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是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即史料和考古。不符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强调了知和行的关系,不符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倡导人们要打破既有观念的束缚,挣破旧有思想的牢笼,大胆创新,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符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由原文“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可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族属谱系,再通过婚姻、交往等扩大范围。由原文“……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可知,统治者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将其族属认同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5)由原文“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可知,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完善对三星堆遗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由原文“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可知,要以三星堆遗存的历史背景为旨归,探究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由原文“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可知,要能灵活运用“谱系法”理论,多角度全方位提炼三星堆遗存的各种信息,作出科学解释。答案:(1)C(2)B(3)D(4)①亲属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族属谱系,再通过婚姻、交往等扩大范围。②地缘关系:统治者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将其族属认同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5)①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完善对三星堆遗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②要以三星堆遗存的历史背景为旨归,探究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③要能灵活运用“谱系法”理论,多角度全方位提炼三星堆遗存的各种信息,作出科学解释。(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马尔克斯星期天,冬天匆匆降临了。星期六晚上还热得透不过气来呢,直到星期天早上人们也没想到会下起雨来。①天空宛如灰色的胶冻,悬浮在我们头上。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为这场雨太动感情了。星期一清晨当我们去关门,以便挡住院里断断续续刮起的刺骨寒风时,这种感情达到了最高峰。到了上午,这感情仍然有增无减。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像星期日一样,星期一一整天都在下雨。然而此刻雨却像是下成另一个样子。因为,某种异样的、痛苦的东西在我心中产生了。下午,我旁边一个声音说:“这雨下得真烦人。”我不用回头看,便听出这是马丁的声音。我知道是他坐在我旁边说话,口气冷冰冰的。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现在,我将要有孩子了,而马丁却坐在我旁边说这雨烦死人了。“雨倒不烦人,”我说,“让我太伤感的是光秃秃的花园和院里这些不能除掉的可怜巴巴的树。”说着,我回头去看他,可是马丁已不在那儿了。只听得他说:“看样子别指望雨停。”②我循声找人时,看见的只是一把空椅子。星期二晚,雨下得更大了,令人心烦意乱。第一天早晨那种清爽,此时却变成了潮湿和闷热。气温不是冷,也不是热,而是一阵冷一阵热,像让人打寒战似的。双脚在鞋里直出汗。真说不出光着身子和让衣服贴在身上哪一样更受罪。家里的一切活动都停了下来。③这是一个凄惨的下午,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我们吃饭的秩序全被打乱了。午睡时间,我继母端来了一盘清汤和一块陈面包。事实上自星期一以来,我们就没吃过东西了,我觉得自那时起,我们就不思饮食了。我们让这场雨弄得瘫痪、麻木了,在这场大自然的打击面前束手就擒。星期三中午时分,天还没大亮,可下午三点以前,天又全黑了下来。“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伴随它的是院里那慢条斯理、单调乏味、冷酷无情的雨水节奏。这个提前到来的惨淡而凄凉的黄昏,来到静悄悄的仆人们中间,他们蹲在椅子上,靠墙待着,在大自然的骚乱面前甘拜下风,无能为力。这时,大街上开始有消息传来。也没有谁把消息带到家来,反正它就这么传来了。还很确切,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是满街奔腾的泥浆在传递着消息,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事情是星期日发生的。当时这场雨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季节的先声。两天之后,家里也领教到了它。星期三消息才传过来,像是被这场暴雨本身的活力带来的。当晚,有人说:“从星期一开始火车就过不了桥了,看样子是河水把铁轨冲跑了。”还有,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也许当夜我睡着了一会儿,醒来时,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我使劲地摇晃着身边打鼾的马丁,“你闻到了吗?”我问他。他说:“什么?”我说:“一股味道,准是街上漂的死尸发出来的。”这种想法使我十分恐惧,可马丁却翻过身去,对着墙,迷迷糊糊、粗声粗气地说:“都是你多事儿,怀孕的女人想象力就是丰富。”星期四早晨,那股味道没有了,远了,闻不见了。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被弄乱了,这时已全部失掉。④于是,星期四也不存在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我做了平平安安的梦,整整梦了一夜。第二天的气氛和前一天一样:没有色彩,没有气息,没有热度。我一醒就跳到一个座位上,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有迹象表明我神智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茫然地问继母几点了,她平静地说:“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那声音听来像无精打采的敷衍。我说:“都两点半了!我怎么睡了这么长的时间?”她说:“你没睡多久,最多不过才三点钟。”我颤抖着,觉得盘子从手里往下滑。“星期五两点半……”我说。而她却出奇地平静:“是星期四两点半,孩子,还是星期四两点半呢!”