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讲义
从人文主题(中华传统文化及经典)、文体样式(思辨性、实用性、文学性阅读)、文言知识(词汇、句式、
文言现象等)三个维度梳理、整合部编版五本教材:
文体样式典型课文迁移应用类文类题
2023年新高考全
国I卷:《韩非
儒家:《劝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难一》;
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论语〉十二
1.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2023年全国乙
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秦诸子知识,形成文言语感。卷:《韩非子•十
道家:《庖丁解牛》《五石之瓠》《〈老子〉
2.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过》
四章》
词,了解其词性、意义和2023年全国甲
墨家:《兼爱》
用法。卷:《隆平集•儒
3.梳理和积累一些特殊学行义》
句式,并准确翻译成现代2024年新高考全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屈原列传》
史传作品汉语。国II卷:《史记・魏
《苏武传》
4.能够准确断句,并翻世家》
译成现代汉语。2024年新高考全
《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五代
史论作品5.阅读史传或史论作品国II卷:《论衡•非
史伶官传序》
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韩》
说理散文:《师说》《种树郭橐驼传》《谏力,具体包括“深入思考”
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和''质疑问难”等。
2022年全国乙
古代散文文学散文:《赤壁赋》《登泰山记》《陈情
卷:《说苑・贵德》
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
辞并序》《石钟山记》
一、教考衔接基础回归
指出下列句子的关键词(加点),并翻译句子。
必修(上、下)
(-)课文《劝学》重点词语:就、省、知、疾、假、无以、舍,焉、而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关键词】“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
[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金就砺则利。
【关键词】“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就”,接近、靠近。
第1页共24页
[译]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关键词】“省”,省察。“知”,同“智”,见识。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为不犯错误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关键词】“假”,借助。“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而”,表转折,去队“绝”,横渡。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关键词】“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译]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
6.鹫马十驾,功在不舍。
【关键词】“驾",一天的行程。“舍”,停止、止息。
[译]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二)课文《师说》重点词语:所以、闻、爱、师、道、身、齿,孰、乃、而、欤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关键词】“所以",用来……的,凭它(他)来……的。"受”,同“授”,传授。判断句。
[译]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关键词】“闻”,知道、懂得。“师”,名词作动词,以……为老师。
[译]生在我前面,他知道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随他学习。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关键词】“爱”,疼爱。“身”,自己。“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惑”,糊涂。
[译]人们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他们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关键词】“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乃”,竟。“欤”,语气助词,
表感叹。
[译]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感到奇
怪啊!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关键词】“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
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
著作。“通”,全面。“不拘于时”,被动句,不受时俗的限制。
[译]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
向我学习。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第2页共24页
【关键词】"嘉”,赞许。“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贻”,赠送。
[译]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三)课文《赤壁赋》重点词语:举、横、舞、泣、纵、凌、倚、下、卒,盖、将、于、方、固等。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关键词】“举”,举起。“属”,劝请。后两句采用互文的手法。
[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着与明月有关的诗歌,歌诵着“窈窕”这一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关键词】“纵”,放任。“如”,往。“凌”,越过。
[译]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旷远的江面。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
【关键词】“舞”与“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落泪。
[译]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关键词】“方”,当。“下”,攻占。
[译]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关键词】“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
[译]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
减的变化。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关键词】“相与”,互相。“既白”,天明。
[译]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四)课文《登泰山记》重点词语:阴、阳、几、负、居、循、稍,以等。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关键词】“始”,起初。“循”,顺着。“道”,路。
[译]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关键词】“负”,背。“烛”,照。
[译]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五)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重点词语:居、因、为、比及、如、俟等。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关键词】“居”,平日、平时。“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译](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键。
【关键词】“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摄”,夹处。“因”,接续。
第3页共24页
[译]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关键词】“为",治。“比及”,等到。“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译](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关键词】“如”,至于。“俟”,等待。
[译]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关键词】“希”,同“稀”,稀疏。“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
[译](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关键词】“让”,谦让。“哂”,微笑。
[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仲由)的话毫不谦逊,所以笑他。
(六)课文《齐桓晋文之事》重点词语:固、就、爱、诚、恶、明、语、构怨等。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关键词】“爱”,吝惜,舍不得。“固”,确实。
[译]百姓都认为大王吝惜(一头牛),而我确实知道您是因为于心不忍。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关键词】“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译]以小的动物换取大的动物,(您的用心)他们怎么知道呢?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关键词】“隐”,痛惜、哀怜。“就”,走向。“择”,区别。
[译]您如果哀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关键词】“明”,视力。“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许”,相信。
[译]“视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所生的纤细羽毛的尖端,却看不到整车的柴火。”那么大王您相信这话
吗?
