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3页(共53页)2025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之遗传的细胞基础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长沙校级一模)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图为玉米(2n=20)单倍体(配子体)世代与二倍体(孢子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孢子体占据绝对优势,配子体仅为数个细胞(如胚囊、花粉等),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核DNA数最多为40个,基因重组发生在该环节 B.从c过程结束开始,到a、b开始前为止属于孢子体 C.由配子体直接发育成的玉米植株矮小且所结籽粒小 D.推测配子体阶段时间较短,通过某种方式从孢子体上获取营养2.(2025•长沙校级一模)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家蚕W染色体上的A基因决定雌性性别的分化,Z染色体上不含该基因的等位基因,A基因丢失的雌家蚕会转化为雄家蚕。一只由A基因丢失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雄家蚕与一只正常的雌家蚕交配得F1(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家蚕的比例为()A.3:1 B.3:4 C.7:5 D.4:33.(2025•重庆模拟)一个AaBb的雄性果蝇(2N=8,双亲为AABB和aabb)体内,一个精原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将其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观察到的初级精母细胞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B.该细胞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 C.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以相同 D.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aB的精子只有一个4.(2025•福州模拟)白麦瓶草(XY型)的花色有红色和黄色,果实瓶型有大瓶和小瓶,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基因控制。研究人员用纯合亲本进行如下两组实验,乙组F1杂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亲本F1甲组♀红花果实大瓶×♂黄花果实小瓶红花果实大瓶乙组♀黄花果实小瓶×♂红花果实大瓶♀红花果实大瓶:♂红花果实小瓶=1:1A.红花和果实小瓶都为显性性状 B.A/a、B/b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C.两组实验中F1雌株的基因型相同 D.F2中果实大瓶:果实小瓶=3:15.(2025•浙江二模)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某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①② B.图1中细胞③存在0或1或2条Y染色体 C.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种 D.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19种6.(2025•萍乡模拟)如图为玉米(2n=2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固定装片,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乙中的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 B.图甲、丙细胞中,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后期一致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D.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丁→丙7.(2025•项城市模拟)某二倍体雄性动物(XY型)的基因型为DdEe,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PAR)能联会而其他区域不能联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无同源染色体 B.PAR区域发生的部分片段交换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C.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与精原细胞相同 D.精原细胞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DdEe8.(2025•漳州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在分裂时可能发生异常,如图所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原始生殖细胞在细胞分裂时,含A或a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一次着丝粒横裂,且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其他的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基因型是AAaa B.若该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有AAa、a或Aaa、A C.若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该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a D.若该原始生殖细胞为精原细胞,该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4种可能9.(2025•石家庄模拟)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鸟类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Z染色体上的基因T/t分别控制褐羽和黑羽;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色素合成,无基因B不能合成色素而表现为白羽,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型为半褐羽或半黑羽。一只纯合黑羽雌鸟和一只纯合白羽雄鸟杂交,F1均为半褐羽,F1相互交配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ZtW和bbZTZT B.F2中褐羽:黑羽:半褐羽:半黑羽:白羽=3:1:6:2:4 C.F2中褐羽、半褐羽个体中的雌与雄数量比均为2:1 D.F2半褐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黑羽个体占110.(2025•漳州模拟)为确定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实验小组利用卷翅红眼和直翅紫眼两个纯合品系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B.由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F2中的雌雄果蝇都有表现为直翅紫眼的个体 D.F2中卷翅红眼个体中雌性:雄性=2:111.(2025•长沙校级一模)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12.(2025•晋中校级模拟)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B.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C.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13.(2025•阿拉善盟一模)如图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分裂显微照片,①~⑤表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两个染色体组 B.②处于减数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C.③中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 D.④⑤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14.(2025•辽阳模拟)野鸭的原始羽色分为灰红、深棕和棕色三种,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A(灰红)>B+(深棕)>b(棕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羽色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基因BA、B+和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灰红鸭的雌性后代最多有三种表型和基因型 D.深棕雄鸭和棕色雌鸭杂交后,可根据羽色辨别子代性别15.(2025•福州模拟)图1为小鼠(XY型)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小鼠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精原细胞对应图2d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 B.该小鼠体内细胞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图2e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和AaXBXB D.