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1页
新课标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2页
新课标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3页
新课标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4页
新课标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4·济宁二模)20世纪30年头,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消遣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嬉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然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旺盛解析:选B。材料供应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头,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消遣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材料供应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头,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解除A项;材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消遣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解除C项;材料没有供应新政的任何信息,解除D项。2.(2024·盐城期中)下列是胡佛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部分做法。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为罗斯福新政供应借鉴C.实现了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解析:选B。胡佛的做法是国家干预,但他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对罗斯福新政有借鉴作用,故B项正确;实现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是有限的,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因此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3.(2024·北京昌平区二模)读下表,下列选项与此时期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缘由相关的是,美国()1932—1936年美国财政收支状况表(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全部的金额收入支出盈余或赤字193219244659-2735193319974598-2601193429556541-3586193536096412-2803193639238228-4305A.兴办大量公共工程B.实施欧洲经济救济安排C.投资信息技术产业D.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选A。通过题干所供应的时间段可知,表格所反映的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罗斯福实施新政之后的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表格中“盈余或赤字”列内容可知,政府的财政赤字整体呈增加趋势,说明在罗斯福执政期间,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扩大财政支出,实行了兴办大量公共工程等诸多措施,故选A项。4.(2024·北京海淀区联考)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很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接着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C.复原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选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复原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选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对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同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苏联领导人是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解除D项。5.(2024·滨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见苏联应当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观点()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供应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解析:选D。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见苏联应当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说明当时还有不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声音,故选D项;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是斯大林模式,解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也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描述,解除。6.20世纪30年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学问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安排’的隐私”。莫斯科“安排”()A.开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是战胜一切法西斯主义的强大精神力气C.是新兴独立国家借鉴的模式D.推动西方国家向宏观调控的现代经济过渡解析:选D。依据材料“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学问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安排’的隐私”可知,西方在遭受经济危机后,向苏联“安排”学习借鉴,推动西方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代,故选D项;“斯大林模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解除A项;20世纪30年头,法西斯势力刚刚兴起,解除B项;材料“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学问分子”主要指代西方社会,解除C项。7.(2024·德阳二模)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忱D.安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到1940年其工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其缘由在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得以依据安排调配和运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故选D项;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缘由,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缘由,而B项只是在陈述事实,解除B项;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忱是一般缘由,不是主要缘由,解除C项。8.(2024·潍坊二模)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在赫鲁晓夫的提倡下,围绕此建议绽开了学术探讨。这一探讨()A.主见复原新经济政策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肯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主动性,故选D项;1921年到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解除A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这是使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而不是步入市场轨道,解除B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这是使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这并不能动摇公有制的地位,解除C项。9.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苏联的改革()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激活了集体农庄C.肯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主动性D.调整了全部制结构解析:选C。依据材料“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知,工农业产值的增长,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肯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劳动主动性,故选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照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修正,解除A项;“激活了集体农庄”不能涵盖“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解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照旧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单一的公有制,解除D项。10.(2024·南通一模)20世纪70年头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峻,各种社会冲突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逆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解析:选C。20世纪70年头到80年头初期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项;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后期,解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陷入逆境是在20世纪50年头末60年头初,解除B项;戈尔巴乔改革是在1985年之后,解除D项。11.(2024·吉林三模)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依据呈现的国有经济的比重可知()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A.发达国家起先仿效社会主义安排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C.六国普遍实行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D.发达国家照旧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体现出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国家对经济干预剧烈,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解除;“国有经济比重”体现不动身展快慢的信息,解除B项;从“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中可以看出多数国家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没有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解除C项。12.(2024·潍坊二模)读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镑)。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无无其他补贴50.130.1无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头初的英国()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峻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解析:选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中高收入家庭的月收入差距很大,但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说明政府在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上成效显著,故选A项;表格数据说明低收入家庭收入低,但低收入家庭不完全是工人,解除B项;表格反映的是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表格中没有体现国家财政赤字,解除C项;表格反映的是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表格中没有体现福利规模的降低,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达州一诊)20世纪30年头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状况。在农产品严峻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材料二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峻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限制,加大农业探讨与教化的推广,设立农业探讨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化推广到地方层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头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头末至30年头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逆境。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逆境实行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逆境,据材料一“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方面进行回答;由材料一“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得出农业市场“滞胀”;据材料一“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从土地租售状况方面回答。其次小问国际背景,据材料一“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并结合所学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进行回答。第三小问国内政策因素,据材料一“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状况”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普遍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得出长期奉行自由主义。(2)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二,从加强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探讨与教化等方面概括回答。其次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从国家干预方面回答。第三小问影响,从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复原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冲突等方面回答。答案:(1)逆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国际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国内政策因素:长期奉行自由主义。(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探讨与教化。特点:国家干预。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复原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冲突。14.苏联“五年安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据预先编制的具体安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安排1928—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个五年安排1933—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其次第三个五年安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斗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二五年安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好像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缘由是,依据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峻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缕、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化受统一管理和全部沟通媒介受严格限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安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好像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胜利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其次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改变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特别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安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将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看法转变为真正的爱好,有时转变为仿照。……有些国家甚至起先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安排,希望来减轻本土的经济困难。——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安排”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学问,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安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1)抓居处问“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回答“五年安排的实施对苏联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五年安排的实施使得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五年安排实施过程中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本问回答好的关键有二,一是材料观点是什么,必需明确归纳;二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由材料“苏联人的衣衫褴缕、食物单调、住房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