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_第1页
两弹一星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_第2页
两弹一星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_第3页
两弹一星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_第4页
两弹一星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创“两弹一星”事业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至今,这座事业的丰碑仍然高耸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开创者的动人事迹仍然不断被人们传颂,他们创造的崇高的价值观日益显现出其深刻性和重要性。而由两弹一星这个称号所表达出的一种精神,一种对中国国人的期望,却是与那三块纯金的勋章一起永远地留存下去……两弹一星——小名片两弹一星——背景两弹一星——发展历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两弹一星——成就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思考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小名片两弹一星——背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1955196019651975197019801967年6月17日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上天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两弹一星——发展历程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三年之后(1970年),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种尖端技术的国家。

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程开甲、屠守锷、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

一将足顶五师团,奇功盖世耀蓝天;几多蚊蝇逐绿卡,钱公姓钱不爱钱;此生惟愿长报国,楷模永留天地间;泰斗英魂驾鹤去,道德文章真金传。“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邓稼先两弹元勋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我的生命已献给了我未来

的工作,做好这件事情,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两弹一星——成就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1.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新中国

的国际地位。2.增强国防和航天实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3.增强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

量。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我们既要继承“两弹一星"精神,也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一、强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是瑞典的十五分之一,挪威的三十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在一百位以后;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还有很大的反差;

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相当严峻,转变发展方式仍然任重道远;

同时,还需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两弹一星——思考

因此,国人没有任何懈怠的理由,只有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兢兢业业、团结奋斗。这就需要继承两弹一星事业开创者“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以富国强军、民族振兴为已任,并在新的形势下学会科学发展,继续探索和创造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建设科技队伍承担创新重任(一)良好学风源于科学精神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严密、严谨、严肃”,还有团队精神。老一辈科学家这样的学风,才能成就两弹一星这样硬碰硬的业绩。不知浮躁为何物,诚信是起码的要求,没有听说过造假之类的“不端行为”,弹也好,星也好,造假是造不出来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技队伍的基本建设,今天的科技界要像防控SARS和甲型流感一样,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回归科学精神的圣洁。(二)“自主创新”是现在人们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老一辈科学家扎实的功底,整个团队的勤奋拼博。倡科学、民主,平等的讨论,鼓励新思想,学术上提倡争鸣,大家急事业之所急,而非个人急功近利,才会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核武器原理突破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的彭桓武先生却不愿领这个奖,他以一幅对联作解释:“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这种靠集体实现重大创新,正是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大力提倡的。

(三)靠大力协同,实现体现国家意志的目标,是大科学工程成功的要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如果只讲竞争,丢了大协作,就会导致条块分割,低水平的重复,有限的科技资源不能共享,会障碍重大创新的出现。更为深刻的是,会导致人们强化狭隘的单位、小集体乃至个人意识,而淡化了国家意识,降低了人们的思想境界,障碍高素质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这也是一个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值得研究、思考的课题。

(四)管理机制也十分重要

“两弹一星”的突破确有一套调动大家积极性的管理机制。那时虽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提法,却有一批优秀的党政领导者,上自周总理、聂帅,下至支部书记,他们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为基层、为科研人员想得很周到、关心很细致,真是“当好后勤部长”。有代表性的“主任喜,我亦喜”,就是尊重人才、服务人才之意。领导深入群众,使人感受“服务”,而不是“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