图2b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Ⅰ,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5•项城市模拟)果蝇的猩红眼和亮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正常眼和棒状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E、e表示),且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多对果蝇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B、b和E、e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判断依据是。(2)亲本果蝇群体中猩红棒状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F1中猩红眼雌性与猩红眼雄性的数量比为,F1雄果蝇中e的基因频率为。若F1中猩红棒状眼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亮红棒状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7.(2025•阿拉善盟一模)已知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长翅红眼雌果蝇(AAXRXR)与残翅白眼雄果蝇(aaXrY)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请分析回答:(1)F1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2)若F1雄果蝇产生的基因型为AY的配子没有活性,则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3)某只F2长翅雄蝇(记为M)的体细胞中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已知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的个体可存活,两条都缺失则无法存活。①M与纯合残翅雌蝇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1:1。为解释该杂交实验结果,可提出假设一:;假设二:②为验证上述假设,将M与①子代中翅型为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则假设一成立;若,则假设二成立。18.(2025•长沙校级一模)某被子植物(2n=24)花的发育和双受精过程如图所示。精子起源于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1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后,每个小孢子先后经历双核期、三核期(即成熟的花粉粒)。卵细胞的形成发生在子房内的胚珠中,图A表示胚珠中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2n),图B出现了4个大孢子(n),一段时间后有3个会消失。①表示同一个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最终F内含有8个子细胞。双受精指的是1个花粉粒中的2个精细胞,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生成受精卵,将来发育为胚,而另外1个精细胞则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为胚乳。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有1对等位基因控制大孢子的形状,则在图A~F中,图能直接验证分离定律,理由是。(2)有2对等位基因各自控制小孢子的大型和小型、红色和白色2对性状,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某一花药中形成的所有小孢子,若观察到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3)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如图所示)。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时期。若基因型为Hh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4)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后,胚乳细胞也会进行有丝分裂。该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条。19.(2024秋•白银期末)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材料。果蝇的正常翅受到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1的控制,在正常翅果蝇的种群中出现一只卷翅雄果蝇(基因型R1R2),研究人员让该只卷翅雄果蝇和正常翅雌果蝇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的卷翅果蝇进行自由交配,F2中卷翅:正常翅=3:1。不考虑其他突变,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信息分析,正常翅突变为卷翅发生的是(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其基因R1和R2的情况,用限制酶X切割基因R1、R2,并进行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基因R1只有1条电泳条带,基因R2有2条电泳条带,且基因R1、R2的长度均为272kb。据此分析,基因R1突变为基因R2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限制酶X不能切割基因R1的原因是。(3)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翅红眼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卷翅红眼雌果蝇:卷翅白眼雄果蝇:正常翅红眼雌果蝇:正常翅白眼雄果蝇=3:3:1:1。已知红眼和白眼受到基因B/b的控制。①不考虑其他突变,基因B/b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实验人员从F2中选择的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②若检测到F3中某只卷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R1R2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推测该果蝇产生的原因是。20.(2025•沧州一模)家蚕(2n=56)是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其蚕丝颜色的彩色和白色由基因B/b控制。纯合产彩色蚕丝雌蚕与纯合产白色蚕丝雄蚕杂交,F1均产白色蚕丝,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产白色蚕丝(♂):产彩色蚕丝(♀):产白色蚕丝(♀)=2:1:1。基因A1/a1、A2/a2控制蚕卵颜色,突变基因a1和a2分别位于家蚕10号染色体的位点1和位点2(如图1所示),双突变的纯合子致死。越冬时,基因a1纯合的卵呈杏黄色,基因a2纯合的卵呈淡黄褐色,其他卵均呈紫黑色。回答下列问题:(1)不考虑ZW同源区段,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色蚕丝为隐性性状。F2中产白色蚕丝雄蚕与产彩色蚕丝雌蚕交配,产彩色蚕丝后代所占比例为。(2)基因a1和a2(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越冬时,卵表现为淡黄褐色的家蚕的基因型为(只写与蚕卵颜色有关的基因)。(3)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育种工作者想利用上述突变体在卵期根据蚕卵颜色就可以将产彩色蚕丝的雄蚕与其他个体区分开,从而达到提高彩色蚕丝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首先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基因型为A1a1A2a2的产彩色蚕丝雌蚕,使其一条10号染色体上含A1基因的片段断裂后与W染色体结合,剩余部分丢失,产生了如图2所示的个体甲。①个体甲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是。②培育过程中发现,位点1和位点2上的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重复(如a2a2、A2a2等)或两种基因同时缺失,均会导致配子因遗传物质不平衡而致死,假设染色体数目缺失不影响配子活性。请在图中画出个体甲产生的能存活的配子类型,要求画出相关染色体并标注上相应基因(按照类型1、类型2的顺序,有几种就选择几种类型作图,同时标注出控制蚕丝颜色的基因)。③让个体甲和产彩色蚕丝、基因型为A1A1a2a2的雄蚕交配,选择色的蚕卵进行孵育,即可达到提高彩色蚕丝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2025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之遗传的细胞基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BACCCCDCDC题号12131415答案DDC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长沙校级一模)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图为玉米(2n=20)单倍体(配子体)世代与二倍体(孢子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孢子体占据绝对优势,配子体仅为数个细胞(如胚囊、花粉等),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核DNA数最多为40个,基因重组发生在该环节 B.