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与实战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实词理解与运用要求:根据上下文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1.鸿门宴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A.具:详细地B.具:具备C.具:全D.具:具备2.赵王畏秦,欲西和于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和:和解B.和:和平C.和:和谐D.和:友好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A.乘:乘坐B.乘:驾驭C.乘:利用D.乘:乘坐4.然而不察其际,故善用兵者,能夺之也。(《孙子兵法·计篇》)A.际:边际B.际:机会C.际:关系D.际:边界5.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郑重:庄重B.郑重:重视C.郑重:认真D.郑重:庄重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A.效:效果B.效:功效C.效:成效D.效:效果7.沛公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A.留:留下B.留:停留C.留:保留D.留:留下8.乃使张良留谢,称疾不能行。(《史记·项羽本纪》)A.乃:于是B.乃:才C.乃:就D.乃:便9.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郑重:庄重B.郑重:重视C.郑重:认真D.郑重:庄重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A.乘:乘坐B.乘:驾驭C.乘:利用D.乘:乘坐二、文言文虚词辨析与运用要求:根据上下文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正确用法。1.然而不察其际,故善用兵者,能夺之也。(《孙子兵法·计篇》)A.而:连词,表示转折B.而:连词,表示顺承C.而:连词,表示递进D.而:连词,表示因果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A.以:介词,表示目的B.以:介词,表示手段C.以:介词,表示结果D.以:介词,表示原因3.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而:连词,表示转折B.而:连词,表示顺承C.而:连词,表示递进D.而:连词,表示因果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A.以:介词,表示目的B.以:介词,表示手段C.以:介词,表示结果D.以:介词,表示原因5.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而:连词,表示转折B.而:连词,表示顺承C.而:连词,表示递进D.而:连词,表示因果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A.以:介词,表示目的B.以:介词,表示手段C.以:介词,表示结果D.以:介词,表示原因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A.以:介词,表示目的B.以:介词,表示手段C.以:介词,表示结果D.以:介词,表示原因8.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而:连词,表示转折B.而:连词,表示顺承C.而:连词,表示递进D.而:连词,表示因果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A.以:介词,表示目的B.以:介词,表示手段C.以:介词,表示结果D.以:介词,表示原因10.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A.而:连词,表示转折B.而:连词,表示顺承C.而:连词,表示递进D.而:连词,表示因果三、文言文句式分析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特点,并说明其作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3.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6.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9.郑重其事,不敢有违。(《史记·淮阴侯列传》)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庄子·逍遥游》)四、文言文断句练习要求: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断句下列句子。1.楚人三闾大夫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2.屈原既放,乃赋《离骚》3.伤怀来兮哀故国4.怀信侘傺兮,忍而不能舍也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7.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0.索契契之烦冤兮,恐鹈鴂之先鸣也五、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人三闾大夫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以自见。2.屈原既放,居顷襄之世,其志不得伸,乃作《怀沙》。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5.屈原既放,其弟子子兰劝之,曰:“先生忍之,不忍与楚国共命,何如?”6.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7.屈原既放,其志不得伸,乃作《怀沙》以自伤。8.屈原既放,其弟子子兰劝之,曰:“先生忍之,不忍与楚国共命,何如?”9.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10.屈原既放,其志不得伸,乃作《怀沙》以自伤。六、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甚不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既出,其后楚有亡,其后楚有亡,王怒而迁之。屈平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者歌曰:“屈原既死,楚有亡。”于是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怀沙》,盖自怨生也。屈平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后楚复与秦战,大破,楚东迁,为楚有亡。屈平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后楚复与秦战,大破,楚东迁,为楚有亡。屈平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后楚复与秦战,大破,楚东迁,为楚有亡。屈平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后楚复与秦战,大破,楚东迁,为楚有亡。1.简述屈原在楚怀王时期的职务和作用。2.解释“上官大夫”在文中的含义。3.简述屈原被放逐后的生活状态。4.分析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5.简述屈原死后,楚国文学的发展状况。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实词理解与运用1.A解析:根据句意,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这里的“具”表示详细地,与句意相符。2.A解析:根据句意,赵王畏秦,欲西和于秦。这里的“和”表示和解,与句意相符。3.B解析:根据句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乘”表示驾驭,与句意相符。4.A解析:根据句意,而不察其际,故善用兵者,能夺之也。这里的“际”表示边际,与句意相符。5.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郑重”表示庄重,与句意相符。6.C解析:根据句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里的“效”表示成效,与句意相符。7.A解析:根据句意,沛公乃令张良留谢。这里的“留”表示留下,与句意相符。8.A解析:根据句意,乃使张良留谢,称疾不能行。这里的“留”表示留下,与句意相符。9.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郑重”表示庄重,与句意相符。10.B解析:根据句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乘”表示驾驭,与句意相符。二、文言文虚词辨析与运用1.A解析:根据句意,而不察其际,故善用兵者,能夺之也。这里的“而”表示转折,与句意相符。2.A解析:根据句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里的“以”表示目的,与句意相符。3.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而”表示转折,与句意相符。4.A解析:根据句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以”表示目的,与句意相符。5.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而”表示转折,与句意相符。6.A解析:根据句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以”表示目的,与句意相符。7.A解析:根据句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里的“以”表示目的,与句意相符。8.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而”表示转折,与句意相符。9.A解析:根据句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以”表示目的,与句意相符。10.A解析:根据句意,郑重其事,不敢有违。这里的“而”表示转折,与句意相符。三、文言文句式分析1.状语后置句,突出“奔御风”的速度之快。2.宾语前置句,强调“以讨贼兴复之效”的目的。3.谓语前置句,强调“郑重其事”的态度。4.状语后置句,突出“乘奔御风”的速度之快。5.宾语前置句,强调“以讨贼兴复之效”的目的。6.谓语前置句,强调“郑重其事”的态度。7.状语后置句,突出“奔御风”的速度之快。8.宾语前置句,强调“以讨贼兴复之效”的目的。9.谓语前置句,强调“郑重其事”的态度。10.状语后置句,突出“奔御风”的速度之快。四、文言文断句练习1.楚人三闾大夫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以自见。2.屈原既放/乃赋《离骚》3.伤怀来兮/哀故国4.怀信侘傺兮/忍而不能舍也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6.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7.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0.索契契之烦冤兮/恐鹈鴂之先鸣也五、文言文翻译1.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被人诬陷而被放逐,于是创作《离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2.屈原被放逐后,处于楚顷襄王时期,他的志向无法实现,于是创作《怀沙》来表达自己的哀伤。3.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泽畔吟唱,脸色憔悴,身体瘦弱。4.屈原既已死去,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擅长辞赋而以赋见称。5.屈原被放逐后,他的弟子子兰劝他说:“先生忍耐一下,不忍与楚国同命,怎么样?”6.屈原既已死去,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擅长辞赋而以赋见称。7.屈原被放逐后,他的志向无法实现,于是创作《怀沙》来表达自己的哀伤。8.屈原被放逐后,他的弟子子兰劝他说:“先生忍耐一下,不忍与楚国同命,怎么样?”9.屈原既已死去,楚国有宋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