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城镇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城镇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城镇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城镇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则为规范全省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促进本省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符合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与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相协调一致,以近期为主,合理规划,适时建设,有序发展。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加强城市智慧停车和信息化管理,保障停车场建设合理,促进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停车场parkinglot用于停放和储存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辆的露天场地或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一般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和地上停车楼三种类型。城市公共停车场urbanpublicparkinglot位于道路红线以外的独立占地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停车场,和由建筑物代建的不独立占地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motorvehicleparkinglot用于停放和储存机动车车辆的露天场地或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自走式停车场selfpropelledparkinglot机动车辆通过驾驶员行驶至停车位的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场mechanicalparkinglot利用机械式停车设备将车辆送入停车位的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combinedparkinglot由自走式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场等不同类型组合而成的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non-motorvehicleparkinglot用于停放和储存非机动车车辆的露天场地或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林荫停车场 shaded parking lot停车位间种植有乔木或通过其他永久绿化方式进行遮荫,满足绿化遮荫面积大于等于停车场面积30%的停车场。生态停车场ecological parking lot在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地被等植物进行空间绿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使得既能满足停车的功能需求,同时能够尽可能发挥生态绿化作用的停车场。标准车停车位standaderparkingspace为停放机动车车辆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机动车车辆的独立单元,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所需的距离组成。非标准车停车位not-standaderparkingspace不满足标准停车车位的要求但仍能停放车辆的停车位。充电停车位parkingchargestall配有充电设备并可以给电动机动车充电的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barrierfreeparkingspace用于停放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的停车位。机械式停车设备mechanicalparkingdevices使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运送且停放车辆的机动车停车的装置或设备系统。智能机器人停车设备intelligentrobotparkingservicesystem由全向移动搬运机器人及智能调度系统组成,同一水平层上用搬运机器人平面移动汽车或载车板,实现存取汽车的停车设备,多层智能机器人停车设备使用升降机来实现不同层间的升降。智慧停车intelligentparking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停车服务最优化。电动机动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以纯电力为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所配装的可充电电池作为电动机的动力电源的机动车。电动自行车electricbicycle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要求的机电一体化的非公共交通工具。标准车passengercarunit以车型外轮廓尺寸总长度为5.0m,总宽度为2.0m,总高度为2.2m的小型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标准停车位的当量车种。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floorareaforpassengercarunit停放一辆标准车所需的建筑面积,包括停车位面积和均摊的通道面积、管理、服务等辅助设施面积。停车当量equiralentparkingunit用于协调各种不同车型,便于统计与计算停车数量、停车位大小等数据而设定的标准参考车型单元。基本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节约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修建停车场,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复合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选址应避开如地质断层、滑坡、沉陷、内涝等不良地质地区。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满足停车需求、消防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的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现行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总平面布局应满足规划要求,合理布置停车场库、出入口、道路、绿地和环境设施。地面停车场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种植树木,宜按照生态停车场、林荫停车场的要求规划建设。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在满足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要求下,可增加独立占地的或者由附属建筑物的不独立占地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综合考虑所在周边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影响区域整体停车需求以及建设条件等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化提供停车泊位数量。