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在答题卷

相应的地方填涂。(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1分)在《这才是晚清》中这样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

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1分)《帝国主义侵华史》记载:“(1858年)11月8日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十款,

其中重要规定有:鸦片驰禁后,在通商口岸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A.该条约为《北京条约》

B.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C.英国获得协定关税权

D.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

3.(1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对④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后导致

B.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西征战场的重大胜利

D.由领导集团的争权导致

4.(1分)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国事首领阿古柏占领我国南疆和北疆地区,俄国出兵

占领伊犁地区。为解决新疆危机,清政府任命某大臣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

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

了危机。该大臣是()

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张之洞

5.(1分)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

天津

嶙2}烟台

O——o—o-O——O—飞)上海

重庆沙市汉口九江南京『A厦门

侵华特点是()广州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6.(1分)如图是蒋廷献《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__二E翳过军踹

-一►R&次方向

--涌岸反击方向

X16949¥要蚊痂及年代

山海关

大沽口

汉城

威海卫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1分)如图新闻漫画描绘了晚清时期一次谈判的场景,画中官僚是李鸿章,其他人物分

别是俄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代表。这次谈判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1分)2013年11月12日,苏州锦帆路章炳鳞(太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03年,

章炳麟为邹容的论著《革命军》作序;还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苏

报》刊载。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捕了章炳鳞和邹容等人,这主要因

为章炳和邹容()

A.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B.损害帝国主义列强经济利益

C.提倡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D.倡导国内民主科学进步思想

9.(1分)《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报纸的头版头条

往往反映当天最重大的事件。观察如图,左侧写有“西历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一号礼拜一”,

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I<t--一

正A

i,日

G-■(i丁

月£

R2a克

一2z

S十

CKx■N

H引

M8l一

・>Dn

K月

«RBBf

后.-t

6xHI十

vt8&t

e4国

i.Itan三

aiMftt

A.《申报》创刊

B.辛亥革命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朝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10.(1分)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

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

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

是()

A.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任务

B.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

C.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残余

n.(1分)如表是1914〜1919年间中国面粉对外出口数量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

时间出口量(单位:关担)

1914年69392

1915年186596

1916年289747

1917年798031

1918年2011899

1919年2694271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支持

C.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D.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

12.(1分)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

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才M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13.(1分)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

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4.(1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楹联。

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楹联一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红船历风雨,开启振

兴祖国程。

楹联二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

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照亮航程B.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救亡图存D.人民翻身•当家作主

15.(1分)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A

.由国民党独立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16.(1分)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

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此次事件被称为()

A.三湾改编B.文家市决策

C.八七会议D.古田会议

17.(1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

事迹。某学习小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收集如图一组革命文物图片,他们的研究主题

最有可能是()

3靠在陕北戴红军金往黄州黎牛遇

缸军拴中射定桥红一方面军战士过草

过的红军八角帽检向导的手发风雨灯酎桥上的找转

地吃制的平戳皮带

A.北伐战争B.万里长征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8.(1分)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

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的和平

解决标志着()

A.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1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

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立场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国共两党政治立场没有分歧

20.(1分)“13日……在南京南门车站,工兵队的胆大妄为者刺杀或绑成十字架地刺杀了中

国兵70人左右。”“16日……将一部分俘虏押到长江岸边枪杀。”“17日……将剩下的1

万多人处决。”这是侵华日军士兵的一些日记内容。这些日记反映的史实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21.(1分)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仔细阅读如图,最适合该图的名称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B.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

D.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22.(1分)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而

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

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

强调重庆谈判()

A.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B.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C.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D.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23.(1分)如图中战役的胜利对中共的战略意义是()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摧毁国民党军事主力D.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4.(1分)某公众号推出了一期专题,包括“民国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凤冠霞帔与西式

婚纱”“浅谈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公众号的专题是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

C.社会生活的变化D.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4

小题,其中第25题6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共26分)

25.(6分)19世纪从40年代到世纪末,晚清专制政府黑暗统治下的中国内有农民运动,外

受列强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

始终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

是革命的人民。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

类型……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

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

运动。

——《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欺凌与侮辱”的1例史

实,当时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发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暴力反洋运动”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结局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

26.(6分)学校“问史”社团的同学们决定在校园策划一次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图文

展,请你为该展览拟定标题。

第一篇章中国古代英雄第二篇章中国近代英雄

第一节:秦末反抗暴政斗士一一陈胜、吴广第一节:1839年虎门销烟反抗外来侵略一一

第二节:汉朝持节凿空使臣一一张骞A第二节:……

第三节:唐朝开创治世明君一唐太宗第三节:1898年B变革制度主

第四节:明朝平定倭患名将-----戚继光动牺牲一一谭嗣同

第四节:……

(1)参考第一篇章的范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A、B两处空格。

(2)结合所学知识续写第二篇章第二、第四小节的标题。

(3)你认为“中华英雄”的标准有哪些?

