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天麻_第1页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天麻_第2页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天麻_第3页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天麻_第4页
(高清版)DB5107∕T 116-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天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120.10CCSB385107DB5107/T116—2023地理标志产品平武天麻2023-12-01发布2024-01-01实施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107/T116—2023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保护范围 25产地环境 26种植 2 38加工工艺 39质量要求 3 4 412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5附录A(规范性)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6附录B(规范性)平武天麻种植技术规范 7DB5107/T116—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平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绵阳市标准化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平武县思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宇康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平武县中医药产业服务中心、平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平武县农业农村局、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芳、何晓兰、赵何莲、付贤华、付贤春、陈斌、胡斌、陈博、徐大东、雍光玖、田泽勇、何涛。DB5107/T116—20231地理标志产品平武天麻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平武天麻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种植技术、采收、加工、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平武天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箭麻maturetuber具有顶生花茎芽(混合芽)的天麻块茎。3.2米麻primarytuberandsecondarytuber天麻种子发育成原球茎,原球茎上长出细长的营养繁殖茎,原球茎及营养繁殖茎与蜜环菌共生后产生的数个小块茎。3.3米麻生长到一定时期进入越冬休眠期,休眠后米麻的顶芽和上部腋芽伸长,又发育成数个新的块茎。3.4种麻seedtuber用于天麻栽培的米麻或白麻,以及用作有性繁殖育种的箭麻。DB5107/T116—202323.5蜜环菌armillaria以菌丝形式分解木材营养物质并以菌索形式输送供天麻生长的共生真菌,是伞菌目小皮伞科蜜环菌属蜜环菌种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fr.)Karst。3.6萌发菌germinationfungus能够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包含白磨菌科小菇属的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兰小菇Mycenaorchidicola,开唇兰小菇Manoectochila,紫萁小菇MyeenaosmundieolaLange,生产上以石斛小菇为3.7菌材woodsusedforplantinggastrodiaelata用于种植天麻的树木或长有蜜环菌的木材。3.8新鲜天麻freshgastrodiaelatatuber刚采挖后带有顶芽的鲜天麻。3.9干天麻driedgastrodiaelatatuber主要是指产地加工成干品的箭麻个体。平武天麻Pingwugastrodiaelatatuber在本文件第4章规定的保护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技术种植加工所得的天麻块茎,包括鲜天麻和干天4保护范围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年第134号公告批准的地域范详见附录A。5产地环境5.1地理气候条件平武县海拔600m~5440m,属于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866.5mm,年日照时数1376h,年均无霜期264天。平武天麻生长于平武县海拔1000m~2500m区域阳山地带。5.2土壤条件保护区范围土壤为自然土,疏松,质地轻,能充分体现保湿、滤水和透气的特性,黄棕壤至暗棕壤,有机质含量≥3.5%,pH值在5.5~6.5之间,腐殖质层≥1cm。6种植DB5107/T116—20233按附录B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种植。7采收箭麻生长时间应不少于1年方能采收,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采收时间,其中,10月至12月为箭麻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去掉床面覆盖物及培养料,取出菌材收取天麻;起麻时轻拿轻放,抖去泥8加工工艺8.1工艺流程筛选→清洗→蒸制→烘制发汗→烘干。加工过程应符合GB14881中的规定。8.2筛选选择有顶芽、无伤痕的鲜天麻。8.3清洗将天麻的残茎除去,刷去泥沙洗净,搓去菌索及鳞叶,除去黑点,不得刮皮,不得损伤箭芽。8.4蒸制当水开蒸汽从蒸笼上面冒出时,将天麻放置在蒸笼里,蒸至透心、无白心。8.5烘制发汗60℃~80℃环境中干燥至天麻表面起皱,然后密闭发汗至天麻表皮变软,再次干燥,至天麻表面再次起皱,再发汗、烘制。8.6烘干最后烘干至水分≤13%。9质量要求9.1性状特征鲜天麻呈椭圆形、仿锤形、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环纹多轮,点状密集,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体坚实,较沉重,一端有顶芽,另一端有圆形疤痕,俗称“肚脐眼”;表面颜色呈黄白色、浅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无霉变;马尿味浓郁;嚼之爽脆有粘性,味初甘而后辛,其味滞留口内较长时间难消去。鲜天麻无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净含量的要求。干天麻呈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扁平,皱缩而稍弯曲,环纹多轮,点状密集,体坚实,较沉重;难折断,明显可见顶芽和圆形疤痕;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切断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无霉变;马尿味浓郁;嚼之具有粘性,味初甘而后辛,其味滞留口内较长时间难消去。9.2理化指标干天麻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DB5107/T116—20234表1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之和9.3安全指标干天麻的安全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四部中的规定。