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_第1页
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_第2页
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_第3页
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_第4页
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土木工程师(岩土)(三合一)考试

2023年复习资料题库汇总

1.下列哪个选项的措施对提高桩基抗震性能无效?()

A.对受地震作用的桩,桩身配筋长度穿过可液化土层

B.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回填料应松散,地震时可消能

C.桩身通长配筋

D.加大桩径,提高桩的水平承载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4.6条规定,抗震设

防区桩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

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

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对其他

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桩身直径。②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

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

用素混凝土回填。③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5kPa)的软土,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

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外每侧皿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进行加固。

④对于存在液化扩展的地段,应验算桩基在土流动的侧向作用力下的

稳定性。AC两项,能够增加桩的承载能力;D项,能够通过加大桩

径,提高桩的承载力和抗剪能力;B项,应该回填后,进行密实处理。

2.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明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2.10

条规定,详细勘察时,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山区地下洞室按地质构造布置,且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城市地

下洞室的勘探点间距,岩土变化复杂的场地宜小于25m,中等复杂的

宜为25〜40m,简单的宜为40〜80m。采集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孔数

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比。

3.在地下水强烈活动于岩土交界面的岩溶地区,由地下水作用形成土

洞的主要原因为()o

A.溶蚀

B.潜蚀

C.湿陷

D.胀缩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647页规定,土洞形成的主要原

因是潜蚀作用。在地下水位在上覆土层与下伏基岩交界面处作频繁升

降变化的地区,当水位上升到高于基岩面时,土体被水浸泡,便逐渐

湿化、崩解,形成松软土带;当水位下降到低于基岩面时,水对松软

软土产生潜蚀作用、搬运作用,在岩石交接处易形成土洞。

4.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在整体性相对较好的岩体(简称“前

者”)和较松散的堆积体(简称“后者”)中分别形成两个滑坡体。在

滑坡推力总合力大小和作用方向及滑体厚度都相同时,若将这两个滑

坡的下滑推力对抗滑挡墙所产生的倾覆力矩进行比较,其结构应最符

合()o[2008年真题]

A.前者的倾覆力矩小于后者的倾覆力矩

B.前者的倾覆力矩大于后者的倾覆力矩

C.二者的倾覆力矩相等

D.二者的倾覆力矩大小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第1327条

第1款规定,抗滑桩上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可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应根据滑体的性质和厚度等因素确定。

根据条文说明第13.2.6条规定,滑坡推力的分布对抗滑桩的设计影响

很大,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很难给出各类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在计

算滑坡推力时,通常假定滑坡体沿滑动面均匀下滑。当滑体为砾石类

土或块石类土时,下滑力采用三角形分布;当滑体为黏性土时,采用

矩形分布;介于两者之间时,采用梯形分布。因此,同等情况下,整

体性相对较好的岩体滑体倾覆力矩比松散的堆积体大。

5.在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时,下列有关减验的说法中()是正确

的。[2007年真题]

A.室内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或

双线法压缩试验

B.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载荷试验或

双线法载荷试验

C.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时,试坑深度不

小于1.0m

D.按试验指标判别新近堆积黄土时,压缩系数a宜取100〜200kPa压

力下的值

【答案】:A|B

【解析】:

湿陷起始压力可采用室内试验(单线法、双线法)和现场载荷试验(单

线法、双线法)进行。

A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第434

条第1款规定,室内压缩试验中,测定湿陷起始压力可选用单线法压

缩试验或双线法压缩试验。

B项,根据第4.3.5条规定,在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可采用单线载荷试验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

C项,根据第437条第1款规定,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

重湿陷量的实测值,试坑宜挖成圆(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不

应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并不应小于10m;试坑深度宜为0.5m,

最深不应大于0.80m。坑底宜铺100mm厚的砂、砾石。

D项,根据第DO2条第1款规定,当现场鉴别不明确时,可按下列

试验指标判定:在(50〜150)kPa压力段变形较大,小压力下具高

压缩性。

6.属于红黏土地区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着重查明的内容的有()。

A.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

B.凸起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

C.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

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

D.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6.2.3

条规定,红黏土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进行,并着重查明下列内容:①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