从c过程结束开始,到a、b开始前为止属于孢子体 C.由配子体直接发育成的玉米植株矮小且所结籽粒小 D.推测配子体阶段时间较短,通过某种方式从孢子体上获取营养【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a过程为大孢子母细胞(2n)➡大孢子(n),b过程为小孢子母细胞(2n)➡小孢子(n),a、b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为减数分裂。【解答】解:A、观察图片信息可得,a过程为大孢子母细胞(2n)➡大孢子(n),b过程为小孢子母细胞(2n)➡小孢子(n),a、b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为减数分裂。即a、b表示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I前期和减I后期,玉米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经间期复制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为20条,核DNA最多为40个,A正确;B、由题意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世代,从合子开始到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都含2个染色体组,属于孢子体,B正确;C、由配子体直接发育成的玉米植株是单倍体,单倍体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C错误;D、配子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可推测配子体通过某种方式从孢子体上获取营养,该阶段时间较短,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作答。2.(2025•长沙校级一模)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家蚕W染色体上的A基因决定雌性性别的分化,Z染色体上不含该基因的等位基因,A基因丢失的雌家蚕会转化为雄家蚕。一只由A基因丢失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雄家蚕与一只正常的雌家蚕交配得F1(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家蚕的比例为()A.3:1 B.3:4 C.7:5 D.4:3【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A基因丢失的雌家蚕的基因型为ZW,A基因丢失的雄家蚕的基因型为ZZ,正常雌家蚕的基因型为ZW,正常雄家蚕的基因型为ZZ。一只由A基因丢失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雄家蚕(ZZ)与一只正常的雌家蚕(ZW)交配得F1,F1的基因型为ZZ、ZW,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为ZZ、ZW、WW,其中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因此F2中雌、雄家蚕的比例为3:4,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5•重庆模拟)一个AaBb的雄性果蝇(2N=8,双亲为AABB和aabb)体内,一个精原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将其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观察到的初级精母细胞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B.该细胞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 C.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以相同 D.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aB的精子只有一个【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一个精原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将其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得到图示细胞,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由于亲代DNA中只有一条链带有32P标记,因此图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个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带有32P标记,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解答】解:A、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每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经过DNA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但图示细胞可能发生了B、b所在染色体的互换,该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可能>8条,A错误;B、图示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因此该细胞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B正确;C、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以相同,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该细胞发生了互换,能产生4个,4种配子分别是AB、Ab、aB和ab,故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aB的精子只有一个,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2025•福州模拟)白麦瓶草(XY型)的花色有红色和黄色,果实瓶型有大瓶和小瓶,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基因控制。研究人员用纯合亲本进行如下两组实验,乙组F1杂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亲本F1甲组♀红花果实大瓶×♂黄花果实小瓶红花果实大瓶乙组♀黄花果实小瓶×♂红花果实大瓶♀红花果实大瓶:♂红花果实小瓶=1:1A.红花和果实小瓶都为显性性状 B.A/a、B/b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C.两组实验中F1雌株的基因型相同 D.F2中果实大瓶:果实小瓶=3:1【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伴性遗传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解答】解:A、根据甲组实验结果,红花和果实大瓶都为显性性状,A错误;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D、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为AaXBXb、AaXbY,F2为(AA、2Aa、aa)(XBXb、XbXb、XBY、XbY),F2中果实大瓶:果实小瓶=1:1,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5.(2025•浙江二模)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某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①② B.图1中细胞③存在0或1或2条Y染色体 C.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种 D.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19种【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图1中①为精原细胞,②为初级精母细胞,③④为次级精母细胞。【解答】解:A、图1中①为精原细胞,②为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都存在同源染色体;③④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所以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①②,A正确;B、细胞①是精原细胞,若为雌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则含0条Y染色体,若为雄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等时含1条Y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含2条Y染色体,B正确;C、图2中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配子)和三个极体,所以乙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只有1种,不是2种,C错误;D、剑白香猪染色体数2n=38,有19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虽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体形态种类不变,有19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6.