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1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2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3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4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沟通。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A.农业生产 B.海外殖民C.奴隶贸易 D.海外贸易D[希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航海条件,促使其海外贸易发达,故D项正确。]2.(2024·山西一模)古代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改变说明古代雅典()A.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B.人地冲突日益尖锐C.公民权利意识渐渐强化D.民主政治走向鼎盛C[由材料内容可知,雅典在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因而不允许外邦人成为雅典公民,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后,公民的权利意识渐渐强化,故选C项;材料中伯利克里时期限制外邦人成为公民,是从公民权利与参加民主政治方面考虑的,与手工业是否发展无关,故解除A项;材料中伯利克里时期限制外邦人成为公民,是从公民权利与参加民主政治方面考虑的,与人地冲突是否尖锐无关,故解除B项;材料中伯利克里时期限制外邦人成为公民,虽是从公民权利与参加民主政治方面考虑的,但这并不是民主政治走向鼎盛的表现,故解除D项。]3.(2024·昆明二模)克利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斗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到顶峰B.民主政治能够削减斗争C.斗争与民主制度对立D.民主制度符合其国情D[题干材料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国情,故选D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解除A项;题干主要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的国情,并不是反映民主政治能够削减斗争,故解除B项;通过题干看不出斗争与民主制度是否对立,故解除C项。]4.(2024·绵阳二模)那些被放逐的政治家,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少有一个希图利用外敌力气返回雅典者,相反倒是为了争取返回,主动为雅典国家服务。这表明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忱C.缓和了雅典的社会冲突D.标记着雅典国家的形成A[材料中“被放逐的政治家……少有一个希图利用外敌力气返回雅典者,相反倒是为了争取返回,主动为雅典国家服务”说明陶片放逐法虽然放逐了这些政治家,但这些政治家仍旧拥护雅典的民主政治,所以陶片放逐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针对的是被陶片放逐法放逐的政治家而非雅典全部公民,所以并不能激发公民的参政热忱,故解除B项;被放逐者争取返回雅典的方式并不能缓和雅典的社会冲突,故解除C项;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只是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并不是雅典国家形成的标记,故解除D项。]5.(2024·浙江联考)古希腊的“陪审法庭”原意是“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与五百人的公民议事会在一起做司法裁决,没有职业法官,公民干脆参加司法审判。由此可知,“陪审法庭”()A.有利于促进审判过程的公允公正B.培育了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C.审判的依据是习惯法和各类习俗D.干脆影响了现代西方的陪审制度B[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组成而非审判过程,故A项错误;由材料“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没有职业法官,公民干脆参加司法审判”可知陪审法庭增加了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构成而非审判依据,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组成而非影响,故D项错误。]6.(2024·日照一模)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中有一段“通过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政治职位”的对话。卖香肠的人:请告知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大人物?将军:这是世上最简单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买卖的熬炼,不讲道理。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将军: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恳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上述对话表明作者()A.意在讽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B.表达对社会等级分化的不满C.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严厉指责D.揭露和批判政治制度的弊端D[依据材料“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恳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可知,作者批判的是雅典较为原始的干脆民主中的抽签选举和轮番坐庄的参政方式,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简单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项。]7.(2024·宜宾二模)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予,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运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全部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注意男女同等 B.缺乏契约精神C.忽视社会民情 D.重视私产爱护D[从材料内容看,法律体现了对妻子个人财产全部权的爱护,说明此时罗马法重视爱护私产,故选D项;材料信息仅体现了男女在经济方面的权利规定,而未提及女性在政治方面的权利,所以不能体现注意男女同等,故解除A项;法律内容本身就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故解除B项;法律对女性财产权的确定,是结合社会民情从实际动身的表现,故解除C项。]8.(2024·衡阳二模)公元前3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定结果,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分。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 B.罗马共和国人人同等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 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D[题干提及罗马由城邦国家发展为共同市场,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展,原有的公民法已不再适应帝国统治的须要,万民法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罗马发展成为了共同市场,不能体现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故解除A项;罗马共和国是奴隶制国家,至少奴隶主与奴隶是不同等的,故解除B项;罗马帝国是在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且题干意旨是罗马须要怎样适应共同市场,故解除C项。]9.(2024·桂林一模)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言语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A.有效避开了交易的欺诈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B[由材料可知,诺成契约更有利于保障财物的流转,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故选B项;“有效避开”表述过于确定,故解除A项;《民法大全》的编纂标记着罗马法体系的成熟,故解除C项;《十二铜表法》的出台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故解除D项。]10.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丢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担当须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反映出古罗马()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民主政治出现严峻危机C.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 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C[个人名誉是公民个人素养和道德的体现,因个人名誉减损而使公民权利受到限制,说明公民道德也受法律的制约,故选C项;依据材料可知,公民应当重视个人名誉而不是漠视个人名誉,故解除A项;古罗马分为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共和国时期的政体是贵族政治,帝国时期的政体是帝制,材料没有显示这些规定出现于什么时期,故解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仅是法律的个别内容,不能由此推出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故解除D项。]11.有学者认为,罗马万民法虽然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但那些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状况尤为多见。该学者旨在说明,罗马万民法()A.孕育了当今国际法的诸多原则B.避开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C.调整了社会关系上的困难冲突D.实现了人人同等和公正至上A[材料中“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反映了罗马万民法可以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即它可以起到国际法的作用,故选A项;万民法实质上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行能避开形式主义的弊端,故解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万民法在调整“私人间贸易关系”及“国家间关系”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不是强调万民法处理社会关系,故解除C项;万民法维护的是罗马贵族的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同等,故解除D项。]12.(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帮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说明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A.注意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探讨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A[由材料“帮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说明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可知其注意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选A项;“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对法律本质的要求,故解除B项;“指导当事人起诉”说明重视实践工作,故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学问的普及问题,故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全部的公民,不须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学问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宝的人,不是运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学问的人。——苏格拉底材料二他(托马斯·杰斐逊)的一生都是为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而奋斗。为了保障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设计了一套缜密的措施。其中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分立且使权力的相互制衡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便是措施之一。这表现为不仅横向上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两者犬牙交织构成立体的防护体系。——施德军《论杰斐逊“立体制衡”分权思想的实践来源》(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认为的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一“根本缺陷”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1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套缜密的措施”的设计原则。结合所学学问,概述“立体的构架”的主要内容。(1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把权力交给全部的公民,不须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得出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参政方式;其次小问,由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学问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宝的人,不是运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学问的人”可得出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分立且使权力的相互制衡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便是措施之一”可得出分权制衡;其次小问,由材料二中“表现为不仅横向上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两者犬牙交织构成立体的防护体系”并结合所学学问可得出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心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确定的独立性。答案:(1)根本缺陷: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参政方式。影响: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2分)(2)设计原则:分权制衡。主要内容: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心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确定的独立性。(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公元前221—220年)秦汉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卫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汉朝出现《氾胜之书》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6年)在新折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在不列颠修长城抵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反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得有效信息,如秦汉实行郡县制,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