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异;②下伏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

其与红黏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③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

④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

系;⑤现有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当地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等。

7.多年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下列哪些选项符合规范要求?()

A.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同时满足保持冻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的要

B.重要建筑物选址应避开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之间的过渡带

C.对冻土融化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调查应该在九月和十月进行

D.多年冻土地区钻探宜缩短施工时间,宜采用大口径低速钻进

【答案】:B|D

【解析】:

AB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第666条规定,多年冻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多年

冻土的地基承载力,应区别保持冻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结合当地

经验用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对次要建筑物可根据

邻近工程经验确定;②除次要工程外,建筑物宜避开饱冰冻土、含土

冻层地段和冰锥、冰丘、热融湖、厚层地下冰,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之

间的过渡带,宜选择坚硬岩层、少冰冻土和多冰冻土地段以及地下水

位或冻土层上水位低的地段和地形平缓的高地。C项,根据第6.6.5

条第7款规定,当需查明与冻土融化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时:调查工

作宜在二月至五月份进行,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勘察时间宜在九、十

月份。D项,根据第6.6.5条第1款规定,多年冻土地区钻探宜缩短

施工时间,宜采用大口径低速钻进,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8mm,必

要时可采用低温泥浆,并避免在钻孔周围造成人工融区或孔内冻结。

8.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交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o

A.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

员交底

B.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向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交底

c.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

交底

D.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交底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

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

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9,一非浸水重力式挡土墙,墙体重力W=180kN,墙后主动土压力水

平分力、垂直分力分别为75kN、12kN,墙基底宽B=1.45m,基底合

力偏心距e=0.2m,地基容许承载力[o]=290kPa,则挡土墙趾部压

应力。与地基容许承载[。]的数值关系近似为()o

A.o=0.24[o]

B.n=0.72[n]

C.o=0.83[o]

D.o=1.21[o]

【答案】:c

【解析】:

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第3.3.6条规

定,

e=0.2WB/6=1.4W6=0.24因此基底压应力按式3.3.6-1计算如下:

。1=[EN(l+6e/B)]/B=[(180+12)(l+6X0.?/1.45)]/1.45=242kPa

则挡土墙趾部压应力。与地基容许承载[。]的比值为:

。1/[。]=24加90=0.834即两者关系近似为:

。l=0.834[a]^0.83[o]

10.其他条件相同时,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B.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C.强夯处理深度相同时,要求强夯超出建筑物基础外缘的宽度,砂土

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D.强夯地基承载力检测与强夯施工结束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

性土场地

【答案】:B|C|D

【解析】:

A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6.3.3条表6.33-1

规定,相同单击夯击能情况下,砂土的有效加固深度大于粉土、黏性

土。

B项,第4款规定,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

压力的消散时间,则砂土场地小于黏性土场地。

C项,第6款中,规范并没有规定强夯加固地基时,超出建筑物基础

外缘的宽度砂土场地须大于黏性土场地。

D项,第6.3.14条第2款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应在

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宜

为7〜14d,粉土和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14〜28d。

11.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分为()等几大类。

A.钢管灌注桩

B.钻孔灌注桩

C.挖孔灌注桩

D.过滤灌注桩

【答案】:B|C

【解析】:

灌注桩系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

地基土中形成的桩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成孔方

法主要有钻孔和挖孔两种,则按照成孔方法分类,灌注桩可以分为钻

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12,某工程测得中等风化岩体压缩波波速vpm=3185m/s,剪切波波速

vs=1603m/s,相应岩块的压缩波波速vpr=5067m/s,剪切波波速vs

=2438m/s;岩石质量密度P=2.64g/cm3,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则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为下列何项数值?()

40MPaoBQ

A.255

B.319

C.491

D.714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附录B、第4.2.2条,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的计算公式为:

BQ=100+3Rc+250Kv岩体完整系数为:

Kv=(vpm/vpr)2=(318监067)2=0.395Rc=40<90Kv+30=65.55,

故Rc取40MPa;

Kv=0.395V0.04Rc+0.4=2,故Kv取0.395。

则基本质量指标为:

BQ=100+3Rc+250Kv=100+3X40+250X0.395^319

13.当地基湿陷量计算值As属于下列()时,各类建筑均可按一般

地区的规定进行设计。

A.AsW50mm

B.As<lOOmm

C.△s^lSOmm

D.AsW200mm

【答案】: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第5.1.2条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地基基础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①在非自

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层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

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②基底下湿陷性黄土层已经全部

挖除或已全部处理;③内类、丁类建筑地基湿陷量计算值小于或等于

50mm。

14.岩石的吸水率是指()o

A.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天然重量之比

B.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干重量之比

C.岩土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

D.岩石试件天然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

【答案】:B

【解析】:

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它取决于岩石

中孔隙的数量、开闭程度和分布情况。表征岩石吸水性的指标为吸水

率。而岩石的吸水率31是指岩石试件在标准大气压下吸入水的重量

W31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即31=W(ol/WsXlOO%。

15.在卵石层上的新填砂土层中灌水稳定下渗,地下水位较深,有可

能产生下列哪一选项的效果?()[2011年真题]

A.降低砂土的有效应力

B.增加砂土的重力

C.增加土的基质吸力

D.产生管涌

【答案】:B

【解析】:

根据《土力学》(四校合编)第169页规定,不同情况下水渗流时土

中总应力。的分布是相同的,土中水的渗流不影响总应力值。水渗流

时土中产生渗透力,致使土中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土中

水自上向下渗流时,渗流力方向与土重力方向一致,于是有效应力增

加,而孔隙水压力减小,同时由于产生了向下的渗透力,使砂土的重

力增加。反之,土中水自下向上渗流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减小,孔

隙水压力增大。

16.某公路桥梁桩基础,桩长30.0m,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

用桩端后压浆工艺,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

-2007),在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时,桩端以上桩侧阻力增强段最大

范围可取下列哪个值?()

A.12.0m

B.8.0m

C.6.0m

D.4.0m

【答案】:A

【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6条

规定。在饱和土层中压浆,可对桩端以上8.0〜12.0m范围内的桩侧

阻力进行增强;在非饱和土层中压浆,可对桩端以上4.0〜5.0m的桩

侧阻力进行增强。

木题中,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土层,因此A项正确。

17.土石坝的坝基防渗稳定处理措施中,以下哪个选项是不合理的?

()[2014年真题]

A.灌浆帷幕

B.下游水平排水垫层

C.上游砂石垫层

D.下游透水盖重

【答案】:C

【解析】:

土石坝防渗稳定处理遵循“上挡下排”的原则,上游设置挡水体,下

游设置排水体,对坝基可采用灌浆帷幕处理。

18.某边坡高度为55m,坡面倾角为65°,倾向为NE59°,测得岩体

的纵波波速为3500m/s,相应岩块的纵波波速为5000m/s,岩石的饱

和单轴抗压强度Rc=45MPa,岩层结构面的倾角为69°,倾向为

NE75°,边坡结构面类型与延伸性修正系数为0.7,地下水影响系数

为0.5,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用计算岩体基

本质量指标确定该边坡岩体的质量等级为下列哪项?()

A.V

B.IV

C.III

D.II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第4.2节、5.2节。

①完整性指数

Kv=(vpm/vpr)2=(3500/5000)2=0.49

②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

Rc=45MPa<90Kv+30=90X0.49+30=74.1MPa,取Rc=45MPa

Kv=0.49<0,04Rc+0.4=0.04X45+0.4=2.2,取Kv=0.49

BQ=100+3Rc+250Kv=100+3X45+250X0.49=357.5

③BQ修正及岩体质量等级确定

查规范表5.3.2-3o

结构面倾向与边坡面倾向间的夹角为:75°-59°=16°,Fl=0.7o

结构面倾角为69°,F2=1.0o

结构面倾角与边坡坡角之差为:69°-65°=4。,F3=0.2。

K5=F1XF2XF3=0.7X1.0X0.2=0.14

[BQ]=BQ-100(K4+入K5)=357.5-100X(0.5+0.7X0.14)=297.7

查表4.1.1,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

19.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施打大面积密集预制

桩桩群时,对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进行监测的数量应满足()。[2013

年真题]