我不知道我梦游了多长时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觉得家里寂静得厉害,令人发抖。所有的东西全都受到影响,难以置信地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突然,我觉得心脏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死了,”我想,“天哪!我死了。”我在床上蹦了一下,喊道:“阿达,阿达!”马丁生硬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这时我才注意到雨已经停了,我们周围一片宁静,一种深沉的、神话般的幸福,一种死亡一样的状态。随后,便听见走廊里的脚步声,听见一个响亮、充满生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缕清风吹动着门扉,弄得门锁吱吱地响。一个坚固的物体刹那间倒向院中的水池。空中有什么东西在宣告一个看不见的、在黑暗中微笑的人的光临。(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我”对这场雨的感受,一开始是“太动感情”,之后经历了茫然无措、心烦意乱、麻木乏味、恐惧等阶段。B.“我”想到八月的夜晚,想到宇宙的浩渺,从而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于是“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C.河水冲跑了铁轨、生病的女人躺在床上最后漂在了院子里,这两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传言,给“我”带来了恐惧和不安。D.“神话般的幸福”指雨停了带给“我”的感受,但生活仍旧如死亡一般寂静,暗示出“我”生活的常态就是这样寂然无声。(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句子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马孔多灰暗、压抑的氛围。B.句子②中的“空椅子”是一种对“缺席”的经典表现,它暗示了马丁在“我”生活中的缺席。C.句子③中“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写出了无序的生活给“我”带来的疏离感。D.句子④中说星期四像胶冻,“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看到星期五,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3)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密码写就的现实”,文中对时间的描写具有特殊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本文被看作《百年孤独》里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的部分预演。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解答】(1)B.“我”不是因为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而感到痛苦,而是想到这种生活是千百万年循环不变的,这种孤独与绝望无法改变,从而感到痛苦。故选B。(2)D.“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错误。“我”没有对星期五好奇与期盼,而是写从星期四就能看到星期五,生活永远是这样的没有变化,枯燥、乏味。故选D。(3)①由“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惨淡而凄凉的黄昏”可知,这些表示环境时间的句子描写充满了主观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暗示了主人公在观雨时凄凉无助的感受。由“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可知,“我”结婚的时间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阴暗”二字折射出我自结婚以来婚姻生活的不和谐。因此,时间是充满悲伤的情感的。②由“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弄乱了”可知,“我”不知道自己梦游了多久,失去了时间概念。由“星期四……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时间的无序、停滞,充满了魔幻色彩,隐藏着“我”乃至现实中人们无序、不变、无意义的生活,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茫然与无力。因此,时间是无序的、停滞的。③首段由“星期天散弥撒时,冬天匆匆降临了”开始,尾段用“要是有人让我去参加上星期日的弥撒,我不会感到意外的”结束,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表现时间是循环往复的。第二段中“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我”想起八月的夜晚的寂静,感受到地球千百万年的不变,都隐喻着马孔多居民们乃至拉丁美洲人民千年不变、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时间是循环往复的。(4)①环境方面:由“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突出雨下的时间长,给人带来沉闷的感觉;“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夜晚环境的可怕压抑;“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腐烂的尸体气味惊呆了”写出雨水给马孔多小镇造成的破坏程度之大,由以上可知,小镇马孔多与世隔绝,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衰败的家园、死尸以及腐臭、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②人物方面:“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写继母的敷衍回答,“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写马丁的满不在乎,“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写父亲的痛苦忧郁,这些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伊莎贝尔感到孤独淡漠。③情节方面:由“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表明雨水持续时间长;“它冲裹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腐烂的尸体气味惊呆了”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大雨下小镇人和环境,由以上可知,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④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独白”二字是伊莎贝尔观雨时的内心活动,明明丈夫在身边,继母也与她有交谈,但文章却花大篇幅描写她的内心独白,主要揭示出主人公伊莎贝尔无人倾诉的孤独。答案:(1)B(2)D(3)①时间是充满悲伤的情感的。