(2025•萍乡模拟)如图为玉米(2n=2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固定装片,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乙中的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 B.图甲、丙细胞中,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后期一致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D.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丁→丙【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解答】解:A、玉米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与有丝分裂后期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后期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一致,并非图甲、丙细胞的染色体行为都与有丝分裂后期一致,B错误;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C正确;D、由题意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排列顺序为甲→丁→乙→丙,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固定装片图像为情境,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将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直观呈现,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时期细胞特征等知识的掌握和图像识别能力。学生要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时期;明确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清楚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关系。7.(2025•项城市模拟)某二倍体雄性动物(XY型)的基因型为DdEe,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PAR)能联会而其他区域不能联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无同源染色体 B.PAR区域发生的部分片段交换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C.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与精原细胞相同 D.精原细胞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DdEe【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解决问题能力.【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面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但它们还在同一个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PAR区域发生的部分片段交换是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相同,且一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故核DNA数也相同,C正确;D、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Ee,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DNA已经发生过复制,故其基因组成为DDddEEee,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各选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2025•漳州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在分裂时可能发生异常,如图所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原始生殖细胞在细胞分裂时,含A或a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一次着丝粒横裂,且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其他的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基因型是AAaa B.若该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有AAa、a或Aaa、A C.若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该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a D.若该原始生殖细胞为精原细胞,该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4种可能【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解决问题能力.【答案】D【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解答】解:A、一个基因型为Aa的原始生殖细胞在细胞分裂时,若该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由于中期的细胞经过了间期过程中的DNA复制过程,因此中期的基因型是AAaa,A正确;B、假设该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为A,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内含图示染色体和其同源染色体,故其基因型为AAaa。若图示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为AA,该条染色体发生着丝粒横裂,其产生的子染色体中携带的基因为AA和无,该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正常分裂产生的两个子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为a,故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a、a。同理若图示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为a,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a、A的子细胞,B正确;C、若该原始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a)为卵原细胞,该个体减数分裂若发生基因重组,此后发生着丝粒横裂,则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a,C正确;D、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着丝粒横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发生横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和无(或aa和无),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子细胞基因型为a(或A),共3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应用。9.(2025•石家庄模拟)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鸟类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Z染色体上的基因T/t分别控制褐羽和黑羽;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色素合成,无基因B不能合成色素而表现为白羽,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型为半褐羽或半黑羽。一只纯合黑羽雌鸟和一只纯合白羽雄鸟杂交,F1均为半褐羽,F1相互交配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ZtW和bbZTZT B.F2中褐羽:黑羽:半褐羽:半黑羽:白羽=3:1:6:2:4 C.F2中褐羽、半褐羽个体中的雌与雄数量比均为2:1 D.F2半褐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黑羽个体占1【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C【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依据题干信息,一只纯合黑羽雌鸟(BBZtW)与一只纯合白羽雄鸟(bbZ﹣Z﹣)杂交,F1均为半褐羽(BbZT﹣),故可知,亲本纯合白羽雄鸟的基因型为bbZTZT,A正确;B、结合A项可知,F1的基因型为BbZTZt、BbZTW,按照拆分法,可知,F2中,BB:Bb:bb=1:2:1,ZTZT:ZTW:ZTZt:ZtW=1:1:1:1,褐羽(BBZT﹣)所占的概率为14×34=316,黑羽(BBZtW)所占的概率为14×14=116,半褐羽(BbZT﹣)所占的概率为24×34=616,半黑羽(BbZtW)所占的概率为2C、结合B项,褐羽中有23的BBZTZ﹣,13的BBZTW,即雄:雌=2:1,半褐羽中23的BbZTZ﹣,13的BbZTW,即雄:雌=2:D、半褐羽中23的BbZTZ﹣,1/3的BbZTW,雄:雌=2: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拆分法和配子法,黑羽个体的基因型为BBZtW,其中BB的概率为:12×12=14,ZtW的概率为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2025•漳州模拟)为确定控制果蝇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实验小组利用卷翅红眼和直翅紫眼两个纯合品系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B.