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如"崩殂""疲弊""恢弘""妄自菲薄""陟罚臧否"等。理解文中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殷切期望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诸葛亮的分析说理和陈情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以及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和耿耿赤诚,激发学生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敬仰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背诵重点段落。领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和耿耿赤诚,体会其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诸葛亮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学习诸葛亮如何针对刘禅的特点进行委婉而恳切的劝诫,体会其陈情艺术。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理解文意,体会情感。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疑难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和人物情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和一些著名战役的图片,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引导学生回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提问: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蜀汉政权的重要人物有哪些?你对诸葛亮有多少了解?3.引出课题《出师表》,介绍"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让学生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篇表给后主刘禅。(二)背景介绍(3分钟)1.讲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强调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以及他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决心。2.说明当时蜀汉的局势: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元气大伤,不久病逝,年仅十七岁的刘禅即位。此时,蜀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外部曹魏和东吴虎视眈眈,内部益州疲弊,人才匮乏。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决定出师北伐中原,在出征之前写下了这篇《出师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崩殂(cú)、疲弊(bì)、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bó)、陟罚臧否(zhìfázāngpǐ)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如断句不当、语气把握不准等。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整齐、流畅,读出感情。(四)疏通文意(2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每个小组讨论解决成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3.全班共同探讨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解答。重点讲解以下实词、虚词和句子:实词崩殂:古时指皇帝死亡。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恢弘:发扬,扩展。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郭攸之、费祎、董允:人名,都是当时蜀汉的贤臣。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虚词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连词,用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来)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介词,在)欲报之于陛下也(介词,给)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对文意的理解。(五)文本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第一部分(15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第二部分(67段):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三条建议的重要性,表达出师北伐的决心。2.分析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请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广开言路"的语句,如"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后主刘禅广开言路?这对治理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广开言路可以使刘禅了解下情,听取各方意见,避免决策失误,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3.分析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找出文中体现"严明赏罚"的句子,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等。讨论:诸葛亮主张怎样进行赏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归纳:赏罚分明可以使朝廷内外公正无私,激励臣子们尽忠职守,从而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4.分析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找出相关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探讨:为什么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贤臣能够辅佐君主,为国家出谋划策,使国家繁荣昌盛;小人则会蛊惑君主,败坏朝政,导致国家走向衰败。所以亲贤远佞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六)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朗读情况、文意疏通以及三条建议的分析。2.强调诸葛亮在文中所表达的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和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鼓励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和耿耿赤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七)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课文第15段。2.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文言实词、虚词的部分。五、教学反思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走进《出师表》。朗读环节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感知,但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和语气把握上仍需加强。疏通文意时,学生基本能借助注释理解大意,但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还存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