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_第1页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_第2页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_第3页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_第4页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一」董末平:青春韶华献乡村董末平,1972年出生,泾县云岭镇章渡村村医。从1990年起,从事乡村医生30年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有病人常问董末平过年过节上不上班,她总开玩笑地说:“从正月初一上到腊月三十晚,从腊月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一。”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董末平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女儿还小时,董末平经常骑着自行车,肩膀上背着出诊箱,车后带着女儿,车头上挂着出诊包,到病人家里帮病人打针。逢到有河流时,先把女儿背过去,然后再把出诊箱和出诊包背过去,再把自行车搬过去。有一次带着女儿出诊时,被一条恶狗追着,两个人都摔倒了。女儿哭着说:“妈妈,我们以后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孩子那时候小,她不懂,到农户家哪有大路走。1996年夏日的一天中午,董末平去河对面出诊,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啊”。她急忙背上药箱,不顾自己已怀孕8个月,一口气跑到现场。原来是一个6岁小孩在河里溺水了,在村民的帮助下,她开始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在高温下抢救了1个多小时,仍没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此后出诊的路上,只要看见小孩子,她就习惯性地提醒家长要看管好孩子。30年来,董末平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她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守护着村民的健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她说,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我坚信乡村医生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明天会越来越好!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二」丁明玉:电话是村民“救命号码”。丁明玉,1969年2月出生,现为泗县丁湖镇丁陈村一名乡村医生。自走上从医道路后,丁明玉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李月华那样的好医生!作为一位农村医生,他服务的对象多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这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是丁明玉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夜深人静、酷热难当,总是随叫随到。他不仅是一名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还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亲人。他的电话号码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号码”。1995年,村里连卫生室都没有,百姓看病要到十几里地外的乡镇卫生院,十分不便。看到这种现状,在蚌医进修后的丁明玉放弃了到外面发展的念头,留在村里干起了村医。曾有一家外地医院要高薪聘请丁明玉,被他婉言谢绝。当时,许多朋友都不理解他,可他却说:“乡亲们都信任我,干村医给了我莫大的成就感和使命感”。2015年,草沟镇官塘村一位80多岁老太太听说丁明玉医术高明、为人善良,特地到卫生室找他看病。老太太却忘记带钱,丁明玉就把老太太的医药费全部垫付,还亲自把她安全送回家。丁陈村村民朱乐前的儿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家庭十分困难。丁明玉在得知情况后,便不定期上门为其孩子进行体检,向朱乐前夫妻俩传授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知识,并垫付部分医药费用。从医多年来,丁明玉以精湛医术获得了十里八乡群众的高度认可,就连本县的其他乡镇,以及周边的五河、灵璧、泗洪等地也经常有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他所负责的丁陈村卫生室,无论是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是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三」庞建奎:哪里有病痛就去哪出诊庞建奎,家住阜南县龙王乡槐寨村曹郢村民组,是槐寨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自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医,后来又随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及专家学习医术。一晃40多年过去了,他为解除患者的痛苦,走村串户,哪里有病痛去哪里,为病人排忧解难、医治疾病,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人心。在行医生涯中,有几件事令庞建奎终身难忘。一次是20多年前一个腊月的夜里,有村民得了急性病,他毫不犹豫出诊。由于大雪下了一天,路途非常艰难,他有好几次差点掉到沟里。到了病人家中后,他诊断患者得了急性胃炎,经过对症处理,病情得以缓解。回来时大雪纷飞,但他的心却是暖暖的。还有一次,在出诊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路旁躺着一位乞讨的老人,上前查看发现老人是急性胃肠炎发作,情况十分危险。庞建奎想也没想把老人搀扶到家中,将老人安置好,立即对症下药,一直照顾到康复,又给老人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老人回家后,写来一封感谢信,他才知道老人叫张万清,家住太和县。以前人们对艾滋病不大了解,不愿意与患者接触,不同桌用餐,甚至连医生也不愿意救治。庞建奎发现有不少艾滋病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救治,病情加重夺走生命。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懂得了预防措施,便主动给艾滋病患者打针、打点滴,还督导他们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上门随访,让当地艾滋病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四」余家军:“水上120”出诊20年余家军,1999年担任金寨县麻埠镇海岛卫生站村医。20年来,他坚持为岛上200多位乡亲治病,并且随叫随到,总是驾船出诊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水上120”。麻埠镇位于响洪甸水库的核心区,齐山村海岛居民住在该镇唯一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交通极为不便。一次,村里有个年轻人被蛇咬了,因抢救不及时丢了命,这件事情让余家军感触很深。初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上卫校,立志当一名医生。1999年毕业后,余家军毅然放弃外出行医的机会,留在岛上当了一名村医。为了方便村民就医,余家军买了两条水泥船倚岸而停,取名“海岛卫生站”,简陋的小船不仅是诊所、病房,也是余家军一家住了十几年的“家”。余家军平时看病加上自家山上的毛竹和茶叶收入,一年不过两三万元,而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在镇上租房照顾孩子,生活困难可想而知。2008年,在扬州做激光印花的舅兄说厂里缺人手,希望他去帮忙,每年工资不低于6万元。就在他准备去扬州时,50多岁的患者老查从镇上买了两块猪肉,回来时硬要塞一块给他,还送了一些自己种的蔬菜。“也许老查并不知道,这块猪肉在关键时刻绊住了我外出的脚步。”余家军说,多年来,乡亲们没少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一家,早些年拿药没钱,有给菜的,有给粮食的,从不计较多少,乡亲们待自己不薄,自己怎能说走就走呢?再说,岛上除了自己再也没有第二个医生,余家军咬咬牙还是决定不走了,并且重新做了一块“海岛卫生站”的牌子挂起来。仁术仁心,水上行医20载;无怨无悔,救死扶伤一叶舟。20年小船上的坚守,余家军诠释了一名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风范。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篇五」蒋国胜:40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蒋国胜,1958年8月出生,现任黄山区汤口镇冈村卫生室负责人。1979年6月,他迈入简陋的村卫生室,同时暗下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一定要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40年来,蒋国胜的足迹遍及冈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常说:“先做人,后行医。”在他的乡村行医执业记录中,诊疗群众15万余人次,出诊及上门服务2.1万余人次,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他的一言一行见证了医德乃是乡村医生的灵魂。1992年4月,蒋国胜开始担任冈村卫生室负责人。为了促进卫生室的发展,他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省级规范化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同时,他积极倡导学习提升,卫生室工作人员相继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护士证书、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等,是黄山区为数不多的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之一。2009年7月,冈村卫生室率先响应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号召,严格执行基层医改政策,成为黄山区首个试点村卫生室。2010年乡村一体化服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11年规范药房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2015年签约服务试点等等一系列的达标试点,冈村卫生室都在黄山区充当“领头雁”角色。2018年6月初,蒋国胜感到身体明显不适,但面对老年人体检和家庭签约贫困人口履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