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卷(2025.03)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从二里头至秦汉时代都邑布局的主流是“大都无城”,即并未构筑起外城郭的城墙,此现象延续到了春秋时代。到了兼并战争更为惨烈的战国时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无邑不城”的新的发展阶段,甚至边地郡县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筑城运动。战国时期城市建造转型的主要原因是A.“工商食官”制度解体B.军事防御或扩张的国家策略C.已形成营都建邑的定制D.城市经济职能的大幅度增强2.帝国时期的罗马住宅开始向高处发展,出现了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被称为“复合式公寓”,一层为店面,二层以上租给百姓或外来人员。这类住宅A.适应了人口剧增的住房需要B.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C.标志着富人的居住形式变化D.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3.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甚至在工厂的近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恩格斯旨在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B.城市生活方式已取代农村生活方式C.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D.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4.《元史》记载:“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响及所之铺,则铺人出以俟其至。”材料反映的制度A.直接继承于秦朝的文书传送系统B.促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C.有助于提升封建国家的行政效率D.标志着古代民间通信机构开始出现5.1839年,英国杂志《每季评论》发文:“我们已经看到,蒸汽的力量立刻就将那浩瀚的大西洋抽干到剩下不到一半宽。不列颠与爱尔兰岛之间的诸海峡,也不比老福斯湾宽;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恒河等等,无论长度还是宽度,都缩到不及以前的一半。世界上的大湖迅速地干涸成一个小水塘。”材料意在说明A.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B.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C.英国建立起沟通内外的水陆运输网D.技术进步为殖民扩张提供有利条件6.1830年英国建造了第一条从利物浦通往曼彻斯特的铁路线,到1840年,铁路线超过4500英里,1850年铁路线超过23500英里。这一现象出现①催生了近代工厂制②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③推动了城市化进程④直接导致世界市场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的贸易中心,也是东方香料、欧洲谷物、油料、木材等的集散地,港内停泊的商船经常超过2000艘。西欧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产品,也主要由荷兰船只转运到西方各国。助推上述情形出现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①蒸汽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②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建立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辨证施治原则B.体例完备且重视真伪辨析C.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D.受此启发的研究问鼎诺奖9.下表所示为元代医学方面的记载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元朝文献内容《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余被命守温,作医学于惠民局之北端,以延祐戊午(1318年)八月经始,越三月落成。”《青崖集》卷五“公讳友,字鹏举,三世业医,为人恺悌简质,不立崖岸......至元丙子,皇子开府于秦,擢公教授京兆医学。”《元典章》卷三十太医院诸路医学提举司规定:“各处学校应设大小学生,今后有不令坐斋肄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一月,正、录各罚中统钞七两;再次,教授罚俸两月,正、录视前例倍罚。”A.儒学继续向基层发展渗透B.政府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C.医学管理受社会观念束缚D.医学得益于民间力量支持10.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设定的平湖普济堂规规定:“设养老房四十间,每间可住三四人。如有偶患小恙,延医服药。倘患疫疠疮疡,易致传染诸症,即移居养病房,延请专科医治。”据此推断,普济堂A.为宗族内救助机构B.尚未认识“疠气”致病说C.为西学东渐之产物D.优抚善待老人且管理规范11.20世纪60年代开始,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经过短期培训、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大量涌现,群众称呼他们为“赤脚医生”。有学者认为,赤脚医生把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从48岁抬高到了67岁,把农村新生儿的死亡率、幼儿的天折率从20%-30%降低到3.7%左右,把农村疟疾、流脑疾病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消灭了血吸虫和天花等传染病。由此可知,“赤脚医生”的大量涌现A.极大提升我国的医疗科技水平B.使卫生防疫体系深入到农村基层C.建立起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D.为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12.以下是《国情报告》刊载的我国1955-2008年全国办合作医疗的村占村的比重(%)变化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50年代大量涌现的乡村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做出贡献B.6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发展C.80-90年代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使合作医疗失去依托D.21世纪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并惠及全国农村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只是)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据此可知,六家“同归”表现为A.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提出政治主张力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C.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D.对天地万物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阐述14.有学者写道:“两宋画家自北宋始,要么以王昭君、蔡文姬、李陵等为绘画内容,来表达异族入侵山河破碎的伤感,要么通过唐太宗、郭子仪等强势政治或军事人物的形象塑造,来表达汉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要么以义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以及牧羊十九年终未降服于匈奴的苏武为创作内容,来表现对投降派的批评和民族气节的张扬。”这些题材的画作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A.重视以人为本B.推崇天下为公C.追求家国情怀D.主张和而不同15.有学者对敦煌石窟内的壁画展开研究,发现北魏时期的壁画中印度题材占据大量画面,场景悲惨残酷、阴森庄严。隋唐时期则是大量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色调华贵绚烂,氛围热闹欢腾。到晚唐五代时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妇人出行图》等现实生活题材绘画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了A.社会发展推动文艺繁荣B.佛教开始本土化发展的历程C.世俗审美影响艺术风格D.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英国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技、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以下起源于英国的有①判例法②近代律师制度③最早的商品交易所④牛痘接种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柱国大将军杨坚“晋封隋王”,到公元960年后周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国历史又一次经历了“波峰波谷”的庚续发展期。下列项中,不属于这一“发展期”的文化现象是A.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B.