5.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关键词】“语”,告诉。“诚”,确实。
[译]挟着泰山跃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做不到。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关键词】“权”,称量。“度”,丈量。
[译]称量,才能知道轻重;丈量,才能知道长短。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第4页共24页
【关键词】"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构怨”,结怨。“快于心”,心里痛快。
[译]难道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然后才心里痛快吗?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关键词】“谨”,用作动词,慎重办理。“申”,申诫、告诫。
[译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告诫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
(七)课文《庖丁解牛》重点词语:道、进、导、更、族、委、善等。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关键词】“道”,天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译]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
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关键词】“目无全牛”的内涵。
[译]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3.批大郤,导大嶷,因其固然。
【关键词】“批”,击。“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因”,顺着。
[译]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4.族庖月更刀,折也。
【关键词】:族”,众。“更”,更换。“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译]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要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
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关键词】“间”,空隙。“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成语“游刃有余”的出处。
[译]那牛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
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关键词】“顾",看、张望。“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揩拭。
[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八)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贰、陪、阙、鄙、封、肆、因、敝,犹、其、唯等。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关键词】“贰",两属,句中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译]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关键词】“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陪”,增加。
[译]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
加土地呢?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关键词】“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
第5页共24页
[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
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关键词】"因",依靠。“敝”,损害。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5.失其所与,不知。
【关键词】“与”,结交、同盟。“知”,同“智”。
[译]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6.吾其还也。
【关键词】“其",表示祈使。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九)课文《鸿门宴》重点词语:游、幸、蚤、谢、数、让、道、间等。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关键词】"游”,交往。“活”,使……活命。“幸”,幸亏、幸而。
[译]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命。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关键词】“蚤”,同“早”。“谢”,道歉。
[译]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关键词】“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译]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关键词】“让",责备。
[译]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关键词】“为",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译]现在别人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关键词】“道”,取道。“间”,秘密地。
[译]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秘密地走。
(十)课文《谏逐客书》重点词语:举、拔、籍、择、就、去h赍等。
1.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关键词】“举”,攻克、占领。“治”,社会安定。
[译]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
2.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第6页共24页
【关键词】“拔”,攻取。“并”,兼并、吞并。
[译]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两国。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关键词】“向使”,假使。“却”,拒绝、推辞。
[译]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
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关键词】“择”,同“释”,舍弃。“就”,成就。
[译]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
5.藉寇兵而赍盗粮。
【关键词】“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译]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
(十一)课文《与妻书》重点词语:竟、抑等。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关键词】“与使”,与其。“无宁”,不如。
[译]与其让我先死,还不如你死在我前面。
2.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关键词】"抑”,还是。
[译]我能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
(十二)课文《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语:当、休、盖、下、惠、弘等。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关键词】"当",主持、掌握。“居”,处于。
[译]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关键词】“盖”,表示推断,译为“大概”。
[译]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关键词】“董”,督察。“振”,同“震”,威吓。
[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
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
4.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关键词】“作”,建造、兴建。“安”,使……安宁。
[译]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要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关键词】"下”,居于……之下。
第7页共24页
[译]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6.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关键词】“惠”,仁爱、宽厚。“信者”,诚信的人。
[译]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十三)课文《答司马谏议书》重点词语:术、举、度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关键词】“窃”,私下。“游处”,同游共处,交往。“每”,常常。“术”,方法、主张。
[译]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
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关键词】“举”,施行。
[译]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关键词】第一个“度”(dii),计划。第二个“度”(du6),考虑。“是”,认为正确。“可悔”,值
得反悔的地方。
[译]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
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地方啊。
(十四)课文《阿房宫赋》重点词语:毕、出、走、回、幸、族、递等。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关键词】“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统一。“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译]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关键词】"走”,通达。
[译](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关键词】“收藏”“经营”“精英”,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译]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关键词】“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
[译]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关键词】“族”,灭族。
[译]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关键词】“递”,依次传递。
第8页共24页
[译]假使秦国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
(十五)课文《六国论》重点词语:率、举、与、速、下、故事等。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关键词】“互丧”,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
[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全部向秦国割地求和吗?