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路的城市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交通组织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严禁左转直接驶入(出)主干路;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路、支路上的城市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交通组织宜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在不影响对向道路交通的情况下,可采用左转方式驶入(出)。城市公共停车场总平面内应有交通标识引导系统和交通安全设施,场内宜根据需要设置监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车位检测系统、停车引导系统、智能收费系统、反向寻车系统、广播系统等。设有电动机动车辆停车位时应设计完善的电动机动车辆充电系统。城市公共停车场宜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进行建设。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按照停车当量数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类,不同规模停车场停车位当量数,应符合表4.0.1的规定。表4.0.1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及停车当量数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当量数>1000301~100051~300≤50非机动车停车场场停车当量数—>500251~500≤250注:其中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标准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城市公共停车场由停车功能区、管理及服务区、配套设施构成。停车功能区,包括停车位、行车通道、人行通道、出入口、坡道、升降机、楼电梯以及候车场地。管理及服务区,包括调度、收费、办公、监控、便溺、等候等功能区域。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室内外建筑设备及系统、交通工程设施、场地环境设施。停车功能区应按照车辆类别、停放方式、消防安全、利于使用等因素,合理划分各类车辆停放的区域及面积。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规模应按照标准车停车位的建筑面积指标合理确定。自走式停车场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宜为25m²~40m²/标准车停车位,机械式停车场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宜为15m²~25m²/标准车停车位。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的管理及服务功能等建筑面积可按照不大于1m²/标准车停车位设置,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区应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具备充电条件的停车位数量不宜小于停车位总数的10%。停车功能区一般规定停车功能区应根据停放车辆的设计车型外廓尺寸进行设计,可按表5.1.1取值。表5.1.1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车类型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总长总宽总高机动车Ⅰ微型汽车3.801.601.80Ⅱ小型汽车4.801.802.00Ⅲ轻型汽车7.002.252.75Ⅳ中型客车9.002.503.20Ⅴ中型货车9.002.504.00Ⅵ大型客车12.002.503.50Ⅶ大型货车11.502.504.00非机动车自行车1.900.601.20电动自行车2.000.801.20注:小型汽车宽度尺寸可采用1.9m;二轮摩托车按2辆自行车尺寸取值。停车功能区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进行停车当量换算,其他车型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2机动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车型微型汽车小型汽车轻型汽车中型汽车大型汽车换算当量系数0.71.01.52.02.5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功能区主要设计指标,包括停车位尺寸、纵横净距、净空、通道宽度、通道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应采集并上传停车信息,建设停车引导、电子监控等信息系统及防灾保安系统,考虑新能源汽车对停车设施的需求。城市公共停车场应设置环境保护设施,噪音超标的设备应采取降噪措施,城市公共停车场及其周围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及一定比例的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应布置在距停车场无障碍出入口最近的位置,并具备无障碍连接通道。标准无障碍停车位应包括无障碍上下车道,车位宽度为普通车位宽度的1.6倍。应以显著的通用标志指引停车场无障碍出入口、通道、无障碍停车位与上下车区域。无障碍停车位数量应符合表5.1.8的规定。表5.1.8无障碍停车位数量分类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无障碍停车位数(不宜少于)特大型>1000总车位数量的1%大型301~1000总车位的1%,且不少于2个中型51~300小型≤501个注:比例不足一个无障碍停车位的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停车位。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及坡道、等待车位、构造措施等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功能区内设有非标准车停车位时,该停车位应有明显标识。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不得利用车行坡道作为人员疏散使用出入口。出入口及坡道与停车区域,每层交通流线周转畅通,且应形成上行、下行连续不断的通道,并应防止上、下行车辆交叉。停车区域的停车方式应排列紧凑、通道短捷、出入方便、保证安全和建筑物柱网协调,并应满足一次进出车位要求。停车场地面应平整、坚实、防滑,并满足排水要求,地面坡度不应超过0.5%。室外机动车停车场,停车位以地面中心线尺寸2.5mX5.0m划分。室外停车场宜分区域种植不同的绿植,提高场地的识别性。非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单个停车位面积宜按1.5m²~1.8m²计算,摩托车单个停车位面积宜按2.5m²~2.7m²计算。非机动车标准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进行停车当量换算,其他车型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表5.3.1的规定。表5.3.1非机动车及二轮摩托车停车位换算当量系数车型非机动车二轮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机动轮椅车换算当量系数1.03.0注:非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场应分别设置,流线不应交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非机动车停放宜分段设置,每段长度15m~20m,每段应设置一个宽度不小于3m的出入口。机械式停车设备机械式机动车场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JGJ/T326的规定。