“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惨淡而凄凉的黄昏”等描写充满主观感受,暗示了主人公在观雨时凄凉无助的感受。“我”结婚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暗示着我婚姻生活的不和谐。②时间是无序的、停滞的。“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弄乱了”,“我”不知道自己梦游了多久,失去了时间概念,“星期四……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无序、停滞的时间,充满了魔幻色彩,隐藏着“我”乃至现实中人们无序、不变、无意义的生活,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茫然与无力。③时间是循环往复的。首尾两段用星期天做弥撒来呼应,形成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以及第二段中“我”想起八月的夜晚的寂静,感受到地球千百万年的不变,都隐喻着马孔多居民们乃至拉丁美洲人民千年不变、与世隔绝的生活。(4)①环境方面:小镇马孔多与世隔绝,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衰败的家园、死尸以及腐臭、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②人物方面:继母的敷衍回答,马丁的满不在乎,父亲的痛苦忧郁,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伊莎贝尔感到孤独。③情节方面: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④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揭示出主人公无人倾诉的孤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节选自《说苑•指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于是A发B巨桥之粟C散鹿台之财D以与士民E黜其战F车而不乘G弛其甲H兵而弗用(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木主:指写有死者名号的木制神位,又称牌位,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C.有道:根据下文的“则无胜之道矣”可以推测,它在文中指的是“有办法”。D.信:意为“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②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不同立场及其依据。【解答】(1)句意:(武王)于是就分发巨桥的粮食,散尽鹿台的钱财分给士卒和人民,拆毁战车不乘坐,扔掉盔甲和兵器而不用。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发”作谓语,“巨桥之粟”作宾语,应在C处停顿;“与士民”是动宾结构,后面E处断开;“黜其战车而不乘”和“弛其甲兵而弗用”句式对称,应在G处停顿;故选CEG。(2)A.正确。B.错误。“适”,都译为“到、往”。句意:我欲归附到哪里呢?/我到长沙,看了屈原沉江自杀的地方。C.正确。句意:做到这些有方法吗?D.正确。句意:殷商确实是为天子。/确实值得快乐。故选B。(3)C.“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错,原文是“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乃召周公而问焉,曰:‘……胜之有道乎’”,可见,姜子牙的话并没有完全打消武王的顾虑,这从他紧接着又问了周公相同的问题可以看出。故选C。(4)①“宗”,以……为宗,归附;“耻”,以……为耻;“义”,坚持大义。译文: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②“纵马”,把马放归;“放牛”,把牛放生;“示”,表示。译文: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5)伯夷、叔齐反对。根据“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可知理由之一是:父亲文王死了还没下葬,便拉着他的牌位去打仗,不孝;根据“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可知理由之二是:武王作为臣子犯上弑杀自己的国君商纣王,不仁。周公赞同。根据“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可知理由是:纣王破坏礼义,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已没有资格作天子,只是一介匹夫而已,武王伐纣并不算以臣弑君。答案:(1)CEG(2)B(3)C(4)①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②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5)伯夷、叔齐反对,理由:①父亲文王死了还没下葬,便拉着他的牌位去打仗,不孝;②武王作为臣子犯上弑杀自己的国君商纣王,不仁。周公赞同,理由:纣王破坏礼义,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已没有资格作天子,只是一介匹夫而已,武王伐纣并不算以臣弑君。参考译文:材料一: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牌位,尊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凭臣子的身份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到哪里呢?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周武王将要讨伐纣王,召太公吕望询问他说:“我想要不战而知胜果,不用占卜就得到吉兆,使用不是自己的子民,做到这些有方法吗?”太公回答说:“有方法。王能得众人之心,来讨伐无道昏君,不用战争也知道会胜利;凭借贤德的品德来讨伐不肖之人,不用占卜也知道一定会获得吉兆。对方祸害百姓,我们造福百姓。即使不是我们的人民,也可以招徕麾下。”武王说:“好。”于是又召周公来询问:“天下论事的人,都视殷商为天子,把周看作诸侯,以诸侯的身份来攻伐天子,有战胜的方法吗?”周公说:“殷商确实是天子,周确实为诸侯,那就没有取胜的办法啊!怎么可以攻伐呢!”武王生气地说:“你的说法有依据么?”周公说:“我听说:攻伐礼的就称为贼,攻伐义的就称为残,失去人民的则叫做匹夫。王讨伐的是失去民心的人,怎么能说是讨伐天子呢?”武王说:“好。”于是率众起兵,和殷商的军队在牧野交战,大败商军。攻入王宫大殿,看见美玉,就问:“这是谁的美玉?”回答说:“是诸侯的玉。”立刻把玉归还诸侯。天下人听说了,说:“武王不贪财帛啊。”进入内寝见到美女,就问:“这是谁的女人?”回答说:“是诸侯的女人。”就把女子送还给诸侯。天下人听闻了此事,说:“武王不贪女色啊。”(武王)于是就分发巨桥的粮食,散尽鹿台的钱财分给士卒和人民,拆毁战车不乘坐,扔掉盔甲和兵器而不用。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天下人听说后,都说武王行仁义于天下,不是气度很宏大么?(节选自《说苑•指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村桥罗隐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①,须知庄叟恶牺牛②。