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关键词】“举”,拿来。
[译]拿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关键词】“与",亲附、亲近。
[译]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关键词】“速”,招致。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关键词】"下”,降低身份。“故事”,旧事。
[译]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选择性必修(上、中、下)
(-)课文《〈论语〉十二章》重点词语:敏、喻、文、野、史、归、兴、观、舞、怨等。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关键词】“敏”,勤勉。“就”,至h靠近。
[译]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键词】“喻”,知晓、明白。
[译]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关键词】“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
[译]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才是君
子。
4.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关键词】“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
[译]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关键词】“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
第9页共24页
[译]读《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讽刺时政。
(二)课文《大学之道》重点词语:明、静、安、虑、得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关键词】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
高境界。
[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关键词】“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
[译]知道要达到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
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关键词】“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译]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三)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词语:运、要、贼等。
1.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关键词】“运”,运转、转动。
[译]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关键词】“要”,求取。
[译]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关键词】“贼”,伤害。
[译]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
(四)课文《〈老子〉四章》重点词语:见、长、处、强、累、几、复等。
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关键词】“见”,显露。
[译]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
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关键词】“自伐”“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
[译]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3.强行者有志。
【关键词】“强”,勤勉。
[译]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4.复众人之所过。
第10页共24页
【关键词】“复”,弥补、补救。
[译]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五)课文《五石之瓠》重点词语:龟、鬻、说、有难等。
1.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关键词】“鬻”,卖。
[译]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2.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关键词】“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悦”,取悦。“有难”,发兵侵犯。
[译]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取悦吴王。这时越人发兵侵犯吴,吴王就派他领兵。
3.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关键词】“虑”,用绳结缀。一说,考虑。“樽”,盛酒器。
[译]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盛酒器而浮游于江湖之上。
(六)课文《兼爱》重点词语:攻、亏、交相等。
1.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关键词】“攻”,治疗。
[译]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关键词】"亏”,使受损失。
[译]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得利。
3.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关键词】“交相”,互相。
[译]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
(七)课文《屈原列传》重点词语:闻、治、娴、见、害、类迩、详、短、去就等。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关键词】“闻”,学识。“志”,记。“治”,指国家安定。“娴”,熟练、熟悉。
[译](屈原)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关键词】“列”,朝列、班列。“害”,嫉妒。
[译]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想争得怀王的宠爱,心中嫉妒屈原的才能。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关键词】“疾”,痛心。“聪”,明察。“蔽”,蒙蔽。
[译]屈原痛心于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关键词】“见”,被。
[译]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贰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
第11页共24页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关键词】“约”,简约。“微”,含蓄隐晦。
[译]他的文笔简约,文辞含蓄隐晦,志趣高洁,行为端正。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关键词】"指”,同“旨”。“类”,事物。“迩”,近。
[译]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意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7.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关键词】“详”,同“佯”,假装。“委”,呈献。
[译]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关键词】"因",趁机。“用事”,当权。
[译](他)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关键词】“短”,诋毁。
[译]最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10.同死生,轻去就。
【关键词】“去就”,指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
[译]将生死同等看待,把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看得很轻。
(A)课文《苏武传》重点词语:望、发、壮、收系、当、见、让等。
1.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关键词】“益”,渐渐。“望”,期望。
[译]单于渐渐倨傲起来,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2.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关键词】“治”,审理。“发”,暴露、泄露。“状”,情状、情况。
[译]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了苏武。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关键词】“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收系”,逮捕监禁。
[译]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豪壮,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关键词】"当",判处。
[译]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判处死罪。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关键词】"斗”,使……相斗。
[译]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平心处理、持守公正,反而想借此挑拨汉天子和单
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
第12页共24页
6.信义安所见乎?