由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F2中的雌雄果蝇都有表现为直翅紫眼的个体 D.F2中卷翅红眼个体中雌性:雄性=2:1【考点】伴性遗传.【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解答】解:A、F1中红眼果蝇与紫眼果蝇杂交,F2中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紫眼,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1中红眼为显性性状,紫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B、F1中卷翅果蝇相互交配,F2中卷翅与直翅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均接近3:1,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可确定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C、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紫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直翅为隐性性状,所以F2中的雌雄果蝇都有表现为直翅紫眼的个体,C正确;D、用B/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亲代基因型为XBY、XbXb,F1为XBXb、XbY,F2为XBY:XBXb:XbXb:XbY=1:1:1:1。综上,F2卷翅红眼个体中雌性:雄性=1:1,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以及遗传规律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以果蝇的翅形和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借助杂交实验结果的数据呈现,要求学生运用遗传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要明确根据性状表现与性别是否相关联来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如本题中根据F2中眼色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差异判断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根据翅形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比例相同判断控制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1.(2025•长沙校级一模)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分析】分析图示:Ⅰ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解答】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解读题图理解Ⅰ、Ⅱ、Ⅲ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12.(2025•晋中校级模拟)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B.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C.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坐标曲线图;减数分裂.【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甲、乙两个时期的细胞,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解答】解:A、图乙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无染色单体数,A错误;B、图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错误;C、图乙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C错误;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细胞分裂图为情境,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13.(2025•阿拉善盟一模)如图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分裂显微照片,①~⑤表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两个染色体组 B.②处于减数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C.③中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 D.④⑤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图中①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⑤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①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B、②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错误;C、由题意可知,玉米2n=20,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20个DNA分子,C错误;D、图④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4.(2025•辽阳模拟)野鸭的原始羽色分为灰红、深棕和棕色三种,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A(灰红)>B+(深棕)>b(棕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羽色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基因BA、B+和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灰红鸭的雌性后代最多有三种表型和基因型 D.深棕雄鸭和棕色雌鸭杂交后,可根据羽色辨别子代性别【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伴性遗传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解答】解: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指其可在生物个体发育任意时期、细胞内不同DNA分子及同一DNA分子不同部位发生。而羽色基因形成了BA(灰红)、B^{+}(深棕)、b(棕色)一组复等位基因,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并非随机性,A错误;B、基因BA、B^{+}和b是位于Z染色体这一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它们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灰红鸭雌性基因型为ZBAW,与不同基因型雄性杂交情况如下:若与基因型为ZBAZBA的雄性杂交,后代雌性基因型为ZBAW,表现型为灰红。若与基因型为ZBAZB+雄性杂交,后代雌性基因型为ZBAW(灰红)、ZB+W(深棕)。若与基因型为ZBD、深棕雄鸭基因型为ZBAZB+或ZB+Zb,棕色雌鸭基因型为ZbW。当深棕雄鸭基因型为ZB+ZB+时,与棕色雌鸭ZbW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B+Zb(深棕雄)、ZB+W(深棕雌)。当深棕雄鸭基因型为Z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5.(2025•福州模拟)图1为小鼠(XY型)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小鼠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精原细胞对应图2d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 B.该小鼠体内细胞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图2e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和AaXBXB D.图2b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Ⅰ,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其主要特征如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一次复制,之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导致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同源染色体特殊行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这增加了基因的重组类型。