27.(7分)跨学科学习是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的学习过程。

【画说"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作者: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黎冰鸿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以上油画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绘制?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该事件“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谈谈你的理解。

【诗说“柳暗花明又一村”】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9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当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7

(3)以上两首毛泽东的词作创作于什么时期?词中描述的重要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

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数说"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红军长征行程25000里,期间渡过24条江河,翻越18座大山,长征期间,四路红

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的战役战斗120多次。长征中,中共

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30多次,各路红军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有数十次之

多,长征中10余万英烈牺牲,仅师职干部就达80多人。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

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通过以上数字,你

体会到哪些长征精神?

28.(7分)2021年苏州工业突破40000亿,全年超越上海、深圳,正式问鼎全球第一大工

业城市。然而近代苏州工业的起步阶段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三年(1864年)初,江苏巡抚李鸿章将上海洋炮局移驻苏州,占用太平天

国纳王府(今桃花坞大街89号原苏州电扇厂厂址),建立苏州洋炮局。该厂买下英国阿

思本舰队“水上兵工厂”的部分机械设备,其中有蒸汽锅炉、化铁炉、铁水包、车床等,

全部用来装备苏州洋炮局,初步摆脱手工操作而进入机器制作阶段,使生产方式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

——《苏州史纲》

从机器生产这一角度来讲,它对苏州乃至全国都具有经济发展的历史指向意义,它标志

着苏州近代工业的诞生,为苏州传统经济的涅槃更新指明了突破的方向。

——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洋炮局创立的政策原因。据材料指出该企业创

办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1896-1910年苏州外商企业简况表

国别名称经营范围设在地成立时间

日大东汽轮公司商店客货运输盘门外租界1896年

日戴生昌汽轮公司商店洋货销售盘门外租界1896年

日中欧缄丝有限公司商店客货运输盘门外租界1897年

日麦兹逊茧灶公司洋货销售盘门外租界1897年

在苏州设立的外商企业(不含代理机构)计26家,其中日商企业计13家,属英商8家,

美商2家,法、意、德各1家。

——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编:《苏州对外经济志》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苏州外商企业的经营范围。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企业

兴起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1896-1911年苏州近代企业部分企业(总数17家)

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创办人及资本来源创办时间

恒利丝厂(吴兴丝厂)缄丝黄宗宪、王驾六(私人集资)1896年

延昌永丝厂缭丝杨奎侯、康度西(华商集资)1900年

济泰纱厂棉纺织蒋伯言(私人独资)1905年

生生电灯公司电灯萧梅贤,萧敏伯(买办投资+钱庄合资)1907年

颐和罐食有限公司听装食品董楷生(招股集资)1907年

——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苏州近代企业资本来源的主要途径。综合上

述材料谈谈近代苏州工业发展的特点。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在答题卷

相应的地方填涂。(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1分)在《这才是晚清》中这样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

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

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联系鸦片战争的影响,指鸦片战争

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故选:Ao

【点评】考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要准确把握,注意细节之处,如“开始”“逐步沦为”等,

注意和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的区分。

2.(1分)《帝国主义侵华史》记载:“(1858年)11月8日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十款,

其中重要规定有:鸦片驰禁后,在通商口岸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A.该条约为《北京条约》

B.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C.英国获得协定关税权

D.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

【解答】A.《北京条约》开辟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除A。

B.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朝与英国签订《中英通商章程》,规定:海关聘用英人;

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

不再纳厘金税;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B

符合题意。

C.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协定关税权,排除C。

D.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对《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

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对④处说法正确的是()

B.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西征战场的重大胜利

D.由领导集团的争权导致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太平天国发起的北伐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A。

B.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排除B。

C.1853年6月,太平军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

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排除C。

D.1856年发生于天京事变,经此“内江”,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

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

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1分)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国事首领阿古柏占领我国南疆和北疆地区,俄国出兵

占领伊犁地区。为解决新疆危机,清政府任命某大臣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

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

了危机。该大臣是()

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张之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左宗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来

分析。

【解答】19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古柏、沙俄给中国制造了西北边疆危机。1875年,清政

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到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

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C项正确;清朝末年,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而李鸿章、曾

国藩和张之洞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

5.(1分)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

天津

嶙烟台

O——o—O~O——O-3上海

重庆沙市汉口九江南京X

0P厦门

侵华特点是()广州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为依托,主要考查中

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所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解题关键是准

确掌握两次鸦片战争所开放通商口岸的位置,再进行深入分析比较。

【解答】依据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可知,它反映出西方列

强的侵华特点是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联系教材所学史实,鸦片战争时开放的通商口

岸只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深入到了九江、汉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国被迫增开10处通商口岸,开始深入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故选:Bo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所开放通商口岸的位置的对比,主要考查了

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6.(1分)如图是蒋廷皴《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

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答】由图片可以看出,战争双方是清政府与日本,双方发生战役的地点有平壤、威

