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口区高三历史本卷共8页第页虹口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2025.4考生注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爱我中华(26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一)中国古代:华夏认同1.歌曲《爱我中华》由歌手韦唯演唱,发行于1991年11月。“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血缘认同与文化认同,这种华夏认同最早形成于()(单选,2分)A.魏晋南北朝 B.秦汉 C.夏商 D.春秋战国2.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密切,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请将下列关于民族交往的图片,按照其描绘事件发生先后进行排序。(4分)A.土尔扈特部东归纪念广场 B.《文成公主入藏图》C.《职贡图》D.《绍兴和议》原文(注:约成画于梁武帝时,原图共35国使者,现存此图为残卷,描绘了12位使者朝贡时的形象,含龟兹、邓至等少数民族)①→②→③→④3.在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中,存在着对峙与冲突,但对峙中往往也包含着和平与交融。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与交往的是()(单选,2分)A.市舶司 B.榷场 C.理藩院 D.大都护府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4分)(二)中国近代:同仇敌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藏族同胞在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1936年5月,藏族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博巴(藏族)政府”在甘孜县庄严宣告成立,格达活佛当选为自治政府副主席,随即自治政府提出了第一条施政纲领。以下内容中最有可能是第一条施政纲领内容的是()(双选,4分)A.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在藏区的衙门B.打倒英日帝国主义C.消灭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协同国民党,共赴国难(三)新中国:共筑复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少数民族成为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6.1949年,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区管理已有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此规定出自以下哪部文件()(单选,2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共同纲领》D.《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E.《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7.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变化?(8分)二、书信中的世界史(25分)书信中蕴含了许多历史信息。8.小周收集了如下书信,请将其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12分)①()②()③()④()⑤()⑥()A.用楔形文字撰写的订购商品的书信B.写在莎草纸上的书信中提及了当时王国隔离了染病士兵C.玻利瓦尔发表了分析时局的书信D.克伦威尔写信给好友告知其子阵亡的消息E.达·芬奇求职信F.甘地写给当时总督的信件9.除此以外,小周还发现了孙中山写信给日本友人讨论伊朗立宪革命,该信件反映了当时的时局特征:()(单选,填字母,2分)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小周发现书信包括了私人信件,也有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书信。材料一: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1493年)“在离开加的斯的第33天,我进入印度洋,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众多居民的岛屿。……我就沿着它的海岸向西航行了相当远的距离,发现这座岛屿太大了,望不到尽头。我相信它不是岛屿,而是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10.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书信中存在的错误,并更正。(4分)材料二: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往来信件“我想让你和首相知道,如果你能让我本人了解你想让我掌握的情况,我随时欢迎。你可以通过你的邮袋或者我的邮袋寄出密封信件。”——罗斯福致丘吉尔的信,1939年“如果这个国家将命运交给美国来决定,如果有人为幸存的居民争取到最优惠的条件,那么谁也没有权利责怪这些人。对不起,总统先生,我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这场噩梦。我无法向继任者交代,他们在完全的失望和绝望之中可能不得不顺应德国人的意志。”——丘吉尔致罗斯福的信,1940年11.从以上书信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单选,填字母,2分)A.二人通信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发展到全球阶段B.1939年丘吉尔已担任英国首相,且英国与法西斯抗争形势严峻C.雅尔塔会议召开,英美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D.书信中透露出了丘吉尔劝说美国参战的意图12.综合上述材料,请概述如何运用书信材料来了解世界历史。(5分)三、历史的联系与比较(24分)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了时间线索的纵向联系与比较,也包含了空间维度的横向联系与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材料二:由日军控制的上海市物资统制委员会向伪行政院呈报成立日本宪兵禁止物资移动的布告上海沦陷后,日军在占领区强制使用的没有任何保证金作依靠的军票 13.(1)材料一是出自于什么条约?(2)材料一中,日本提出的要求与之前其他国家提出的在华要求相比发生了什么转变?(3)联系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这一转变与什么有关?(6分)14.材料二中,日本这些举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述中国方面对此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6分)材料三: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六天,美国国务卿赫尔与日本驻美大使谈话时就确认:“在中日冲突中,合众国对日本采取友好的、公正无私的态度。”——《1931—1941年美日外交文件》三联书店出版材料四:于1942年元旦,中、英、美、苏等国发表反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决心对轴心国作战,决不单独媾和。