随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使得配子中的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子细胞遗传物质减半:经过减数分裂,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最终会形成四个子细胞(精细胞经变形成为精子,卵细胞则是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均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且遗传物质与原始生殖细胞及其他子细胞存在差异,这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解答】解:A、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图2中d细胞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2n,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而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对应图2中的c细胞,且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A错误;B、小鼠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图2中e细胞染色体数为n,核DNA数为n,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此时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B错误;C、图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于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和AaXBXB,C正确;D、图2中b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c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关系图,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并分析各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以及基因的变化。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5•项城市模拟)果蝇的猩红眼和亮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正常眼和棒状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E、e表示),且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多对果蝇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B、b和E、e基因的遗传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判断依据是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亲本果蝇群体中猩红棒状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EXe:BbXEXe=1:2。(3)F1中猩红眼雌性与猩红眼雄性的数量比为1:1,F1雄果蝇中e的基因频率为12。若F1中猩红棒状眼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亮红棒状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332【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遵循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BBXEXe:BbXEXe=1:2(3)1:112【分析】亲本猩红眼与亮红眼杂交,后代猩红眼:亮红眼=2:1,且雌雄一致,说明猩红眼为显性性状,且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都是棒状眼,后代出现正常眼,且雌雄表型不同,说明棒状眼为显性性状,且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答】解:(1)亲本猩红眼与亮红眼杂交,后代猩红眼:亮红眼=2:1,且雌雄一致,说明猩红眼为显性性状,且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都是棒状眼,后代出现正常眼,且雌雄表型不同,说明棒状眼为显性性状,且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B、b和E、e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亲本猩红眼与亮红眼(bb)杂交,后代猩红眼:亮红眼=2:1,可知猩红眼亲本产生的配子中B:b=2:1,即亲本中BB:Bb=1:2;亲本都是棒状眼,后代棒状眼雄蝇:正常眼雄蝇=1:1,因此亲本雌蝇均为杂合子XEXe。因此亲本果蝇群体中猩红棒状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EXe:BbXEXe=1:2。(3)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因此F1中猩红眼雌性与猩红眼雄性的数量比为1:1。F1雄蝇中XEY:XeY=1:1,因此e的基因频率为12。F1猩红眼基因型均为Bb,棒状眼基因型为雌蝇XEXE:XEXe=1:1,棒状眼雄蝇基因型为XEY,因此F2中亮红棒状眼雄果蝇(bbXEY)所占比例为(bb)14×(XE)334×故答案为:(1)遵循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BBXEXe:BbXEXe=1:2(3)1:112【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2025•阿拉善盟一模)已知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长翅红眼雌果蝇(AAXRXR)与残翅白眼雄果蝇(aaXrY)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请分析回答:(1)F1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2)若F1雄果蝇产生的基因型为AY的配子没有活性,则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残翅红眼雌蝇:残翅白眼雄蝇=1:1:1。(3)某只F2长翅雄蝇(记为M)的体细胞中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已知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的个体可存活,两条都缺失则无法存活。①M与纯合残翅雌蝇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1:1。为解释该杂交实验结果,可提出假设一:A(a)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且M的基因型为Aa;假设二:A(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且M只含A基因②为验证上述假设,将M与①子代中翅型为残翅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长翅:残翅=1:1,则假设一成立;若长翅:残翅=2:1,则假设二成立。【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1)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2)长翅红眼雌蝇:残翅红眼雌蝇:残翅白眼雄蝇=1:1:1(3)A(a)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且M的基因型为AaA(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且M只含A基因残翅长翅:残翅=1:1长翅:残翅=2:1【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1)长翅红眼雌果蝇(AAXRXR)与残翅白眼雄果蝇(aaXrY)进行杂交,F1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Y=1:1,F1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2)若F1雄果蝇产生的基因型为AY的配子没有活性,F1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XR:aXR:aY=1:1:1,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Xr:aaXrY=1:1:1,故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残翅红眼雌蝇:残翅白眼雄蝇=1:1:1。(3)果蝇的长翅(A)和残翅(a)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Ⅱ号染色体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假设一:A(a)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因M与纯合残翅雌蝇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1:1,故M的基因型为Aa。若该假设成立,将M与①子代中翅型为残翅的果蝇(aa)杂交,后代中长翅:残翅=1:1。假设二:A(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M表现为长翅,则M只含A基因,若该假设成立,用O表示缺失的染色体,M的基因型可以用AO表示,与①子代中翅型为残翅的果蝇(aO)杂交,则后代中长翅:残翅=2:1。故答案为:(1)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2)长翅红眼雌蝇:残翅红眼雌蝇:残翅白眼雄蝇=1:1:1(3)A(a)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且M的基因型为AaA(a)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且M只含A基因残翅长翅:残翅=1:1长翅:残翅=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18.