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合肥一模语文卷答案及解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残酷乐观主义”旨在阐释时差综合征给人们在时间与生理层面带来的伤害。答案:D。原文“它的实现要么是全无可能的、纯粹的幻想,要么是越过可能性的、有害的”,原文用的是“要么……要么……”是选择性复句,并非一种情况,可见“残酷乐观主义”认为时差综合征给人带来的有可能有伤害,只提到“伤害”这一种情况,是错误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会引发社会时间与体内时钟的矛盾,将导致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产生时差综合征。B.过分乐观的幻想有时在现实中显得残酷,比如全天候的快节奏生存使得我们不得不接受已成既定事实的疲惫旅行。C.作为社会与文化经验的时差对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决定了人们的技术野心是否能够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D.时差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特性,它不仅仅是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结果,也必须被理解为可以影响人类行为的东西。答案:B。解析:A.“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会引发社会时间与体内时钟的矛盾,……将导致……”错,原文“引发时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可见引发时差综合征的是速度过快,而不是“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C.“决定了人们的技术野心是否能够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错,应该是“人们的技术野心在何种程度上能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D.“它不仅仅是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结果”曲解文意,原文“时差同样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影响人类行为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其结果”,这里的“结果”指的是时差给人类带来的结果。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答案:B。首先要知道材料一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明暗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理节律。其次,要知道各选项的意思:A.说的是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明暗变化无关;B.通过灯光的变化影响人的生理节律,最适合做材料一中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的论据。C.说的是城市和乡村生活对明暗变化感知的差别;D.说的是光线影响褪黑素的分泌。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从纽约向东飞往伦敦,与其回程相比,时差综合征会显得相对较轻。答案:C。“时差综合征会显得相对较轻”错,根据图表可知,影响时差综合征的是跨越时区的多与少,从纽约飞往伦敦或者其回程,跨越时区是一样的,因此其时差综合征症状应该相似。5.哪些原因让时差现象引起现代社会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时差综合征让很多现代人因远程旅行而遭受折磨;②时差标志着人类通过技术征服时间所达到的顶点;③时差在科学、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研究的价值。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面对主动热情帮助自己的杜老头,“我”却始终阴沉着脸,这让杜老头很失望,于是以沉默不语表明态度。答案:B。原文“我说:‘真倒霉,跑到这个鬼地方,才四点钟就看不见太阳,唉!’一口气才叹完,只见老头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笑容不见了,脸色阴暗下来”、“干么非要我干这个!老头再不说话了。”可见,让杜老头失望的不是“我”始终阴沉着脸,而是“我”说了这两句话。学生疑问:本题D项“杜老头及其家人为了革命事业而殒身不恤的事实”——杜老头没有死,怎么能说他“殒身不恤”呢?(谢超、余昕雅)老程回复:“殒身不恤”是牺牲性命也不顾惜的意思,杜老头虽然没有死,但是他为抗战献身的精神是有的,他在心理上已经做好了为抗战奋不顾身的准备。选项这样说没有问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富有暗示性,如杜老头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用精练节省的文字,巧妙暗示了杜老头的革命精神。答案:A。原文对杜老头出场的肖像描写是这样几句话:“一个六十多岁老头,站在我面前。这老头满脸皱纹,头发胡子都是白的,个子又高又瘦,像个长颈鹤。”从这段肖像描写是无法看出杜老头“革命精神”的。追加思考:肖像描写当然能暗示杜老头的战斗精神。请你写一段杜老头的肖像,体现他的战斗精神,替换原文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做到前后连贯。50字左右。(5分)参考示例:……站在我面前。这老头脸上爬满沟壑,眼睛清亮,头发很短,一根根的,像白亮亮的箭,朝天上举着。他的腿很长,走起路来,飕飕带风。一见面,他就冲着我没头没脑地问:“同志,你不想渡河啦?怎么睡到这里,也不喊我一声!”学生疑问:本题B项“富有浪漫气息”我看不出来,请老师解释一下。(薛凯心)老程答疑:“浪漫”一词有两个意思:①富有诗意,充满幻想;②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山风把他们吹得比铁还硬”“才来时,都是白面书生和娇嫩的小姐哩”,把勘察队年轻人“刚毅果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说成“山风”吹的,这是浪漫式的想象,又用“白面”这样白而柔软的事物来写他们刚来时的模样,这本身就是诗意呀。8.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呈现的是“我”眼中的景物,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功能。(5分)答案:①反映“我”的心理状态。开篇以湍水急风等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丧,最后以灯火处处的建设景象抒写“我”的豪迈。②体现“我”的成长过程。借助对景物一次次饱含情感的描绘,形象揭示“我”经历一次次的心灵触动,最终获得成长的过程。必备知识: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环境本身,如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景等;②营造氛围,增强真实性,以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等;③表现人物,如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等;④情节发展,如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悬念,有线索串连作用等;⑤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情感倾向,揭示或深化主旨等。9.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开,这样叙述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在“我”讲述的个人经历的大故事中,套着老渡夫革命和勘察队年轻人成长的小故事。②这种形式避免了小说叙事单一与平铺直叙,使结构严谨而活泼,内容真实而丰富。③两个小故事体现了家国精神的传承,也使“我”从中找到前行的动力,深化了主题。