美国也扩大了对中国的援助。6月,又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物资协定,规定美国以军火和军用物资供给国民党政府。此外,美国还帮助中国训练了大批军官。1943年还成立了美中混合空军大队。——(摘选自)张庆瑰,曹军:《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315.对比于材料三,材料四中反映出美英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为何他们的态度此时会发生变化?(4分)材料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6.材料五中所指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前,近代以来中国还进行了哪些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如果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来论证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可将这些斗争与抗日战争在哪些方面进行比较?(8分)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25分)城市公共交通的演变史,本质上是一部微观社会史。历史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19世纪初,巴黎人口迅速增长(1800年约55万,1830年超过80万),狭窄的中世纪街道无法满足出行需求。首批固定线路公共马车开通,单程票价30生丁(注:当时工人日薪约2法郎,1法郎等于100生丁)。《法兰西公报》记载:‘裁缝女工开始乘马车上班,郊区与市中心的界限逐渐模糊。’1830年线路扩展后,巴黎日均客运量达5万人次。”——巴黎市档案馆:《巴黎公共马车运营记录》(1828年)材料二:“英商电车公司开通静安寺至外滩有轨电车,华人乘客占比超七成。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显示:电车开通后,南京路商铺租金上涨120%,上班族晨间争抢电车成为都市新景观。”——上海《申报》报道(1908年)材料三:“为配合奥运会,开通首条地铁丸之内线,连接主会场与银座商圈。运输省数据显示:1965-1975年地铁沿线新建公寓数量增长400%,‘通勤半径’从5公里扩展至30公里。”——东京地铁规划图(1964年)材料四:“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公交系统接入AI调度平台,高峰期准点率提升至95%。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实现‘一码通行’,老年人乘车卡使用率下降至18%。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20万棵树。”——《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杭州“城市大脑”交通报告(2022年)17.根据材料一,分析公共交通发展对巴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4分)18.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巴黎和上海两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有怎样的不同点。(6分)19.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的认识。(15分)2025年上海市虹口区历史二模试卷答案一、爱我中华(26分)1.D(2分)2.C—B—D—A(4分)3.B(2分)4.册封、和亲、战争、议和、任用少数民族为官等。(4分)5.AB(双选,4分)6.C(2分)7.在古代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虽有对峙,但基于华夏认同,民族之间交流与交融成为民族交往的主旋律,各民族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作出努力。在近代抗战中,少数民族同胞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各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在新中国,通过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力,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实现伟大复兴。以上材料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都为国家统一、民族发展作出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8分)二、书信中的世界史(25分)8.CDEBAF(12分)9.A(2分)10.哥伦布没有进入印度洋,也并未抵达印度和中国,而是横跨了大西洋,到达美洲。(4分)11.D(2分)12.书信作为书写者的信息传递载体,可以提供个体视角、补充官方叙事,同时书信中的内容也会折射当时的时代风貌,如经济、国家政治、社会状况、地区特点等等,也能反映国家交往、不同地域文明互动;但书信中也蕴含书写者的意图以及主观认识(理解偏差),未必能反映客观历史史实,所以还需要结合其他史料了解历史。(5分)三、历史的联系与比较(24分)13.《马关条约》;(2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侵略方式转变成资本输出。(2分)14.“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运用中国的物质力量来征服中国”;(2分)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中共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等。(4分)15.由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转变为积极援助和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2分)美英认识到中国战场对日军的巨大牵制作用。(2分)16.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4分)领导力量,民众动员,国际环境,战略战术,后果影响等方面。(4分)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25分)17.答案要点: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降低了出行成本,打破了出行上的等级和性别限制,等。(4分)18.答案要点:①巴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居住区与工作区分离等背景下发生,由法国政府主导;(3分)②上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电力技术的运用、上海租界中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由外国租界当局主导,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近代化。(3分)19.(15分)观点/视角参考:(5分)能联系城市化进程来辩证客观地论证公共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交通的发展看到东西方的差距;能认识到交通发展基于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内在因素;能结合材料从不同方面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