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旅游业态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报告TOC\o"1-2"\h\u11799第一章新兴旅游业态概述 3213361.1新兴旅游业态的定义与分类 39671.2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背景 375801.2.1社会经济发展 3275571.2.2科技进步 461771.2.3政策支持 447001.2.4市场需求 4110781.3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 499471.3.1个性化、定制化趋势 4185771.3.2智能化、信息化趋势 4122191.3.3跨界融合趋势 4144111.3.4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 4152691.3.5社会参与度提升趋势 45348第二章乡村旅游 4286572.1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4144272.1.1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及游客数量 5267822.1.2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及特点 5145312.2乡村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5279622.2.1“互联网乡村旅游” 5189632.2.2“农旅融合” 5189382.2.3“乡村民宿” 5141772.3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 5221512.3.1东部沿海地区 5304482.3.2中部地区 6164692.3.3西部地区 6142682.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672842.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18552.4.2丰富旅游产品 695422.4.3提升服务质量 6140432.4.4保护生态环境 627259第三章智慧旅游 6124023.1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6118323.1.1内涵 6121163.1.2特征 6164873.2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持 712543.2.1互联网技术 7290453.2.2物联网技术 7230583.2.3大数据技术 7163953.2.4人工智能技术 7283233.3智慧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7167723.3.1旅游电商 7277333.3.2旅游大数据服务 78193.3.3旅游定制化服务 7132033.3.4旅游金融 7211733.4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 830458第四章文化旅游 835474.1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价值 8256234.2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 8243144.3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8191974.4文化旅游的市场推广策略 912447第五章生态旅游 99345.1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9153525.2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918525.3生态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10285315.4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分析 109400第六章自由行旅游 1059826.1自由行旅游的发展概况 10131826.2自由行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11165326.3自由行旅游的线上线下融合 11317146.4自由行旅游的市场拓展策略 1119830第七章康养旅游 1132517.1康养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12142717.1.1内涵 12118427.1.2特点 1235787.2康养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12262387.2.1跨界融合 12290887.2.2平台化运营 12243497.2.3个性化定制 12171927.2.4社区化运营 12179047.3康养旅游的产品开发与推广 12213897.3.1产品开发 12165837.3.2产品推广 13284407.4康养旅游的产业发展趋势 1365517.4.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3295567.4.2产业链不断完善 13114597.4.3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增多 13295187.4.4跨界融合加速 1312983第八章户外运动旅游 13153788.1户外运动旅游的发展现状 1318368.2户外运动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14303488.3户外运动旅游的安全管理 14255598.4户外运动旅游的市场拓展 158550第九章亲子旅游 15290119.1亲子旅游的市场需求 15237859.1.1市场背景 15267519.1.2市场规模 15310789.1.3市场需求特点 1540109.2亲子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1515759.2.1产品设计原则 15312979.2.2产品开发策略 16196969.3亲子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 16263379.3.1亲子旅游平台 16179869.3.2社群营销 16140709.3.3跨界合作 16135719.4亲子旅游的市场推广策略 1651989.4.1线上线下融合 16195259.4.2品牌建设 16154349.4.3优惠活动 1661919.4.4营销合作 1626002第十章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环境与展望 162748910.1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支持 16729110.2新兴旅游业态的产业协同 172362610.3新兴旅游业态的国际化发展 17498610.4新兴旅游业态的未来展望 17第一章新兴旅游业态概述1.1新兴旅游业态的定义与分类新兴旅游业态是指在传统旅游业务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理,形成的具有创新性、差异性和可持续发展特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新兴旅游业态突破了传统旅游业务的局限,为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其特点,新兴旅游业态可分为以下几类:(1)科技驱动型:如智慧旅游、虚拟现实旅游、无人机旅游等;(2)体验创新型:如探险旅游、定制旅游、主题公园等;(3)融合创新型:如文化体验旅游、农业旅游、养生旅游等;(4)共享型:如民宿、共享住宿、共享旅游服务等。1.2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背景1.2.1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逐渐多样化。新兴旅游业态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1.2.2科技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兴旅游业态的产生和发展。1.2.3政策支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2.4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方式,为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3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1.3.1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新兴旅游业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核心,通过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1.3.2智能化、信息化趋势新兴旅游业态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游客体验。1.3.3跨界融合趋势新兴旅游业态将打破行业界限,实现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1.3.4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新兴旅游业态将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1.3.5社会参与度提升趋势新兴旅游业态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发展,形成企业、社会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二章乡村旅游2.1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游客数量逐年增长。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促进了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增收。2.1.1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及游客数量乡村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占全国旅游市场的比重约为20%。同时游客数量也在持续增长,2019年乡村旅游游客数量达到6.2亿人次,同比增长10%。2.1.2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及特点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包括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这些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亲近自然,游客可以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二是体验性强,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三是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2乡村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乡村旅游商业模式:2.2.1“互联网乡村旅游”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乡村旅游产品、线路、住宿等信息整合到线上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预订服务。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手段,宣传乡村旅游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2.2.2“农旅融合”将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同时带动农产品销售。2.2.3“乡村民宿”以乡村民宿为核心,提供住宿、餐饮、休闲等服务。民宿业主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实现经济效益。2.3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由于地理、资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3.1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市场成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2.3.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和市场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2.3.