【关键词】“见”,同“现”。
[译](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7.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关键词】“让",责备。
[译]使者大喜,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
(九)课文《过秦论》重点词语:蒙、因、弱、弊、北、赢、度、絮等。
1.蒙故业,因遗策。
【关键词】“蒙”,继承。“因”,沿袭。
[译]继承己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关键词】“弱”,削弱。“爱”,吝惜。“致”,招致、招引。
[译]诸侯恐慌害怕,会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引天
下的优秀人才。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关键词】“弊”,弱点。“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译]秦国有余力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逐败逃的军队,杀死百万人,流血多得甚至能漂起大盾
牌。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关键词】“揭”,举。“赢”,担负。“景”,同“影”。
[译]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
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5.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关键词】“山东”,靖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禁”,衡量。
[译]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关键词】“攻”,指秦兼并六国时处于攻势。“守”,指秦统一天下后处于守势。
[译]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十)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词语:原、其、系、请、抑、本、所溺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关键词】“原”,推其根本。
[译]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关键词】“其",表示祈使语气。
[译]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
第13页共24页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关键词】“系”,缚。“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
子装。
[译]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颅。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关键词】"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
[译]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关键词】“忽微”,极小的事。“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
[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
(十一)课文《陈情表》重点词语:夙、夺、矜、鲜、逮、拜、除、闻、薄、见等。
1.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关键词】"夺",改变。
[译]到了四岁时,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关键词】“鲜”,少,句中是“没有”的意思。
[译]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关键词】“逮”,及、至。“清化”,清明的教化。
[译]到了晋朝建立,(自己)受到晋朝清明教化的润泽。
4.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关键词】“拜”,授官。“除”,授官。
[译]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关键词】“闻”,使上闻、报告。
[译]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
6.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关键词】“矜”,看重、推崇。
[译]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
7.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关键词】"薄”,迫近。
[译]太阳快要落山,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十二)课文《项脊轩志》重点词语:比、阖、殆、归宁等。
1.比去,以手阖门。
【关键词】“比",等到。"阖",关闭。
第14页共24页
[译]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关键词】“殆”,恐怕、可能。
[译]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可能是有神明护佑着它吧。
3.吾妻归宁。
【关键词】“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译]我妻子回娘家省亲。
(十三)课文《兰亭集序》重点词语:咸、相与、迁、兴、致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关键词】“毕”,全、都。“咸”,全、都。
[译]众多贤士全来参加,少者老者都聚在一处。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关键词】“相与”,互相交往。
[译】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关键词】“之”,求得。“迁”,变化。“系”,连接。
[译]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已经厌倦,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关键词】“犹”,尚且。“兴”,发生、引起。
[译]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关键词】“致”,意态、情趣。
[译]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意态情趣是一致的。
(十四)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重点词语:资、策、矫、行、休、期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关键词】“资”,凭借。“术”,营生的本领。
[译](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常常没有余粮,没有什么维持生计的本领。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关键词】“策”,拄着。“矫”,举。“遐”,远。
[译]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头遥望远方。
3.请息交以绝游。
【关键词】“息”,停止。“绝”,断绝。
[译]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关键词】“善”,羡慕。“行”,将要。
第15页共24页
[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关键词】“期”,期求。
[译]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仙境也不可期求。
(十五)课文《种树郭橐驼传》重点词语:养、怜、卒、病等。
1.皆争迎取养。
【关键词】"养”,用、使。
[译]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关键词】“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致”,使达到。
[译]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
3.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关键词】“爪”,指甲,这里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译]用指甲抠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
4.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关键词】“长”,统治、治理。“烦”,繁多。“怜”,怜爱。“卒”,最终,到头来。
[译]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的样子,但到头来却因此害了他
们。
5.故病且怠。
【关键词】"病”,困苦。
[译]所以困苦并且疲倦。
(十六)课文《石钟山记》重点词语:鼓、识、不余欺、传等。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关键词】“鼓”,激荡、掀动。
[译]微风掀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
2.汝识之乎?
【关键词】“识”,知道。
[译]你知道吗?
3.古之人不余欺也!