A.不少于总桩数的1%

B.不少于总桩数的3%

C.不少于总桩数的5%

D.不少于总桩数的10%

【答案】:D

【解析】:

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7.4.9条第7款规定,应对不少于总桩数10%的桩顶上涌和水平位

移进行监测。

20.划分建筑场地湿陷类型的指标包括()o

A.实测自重湿陷量

B.按室内压缩试验计算累积自重湿陷量

C.孔隙比

D.按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湿陷系数

【答案】:A|B

【解析】:

AB两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第4.4.2

条规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zs或计算值Azs判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zs或计算值Azs小于或等于70m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场地;②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zs或计算值Azs大于70mm时,

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③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

矛盾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C项,孔隙比是反应土体密

实程度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D项,湿陷系数是判别黄土湿陷性的指

标。

21.用岩块的湿抗压与干抗压的比值来判定岩石的软化性,其界限值

应是()o

A.0.90

B.0.80

C.0.75

D.0.50

【答案】:c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24

条规定,根据软化系数KR,即饱和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

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将岩石划分为软化岩石(KRW0.75)和不软

化岩石(KR>0.75)两类。

22.土坡滑动面上的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为()。

A.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

B.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

C.实有的抗剪强度与产生的剪应力之比

D.非滑动土体重量与滑动土体重量之比

【答案】:A|B|C

【解析】:

土坡的安全系数是指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或抗滑力与滑动力之

比,或实有的抗剪强度与现有剪应力之比,可以表明土坡在预计的最

不利条件下具有的安全保障。而非滑动土体重量与滑动土体重量之比

不能反映,因此D项不属于土坡滑动面上的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

23.某土样的天然重度丫=17kN/m3,干重度Yd=14.5kN/m3,饱和重

度ysat=18kN/m3,液性指数IL=O,土的塑限3P为()o

A.5.9%

B.17.2%

C.21.6%

D.24.1%

【答案】:B

【解析】:

因为液性指数IL=((,)—G)p)/lp=O,所以G)=G)P。设土粒的质量

为ms,土体体积为V,天然土水的质量为mwl,饱和时土中水的质

量为mw2,根据重度定义有:

天然重度:Y=(ms+mwl)g/V,则1.7=(ms+mwl)/V«

干重度:yd=msg/V,则1.45=ms/V。

饱和重度:Ysat=(ms+mw2)g/V,则1.8=(ms+mw2)/V。

联立上述三式,可解得:ms=1.45V,mwl=0.25V,mw2=0.35V。

则天然含水量为:o=mwl/ms=(0.25V/1.45V)X100%=17.2%

因此,土的塑限为3P=3=17.2%。

24.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B.采取地下水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C.只在沿海地区采取水试样做腐蚀性试验

D,对三级及以下的工程可不作腐蚀性评价

【答案】:A

【解析】:

混凝土或钢结构一部分在水位以下,还有一部分在水位以上。土中的

化学元素遇水对两者都有腐蚀性,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因而需要进

行腐蚀性试验。

25.一般在有地表水垂直渗入与地下水交汇地带,岩溶发育更强烈些,

其原因主要是下列哪一项?(其他条件相同时)()

A.不同成分水质混合后,会产生一定量的C02,使岩溶增强

B.不同成分的地下水浸泡后,使岩石可溶性增加

C.地下水交汇后,使岩溶作用时间增加

D.地下水交汇后,使机械侵蚀作用强度加大

【答案】:A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636页规定,岩溶发育的条件为:

①具有可溶性岩层;②具有溶解能力(含82)和足够流量的水;③

地表水有下渗,地不水有流动的途径。三者缺一不可。由于混合溶蚀

效应,不同水混合后,其溶解能力增强,侵蚀性增大。岩溶发育与岩

石成分、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因素有关,岩石的可溶性是固有属性,

不会改变;地下水交汇后,岩溶作用时间基本无影响;岩溶为侵蚀性

C02的化学侵蚀。

26.关于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总是比采空区面积大

B.地表移动盆地的形状总是对称于采空区

C.移动盆地中间区地表下沉最大

D.移动盆地区内边缘区产生压缩变形,外边缘区产生拉伸变形

【答案】:A|C|D

【解析】:

地下矿层大面积采空后,上部岩层失去支撑,产生移动变形,原有平

衡条件被破坏,随之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发展到使地表下沉变形。

地表变形开始成凹陷盆地,此盆地称为移动盆地。A项,由于存在岩

土体移动角,移动盆地的面积一般比采空区面积大,其位置和外形与

岩层的倾角大小有关;B项,矿层倾角平缓时,盆地位于采空区的正

上方,外形对称于采空区;矿层倾角较大时,盆地在沿矿层走向方向

仍对称于采空区,而沿倾斜方向随着倾角的增大,盆地中心愈向倾斜

的方向偏移;C项,地表下沉值和采空区宽度与采深之比,即宽深比

有关。宽深比达到1.2〜1.4,地表下沉值达到极限。在没有达到充分

采动的条件下,地表下沉值随宽深比增加而增大;D项,移动盆地均

为凹陷型盆地,可以等效为在内部作用竖向的分布荷载产生的变形,

因此其内边缘受压,外边缘受拉。

27.某砖混房屋为毛石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IO,基础顶面

的砌体宽度b0=0.6m,基础高度H0=0.5m,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p=23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给定的

台阶高宽比允许值,求得基础底面最接近的数值是()mo

A.1.27

B.2.27

C.3.27

D.4.27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1.1条进行计

算,查表得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1/1.5。根据计

算公式H02(b-bO)/(2tana)可以得:

b^b0+2tanaXH0=0.6+2X(1/1.5)X0.5七1.27m

28.在土的击实试验中,正确的说法是()o[2007年真题]

A.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优含水量越小

B.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大干密度越小

C.在给定的击实功能下,土的干密度始终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D.在给定的击实功能下,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不大

【答案】:A

【解析】:

最优含水量是在一定的压实能量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

实度时的含水量。所施加的压实功越大,压实土的细粒含量越少,则

最优含水量越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在低含水率时,干密度

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定程度时,干密度随含水率

增加而降低。AB两项,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优含水量越小,土的

最大干密度越大;CD两项,在给定的击实功能下,随含水量增加土

的干密度是先增加到峰值再减小,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密切相关。

29.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黏粒含量

B.渗透水的温度

C.土的孔隙率

D.压力水头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土的性质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主要有粒径大小与级配、孔隙

比、矿物成分、结构、饱和度5个方面的因素,水的性质对渗透系数

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黏滞性不同引起的,温度升高,水的黏滞性下降,

渗透系数变大,温度降低,水的黏滞性升高,渗透系数减小;D项,

压力水头与土层渗透系数的大小无关。

3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

对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不正确的是()。

A.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

应绕避

B.规模较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进行加固处

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

C.规模较小的可作为工程场地

D.规模较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在有经验地区,对不稳定危岩可不

采取治理措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535

条第3款规定,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规模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

可作为工程场地,但应对不稳定危岩采取治理措施。

31.粉质黏土层的渗透系数一般在()o

A.lcm/s左右

B.10—2cm/s左右

C.10—4cm/s

D.10—5cm/s左右

【答案】:D

【解析】:

各类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值分别为:黏土:小于1,2X10-6,粉质黏土:

1.2X10-6-6.0X10-5>粉土:6.0X10-5〜6.0X10-4、黄土:3.0

X10-4〜6.0X10-4、粉砂:6.0X10-4〜1.2X10-3、细砂:1.2

X10—3〜6.0X10—3、中砂:6.0X10—2〜2.4X10—2、粗砂:2.4

X10—2〜6.0X10—2、砾石:6.0X10—2〜1.8X10—1(单位:cm/s)<,

3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下列关于建筑桩基中

性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2013年真题]

A.中性点以下,桩身的沉降小于桩侧土的沉降

B.中性点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桩身轴向压力减少

C.对于摩擦型桩,由于承受负摩阻力桩基沉降增大,其中性点位置随

之下移

D.对于端承型桩,中性点位置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在同一根桩上由负摩擦阻力过渡到正摩擦阻力,存在一个桩土位移相

等,摩擦阻力等于零的分界点,该点是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

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称为桩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轴向压