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较慢,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引导,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有望实现快速发展。2.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下策略值得借鉴:2.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设施。2.4.2丰富旅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2.4.3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2.4.4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章智慧旅游3.1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征3.1.1内涵智慧旅游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支撑下,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和智能化管理,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旅游服务的全新旅游模式。智慧旅游旨在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1.2特征(1)个性化:智慧旅游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2)便捷性: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推送,提高旅游服务的便捷性。(3)互动性:智慧旅游强调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提升游客体验。(4)高效性:智慧旅游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运行效率。(5)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关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2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持3.2.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智慧旅游提供了信息传输和交互的基础平台,使得旅游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3.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旅游服务。3.2.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旅游产业的优化和升级。3.2.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智能化服务,如智能导览、智能问答等。3.3智慧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3.3.1旅游电商旅游电商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旅游产品的一站式预订,提高旅游服务的便捷性。3.3.2旅游大数据服务旅游大数据服务通过对旅游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旅游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3.3.3旅游定制化服务旅游定制化服务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3.3.4旅游金融旅游金融结合旅游业和金融业,为旅游企业提供融资、保险等服务,降低运营风险。3.4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将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应用领域。未来,智慧旅游有望实现以下发展前景:(1)旅游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2)旅游产业运行效率提高,降低运营成本。(3)旅游体验更加丰富,提升游客满意度。(4)旅游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5)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第四章文化旅游4.1文化旅游的内涵与价值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其内涵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表演、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的体验和了解,达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文化旅游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各民族、地区间的了解和友谊;二是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三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四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4.2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突出文化特色,挖掘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二是注重产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三是强化体验性,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四是保障产品质量,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二是开发特色文化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三是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四是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4.3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创新运营模式,实现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拓宽旅游市场;四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与文化产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文化旅游业务;三是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支持优质项目发展;四是培育文化旅游人才,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4.4文化旅游的市场推广策略文化旅游市场推广策略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标市场,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二是创新宣传手段,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力;三是举办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四是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制作高质量的文化旅游宣传资料,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二是开展文化旅游主题线路推广,吸引游客关注;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旅游信息;四是加强与旅游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市场资源。第五章生态旅游5.1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形式,旨在通过旅游活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体验文化、促进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2)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3)强调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4)旅游活动多样化,包括徒步、探险、摄影等。5.2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实现平衡。以下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保证旅游活动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2)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和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3)发展绿色交通,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促进社区参与,保障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中的利益;(5)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秩序。5.3生态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生态旅游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资源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下为生态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的几个方向:(1)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2)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旅游开发;(3)发展智慧旅游,提高旅游服务水平;(4)实施旅游战略,拓展生态旅游产业链;(5)创新营销模式,提高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5.4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分析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客需求多样化,注重旅游体验和环保意识;(2)旅游消费升级,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受欢迎;(3)家庭亲子游、情侣游等细分市场潜力巨大;(4)社交媒体传播助力生态旅游市场拓展;(5)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第六章自由行旅游6.1自由行旅游的发展概况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自由行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行旅游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主安排行程、住宿、交通等,不受旅行社限制的旅游方式。自由行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消费升级,自由行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旅游消费多样化:自由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3)游客年龄结构年轻化:自由行旅游者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更高。