解析:答案就在题干中。“故事套故事”中两个“故事”怎么理解?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一个“故事”是“我”讲述的个人经历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老渡夫的故事和勘察队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其次,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叙述方式?能这样发问,差不多就能想到“避免叙事单一与平铺直叙”“构思新颖巧妙”“结构更有张力”“可以承载更为复杂丰富的内容”等。这算是本题的第二个答案要点。其三,两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老渡夫是抗战时期和敌人斗争的代表,正是他们才有了新中国;而勘察队的这批年轻人则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代表,正是他们的奋斗,才有了欣欣向荣的国家和社会。此是从主题角度理解,可拟出第三个答案要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答案:与吴军A战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出G其镞H复战。翻译:王铭和吴军在太湖交战,被乱箭射中右臂,他拔出佩刀挖出箭头,又投入战斗。评分点:补出省略的主语“王铭”和省略的介词“于”,译出被动,“引”“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答案:A。文中“请问其目”的意思是“您能和我具体地讲讲是哪五种才、哪十种过呢?”“目”是条目、一条一条列举的意思。而成语“巧立名目”则是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这个成语是贬义词,与本文中武王向太公请教的虔诚态度不相符。其它三项意思:B.攻克了敌人的水寨。/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C.对外控制海盗(倭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D.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择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答案:B。“被选拔充当奇兵”应是战前。原文:“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数有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⑵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采分落点:⑴“兵”(军队)、“破军杀将”的被动句式;⑵“牧”(治理、统治)、“愧”(惭愧)。翻译答案:⑴军队出征越过国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⑵我们这些人替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参考答案:符合智、仁、忠的标准。明于审势,做事周备,这是智;士女送迎,足见爱民,这是仁;为国谋划,思壮国威,这是忠。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寄苏内翰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颍尾为西湖。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诗歌大意:首联写苏轼在翰林院独占鳌头,本可混得风生水起,却自请外调,跑到颍州西湖那里去享受自然美景。颔联将苏轼与前几任太守做比较,说苏轼政绩好,才华高,与这些高人们相比,一点也不逊色。颈联说天下人都知道你的美名和功绩,你的诗篇传遍天下,人人都关心你今年重阳节是否插得菊花呢。尾联说不论在聚星堂的高人有哪些,苏轼总是能够被人推崇尊重,诗人希望能够为苏轼倒酒助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出类拔萃却厌弃官场,“倦”“笑”写其自伤自嘲,由此可见其人生态度。解析:“倦”“笑”是作者对苏轼的才华和自请外调行为的赞赏,并非苏轼自嘲。也不是“自伤”,“自伤”与苏轼豁达乐观的豪放性格不符。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苏轼曾说本诗“一篇向人写肝肺”。你认为本诗中间两联写出了苏轼哪些“肝肺”?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追慕先贤,坚守志节。“贤守”强调理政惠民之举,清风”意在清廉守节之心,写出了苏轼建功立业的渴望。②慨叹年华,豁达随缘。“霜鬓满”直面人生易老之忧,“插菊花”状其从容愉悦之态,写出了苏轼超然洒脱的胸怀。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自己的心灵已被形体役使,接着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宽慰自己及时调整还来得及。(2)高适《燕歌行》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两句,通过直接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思念,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3)“卷”字因其往往体现出力量感,所以常被古诗文用来描写江河,以显浪涛磅礴之势,比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A血液在血管里流动B最终导致血栓病C若是长时间静止不动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案:①去掉“采取”;④去掉“、芹菜”;⑦改为“增强静脉回流”。20.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与文中括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B.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C.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D.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蔡襄《和王学士水车》)答案:B。首先要知道原文中小括号的作用,是解释“没有到顶”,即到了水车的具体什么位置,只有B选项与之相同。B选项是解释四大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它三个选项:A项是补充说明“脑量”的具体数值;C项是舞台主说明,提示人物的动作行为;D项是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21.文中画横线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档口转让合同协议
- 委托第三方协议收款合同
- 室内工装装修合同协议
- 工程入职合同协议
- 宣传片演员合同协议
- 安装电表餐饮合同协议
- 学校法律服务合同协议
- 宠物买卖合同协议模板
- 室内灯具供货合同协议
- 延期承包合同协议
- GB/T 45210-2025增材制造标准测试件增材制造系统几何成形能力评估
- 化工产品加工协议书范本
- 渣土运输车队安全培训
- 《装配式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标准》
- 护理评估技能实训 课件 模块4 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
- 202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1000题及答案
- 2025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招聘12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中学生国家安全法
- 【MOOC】《电路分析基础》(北京理工大学)章节作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长距离供热管道工程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