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C.佛学较为繁荣而传统儒学受到挑战D.编修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8.1866年初,清朝官员斌椿从上海乘轮船出洋、赴欧考察,遍历西欧英、法等国,同年回国。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他行记中的是A.抵上海,“黄浦江两岸,洋楼鳞次栉比,夹板洋船,一望如林,泰西十七国洋人大聚处也”B.在法国马赛,“客寓楼七层......登降苦劳,有小屋可容六七人,用火轮转法,可升至顶楼”C.坐火车,“前车为火轮器具,烧石炭,贮水激轮。......后车以巨钩衔其尾,蝉联三四十辆”D.过苏伊士,“入新开河......河窄不许畅行,又不能并置两舟,舟相遇,须于宽出停轮以让”19.《管子·牧民》中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的记载。下列项中,与其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0.唐朝时,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下图中所列国别序号,与该国受唐文化影响发展而来的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A.①-佛教B.②-喃字C.③-和服D.④-法隆寺21.1877年,郭嵩焘致李鸿章私信道:“窃以为方今治国之要,......如此二者(铁路、电报),可以立国千年而不敝。...其浅而易见者有二利:中国幅员逾万里,邮传远者数十日乃达,声气常若隔绝。二者行万里犹庭户也,此一利也;二者行,官民皆得自救,以供国家之用,及群怀踊跃之心......则无虑有贪吏遏抑民气为奸利者,此又一利也。”据此可知A.历史真实依存于私人信函的表达B.私人信件包含印证史实的历史资料C.唯当事者记述最能反映时代需求D.私人交流比公开活动更能接近真相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15分,23题9分,24题16分,25题12分,共52分)22.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古代罗马国家筑路的成就是举世闻名的。罗马广场的黄金路标,刻有帝国主要城市的名字以及它们同罗马的距离,象征着世界上的一切道路都汇合到这里。据统计,到公元2世纪时,帝国境内的硬面道路已有372条,总长度达到8万公里。与陆路交通相辉映,罗马国家的海上交通线也相当安全便捷。古罗马国家极盛之时地中海俨然已成为其内海,船舶吨位达到一千吨,顺风时每小时可航行五海里以上。有学者研究表明,那时的海上交通比之19世纪开始之前欧洲任何一种交通都快捷,而就其舒适和安全而论,也并不比我们今天相差很多。-孙宝国《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材料二时间英国交通发展概况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英国的海上运输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1663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至1724年英国可通航河道从1600-1660年间的685英里增加到1724年1160英里。1760-1776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1825-1835年议会通过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罗马举世闻名的“筑路的成就”。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简析古罗马交通建设的作用。(8分)(2)时间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的伸缩,可以定位或解释历史事件。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从17世纪中叶延至19世纪中叶,请指出这持续200年的长时间段对研究英国交通发展的价值,并以此时间尺度为视角,解释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发展的原因。(7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1956年赫鲁晓夫强调利用西方科技促进经济和生活水平改善,同西方展开“和平竞赛”,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美国强调应将美苏文化交流当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将“和平演变”作为文化交流的原则。1958年美苏签署《文化交流协定》,包括互派代表团和科学家、互换医学出版物等。1959年苏联活疫苗大规模接种试验成功,随后苏联向他国提供活疫苗。这为苏联赢得声望,还回应了美国称其为“邪恶帝国”的意识形态攻击。1960年在首届联合科学会议上,美国了解了活疫苗实验状况及有效性等问题。1964年美国也用活疫苗替代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不再被视为“重大医学问题”。马里、古巴和黎巴嫩等国纷纷启动活疫苗接种计划。1968年在越南战争和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事件冲击下,美苏卫生交流陷入低谷。1972年莫斯科峰会召开,美苏卫生往来再度繁荣。-摘自潘迎春、郭庆贺《冷战时期的美苏卫生交流(1958-197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价这一时期的美苏卫生交流。(9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抑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极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茕茕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亦必变异。我们必从其复杂的各个方面了解其背后之完整性。-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牟言》材料二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为鲜明且最为基础的特质。进而言之,历史的连续性并非仅指线性维度上的连绵不绝,实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含义:独特的地理气候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自然基础,稳定的空间规模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生长保障,厚重的文化积累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内在支撑,深沉的历史精神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核心品格。只有从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摘编自王学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半封闭的北温带块状大陆得以滋生发展,其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组织以宗法-家族制度和专制政体为基本形态。而周边则为后进民族所环绕。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使中国文化形成赋予特色的性格。-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总认识。指出中华优秀文化有哪些重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简述“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最主要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的作用。(8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居沪粤商重阳节赴天后宫举办迎神赛会,雇佣西洋乐队为之伴奏-《西乐迎神》,摘自《点石斋画报》辛九-681866年出刊材料二人们对电灯的欢迎和热情,也体现在争买电灯股票一事上。1882年6月20日《申报》报道:“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跃而起。因而买股不得之人,遂不惜重价以转购之,而于是大涨。”-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中后期的相关史实,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5.03)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BAACBCDB9101112131415BDBDBCC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1718192021CADBCB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2.(15分)(1)成就:形成以罗马为中心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道路多,里程长;海陆并举;海上道路安全、便捷和舒适。(4分)作用:加强行省与帝国的联系,提升行政效率(通达政令);有利于军队的调动和扩张;有助于信息、人员、物资的交流(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巩固。(4分)(2)价值:有利于整体性、全面地认识英国交通发展的脉络(趋势)和影响因素。(2分)原因:国家在交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议会)持续、多方面的推动和立法规范;商业化管理方式,股份制铁路公司运作方式的变化;海外殖民扩张、争夺世界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