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评卷(第七至第十一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4月,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读亚洲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1.亚洲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A.中高纬度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C.热带地区 D.河流中上游高原B2.亚洲古文明发祥地共有的自然条件是()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濒临海洋,海运便利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亚洲古文明多姿多彩,根植于()A.不同的民族文化 B.不同的人口种族C.多样的自然环境 D.多样的经济结构D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亚洲文明古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处中低纬地区,主要位于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第2题,读图可得,亚洲古文明发祥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处温带,气候适宜。第3题,亚洲地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居民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
(2024·广州黄埔区模拟)北京雨燕是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迁徙鸟类。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获取的数据,绘制出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如图)。光敏定位仪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据此完成4~6题。4.北京雨燕7—11月迁徙出发地甲所在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A5.北京雨燕在经过乙地时,看到的景观是()A.茂密的森林 B.成群的牛羊C.连绵的沙丘 D.起伏的山脉6.光敏定位仪数据的准确性受天气影响,其中误差最大的数据出现在()A.甲 B.乙 C.丙 D.丁CC【解析】第4题,依据大洲轮廓和位置,读图可知,图中甲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第5题,乙地是阿拉伯半岛,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北京雨燕在经过乙地时,可以看到连绵的沙丘。第6题,光敏定位仪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丙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误差最大。下图是世界局部图。读图,完成7~9题。7.图中序号代表的海域名称正确的是()A.①波斯湾 B.②阿拉伯海C.③太平洋 D.④印度洋B8.n海峡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该海峡()A.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B.地处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C.主要以运输牛羊肉为主
D.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9.关于图中半岛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e半岛气候湿热B.f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m半岛盛产苹果、花生等经济作物
D.m半岛紧邻中国DD【解析】本题组考查亚洲南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理特征。第7题,图中①是红海,②是阿拉伯海,③是孟加拉湾,属于印度洋,④是南海,属于太平洋。第8题,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处亚洲、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第9题,e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燥;f半岛是印度半岛;m半岛是中南半岛,紧邻中国,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主要位于热带地区,苹果、花生属于温带经济作物。新西兰和日本都是经济发达的岛国。读新西兰和日本自然环境示意图,完成10~12题。10.新西兰和日本的共同自然环境特点有()①位于热带
②属于岛国③位于西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1.日本主要工业区大多临近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A.劳动力廉价 B.矿产资源丰富C.土地价格低 D.优良港口众多12.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发展历史DA【解析】第10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5°S~48°S,属于南温带,日本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3°N~45°N,属于北温带;日本和新西兰均属于岛屿国家;新西兰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东半球;日本和新西兰国土面积南北狭长,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急促。第11题,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工业大多分布在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带,以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第12题,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因此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而日本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湿热的农作物生长,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故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每年雨季,海水在盛行风的作用下漫过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雨季河流水位上涨又会使河水漫堤回灌到海洋,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交汇的“回水”现象。下图为喀拉拉邦局部地区示意图和印度城市科钦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13~15题。13.喀拉拉邦地势()A.北高南低 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西高东低14.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A.西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北季风15.易发生“回水”现象的时间是()A.1月 B.3月 C.6月 D.12月BCC【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喀拉拉邦的河流主要从西高止山自东向西流向水域。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当地地势为东高西低。第1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漫堤发生在雨季(夏季)。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海水水位升高,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第1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回水”发生时为夏季,为当地降水较多的时候。当地6月降水较多;1月、3月、12月降水都较少。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下图为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和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16~18题。16.该地区人口()A.分布均匀 B.南部比北部稀疏C.主要集中在南部 D.东部比西部稠密C17.影响西伯利亚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 B.气温C.河流分布 D.矿产资源18.西伯利亚地区()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D【解析】本题组考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第16题,读图可知,图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纬度较高,西伯利亚地区的北部气候寒冷,因此西伯利亚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第17题,读图可得,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造成的气温高低。第18题,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矿产丰富。