【关键词】“不余欺”,即“不欺余”。
[译]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4.此世所以不传也。
【关键词】“传”,流传。
[译]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第16页共24页
二、教考衔接仿真回归
题组一:
题号123456统计
选项CEHBDBDFDB
(一)(2024•厦门四模悯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
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
惰,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
不,而无陷刑之民。”
(节选自《孔子家语•五刑解第三十》,有删改)
材料二: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
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
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五
刑必即不僮,行刑罚则轻无赦。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仲弓曰:“古之听讼,尤罚丽于事,不以其心,可得闻乎?”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
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正其忠爱以尽之。大司寇正刑
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则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也。”
仲弓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
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林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
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有删改)
材料三:刑罚之所从生有源,不务塞其源而务刑杀之,是为民设陷以贼之也。刑罚之源,生于嗜欲好
恶不节。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法者也。
善御民者正其德法,饬其官而均民力,和民心。刑不用而民治,是以民德美之。
(节选自《大戴礼记・盛德第六十六》,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选择恰当的三项是(3分)(CEH)
大司寇正刑囚明辟闻以察狱回狱必三讯回焉回疑狱国则泛与众回共之回疑则赦之。
【解析】“以察狱”表示“大司寇正刑明辟”的目的,句意完整,在C处断开;“焉”句末语气词,
在E处断开;“与众共之”与“疑则赦之”结构相同,在H处断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信,指真实,与成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信”词义相同。
B.狱,指刑罚,与《曹刿论战》“小大之狱”中的“狱”词义相同。
第17页共24页
C.天伦,指天理,与现在所说的“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不同。
D.棘木之下,古时审案的地方,棘木外刺而里直,所以审案在棘木之下。
【解析】“小大之狱”中的“狱”意思是“案件”,与此处的“狱”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在孔子看来,三皇五帝制定五刑,可以让百姓明确自己行为的限度,进而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肆
意妄为。
B.孔子认为审案者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应怀有忠爱之心,细究人情道义,这样才能审
清案件。
C.古代判决后待审核的案件需层层上报,公卿公审后,君主再根据情况量刑,凸显了古人对刑罚的
慎重态度。
D.冉有向往上古五刑不用的理想社会,仲弓则看到了刑罚和政令之间的不调和,孔子对两个弟子表
示赞同。
【解析】孔子并不赞同两个弟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冉有向孔子问道:“古代的三皇五帝不用五刑,这是真的吗?”孔子说:“圣人设置刑罚,
贵在让人不触犯。制定五刑而不用,是为了实现最好的治理。人们之所以奸诈、邪恶、盗窃、抢劫、违法、
肆意妄为,是因为心中不满足。不满足又产生于没有限度。没有限度,普通民众就会盗窃懒惰,在上位者
就会奢侈浪费,都是不知节制。因此君王制定了制度,民众就知道了什么不能做;民众知道了什么不能做,
就不会犯法。所以虽然制定了惩处奸诈、邪恶、盗窃、抢劫、违法、肆意妄为者的刑罚,却没有陷入刑罚
的民众。”
材料二:仲弓向孔子问道:“我听说有严酷的刑罚就不需要用政令了,有完善的政令就不需要用刑罚
To有严酷的刑罚不用政令,夏桀、商纣的时代就是这样;有完善的政令不用刑罚,周朝成王、康王的时
代就是这样。这是真的吗?”孔子说:“圣人治理教化民众,一定要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
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是用政令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禁止他们,制定刑罚是
为了不用刑罚。教化他却不改变,教导他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动用刑罚
了。制定五刑必须符合天理,执行刑罚对罪行轻的也不能赦免。一旦定刑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员要尽心地
审理案件。”
仲弓说:“古代审理案件,对过错的处罚根据事实,不依据内心动机,对这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凡是审理五种罪行的案子,必须推究其父子之情,按照君臣之义来衡量。目的是判断犯罪情节
的轻重,谨慎地衡量罪过深浅的程度,以便细加分辨。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自己的忠爱之心来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茶叶品牌推广代理服务合同规范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贵金属库房托管与安全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管网安装劳务分包合同城市基础设施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合同(含智能家居系统)升级版
- 二零二五年POS机租赁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合同
- 2025年航空机场保洁托管服务合同标准
- 2025版新能源发电设备采购预付款合同示范
- 2025版建筑原材料集中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与销售合同
- 市场监管培训
- 职业院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锌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山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企业研发人员管理制度
- 黑吉辽蒙2025年高考政治真题含解析
- 沪教七年级 (下) Unit 7 Role models of our time 重点复习课件
- 2025年云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5届英语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角膜上皮修复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中国养生面条市场供需渠道及运营模式发展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