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出入口、操作室、检修场所等明显可见处应设置安全标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机器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机械式机动车场选用的车型尺寸与质量、候车位、停车位、出入口设置等的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机械式停车设备可采用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升降横移类和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o"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GB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GB 17907、《\o"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09-2013"\t"/sou/?module=criterion&keyword=JB/_blank"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 8909、《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10、《\o"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09-2013"\t"/sou/?module=criterion&keyword=JB/_blank"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 10475、《垂直循环类机械停车设备》JB/T10215、《巷道堆垛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10474、《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10545的规定。机械停车场外部等待车位应与停车场规模相匹配,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等待车位不应小于2个,当出入口分设时,应至少设1个。当机械式停车库布置为车辆需倒退驶向道路时,应设置转台。配套设施一般要求城市公共停车场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安全疏散、安全照明、消防给水及电气等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o"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67-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o"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停车场的供暖、通风、排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的道路、硬化场地、绿化、标志标识、交通工程等配套设施,应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的给水排水系统、供暖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等配套设施,应根据各自系统工艺和相互联系要求,进行综合协调。停车场内设备管道宜明敷,排列整齐美观,应采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标明管道种类和介质流向。给水排水系统城市公共停车场给水系统可分设生产给水、生活给水、绿化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各给水系统及其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消防给水系统及其设施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排水管道应按重力流直接排至城市排水系统。当不能自流排水或会发生倒灌时,应采用机械提升排水。当城市公共停车场排水含洗车冲洗水时,应单独排水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排水系统及其设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生活排水的排放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应采取措施综合利用市政再生水、雨水、建筑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规定。供暖、通风和排烟系统严寒地区车库内应设置集中供暖系统,寒冷地区车库内宜设置供暖设施。车库内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车库内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名称室内计算温度(℃)停车区域5~10洗车间12~15管理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等16~18城市公共停车场设置供暖系统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设有供暖设施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宜在出入口处设热空气幕,且热空气幕应优先采用集中热源。城市公共停车场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控制,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条件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结合的复合通风。地下停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机械送排风量可采用稀释浓度法和换气次数法计算,并应取两者较大值。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90%。城市公共停车场排烟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电气系统城市公共停车场电气系统由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等组成。供配电系统设计及供电要求、供配电线路及其相关电器设备产品与安装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及现行行业标准《\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地面停车场应具备照明供电条件,地面照度应略高于与其衔接的道路。地上停车楼、地下停车库与机械式停车库的人车通道、配电室、值班室应设置应急照明,具备应急照明持续时间30min的条件,照度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t"/webarbs/book/49/_self"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及现行行业标准《\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电梯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充电站、充电桩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t"/webarbs/book/377/_self"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公共停车场宜设置与政府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兼容与共享的信息系统,并预留接口。对具备条件的特大、大型城市公共停车场宜设置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功能的停车诱导系统。具有车辆进出控制及收费管理要求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应设置行车指示系统,宜设置运行监控系统,特大、大型和机械式城市公共停车场应设置运行监控系统。城市公共停车场运行监控系统应具备入口车位信息显示及出口收费显示、出入车挡控制、出入车辆识别控制、自动计费收费管理、保安对讲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分区车辆统计等功能。