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作文素材积累与国家政策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诗句意境的词语。A.壮志凌云B.忧国忧民C.意气风发D.悠然自得2.以下哪个成语与“国破山河在”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山河破碎C.风雨同舟D.水滴石穿3.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城春草木深”意境相似的词语。A.春暖花开B.春色满园C.春意盎然D.春回大地4.以下哪个词语与“国破山河在”意境不符?A.山河破碎B.山河壮丽C.山河秀丽D.山河无恙5.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城春草木深”意境相似的词语。A.春色满园B.春意盎然C.春回大地D.春暖花开6.以下哪个成语与“国破山河在”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水滴石穿C.风雨同舟D.壮志凌云7.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城春草木深”意境相似的词语。A.春色满园B.春意盎然C.春回大地D.春暖花开8.以下哪个词语与“国破山河在”意境不符?A.山河破碎B.山河壮丽C.山河秀丽D.山河无恙9.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城春草木深”意境相似的词语。A.春色满园B.春意盎然C.春回大地D.春暖花开10.以下哪个成语与“国破山河在”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水滴石穿C.风雨同舟D.壮志凌云二、古诗文默写1.请默写《登鹳雀楼》中的名句。2.请默写《望岳》中的名句。3.请默写《江雪》中的名句。4.请默写《春望》中的名句。5.请默写《鹿柴》中的名句。6.请默写《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7.请默写《登高》中的名句。8.请默写《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9.请默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10.请默写《春夜喜雨》中的名句。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有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诗句意境的词语。A.壮志凌云B.忧国忧民C.意气风发D.悠然自得2.以下哪个成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江山如画C.风雨同舟D.水滴石穿3.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相似的词语。A.江水滔滔B.江山如画C.江山壮丽D.江山秀丽4.以下哪个词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意境不符?A.江山如画B.江山壮丽C.江山秀丽D.江山无恙5.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相似的词语。A.江水滔滔B.江山如画C.江山壮丽D.江山秀丽6.以下哪个成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水滴石穿C.风雨同舟D.壮志凌云7.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相似的词语。A.江水滔滔B.江山如画C.江山壮丽D.江山秀丽8.以下哪个词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意境不符?A.江山如画B.江山壮丽C.江山秀丽D.江山无恙9.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相似的词语。A.江水滔滔B.江山如画C.江山壮丽D.江山秀丽10.以下哪个成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意境不符?A.破釜沉舟B.水滴石穿C.风雨同舟D.壮志凌云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通过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怎样的描写?2.作者通过背影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文章中的“背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4.请从文章中找出至少两个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5.请从文章中找出至少一个拟人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文章中作者提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背影”这一主题的理解。8.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道“我北来后,他常写信给我,信中不提起家里的事,只说自己的身体如何,这是多么不近人情的父亲啊!”,这里的“不近人情”是指什么?9.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描写细腻动人,请举例说明。1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子情深”这一主题的认识。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家,弑其大夫,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争心害理,不知其可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请翻译以下句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请解释“弑其君,必千乘之家”中的“弑”字。3.请说明“万乘之国,弑其君,必千乘之家”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4.请解释“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的含义。5.请分析孟子在这段话中对君王、大夫、士庶人对待利益的态度。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仁义”在治国理念中的重要性。7.请分析孟子在这段话中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8.请解释“争心害理,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义。9.请从文章中找出至少两个反问句,并分析其作用。1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义”在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六、作文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近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1.结合材料,阐述你对农村教育政策实施的认识。2.分析农村教育政策实施的意义。3.结合实际,提出你对农村教育政策实施的建议。4.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理解1.B.忧国忧民解析思路:诗句“国破山河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2.A.破釜沉舟解析思路:成语“国破山河在”表达的是国家遭受破坏,但自然山河依然存在的意境,与“破釜沉舟”表达的决绝态度不符。3.A.春暖花开解析思路:诗句“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茂盛的景象,与“春暖花开”表达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意境相似。4.C.山河秀丽解析思路:词语“国破山河在”表达的是国家遭受破坏,但自然山河依然存在的意境,与“山河秀丽”表达的山水美景不符。5.A.春色满园解析思路:诗句“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茂盛的景象,与“春色满园”表达的春天景色美好的意境相似。6.A.破釜沉舟解析思路:成语“国破山河在”表达的是国家遭受破坏,但自然山河依然存在的意境,与“破釜沉舟”表达的决绝态度不符。7.A.春色满园解析思路:诗句“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茂盛的景象,与“春色满园”表达的春天景色美好的意境相似。8.C.山河秀丽解析思路:词语“国破山河在”表达的是国家遭受破坏,但自然山河依然存在的意境,与“山河秀丽”表达的山水美景不符。9.A.春色满园解析思路:诗句“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茂盛的景象,与“春色满园”表达的春天景色美好的意境相似。10.A.破釜沉舟解析思路:成语“国破山河在”表达的是国家遭受破坏,但自然山河依然存在的意境,与“破釜沉舟”表达的决绝态度不符。二、古诗文默写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解析思路: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思路:这是杜甫的《望岳》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的豪情。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析思路:这是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名句,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冬日雪景。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解析思路: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解析思路:这是王维的《鹿柴》中的名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6.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解析思路:这是杜甫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思路:这是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景象。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解析思路:这是王翰的《凉州词》中的名句,描绘了边塞军营中的宴会场景。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解析思路:这是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表达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解析思路:这是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名句,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三、现代文阅读1.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动作、神态、衣着的描写。解析思路: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作者的动作、神态和衣着,展现了父亲的形象。2.作者通过背影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解析思路: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3.“背影”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父亲对作者的关爱和期望。解析思路:文章中,背影象征着父亲的形象,代表了父亲对作者的关怀和期望。4.“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我也看不见了。”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将父亲离开的情景形象化。5.“他的背影,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显得格外高大。”这句话通过拟人手法,将父亲的衣着形象化。6.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为下文描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做铺垫。7.“背影”主题表达了父子情深,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亲情。8.这里的“不近人情”是指父亲在信中不提及家庭事务,只关心自己的身体,显得有些冷漠。9.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描写细腻动人,如“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我也看不见了。”10.“父子情深”主题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亲情的力量。四、文言文阅读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翻译为: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就可以了。解析思路: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字词的准确翻译和句子的通顺。2.“弑”字的解释为:杀害。解析思路: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含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3.“万乘之国,弑其君,必千乘之家”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杀害了它的君主,必然会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家参与其中。解析思路: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的含义为:如果分配公平,就没有贫穷;如果和睦相处,就没有孤独;如果安定团结,就没有倾覆。解析思路: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把握其中的意思。5.孟子在这段话中对君王、大夫、士庶人对待利益的态度是:君王应以仁义为重,大夫应以家国利益为重,士庶人应以个人利益为重。解析思路:分析孟子对不同阶层人的态度,把握其观点。6.结合文章内容,对“仁义”在治国理念中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仁义是治国之基,只有实行仁义,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幸福。7.孟子在这段话中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孟子认为,国家的不幸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财富分配的不均。解析思路:理解孟子提出的观点,把握其意义。8.“争心害理,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义为:争夺之心有害于道德,不知道这样做的可行性。解析思路: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把握其中的意思。9.文章中,找出至少两个反问句,如:“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解析思路: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找出反问句。10.结合文章内容,对“义”在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孟子认为,义是个人修养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只有实行义,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五、作文1.结合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