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课标要求:从文学艺术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868年,一个叫王玠的人为他父母祈福消灾,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刚经》。1900年,这部《金刚经》在我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震惊世界。什么是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课前导入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一)雕版印刷术1.印刷术产生的社会背景:p37相关史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印刷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印章、墨拓石碑、雕版印刷等过程。2.印刷术的发展历程:3.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时间:材料:玄奘(600-664)以回锋纸印普贤象,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垫《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4.唐雕版印刷内容: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佛经、日历、书籍5.雕版印刷工序:写样、刻板、剔脏、锯边、印刷、装帧(一)雕版印刷术6.雕版印刷术的传播: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洲。(一)雕版印刷术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材料一: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域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材料二:辽宋夏金元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但雕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教材p76材料三:若无中国雕版印刷术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古腾堡不可能在15世纪实现印刷革命。中国在9世纪开启的“印刷文明”,为文艺复兴的知识爆炸提供了技术范式。——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7.雕版印刷术的影响:【活动学案同桌讨论环节】①【对中国】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②【对中国】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技术基础;③【对世界】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二)天文学·温故知新:隋唐以前的天文历法成就时期成就原始社会(末期)观察记录天文现象夏有历法商朝甲骨文中有日食、月食记载西周《诗经》第一次确切日食记载春秋《春秋》哈雷彗星最早确切记载战国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秦朝统一历法两汉更为完备南朝-宋齐之间【祖冲之】测算一年时间,制定《大明历》唐朝?·阅读书本p38完成档案填写僧一行(683—727)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②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①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僧一行唐玄宗时被征召入宫代表:成就:影响:时代:《大衍历》(三)医药学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温故知新:隋唐以前的医药学成就时期成就先秦神农尝百草战国扁鹊:望闻问切《黄帝内经》中医理论著作东汉医圣——张仲景防未病;《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外科手术隋唐?·阅读书本p38完成表格人物成就评价孙思邈①著有《千金方》;②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后世尊称“药王”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目录卷一

序例卷二-卷四

妇人方卷五

少小婴孺方卷六

七窍病卷七

风毒脚气卷八

诸风卷九-卷十

伤寒方卷十一

肝脏卷十二

胆腑卷十三

心脏……卷二十四

解毒并杂治卷二十五

备急

孙思邈天资聪明,少年时立志学医。他努力钻研前人医书,亲自采集草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热心为乡邻治病,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总结妇科、儿科成就,提出应独立设科。他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倡导医德,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名。孙思邈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获得广泛赞扬。学史崇德◐结合材料,我们从中能学习其什么精神?刻苦学习、精研医术、救死扶伤、淡泊名利、崇尚医德的精神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三)医药学(三)医药学一、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温故知新:隋唐以前的医药学成就时期成就先秦神农尝百草战国扁鹊:望闻问切《黄帝内经》中医理论著作东汉医圣——张仲景防未病;《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外科手术隋唐?·阅读书本p38完成表格人物成就评价孙思邈①著有《千金方》;②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后世尊称“药王”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目录卷一

序例卷二-卷四

妇人方卷五

少小婴孺方卷六

七窍病卷七

风毒脚气卷八

诸风卷九-卷十

伤寒方卷十一

肝脏卷十二

胆腑卷十三

心脏……卷二十四

解毒并杂治卷二十五

备急《唐本草》书影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赵县的洨(xiáo)河上,是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石桥。桥身大拱由28道拱券拼成,形成弧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肩各开两个小桥洞,不仅减轻桥身和桥基的负重,而且河水暴涨时,便于排洪,减轻大水对桥身的冲击。赵州桥建成后,桥上可通行车辆人马,桥下可通行船只,便利了河两岸的交通往来。1400多年来,赵州桥遭受了多次水灾、地震和战乱,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经历朝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是我国桥梁建筑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知识拓展p41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一)唐朝的思想家·温故知新:隋唐以前的宗教与思想道教东汉-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起源-两汉之际传入魏晋南北朝“北造像、南造寺”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法治;汉初:黄老之学;汉武帝:尊崇儒术东汉王充《论衡》批判神仙方术虚妄之说;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南朝范缜《神灭论》系统阐述无神论思想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隋朝:儒学家提出儒、道、佛“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政策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一)唐朝的思想家材料一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隋唐新思想出现的背景①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寺院占有土地和劳动人口,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材料二: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谏迎佛骨表》②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遭到一些正义人士的不满和反对。韩愈(768年—824年)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谥号文。代表作《祭十二郎文》《师说》等。①唐宪宗;②韩愈;③宦官;④旁白;⑤其他同学群臣旁白:殿内香烟缭绕,佛骨舍利供奉于金塔中,群臣垂首肃立。韩愈突然出列——韩愈(激昂):陛下!自东汉奉佛以来,帝王无不夭促!梁武帝饿死台城,宪宗迎佛不过三日,岂能以万乘之尊,跪拜枯骨?唐宪宗(拍案而起,佛珠坠地):韩退之!尔言朕奉佛便短命,是咒朕早崩耶?!宦官(阴恻恻):韩侍郎好大胆,佛骨乃祥瑞,岂容尔污蔑?当治大不敬之罪!