(2025•长沙校级一模)某被子植物(2n=24)花的发育和双受精过程如图所示。精子起源于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1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后,每个小孢子先后经历双核期、三核期(即成熟的花粉粒)。卵细胞的形成发生在子房内的胚珠中,图A表示胚珠中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2n),图B出现了4个大孢子(n),一段时间后有3个会消失。①表示同一个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最终F内含有8个子细胞。双受精指的是1个花粉粒中的2个精细胞,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生成受精卵,将来发育为胚,而另外1个精细胞则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为胚乳。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有1对等位基因控制大孢子的形状,则在图A~F中,图B能直接验证分离定律,理由是大孢子母细胞经图B过程产生4个大孢子相当于产生配子的过程,可直接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2)有2对等位基因各自控制小孢子的大型和小型、红色和白色2对性状,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某一花药中形成的所有小孢子,若观察到4种不同类型的小孢子且比例接近1:1:1:1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3)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如图所示)。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或着丝粒分裂时期。若基因型为Hh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HHh和h、Hh。(4)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后,胚乳细胞也会进行有丝分裂。该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72条。【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减数分裂;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B大孢子母细胞经图B过程产生4个大孢子相当于产生配子的过程,可直接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2)4种不同类型的小孢子且比例接近1:1:1:1(3)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或着丝粒分裂HHh和h、Hh(4)72【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在图示中,图A表示胚珠中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2n),图B出现了4个大孢子(n),若有1对等位基因控制大孢子的形状,图B表示减数分裂形成不同形状的大孢子,因此图B过程能直接验证分离定律。(2)单独分析每一对性状,花粉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小孢子为大型:小型=1:1,红色:白色=1:1,若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自由组合,即若出现大型红色:大型白色:小型红色:小型白色=(大型:小型=1:1)×(红色:白色=1:1)=1: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3)染色体桥发生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的过程中,所以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题意,基因型为Hh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之前,H/h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H基因或h基因,含h基因的染色体着丝粒正常分裂,形成两条含一个h的子染色体正常移向细胞两极。若H基因所在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若断裂点位于两个H基因之间,则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均含一个H基因,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Hh,若断裂点位于两个H基因的同一侧,则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含有两个H基因和0个H基因,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HHh和h。(4)受精极核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形成的,所以它的染色体数目是36条,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后,胚乳细胞中染色体也是36条,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72条。故答案为:(1)B大孢子母细胞经图B过程产生4个大孢子相当于产生配子的过程,可直接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2)4种不同类型的小孢子且比例接近1:1:1:1(3)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或着丝粒分裂HHh和h、Hh(4)72【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9.(2024秋•白银期末)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常用材料。果蝇的正常翅受到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1的控制,在正常翅果蝇的种群中出现一只卷翅雄果蝇(基因型R1R2),研究人员让该只卷翅雄果蝇和正常翅雌果蝇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的卷翅果蝇进行自由交配,F2中卷翅:正常翅=3:1。不考虑其他突变,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信息分析,正常翅突变为卷翅发生的是显性(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其基因R1和R2的情况,用限制酶X切割基因R1、R2,并进行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基因R1只有1条电泳条带,基因R2有2条电泳条带,且基因R1、R2的长度均为272kb。据此分析,基因R1突变为基因R2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限制酶X不能切割基因R1的原因是基因R1中没有限制酶X的识别序列。(3)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翅红眼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卷翅红眼雌果蝇:卷翅白眼雄果蝇:正常翅红眼雌果蝇:正常翅白眼雄果蝇=3:3:1:1。已知红眼和白眼受到基因B/b的控制。①不考虑其他突变,基因B/b位于X(填“常”或“X”)染色体上。实验人员从F2中选择的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2R2XbXb:R1R2XbXb=1:1。②若检测到F3中某只卷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R1R2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推测该果蝇产生的原因是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的正常翅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Y染色体未分开,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R1XBY的异常精子,与基因型为R2Xb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形成了该只变异果蝇。【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显性(2)替换;基因R1中没有限制酶X的识别序列(3)X;R2R2XbXb:R1R2XbXb=1:1;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的正常翅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Y染色体未分开,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R1XBY的异常精子,与基因型为R2Xb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形成了该只变异果蝇【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意味着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显性基因到隐性基因的突变称为隐性突变,隐性基因到显性基因的突变称为显性突变。【解答】解:(1)研究人员让该只卷翅雄果蝇和正常翅雌果蝇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的卷翅果蝇进行自由交配,F2中卷翅:正常翅=3:1,正常翅是隐性性状,卷翅是显性性状,正常翅突变为卷翅发生的是显性突变。