运行监控系统宜独立运行,通过中央控制室实施智能化管理,亦可与其他管理监控系统联网。其系统设计、控制设备与安装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交通工程设施城市公共停车场应根据类型、建设规模等级设置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包括交通管理设施与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由标志、标线、信号等构成,交通安全施由护栏、隔离设施、防撞设施等构成。城市公共停车场交通标志分指示、警告、禁令、指路四类,宜采用附着式标志安装方式,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单柱、悬臂或门架式标志安装方式。交通标志不应侵占行车与停车限界。交通标志版面形状、颜色、尺寸、构造与支持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o"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和《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的规定。交通标线包括标划与设置于停车场地面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凸起路标与轮廓标等。特大、大型城市公共停车场应以不同颜色的交通标线区分停车位、行车道与交通方向、禁行(停)部位及场内分区等。交通标线的设置原则、形状、尺寸、材料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o"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特大、大型城市公共停车场应设置信号灯、警报灯、信息板以辅助场内交通组织与管理。信号灯与信息板的设置应满足使用者的可视性,且应与停车场其他监控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控制。特大、大、中型城市公共停车场周围1km~3km以内范围的主要出入通道处,宜分层次、间隔合理、疏密有序地通过信息显示板和标志进行系统联网的停车引导。城市公共停车场内文字交通标志宜使用中英文对照。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在停车位临障碍处设置挡车器,以保障停车安全。宜在场内柱、墙阳角及凸出构件等部位设置防撞措施。应根据交通组织与使用要求设置减速设施。挡车器与防撞、减速措施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无侧墙坡道、开敞式停车楼临空面应设置刚性护栏,场内弯道、坡道等特殊部位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类型护栏防护。城市公共停车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金属网、绿篱、混凝土或钢柱式等隔离设施。本标准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此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此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安全标志机器使用导则》GB289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o"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o"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GB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GB 17907《\o"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196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JGJ/T326《\o"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09-2013"\t"/sou/?module=criterion&keyword=JB/_blank"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 8909《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10《垂直循环类机械停车设备》JB/T10215《巷道堆垛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10474《\o"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09-2013"\t"/sou/?module=criterion&keyword=JB/_blank"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 10475《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10545《\t"/webarbs/book/153752/_self"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条文说明目次总则本条说明了本建设标准编制的目的。城市公共停车场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停车专项规划确定的为社会车辆通过停车服务的场所。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合理建设是提高城市运转效能的重要举措,是城市交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进一步促进本省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条说明了本建设标准编制的适用范围。本标准所称城市指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省辖市、县级市。本条说明了城市公共停车场应符合的上位规划。智慧停车和信息化管理指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城市公共停车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应针对不同条件确定适合的建设方案,但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应满足相关标准,新技术及方法的适用需充分论证后确定。本条说明了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基本规定3.0.1针对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深入分析停车需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3.0.4对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基地出入口开口作了从严规定,严格控制主干道出入口设置,减少对主干道的影响,对支路开口进行限制。3.0.6有条件的情况下,停车场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储存、利用系统,有效增强停车场用水的自循环能力,应做到不产生路面积水,保证路面、车辆清洁和维护行车安全。3.0.7装配式停车场库建设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3.0.8主要针对新建或改建的平面停车场。新建及现有的立体停车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关建设。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本条说明了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分类。本分类方式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共停车场总停车位的数量进行划分,停车位数量计算时采用标准车位,各车型停车位根据车辆长度、宽度等因素换算成标准车位。本条说明了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的构成。