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注】①鲁人疑海鸟:《庄子•至乐》中有“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后以此典故形容违背本情,无所适从,适得其反;或形容山野之士不耐世俗烦嚣。②庄叟恶牺牛:庄子主张放任自适,而将金钱与高官视为束缚他的东西,比之为养以待宰杀的以享太庙的牺牛。后以此典故表示轻视功名富贵的志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呈现了明月当空,酒旗招展,湖里偶见渔舟相互追逐的图景,营造了悠闲的氛围。B.颔联中的“莫学”“须知”“恶”等词语情感热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仕宦束缚的反感。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写自己心如死灰,表明自己对仕宦的热情已燃尽,往事如水远去。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2)诗歌的尾联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解答】(1)D.“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错,此诗直抒胸臆、语言明畅,所以,谈不上“沉郁苍凉”。故选D。(2)李诗直抒胸臆,通过“必有用”“还复来”表达了无比的自信,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豪情,虽也隐含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但那种旷达乐观是抑制不住的;罗诗则不同,最后两句看似在说抛弃期盼,只想过个太平日子,不想再做官了,但一看就知道,这是诗人强作解嘲的话,实则为自己抱负难施的不平而鸣。两诗表情达意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情感相通,且都运用了相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毫不做作。答案:(1)D(2)罗诗的“除却”“肯抛”表意看似勉强,不同于李诗的“必有用”“还复来”的自信,但都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又隐藏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的不平之意,且都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通过秦朝统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财富和挥霍财富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来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3)小明想从所学的古诗中选取两句,作为励志语挂在书房,提醒和激励自己要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他可选择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答】故答案为:(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襟)(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类似的海量点评,甲?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A)的原创,或让人捧腹,乙。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B)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就这样,①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到“春晚停办”的谣言,从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到名人离世引发的舆论几度反转,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讨论交流变成了站队骂架,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③“有话好好说”,④成为最重要也最急需的塑造“新集体生活”的一种规则。(1)下列语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二段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小狗汪……汪……地叫着。B.他思考了片刻,然后问道:“你真的……认为我们可以改变现状吗?”C.“可恶!然而……”四叔说。D.花园里有菊花、牡丹、桂花、芍药……(2)请在文中括号(A)(B)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请在文中甲、乙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文中第一段中的“拍砖”是一个网络流行词,网络流行词是现代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他们以简洁、生动、富有创意的特点迅速传播,反映了社会热点、年轻人心态和文化趋势。请另用一个网络流行词创设情境,描写一种生活现象。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使用贴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与运营合同范本
- 2025版办公楼半包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样本
- 2025版古建筑修复劳务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某局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劳务分包结算执行合同
- 2025版智能仓储厂房租赁及自动化设备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租赁代理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版加油站加油站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合同
- 2025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置换与转让合同规范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诊治
-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加油站)
- GB/T 35786-2017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通用规范
- GB/T 19378-2003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 《经济学基础》教案
- DB37T242-2021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供应商库入库资料
- 桥台裂缝加固处理方案
-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验算书
- ThinkPad X220 拆机解析深入分析
- Toolbox中文使用说明(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