海卫、辽东半岛,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

役、威海卫战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Bo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1分)如图新闻漫画描绘了晚清时期一次谈判的场景,画中官僚是李鸿章,其他人物分

别是俄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代表。这次谈判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丑条约》,解题关键信息是“画中官僚是李鸿章,其他人物

分别是俄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代表

【解答】A.《南京条约》是中英签订的,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B.《天津条约》是与英法美俄签订的,但是是钦差大臣桂良与列强签订的,与李鸿章无

关,排除;

C.《马关条约》是中日之间签订的,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D.根据“画中官僚是李鸿章,其他人物分别是俄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代

表”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丑条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8.(1分)2013年11月12日,苏州锦帆路章炳鳞(太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03年,

章炳麟为邹容的论著《革命军》作序;还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苏

报》刊载。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捕了章炳鳞和邹容等人,这主要因

为章炳和邹容()

A.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B.损害帝国主义列强经济利益

C.提倡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D.倡导国内民主科学进步思想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关键信息是“1903年,章炳麟为邹容的

论著《革命军》作序;还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苏报》刊载。清政

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捕了章炳鳞和邹容等人”。

【解答】A.根据材料“1903年,章炳麟为邹容的论著《革命军》作序;还发表了《驳康

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苏报》刊载。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

捕了章炳鳞和邹容等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确;

B.材料不涉及列强的经济利益,排除;

C.二人是革命派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不主张君主立宪,排除;

D.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

把握。

9.(1分)《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报纸的头版头条

往往反映当天最重大的事件。观察如图,左侧写有“西历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一号礼拜一”,

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T-

-t•

正ft

正ti,

-—is

R出

一+

x大t

发l

十in7

・f-tv

二•

tt二

・x+

片v&t

届«Hr4

it三

1Bttt

A.《申报》创刊

B.辛亥革命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朝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分析】本题考查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历千九百十二年正月一号……”即公元1912年1月1日。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故C符合题意;1872年《申报》创刊,排除A;辛亥革命爆发是1911年,排除B;1912

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排除D。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10.(1分)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

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

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

是()

A.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任务

B.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

C.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残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即新的民主共和政体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

残余,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B.材料体现不出辛亥革命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排除B。

C.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与题意不符,排除C。

D,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

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

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结合所学可知,

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保留了很多封建思想残余,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的能力。

11.(1分)如表是1914〜1919年间中国面粉对外出口数量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

时间出口量(单位:关担)

1914年69392

1915年186596

1916年289747

1917年798031

1918年2011899

1919年2694271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支持

C.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D.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表格看出,1914〜1919年间中国面粉对外出口数量迅速增长,造成这一现象

的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西方列强忙

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

现了“短暂的春天”。故C符合题意;中华民国的建立是1912年,排除A;题干现象出

现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一战,不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支持,排除B;题干现象出

现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一战,不是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排除D。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

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客观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12.(1分)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

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4一

文«t

/的

-一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解答】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普及白话文,1921

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13.(1分)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

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个时代的序幕。“•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解答此题重点识记1919

年这个时间,发生的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充分发

动了群众,工、商、学、农联合起来,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答】依据题干中“1919年”“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可推断出指的是五四

运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青年学生的强

烈抗议与不满,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所以题文中的

“一个时代”指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理解识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4.(1分)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楹联。

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楹联一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红船历风雨,开启振

兴祖国程。

楹联二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

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照亮航程B.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救亡图存D.人民翻身•当家作主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

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一大建党•照亮

航程,A是正确的选项;BCD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Ao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

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5.(1分)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由国民党独立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分析】本题以“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

治部主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

【解答】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

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

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产物,

是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

革命的相关史实。

16.(1分)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

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

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此次事件被称为()

A.三湾改编B.文家市决策

C.八七会议D.古田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

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故D符合题意;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排除A;文家市决策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排除B;

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排除Co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古田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

映的是古田会议。

17.(1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

事迹。某学习小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收集如图一组革命文物图片,他们的研究主题

最有可能是()

5宗在陕北戴红军会往贵州黎平遇

过的红军八角悟检向导的平级风雨灯

A.北伐战争B.万里长征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识记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解答】A.北伐时期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不是红军,排除A。

B.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余人突围西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改道敌人

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

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通过革命

文物中的图片可知,他们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万里长征,B符合题意。

C.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军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C。

D.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军队是解放军,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红军长征的经过。

18.(1分)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

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的和平

解决标志着()

A.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

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

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从民族利益出发,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

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西

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Ao

【点评】此题考查西安事变,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19.(1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

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立场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国共两党政治立场没有分歧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知道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答】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

出‘逼蒋抗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可知,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是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

矛盾,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0.(1分)“13日……在南京南门车站,工兵队的胆大妄为者刺杀或绑成十字架地刺杀了中

国兵70人左右。”“16日……将一部分俘虏押到长江岸边枪杀。”“17日……将剩下的1

万多人处决。”这是侵华日军士兵的一些日记内容。这些日记反映的史实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