6.2自由行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自由行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2)互联网旅游: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3)社群营销:通过社交媒体、旅游论坛等渠道,打造旅游社群,吸引游客加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4)跨界合作:与各类企业、景区、酒店等合作,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6.3自由行旅游的线上线下融合自由行旅游线上线下融合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线上平台建设:构建线上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查询、预订、支付等服务。(2)线下服务升级:提升线下旅游服务品质,包括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环节,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3)线上线下互动:通过线上活动、线下活动等方式,提高游客参与度,增强品牌影响力。(4)跨界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与各类企业、景区、酒店等合作,推出特色旅游产品。6.4自由行旅游的市场拓展策略(1)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提高自由行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产品创新:不断研发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3)市场细分:针对不同年龄、兴趣、消费水平的游客,推出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4)渠道拓展: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5)合作共赢:与各类企业、景区、酒店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第七章康养旅游7.1康养旅游的内涵与特点7.1.1内涵康养旅游,是指以健康养生为核心,融合休闲、度假、康复、养生等多种元素,以满足游客身心健康需求为目标的旅游活动。康养旅游注重旅游者身心健康,强调旅游与养生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养生体验。7.1.2特点(1)注重身心健康:康养旅游强调身心健康的双重提升,既包括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愉悦。(2)个性化服务:康养旅游根据游客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3)多元化产品:康养旅游产品涵盖休闲、度假、康复、养生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4)可持续发展:康养旅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遵循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原则。7.2康养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7.2.1跨界融合康养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跨界融合,如与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结合,形成多元化、互补性的产业链。7.2.2平台化运营康养旅游企业通过搭建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康养旅游服务。7.2.3个性化定制康养旅游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7.2.4社区化运营康养旅游企业以社区为单位,打造康养旅游社区,为游客提供长期、稳定的康养旅游服务。7.3康养旅游的产品开发与推广7.3.1产品开发(1)养生度假产品:以养生度假为核心,打造集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产品。(2)康复疗养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康复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康复疗养产品。(3)养生美食产品:以地方特色美食为基础,融入养生理念,开发养生美食产品。(4)养生文化活动:举办养生文化活动,如养生讲座、养生体验等,提升康养旅游的吸引力。7.3.2产品推广(1)线上推广: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康养旅游产品的线上推广,扩大市场影响力。(2)线下推广:通过举办康养旅游展览、论坛等活动,加强与旅游业界和游客的互动交流。(3)联合推广:与相关产业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广康养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7.4康养旅游的产业发展趋势7.4.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普及,康养旅游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7.4.2产业链不断完善康养旅游产业链将不断拓展,涵盖养生、康复、养老、文化等多个领域。7.4.3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增多康养旅游产品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7.4.4跨界融合加速康养旅游将与其他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第八章户外运动旅游8.1户外运动旅游的发展现状户外运动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业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户外运动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目前我国户外运动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徒步、登山、骑行等户外运动项目,还涌现出了攀岩、皮划艇、滑翔伞等新型户外运动项目。(2)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尝试户外运动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3)产业链逐渐完善。户外运动旅游产业链涵盖了旅游服务、户外用品、运动培训等多个环节,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8.2户外运动旅游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户外运动旅游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以下几种商业模式在户外运动旅游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平台化运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平台,整合各类户外运动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2)联盟式发展。与相关产业企业合作,形成联盟,共同推广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3)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4)体验式营销。通过举办各类户外运动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户外运动的魅力,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8.3户外运动旅游的安全管理户外运动旅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安全管理。以下是户外运动旅游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1)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加强对户外运动旅游企业的监管,保证企业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制度。(2)提升游客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参与户外运动旅游时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3)加强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户外运动旅游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4)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户外运动旅游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施设备安全可靠。8.4户外运动旅游的市场拓展为进一步拓展户外运动旅游市场,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户外运动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2)拓展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户外运动旅游的宣传和推广。(3)创新旅游产品。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更多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户外运动旅游产品。(4)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户外运动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第九章亲子旅游9.1亲子旅游的市场需求9.1.1市场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亲子旅游市场需求逐渐上升。,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希望借助旅游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另,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希望通过亲子旅游增进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因此,亲子旅游市场潜力巨大。9.1.2市场规模我国亲子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亲子旅游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9.1.3市场需求特点(1)旅游产品多样化:家长希望旅游产品能兼顾教育、娱乐、休闲等多方面需求。(2)旅游目的地选择:亲子旅游目的地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科普教育等为主题。(3)旅游服务个性化:家长关注旅游服务的个性化,如定制化行程、特色体验等。9.2亲子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开发9.2.1产品设计原则(1)安全性:保证旅游产品的安全性,为家庭提供放心旅游环境。(2)教育性:融入教育元素,让旅游活动具有实际意义。(3)互动性:增加亲子互动环节,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4)体验性:注重体验感,让家庭在旅游过程中留下美好回忆。9.2.2产品开发策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装交付的购房合同范本
- 物业中介部租房合同范本
- 特色小镇项目的合同范本
- 电商入驻协议合同书范本
- 机器人售后维修合同范本
- 自愿放弃养老协议书模板
- 精装房定价出售合同范本
- 长山中学学生管理协议书
- 给老板签订保底合同范本
- 现金赠与避税协议书范本
- 2023年简约黑板风2023高三复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3上海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诗化小说之红柯《麦子》
-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 烟叶制丝操作工(中级)技能检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石灰窑风险辨识管控、各级隐患排查清单
- 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
- GB/T 4854.1-200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桥梁工程)
- 建设工程创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