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注释、翻译(含赏析)尊经阁记

王守仁

作品介绍

《尊经阁记》具体阐述了对儒家经典“六经”的见解。文章层次井然,而且逐层推动;用通俗的比方,使抽象的道理明白易懂。本文名为尊经阁作记,事实上只有结尾一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涉及这个阁的有关方面,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即“心外无物”的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评论:“阳明先生一生训人,以良知良能,根究心性,于此记略,已具备矣。”可以说,本文是浓缩了的阳明学说的全貌。

注释

经1,常道2也。其在于天,谓之命3;其赋于人,谓之性4。其主于身,谓之心5。心也,性也,命也,一6也。通人物7,达四海8,塞天地9,亘古今10,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11。

【注】:

1经:此为对儒家典范著作的尊称。

2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和法则。

3命:天命。朱熹言:“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

4性:人的本性。

5心:通称思想和意念。

6一:统一。此句谓这三者是统一的。

7通人物:适用于各种人物。

8达四海:谓畅游天下。

9塞天地:谓充溢天地之间。

10亘古今:贯串古今。

11“无有乎弗具”四句:没有不具备的,没有不相同的,没有任何变更的,这就是常道。

其应乎感也12,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13,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挚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注】:

12其应乎感也:它反应在情感上。

13其见于事也:它表现在事情上。见,即“现”。

以言其阴阳14消长15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16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17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18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19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20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长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21。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注】:

14阴阳:指宇宙间贯穿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

15消长:增减,盛衰;谓变更。

16纪纲政事:指国家的法度政务。

17歌咏性情:以诗歌吟咏思想感情。

18条理节文:指礼节秩序。

19欣喜和平:指高兴而平和的乐声。

20诚伪邪正:真诚、虚伪、邪恶、正义。

21六经: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即《易》、《书》、《诗》、《礼》、《乐》和《春秋》。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22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23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注】:

22消息:发展变更,同“消长”。

23时:适时,合于时宜。后文五个“时”,同此。

盖昔者圣人之扶24人极25,忧后世26,而述六经27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28困穷29而无以自全30也,而记籍31其家之全部以贻32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33,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34名状35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36于影响37之间,牵制38于文义之末39,硁硁然40以为是六经矣。是犹41富家之子孙,不务42守视43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44丐夫45,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注】:

24扶:匡扶,扶正。

25人极:即纲纪,指社会的准则。

26优后世:犹为后人着想。

27述六经:对六经进行阐述释解。

28卒:最终。

29困穷:艰难窘迫。

30自全:保全自己。

31记籍:造册登记。

32贻:遗留。

33种种色色:各种各样。

34特:仅仅,只不过。

35名状:名称及形态。

36考索:研求探究。

37影:影子;响:回声。影响谓空泛无据的传述。

38牵制:犹拘泥束缚。

39文义之末:指文章中非根本的、次要的义理或内容。

40径硅然:形容固执浅陋貌。

41犹:犹如,似乎。

42务:致力于。

43守视:看护保卫。

44窭人:穷苦之人。

45丐夫:讨饭的人。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46;习47训诂48,传49记诵50,没溺51于浅闻小见52,以涂53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54,竞诡辩55,饰56奸心盗行57,逐世58垄断59,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60。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61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注】:

46“尚功利”三句:崇尚功名利禄,信奉荒谬有害的言论。

47习:反复学习。

48训诂:此指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说明。

49传:传授。

50记诵:歌记背诵。古人认为“以明六经大法之归”为上,记诵其次也。故言。

51没溺:沉迷。

52浅闻小见:浅薄的见解。

53涂:堵塞,蒙蔽。

54侈淫词:张扬邪僻荒诞的言论。

55竟诡辨:辨,通“辩”。为貌似正确而事实上混淆黑白的言论争论。

56饰:粉饰,伪装。

57奸心盗行:作恶之心与行为。

58逐世:近世、近期。

59垄断:把持。

60贼经:损害、败坏经典。

61宁:副词,用于反问句中,可译为“莫非”。

越城62旧有稽山63书院64,在卧龙65西冈,荒废久矣。郡守66渭南南君大吉67,既敷政68于民,则慨然69悼70末学71之支离72,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73另吴君瀛拓74书院而一新75之,又为76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77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78多士79,予既不获辞80,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81其心焉,其亦庶乎82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

62越城:即今之绍兴,因为古越国之都而得名。

63稽山:会稽山的简称。

64书院:宋至清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清光绪二十七年后废此名。

65卧龙:山名,位于浙江绍兴县,越大夫文种葬于此,故又名种山。

66郡守:此袭用旧称,称知府为郡守。

67南君大吉:南大吉,字元善,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人,正德进士,官绍兴知府。