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减,在

中点处达到最大值。CD两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4.3条规定,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

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对于摩擦

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

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平衡。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

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

点位置基本无变化。

33.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的工程,下列关于抗剪强度选取的说法,哪

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真题]

A.快速填筑路基的地基的稳定分析使用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B.快速开挖的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计算可使用地基土的固结不

排水抗剪强度

C.快速修建的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

D.大面积预压渗流固结处理以后的地基上的快速填筑填方路基稳定

分析可用固结排水抗剪强度

【答案】:A|B|C

【解析】:

只要是快速施工的施工方法,均无法达到地基排水固结所需的时间要

求,因此只要是快速施工均是不排水,土体在自然的应力历史中均达

到固结。A项,快速填筑的路基的地基应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B

项,快速开挖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应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

度;C项,快速修建的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用固结不排水抗剪

强度;D项,大面积预压渗流固结处理以后的地基应用固结不排水抗

剪强度。

34.当采用钻孔取芯法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

个选项?()

A.混凝土芯样破坏荷载与其面积比为该样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B.桩底岩芯破坏荷载与其面积比为岩石抗玉强度标准值

C.桩底岩石芯样高径比为2.0时不能用于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D.芯样端面硫黄胶泥补平厚度不宜超过1.5mm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7.5.3条规

定,混凝土芯样破坏荷载与其面积比为该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

值,而非立方体抗压强度(钻芯法取得的试样为圆柱形)。

C项,附录E.0.5条第3款规定,岩石芯样高度小于2.0d或大于2.5d

时,不得用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即高径比h/dV2.0或h/d>2.5时,

不能用作试验。

D项,附录E.0.2条第2款规定,硫黄胶泥或硫黄的补平厚度不宜大

于1.5mm。

B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0.4

条规定,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为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才能得到。

35.下列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顺序,正确的是()。

A.准备、征求意见、送审、报批

B.征求意见、准备、送审、报批

C.征求意见、报批、准备、送审

D.准备、送审、征求意见、报批

【答案】:A

【解析】:

《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T16733-1997)将我

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阶段划分为9个阶段,即预阶段、立项阶段、起

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

废止阶段。

36.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未受聘于

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或者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建设工程勘

察、设计单位,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对其违法行为的处

罚,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B.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C.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止执行业务或者吊销资格证书

D.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

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未受聘于

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或者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建设工程勘

察、设计单位,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可以责令停止执行业务或者吊销资格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

承担赔偿责任。

37.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o

A.正断层

B.逆断层

C.阶梯断层

D.地堑

【答案】:B

【解析】:

断层面若是倾斜的,按相对位置关系,通常把位于断层面之上的断盘

称为上盘,之下的断盘称为下盘。上盘和下盘与正断层和逆断层无直

接关系,与正断层和逆断层有关系的是上盘和下盘的运动方向:正断

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沿

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推断层是由于岩体受水平

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38.下列关于新奥法的说法,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支护结构承受全部荷载

B.围岩只传递荷载

C.围岩不承受荷载

D.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承受荷载

【答案】:D

【解析】:

新奥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具有的自承能力,即洞室

开挖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及时进行以喷锚为主的初期支护,使之

与围岩密贴,减小围岩松动范围,提高自承能力,使支护与围岩联合

受力共同作用。新奥法围岩不仅是载荷体,而且是承载结构;围岩承

载圈和支护体组成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学体系;巷道的开挖和支

护都是为保持改善与提高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服务。

39.某高密度电法曲线,其低阻段可能的地质解译是下列哪几项?()

A.含水层

B.完整岩体

C.掩饰含较多铁质

D.岩溶中的干洞

【答案】:A|C

【解析】:

AC两项,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84页,高密度电阻率

法(也称为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

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理方法,通过接地电极将直

流电供入地下,在岩土体中建立稳定的人工电场,在地表采用探测仪

器测量人工电场作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电阻率的分布特征,

推断地下共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高阻区:导电性差,

岩体干燥、致密、稳定性好;低阻区:导电性好,岩体破碎,含水量

大,与断裂带、含水带、溶洞充填有关。当具有含水体、岩石中含有

较多铁质时\导电性能较好,为低阳区。BD两项,完整岩体和干洞

的导电性能差,为高阳区。

.下列关于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40o

A.自由膨胀率用于判定黏性土在无结构力影响下的膨胀潜势

B.膨胀率用于评价膨胀土地基的分级变形量

C.收缩系数主要用于膨胀土地基的沉降量计算

D.膨胀力可用于计算地基膨胀变形量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

【答案】:A|B|D

【解析】:

C项,收缩系数主要反映膨胀土的收缩性,用于计算地基土收缩变形

量。膨胀土地基沉降量按膨胀变形量、收缩变形量和胀缩变形量分别

计算。

41.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下列哪项不属于重要

建筑抗压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验算内容?()。[2013年真

题]

A.桩端持力层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B.桩身抗裂

C.桩身承载力

D.桩基沉降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1条规定,桩基础

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①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

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②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

某项限值。根据第3.1.3条与3.1.4条规定,桩端持力层下软弱下卧层

承载力、桩身承载力和桩基沉降,都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内容;

桩身抗裂影响的是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要求,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设计的内容。

4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列有关抗震设

防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

B.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

C.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

D.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C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条文说明第1.0.1条规定,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

应于“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

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

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

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6度

时罕遇地震烈度为7度强,7度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

时为9度强。D项,第1.0.2条规定,抗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

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43.关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可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B.目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可以实现全自动化

C.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在工程地质测绘之前进行,解译成果现场复

核点数不少于30%

D.从某一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可以获取地质体三维信息

【答案】:C

【解析】:

C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

8.0.7条规定,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现场检

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30%〜50%。

AB两项,《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54〜57页,工程地质遥感工

作一般分为:准备工作、初步解译、外业验证调查与复核解译、最终

解译和资料编制等内容,可见遥感影像解译工作不能代替工程地质测

绘,也不能实现全自动化,需要外业验证调查结束后,才能作出遥感

影像的最终解译;D项,从遥感影像上可以直接获取地质体的形状、

大小等几何特征和阴影,但不能直接获得地质体三维信息。

44.关于结构重要性系数的表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真题]

A.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应根据结构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

合确定

B.结构安全等级越高,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越大

C.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越大,地基承载力安全储备越大

D.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1.0

【答案】:B

【解析】:

BD两项,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附录A的表A.1.7,结构重要性系数Y0是考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

性而引入的系数,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三级的结构构件分别取不小

于1.1和0.9。可靠度分析表明,采用这些系数后,结构构件可靠指

标值较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分别增减0.5左右,与表A.1.4的

规定基本一致。考虑不同投资主体对建筑结构可靠度的要求可能不

同,对应安全等级一、二、三级允许结构重要性系数丫0分别取不应

小于1.1、L0和0.9。AC两项,结构重要系数与场地等级、地基等级、

地基承载力安全储备无关。

45.坡积物与河流中上游冲积物相比,具有下列结构特征。其中不正

确的是()o

A.棱角更鲜明

B.碎屑颗粒的岩石种类较单一

C.结构更松散

D.磨圆情况相近,岩石更新鲜

【答案】:D

【解析】:

坡积物是指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即雨雪水流

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的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

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由于搬运距离较近,

磨圆度较差,其物质组成棱角明显,分选性较差。与河流中上游冲积

物相比,其碎屑颗粒的岩石种类单一。坡积物最厚可达几十米。其组

成物质结构松散,空隙率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在水中易崩解。

当坡积层下伏基岩倾角较陡,坡积物与基岩接触处为黏性土,而又有

地下水沿基岩面渗流时,则易发生滑坡。

46.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中,要设置的标准包括()。

A.高程基准标准

B.地面沉降标准

C.土层分层沉降标准

D.地下水位下降标准

【答案】:A|B|C

【解析】:

按不同的地面沉降结构单元体设置的沉降标准有高程基标准、地面沉

降标准、分层沉降标准,无地下水沉降标准。

47.关于散体围岩压力的普氏计算方法,其理论假设包括下列哪些内

容?()