(2)因为基因R1只有1条电泳条带,说明其序列是完整的,而基因R2有2条电泳条带,且基因R1、R2的长度均为272kb,表明基因R1突变为基因R2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限制酶X能够切割R2而不能切割R1。限制酶X的切割位点在基因R1的序列中不存在。由于基因R1只有1条电泳条带,说明其序列没有包含限制酶X的识别位点,而基因R2的序列中则包含了该识别位点,因此能够被限制酶X切割。(3)①由于F3中没有出现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所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翅红眼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卷翅红眼雌果蝇:卷翅白眼雄果蝇:正常翅红眼雌果蝇:正常翅白眼雄果蝇=3:3:1:1,其中卷翅:正常翅=3:1,白眼全为雄果蝇,红眼全为雌果蝇,所以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实验人员从F2中选择的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R2R2XbXb和R1R2XbXb,正常翅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R1R1XBY,当R2R2XbXb:R1R2XbXb=1:1时,与R1R1XBY随机交配,F3中出现卷翅红眼雌果蝇:卷翅白眼雄果蝇:正常翅红眼雌果蝇:正常翅白眼雄果蝇=3:3:1:1。②实验人员从F2中选择的部分卷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R2R2XbXb和R1R2XbXb,正常翅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R1R1XBY,所以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的正常翅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Y染色体未分开,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R1XBY的异常精子,与基因型为R2Xb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形成了该只卷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R1R2XBXbY。故答案为:(1)显性(2)替换;基因R1中没有限制酶X的识别序列(3)X;R2R2XbXb:R1R2XbXb=1:1;研究人员从F2中选择的正常翅红眼雄果蝇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Y染色体未分开,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R1XBY的异常精子,与基因型为R2Xb的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形成了该只变异果蝇【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25•沧州一模)家蚕(2n=56)是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其蚕丝颜色的彩色和白色由基因B/b控制。纯合产彩色蚕丝雌蚕与纯合产白色蚕丝雄蚕杂交,F1均产白色蚕丝,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产白色蚕丝(♂):产彩色蚕丝(♀):产白色蚕丝(♀)=2:1:1。基因A1/a1、A2/a2控制蚕卵颜色,突变基因a1和a2分别位于家蚕10号染色体的位点1和位点2(如图1所示),双突变的纯合子致死。越冬时,基因a1纯合的卵呈杏黄色,基因a2纯合的卵呈淡黄褐色,其他卵均呈紫黑色。回答下列问题:(1)不考虑ZW同源区段,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彩色蚕丝为隐性性状。F2中产白色蚕丝雄蚕与产彩色蚕丝雌蚕交配,产彩色蚕丝后代所占比例为14(2)基因a1和a2不是(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越冬时,卵表现为淡黄褐色的家蚕的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只写与蚕卵颜色有关的基因)。(3)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育种工作者想利用上述突变体在卵期根据蚕卵颜色就可以将产彩色蚕丝的雄蚕与其他个体区分开,从而达到提高彩色蚕丝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首先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基因型为A1a1A2a2的产彩色蚕丝雌蚕,使其一条10号染色体上含A1基因的片段断裂后与W染色体结合,剩余部分丢失,产生了如图2所示的个体甲。①个体甲发生的具体变异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移接。②培育过程中发现,位点1和位点2上的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重复(如a2a2、A2a2等)或两种基因同时缺失,均会导致配子因遗传物质不平衡而致死,假设染色体数目缺失不影响配子活性。请在图中画出个体甲产生的能存活的配子类型,要求画出相关染色体并标注上相应基因(按照类型1、类型2的顺序,有几种就选择几种类型作图,同时标注出控制蚕丝颜色的基因)。③让个体甲和产彩色蚕丝、基因型为A1A1a2a2的雄蚕交配,选择紫黑色的蚕卵进行孵育,即可达到提高彩色蚕丝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理解能力.【答案】(1)Z彩1(2)不是A1A1a2a2或A1a1a2a2(3)染色体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移接紫黑【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产白色蚕丝,因此白色为显性性状,彩色为隐性性状。由F2中产白色蚕丝(♂):产彩色蚕丝(♀):产白色蚕丝(♀)=2:1:1可知,产彩色蚕丝的蚕均为雌蚕,因此控制蚕丝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F2中产白色蚕丝雄蚕的基因型为ZBZB和ZBZb,且各占12,其与产彩色蚕丝雌蚕(基因型为ZbW)交配,子代中产彩色蚕丝雄蚕(ZbZb)占全部子代的18,产彩色蚕丝雌蚕(ZbW)占全部子代的18(2)基因a1和a2位于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是等位基因;由题意可知,基因a2纯合的卵呈淡黄褐色,因此表现为淡黄褐色卵的家蚕的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3)①个体甲体内一条10号染色体上含A1基因的片段断裂后与W染色体结合,这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移接,片段缺失的10号染色体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减少。②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2中的个体甲理论上可以产生4种配子,即10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只有Z染色体、只有W染色体、10号染色体和W染色体,由于位点1和位点2上的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重复或两种基因同时缺失,均会导致配子因遗传物质不平衡而致死,因此只含有Z染色体、含有10号染色体和W染色体的配子死亡,剩余两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③由②可知,个体甲产生两种卵细胞a1A2Zb、WA1,与基因型为AA1A1a2a2ZbZb的雄蚕交配,该雄蚕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A1a2Zb,与卵细胞结合后产生基因型为A1a1A2a2ZbZb(蚕卵呈紫黑色、产彩色蚕丝雄蚕)、A1a2ZbWA1(蚕卵呈淡黄褐色、产彩色蚕丝雌蚕),故选择紫黑色的蚕卵进行孵育,即可达到提高彩色蚕丝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故答案为:(1)Z彩1(2)不是A1A1a2a2或A1a1a2a2(3)染色体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移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规划实务
- 农业灌溉水窖管理办法
- 效率提升:关键指标胜任模型平衡记分卡
- 新质生产力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规划
- 供销职工餐厅管理办法
- 医疗资质销售管理办法
-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 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案
- 河南酒店采购管理办法
-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演示文稿
- 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公式
- 第八章-材料工程-伦理问题-全
- 婚前协议(保护女方利益)
- 奉贤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测试附有答案
- 扶贫农产品购销合同协议(农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GB/T 5782-2016六角头螺栓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GB/T 13451.2-1992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
- GB/T 11264-2012热轧轻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