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读图,完成19~21题。19.材料中描述的地点,最有可能的是()A.珀斯 B.古德帕拉 C.库伯佩迪 D.悉尼C20.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城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佳朝向应是()A.东 B.西 C.南 D.北21.关于当地的特色住宅,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通天井直通地面,有助于获取新鲜空气
B.通天井直通地面,有助于收集雨水C.地下住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D.地下住宅的设计,类似于黄土高原的窑洞DB【解析】第19题,该类地下住宅分布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图中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古德帕拉为热带草原气候,库伯佩迪为热带沙漠气候,悉尼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库伯佩迪符合这一特征。第20题,澳大利亚南部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一年的太阳直射点都在南部城市的北面,所以把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北面,吸收太阳热量。第21题,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
(2024·惠州期末)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世瞩目。通过此次峰会,中非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实施“九项工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22~24题。22.减贫惠农工程是“九项工程”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主要原因有()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长期遭受殖民统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23.中国为非洲农产品输入建立“绿色通道”,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产品有()A.茶叶、甜菜 B.苹果、杏仁C.可可、咖啡 D.葡萄、水稻24.为摆脱贫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应该()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D.进口工业产品CC【解析】第22题,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人口增长过快;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等。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第23题,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以出口矿产、木材、畜产等农产品为主,本区大部分位于热带,这里非常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油棕等。第24题,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该地区可以采取发展旅游业、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实现产业多样化等措施。大量低价出口初级产品和大量高价进口工业产品会继续加剧本区的贫穷;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不断破坏生存环境。
(2024·清远期中)俄罗斯和巴西既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又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图为俄罗斯简图和巴西简图。据此完成25~28题。25.俄罗斯和巴西两国的共同点是()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领土横跨两个大洲C.热带雨林资源丰富 D.领土濒临两大海洋A26.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俄罗斯的向日葵主要分布在()A.太平洋沿岸 B.北冰洋沿岸C.西南部地区 D.东北部地区27.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但航运价值不高,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B.地形平坦,航速较慢C.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D.支流较少,水量不足28.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下列不属于巴西咖啡主要种植区的自然条件是()A.日照充足 B.水源充足C.热量丰富 D.地势低平CCD【解析】第25题,结合所学知识,俄罗斯和巴西两国的共同点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俄罗斯地跨亚洲与欧洲,巴西位于南美洲;巴西热带雨林资源丰富,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广布;俄罗斯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巴西东临大西洋。第26题,结合图示可知,俄罗斯的向日葵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该区域气候温和。第27题,结合所学知识,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但航运价值不高,主要原因是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第28题,结合所学知识,日照充足、水源充足、热量丰富是巴西咖啡主要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咖啡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地势较高。读极地地区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9~30题。29.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储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A.煤炭 B.铁矿C.石油和天然气 D.淡水D30.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①以陆地为主且海拔较高②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③风暴更多,风力更大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解析】本题组考查南极地区的资源及气候寒冷的原因。第29题,南极地区存在巨厚的冰盖,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第30题,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比,以陆地为主,海拔高,大部分被冰雪覆盖,风力更大,加剧了南极地区的严寒。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2024·茂名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东南亚和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虽然两地区旅游业都很发达,但旅游资源差异很大。材料二下图为中南半岛地形图及越南下龙湾景观图和欧洲地形图及挪威松恩峡湾景观图。(1)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4分)答: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大。(2)结合地图,说出东南亚和欧洲西部自然风光的差异。(4分)答:东南亚热带旅游风光多;欧洲西部以温带风光为主。(3)从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6分)答: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交通便利;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客源多(旅游意愿高);经济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可以自由流通;跨国旅游过境方便。
(4)据统计,每年我国出境游的游客中,到东南亚游玩的游客远多于到欧洲西部游玩的游客,试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答:距离近,耗时短;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景观;东南亚多华人和华侨,语言沟通障碍小;消费水平较低。【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所学可知,中南半岛的地形可以概括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大。第(2)题,读图结合所学可知,东南亚属于低纬度地区,热带旅游风光多;欧洲西部属于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风光为主。第(3)题,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丰富;欧洲地区居民收入高,空闲时间多,且西欧使用同一货币;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西欧跨国旅游过境方便。第(4)题,东南亚地区距离中国近,耗时短;东南亚的热带景观与我国大部分地区景观不同;东南亚地区是华人聚集区,多华人、华侨;且消费水平低。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农产品运输“大动脉”,承担了在美国中部平原与墨西哥湾沿岸之间运送农作物等的重要任务,货物运输占全美农产品出口的92%,下游河段甚至能通航4.6万吨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