停车功能区是城市公共停车场为了实现机动车停放的基本功能必须设置的设施,管理及服务区是为了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管理停车场而设置的辅助设施及停车场为了向停车场提供配套服务而设置的附属设施,室内外配套设施是为了保障停车场能够正常运转、保障停车场安全、保护环境而设置的配套设施。4.0.5城市公共停车场应结合电动车辆发展需求、停车场规模及用地条件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4.0.7室外标准车位尺寸为2.5m*5.0m,室内标准车位尺寸为2.4m*5.3m(5.1m),小于或超出标准车位尺寸的车位为非标准车停车位。4.0.8本条说明了标准车停车位用地(建筑)面积指标。标准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单位,其他车型按本建设标准表5.1.2的换算当量系数折合为小型汽车的车位。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根据国内多个城市典型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实例,经分析确定:地面停车场每辆车所需占用的空间称为停车位用地面积。停车位用地面积除车辆本身所占空间外,周围需留有一定空间,以保证在停放状态时能打开一侧车、门和在行驶、调车工程中不发生碰撞。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不仅包含每辆车所需停车位面积,还包括坡道、柱网等其他基本停车设施以及管理、服务、附属等配套设施所占建筑面积。机械式停车库,每个车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不仅包含每辆车所需停车位面积,还包括车辆升降器、旋转盘等设备以及管理、服务、附属等配套设施所占建筑面积.机械式停车库每层布局形式类似情况下,平均用地面积可用建筑面积除以层数进行计算。停车功能区一般规定自卸车、半挂车、牵引车及专用车车库可按实际存放车型的外廓尺寸进行设计。在需求明确与标准较高的设计项目中,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调整具体车型外廓尺寸,以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车位计算换算当量系数的规定是为了更好地界定车库的规模,换算系数参考了《\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5.1.8城市公共停车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会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城市公共停车场距建筑物的距离应考虑安全、消防、噪声、震动和景观等因素,特别对其产生的噪声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达到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城市中心区域[如中央商务区(CBD)等核心区域]应采用防止光污染的相关措施,以改善城市整体景观环境。5.1.9本条说明了城市公共停车场中无障碍停车位的数量要求、无障碍停车位及停车设施设置的要求,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及《无障碍建设指南》的有关规定。机动车停车场5.2.3以小型车为例,对本条自走式机动车停车场的机动车停放方式说明如下,规定不同停车方式所需停车带和紧邻车位的停车通道面积及车辆正确入位后与相邻物体之间的最小净距要求。斜列式可以按具体情况选择角度,30°、45°、60°是最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情况。停车位布置角度越小,进、出车越方便,但是单位停车面积也越大。5.2.5室外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尺寸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建筑》,室内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尺寸参考《\t"/webarbs/book/74545/_self"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5.2.6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应兼顾环境绿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车辆尺寸规格合理处理车位与绿化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停车场绿化率;地面停车场应按生态标准建设;多层停车场应注重立体绿化;应为绿化植物生长创造必要适生条件,城市公共停车场宜建设成绿化型停车场。5.4机械式停车设备5.4.6本条说明了机械式停车库等待车位设置的要求,参照了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的相关要求。机械式停车库进出车时机械设备需要一定运行时间,本条文参考了日本的相关资料,要求库门前与城市道路间必须有2个或2个以上停车位,让汽车有在库外等候的条件;只有当进出口分开设置时,可以减为1个停车位;并规定了机械式停车库转台设置要求。配套设施一般要求6.1.3设备管道颜色和符号依据《\o"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规范规定进行标识。6.3供暖、通风和排烟系统6.3.1供暖车库内不同空间可采用不同温度,停车库以冬季易于启动机动车和不冰冻为准,故取5℃。小型机动车库当有明显经济效益时可采用分散供暖,但不得用明火供暖。6.3.3供暖车库出入口处冷风侵入、冷风渗透容易造成车库内及出入口附近低于要求的温度,故宜在该处设热空气幕,以保证车库内温度符合要求。由于电热空气幕耗电量大,且电能为高品位能源,热空气幕热源宜结合供暖系统,优先采用集中热源。6.4.4本条考虑节能要求,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合理适度地改变建筑形式,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形成有组织气流,满足室内要求、减少通风能耗。地下汽车库由于位置原因,容易造成自然通风不畅,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当地下汽车库设有开敞的车辆出、入口且自然进风满足所需进风条件时,可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6.3.5(1)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车库通风量时,相关参数按以下规定选取:  1)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送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计算。  2)当层高<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3m时,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2)当采用稀释浓度法计算排风量时,建议采用以下公式,送风量应按排风量的80%~90%选用。L=式中:L车库所需的排风量(m3/h);G车库内排放CO的量(mg/h);y1车库内CO的允许浓度,为30mg/m3;y2室外大气中CO的浓度,一般取2mg/m3~3mg/m3。G=My式中:M库内汽车排出气体的总量(m3/h);y典型汽车排放CO的平均浓度(mg/m3),根据中国汽车尾气排放现状,通常情况下可取55000mg/m3。M=式中:n车库内的设计车位数;k1小时内出入车数与设计车位数之比,也称车位利用系数,一般取0.5~1.2;t车库内汽车的运行时间,一般取2min~6min;m单台车单位时间的排气量(m3/min);T1库内车的排气温度,500+273=773K;T2库内以20℃计的标准温度273+20=293K地下汽车库内排放CO的多少与所停车的类型、产地、型号、排气温度及停车启动时间等有关,一般地下停车库大多数按停放小轿车设计。按照车库排风量计算式,应当按每种类型的车分别计算其排出的气体量,但地下车库在实际使用时车辆类型出入台数都难以估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