9.4净含量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方法按JJF1070中的规定执行。10检验方法10.1性状特征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其性状特征。10.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四部中规定的方法测定。10.3安全指标安全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四部中规定的方法测定。11检验规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方法组批和取样。11.2检验产品出厂前,应经生产单位质检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性状特征、水分和净含量。11.2.2型式检验产品正常生产时,每一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文件第9章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DB5107/T116—20235b)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c)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11.3判定规则11.3.1经检验,全部项目符合本文件要求,判定为合格品。11.3.2检验结果中理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或感官特性经综合评判不符合相应要求,判定该批为不合格品。对结果有争议时,可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11.3.3检验结果中安全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品。安全指标不得复验。12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12.1.1产品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18的规定。12.1.2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12.1.3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平武天麻,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12.2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包装容器应密封严密、无泄漏。12.3运输12.3.1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12.3.2运输时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曝晒等措施。12.3.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12.4贮存12.4.1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清洁、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并加强防霉、防污染、防虫蛀、防12.4.2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存。6(规范性)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如图A.1所示。平武县青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图A.1平武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DB5107/T116—20237平武天麻种植技术规范乌天麻、红天麻、乌红天麻杂交品种。B.2种植场地要求应在符合本文件第4章、第5章规定条件的区域范围内,选择郁闭度为50%~75%的山林平地或45º以下的坡地,禁止在沟、干梁和积水严重的窝塘地进行种植。其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B.3种麻培育B.3.1有性繁殖育种选用原产于平武县境内的单个重150g以上、粗短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无腐烂、顶芽健全无畸形的箭麻作种麻。将种麻种下,待开花后同品种或红乌天麻相互授粉,蒴果成熟后,及时播种于菌床上。精心管理温湿度,于次年栽培前取种,乌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生长时间不少于16个月,红天麻生长时间不少于6个月。有性繁殖所育的麻种,经种植后取得的箭麻可再进行有性繁殖育种,但不得超过三代。B.3.2无性繁殖留种天麻根据形态、大小以及生长的不同阶段划分为箭麻(个大、顶端有红色芽嘴,能抽塞开花结实、出苗后形态似箭)、白头麻(无明显顶芽,不能抽整开花,前端有白色的生长点)、米麻(如豆大或更小的天麻)、母麻(种麻长出新麻后或箭麻抽薹后的原来麻体)4种。乌天麻、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无性繁殖的第一至第三代白麻、米麻可作为无性繁殖麻种。B.4蜜环菌及菌材的培养B.4.1固定菌材的培养在播种前2~3个月(即每年的2月至3月根据种植场地,做成宽60cm,深度15cm~25cm,长不超过2m的厢,并将厢底的土壤挖松至10cm~15cm,整平厢底面,撒上厚2cm~3cm的树叶,将做菌材的木棒(直径5cm~15cm)加工成长度为40cm的段材,并在对称的两侧各砍5~6处鱼鳞口,按照段材间距为10cm~15cm一致排放,段材的两端距离厢的边各为10cm,鱼鳞口朝向左右两方,撒土在段材的间隙处,厚至鱼鳞口处;然后在段材的相间处均匀的撒上长度为5cm~10cm小树枝(直径5cm以下),每平方米菌枝5kg~8kg。接着在段材的鱼鳞口和菌枝的断面处均匀的放上蜜环菌菌种颗粒,以每平方米放1kg蜜环菌菌种为宜,然后覆盖土壤至菌棒、菌枝完全被遮盖时,撒上一层2cm厚的树叶,再覆盖10cm~15cm土壤,最后撒上一层2cm厚的树叶,保持土壤湿度在55%~60%。B.4.2活动菌材的培养在播种前2~3个月(即每年的2月至3月在种植场地挖深40cm、宽80cm、长不超过3m的坑,将坑底的土壤挖松至20cm,撒2cm~3cm厚的树叶,将准备好的段材紧挨着、鱼鳞口相对、一致排放成两排。然后在鱼鳞口及两端断面放上蜜环菌菌种,以每平方米用菌种1kg为宜,将缝隙用细土填实至覆盖8DB5107/T116—2023住段材止,再撒上厚1cm的树叶,按同样方法排放第二层段材。两个月后,若段材断面、鱼鳞口长出棕丝般的菌索,即为合格、可使用的菌材。B.5种植B.5.1有性繁殖种植B.5.1.1种植时间每年2月至7月为最宜种植时间。B.5.1.2种植准备B.5.1.2.1拌种按1kg/m2准备好萌发菌,并将萌发菌撕成0.5cm~1cm的小颗粒,或者是将培养萌发菌的树叶撕开,再将天麻蒴果剥开抖出里面的天麻种子,与萌发菌拌匀。B.5.1.2.2种植穴准备在林下根据地势挖长≤2m,宽0.4m~0.6m的种植穴,宽度统一。将穴底部土壤挖松至15cm深,将挖松的土壤铺平,再平铺一层3cm~5cm厚的自然落叶,薄薄的撒上一层细土或细腐殖土。B.5.1.3栽种B.5.1.3.1固定菌材栽种将已经做好的固定菌材表面的覆土刨开至露出菌材为宜,将拌匀天麻种子的萌发菌菌种均匀的撒在菌材上面,用量为1kg/m2;盖上下种前刨开的覆土,厚度为5cm左右为宜;最后覆盖一层3cm~5cm厚的自然落叶保湿。B.5.1.3.2活动菌材栽种将活动菌材培养的菌材取出,按照间隔20cm摆放已经培养合格的蜜环菌菌材在种植穴内,且菌材与种植穴的四周保留8cm~10cm的空隙;然后用松散的细土填实菌材间的缝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