68敷政:施行教化。

69慨然:感慨貌。

70悼:伤感。

71末学:犹后学。

72支离:流离、流落他处。

73山阴:旧县名,秦置,因位于会稽山之北而得名,今为浙江绍兴县。

74拓:扩大。

75一新:全部装饰如新建的。

76为:此处犹建立、建立。

77邪匿:意同邪恶,指行为不正而又凶狠的人。

78谂:规谏,劝说。

79多士:众多的贤士。

80不获辞:推辞没有获准,无法拒绝。

81诸:之乎的合音词。

82庶乎:犹言“庶几乎”,差不多。

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穿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变更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

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挚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变更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

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变更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

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刚好运行,这才是敬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刚好施行,这才是敬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刚好感发,这才是敬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刚好表露,这才是敬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刚好跃动,这才是敬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刚好地辨明,这才是敬重《春秋》。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犹如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宝,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全部财宝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宝而得以享用,以避开贫困的祸害。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犹如产业库藏的财宝,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登记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究,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宝,一每天遗忘散失,而最终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宝!”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学问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敬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立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阔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驾驭我的主见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敬重六经的了。

赏析

这篇文章题目虽名为“记”,但事实上是一篇论文。作者在文中论述了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应用到儒家经典的学习上。此文可称为王守仁的代表作品。

文章的中心是要人们尊经,所以作者开篇首先指明儒家经典是泳但而普遍的规范、法则,由此引发,作者说,它在自然界叫做命。它赐予人时叫做性,主导人身时叫做心。心、性、命,其实都是同一东西,它们都是由儒家经典来主宰的。所以儒家经典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它是永恒而普浪的规范、法则。这一段可说是全文的纲,它强调了儒家经典涉及的范围之广,作用之大,影响之深。

其次段作者起先具体深人地说明濡家经典在指导人们为人处事方而所起的作用。反映在情感上,它可以指导人们能怜悯他人,知道羞愧,懂得谦让,明辨是非。这是儒学中所说的四端(仁、义、礼、智)。反应在人事上,它可以教育人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挚友有信,达是儒学中所说的五伦。由此,作者进一步强调家经典确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那么,儒家经典原委指的是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六经”,说明“六经”就是儒家的经典。这“六经”包括《易》,它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的发展变更;《书》,它用来说明典章法制的实施;《诗》,它用来歌颂思想感情的抒发;《礼》,它用来讲解各种不同礼仪制度的规定;《乐》。它用来表达欢愉与和平心理的产生;《春秋》,它用来记录真假与邪正的区分。“六经”可说是从自然变更的运用始终到诚伪邪正的区分。真是涵盖天地、包罗古今,无所不在起作用。所以作者又一次强调濡家经典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直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

作者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传习录》)这个“心”事实上是指人的思想意识。他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因此在强调儒家经典“六经”时,尤其重视它主宰人心的作用。所以,在第四段作者重点提出“六经者非他,奋心之常道也。”作者认为,《易》是记录人们内心的冲突变更的;《书》是记录人们内心的典章政事的;《诗》是记录人们内心的歌咏性情的;《礼》是记录人们内心的礼仪制度的;《乐》是记录人们内心的欢愉与和平的;《春秋》是记录人们内心的真伪与邪正的。人是具有“良知良能”的,因此,儒家经典是人们心灵中永恒普遍的规范,也是人们内心的自然反映。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要尊祟儒家经典,就必需以经为准则,时时反求自己的心灵,以经书与内心相验证,所以作者说:“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作者就这样从不同的角度为人们指出,以六经的规范来端正自己的心灵,复原良知,尊祟六经才是成为真正的君子的途径。

第五段,作者从端正心灵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人们应如何对待六经,学习六经。作者先用了一个显明的比方:古代圣人为了树立做人的录高道德标准,虑及后世,而著述了六经;这正像有钱人积蓄了财产担忧后代子孙遗亡散失,不能自保而登记在帐簿上传给子孙一样。这一形象的比方明,六经是古代圣人传给后世的精神财宝,并非仅仅是单纯形式上的六经。如何对待这笔精神财宝呢,作者接着前喻又一次设喻说明应当继承六经的精神实质,把它牢记在心,正象把财宝积蓄在家里一样,而帐簿上记载的只是名称,数量等形式罢了,作者服着又设一喻:有些人不从自已内心探求六经的实质,而只是对六经进行毫无依据的揣测、考订,或只在文字词义的细微环节上纠缠,这正象有钱人家的子孙不尽力看管、享用先辈留下的财宝,直到它遗亡散失殆尽,变成穷人、乞丐,却还指着帐簿说:“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一样。这个比方也是依据前两个比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