旁白:此时群臣骚动,韩愈撩袍跪地,脊背笔直。韩愈(朗声):臣愿请付此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万代之惑!若佛有灵能降祸,请加臣身!唐宪宗(怒极反笑):好!好个‘忠犯人主之怒’!朕成全你——即刻贬为潮州刺史,八千里路,与鳄鱼作伴去吧!旁白:风雪声骤起,韩愈三拜起身,解下官印掷于阶前,大笑出殿韩愈(长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史实注:宪宗原欲处死韩愈,经裴度等人求情改贬潮州历史情境剧:《谏佛骨》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一)唐朝的思想家(1)思想主张: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指责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百姓负担,应全面加以禁绝。)(2)目的: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①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②向天呼号,希望它有赏罚,或得到它的怜悯和恩赐,都是极其荒谬的想法。③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无神论朴素唯物主义连一连认识论2.代表人物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二)唐诗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1.整体评价:材料: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其中进士是盛唐时期诗人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诗家风格既有“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又有“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李贺之诡奇”;而杜诗则包罗万象,集众家之长。翻检唐诗,题材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2、具体表现(5分):①作品数量多;②名家辈出;③风格多样;④题材广泛;⑤内容丰富。数量多,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二)唐诗3.著名诗人:诗人年代称号诗歌特点代表作李白杜甫白居易盛唐唐朝由盛转衰唐后期诗仙诗圣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其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长恨歌》《琵琶行》诗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p39材料研读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如何理解白居易所说的“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为现实而作。观点:诗人要承担社会责任,诗作应体现强烈的现实关怀。二、思想传承与文学创造(二)唐诗译文:自从到朝廷做官以来,年龄逐渐增长,经历的事情也逐渐增多。每次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和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每逢读史书,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诗歌应该为现实而作。文学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艺术作品和现实的关系?(一)书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拓片(局部)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局部)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颜真卿柳公权三、艺术创造与文明交融你更喜欢哪个书法作品,理由是什么?三、艺术创造与文明交融(二)绘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阎立本《步辇图》(局部)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此图所绘人物衣袍宽大,线条起伏,似随风而动,“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局部)三、艺术创造与文明交融(三)敦煌莫高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时间地点价值开凿于4世纪到13世纪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上唐朝开凿的石窟,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

莫高窟现存壁画近50000平方米,各种彩塑2400多身,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外景小组讨论材料一

唐不仅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有足够的信心,并蓄兼收,群花同放。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

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经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包容与开放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科技文化的蓬勃发展等;【教育】: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推动了文人的诗歌创作,唐朝重视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交往】: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融;②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传承】: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技术支持;【人民】: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小结科技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药学文化思想唐诗书法绘画石窟艺术1.出现:2.影响:唐朝前期已经出现。①中国:大量书籍被印刷和传播,促进中国文化的普及,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②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技术基础;③世界: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也促进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1.孙思邈:著《千金方》;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2.《唐本草》: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僧一行:制定《大衍历》、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影响:既对天文学发展有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1.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2.柳宗元:无神论、朴素唯物主义代表1.李白:《将进酒》等,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昂扬进取的精神。2.杜甫:三吏、三别,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之称。3.白居易:《长恨歌》等,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2.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1.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1.阎立本:《步辇图》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2.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甘肃敦煌莫高窟: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小练1、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B小练2、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