A.岩体由于节理的切割,开挖后形成松散岩体,但仍具有一定的黏结

B.洞室开挖后,洞顶岩体将形成一自然平衡拱,作用在铜顶的围岩压

力仅是自然平衡拱内的岩体自重

C.形成的胴顶岩体既能承受压应力乂能承受拉应力

D.表征岩体强度的坚固系数应结合现场地下水的渗漏情况,岩体的完

整性等进行修正

【答案】:A|B|D

【解析】:

普氏拱理论在自然平衡拱理论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假设:①岩体由于节

理的切割,经开挖后形成松散岩体,但仍具有一定的黏结力;②洞室

开挖后,洞顶岩体将形成一自然平衡拱。在洞室的侧壁处,沿与侧壁

夹角为45。一小在的方向产生两个滑动面,作用在洞顶的围岩压力

仅是自然平衡拱内的岩体自重;③采用坚固系数f来表征岩体的强度

(不是岩体实际的强度,其物理意义为增大的内摩擦力,在实际应用

中,还需要考虑岩体的完整性和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工程类比法或经

验确定);④形成的自然平衡拱的洞顶岩体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

力。

48.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o

A.C15

B.C20

C.C25

D.C3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4.1.2条第1款规定,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

于C30o

49.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以下关于注浆钢

管桩的规定,哪些是正确的?()

A.注浆钢管桩既适用于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补强,也适用于新建土程

的地基处理

B.注浆钢管桩可以用打人或压人法施工,也可以采用机械成孔后植入

的方法施工

C.注浆钢管桩既可以通过底部一次灌浆,也可采用花管多次灌浆

D.注浆钢管桩可以垂直设置,但不可以像树根桩一样斜桩网状布置

【答案】:A|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79-2012)第9.4.1条规

定,注浆钢管既可用于新建工程也可用于既有地基的加固补强。

B项,第9.4.3条规定,注浆钢管桩可采用静压或植入等方法施工,

不能采用打入方法施工。

C项,第945-4条规定,当采用桩身钢管进行注浆时,可通过底部一

次或多次灌浆,也可将桩身钢管加工成花管进行多次灌浆。

D项,第9.1.1条规定,微型桩可以是竖直或倾斜,或排或交叉网状

布置,交叉网状布置的微型桩由于其桩群形如树根,也叫做树根桩,

由此可见,注浆钢管桩也可以网状布置。

50.赤平投影图可以用于下列哪些选项?()[2012年真题]

A.边坡结构面的稳定性分析

B.节理面的密度统计

C.矿层厚度的计算

D.断层视倾角的换算

【答案】:A|C|D

【解析】:

ACD三项,赤平投影图可用于边坡结构面的稳定性分析、矿层厚度的

计算及断层视倾角的换算、断层两盘运动方向及断层性质的判断、岩

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矿体真厚度和视厚度的换算;

B项,节理面的密度统计用节理玫瑰图、极点图、等密度图表示。

51.某边坡采用锚杆支护,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为150kN,锚杆倾角为

15°,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宜取()kN。

A.155

B.170

C.186

D.200

【答案】:D

【解析】: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Na=YQNak式中,YQ为荷载分项系数,可取L30,当可变荷载较

大时应按现行荷载规范确定;Na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Nak=Htk/cosagpNak=150/cosl5°=155.29kN,则Na=yQNak=

1.3X155.29=201.88kNo

5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确定桩基底面

尺寸时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2013年真题]

A.基础荷载

B.基础埋深

C.基础宽度

D.地下水位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规定,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

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进行修

正:

fa=fak+nby(b—3)+ndym(d—0.5)

式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按本规范523条的原则确定;nb、nd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

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Y为基础底

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为基础底面宽度,基础

底面宽度b大于6m时取6m,小于3m时取3m;ym为基础底面以

下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d为基础埋置深度,

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

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

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由上式可知在确定桩基底面尺寸时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大

小与基础埋深、基础宽度、地下水位有关。

53.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下列选项哪些是勘察单位的

安全责任?()

A.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

视等地下管等地下管线资料•,并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B.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安全

C.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D.提供的勘察文件真实、准确

【答案】:B|C|D

【解析】:

BCD三项,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勘察

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

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

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

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A项,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条例》第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

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等地下管

线资料,并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5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不符

合静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