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15PAGE12《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技术报告《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项目组2024年3月目录TOC\o"1-2"\h\z\u1项目来源…………………32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32.1问卷调查……………32.2开展数据收集、试验………………42.3工业验证……………52.4会议研讨……………53标准主要内容……………63.1标准名称……………63.2引言…………………63.3范围…………………63.4规范性引用文件……………………63.5术语和定义…………………………73.6总体要求……………93.7工艺技术要求………………………93.8通用条件保障……………………19附录1分选后烟叶杂物试验分析报告…………………24附录2打叶复烤分选场地照明条件分析报告…………31附录3片烟复烤温度设置分析报告……………………42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571项目来源《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是国家烟草专卖局2021年下达的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国烟科[2021]169号),合同号为2021B046。2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经过四个阶段。2.1问卷调查项目组通过在行业内开展问卷调查,获取行业内各单位对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共收到77家单位/打叶复烤加工点的反馈(其中郑州烟草研究院1家、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1家、卷烟工业企业23家、打叶复烤加工点52家),具体情况见表1。表1调查问卷反馈单位明细表序号类别单位名称序号类别单位名称1卷烟工业企业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打叶复烤加工点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复烤车间2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3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3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4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4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二车间5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红云红河集团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6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复烤车间7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78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湘西鹤盛原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9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9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10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0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11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1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12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2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13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3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复烤厂14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4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复烤厂15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5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复烤厂16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6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泸西复烤厂17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7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陆良复烤厂18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8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麒麟复烤厂19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9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师宗复烤厂20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石林复烤厂21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1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复烤厂22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2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宣威复烤厂23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23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复烤厂1科研院所郑州烟草研究院24打叶复烤加工点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复烤厂25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湄潭复烤厂26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复烤厂27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黔西南复烤厂28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铜仁复烤厂1省局公司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29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复烤厂30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31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会东复烤厂32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复烤厂33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复烤厂34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南阳复烤厂35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宝丰复烤厂36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天昌复烤厂37山东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潍坊复烤厂38山东烟叶复烤有限公司诸城复烤厂39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郴州复烤厂40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永州复烤厂41湖北烟草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复烤厂42湖北烟草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复烤厂43重庆烟叶复烤有限公司彭水复烤厂44重庆烟叶复烤有限公司万州复烤厂45华环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华环生产加工中心46华环国际烟草有限公司涡阳复烤厂47江西赣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48咸阳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49广东韶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50广西伊灵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51浏阳天福打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52常德芙蓉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调查问卷,项目组获取了打叶复烤工艺技术现状,对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了思路和依据。通过会议研讨,明确了标准框架和各章条的主要内容要求。2.2开展数据收集、试验本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来源包括:原标准、GB/T23220.1—2023《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YC/T370—2023《烤烟中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TC/Z575—2018《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YC/T538—2015《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卷烟工艺规范》、《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等,对上述标准、文件中未列出的、不明确的、不适宜的要求,例如烟叶分选杂物指标、分选场地光源要求、复烤干燥区最高温度等,分别在20家打叶复烤加工点开展数据收集和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要求。分析报告详见附录1《分选后烟叶杂物试验分析报告》、附录2《打叶复烤分选场地照明条件分析报告》、附录3《片烟复烤温度设置分析报告》。2.3工业验证为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及科学性,在18家单位30个打叶复烤加工点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业验证,进行标准内容普适性验证、检测方法可操作性验证,获取对标准验证稿的意见。形成验证报告,见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2.4会议研讨项目组召开了五次标准研讨会,每次根据会议目的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以达成共识,确保标准各项要求均有来源和依据。1)第一次研讨会,对调研问卷结果进行讨论,明确了标准框架和各章条的主要内容要求。2)第二次研讨会,研讨标准讨论稿一稿,结合打叶复烤实际讨论原标准、GB/T23220.1—2023《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YC/T370—2023《烤烟中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TC/Z575—2018《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YC/T538—2015《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卷烟工艺规范》、《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中可借鉴采纳的内容,明确修改要求,对未明确或不适宜的要求,例如烟叶分选杂物指标、分选场地光源要求、复烤干燥区最高温度等,提出开展数据收集和试验。3)第三次、第四次研讨会,分别根据数据收集、试验结果反复研讨修改标准。4)第五次研讨会,讨论修改第三稿,形成标准讨论稿四稿(验证稿);讨论工业验证方案,形成开展标准验证的通知下发。5)第六次研讨会为线上讨论,讨论验证报告及建议反馈,形成征求意见稿。3标准主要内容3.1标准名称本标准是对YC/Y146—2010《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的修订,标准名称不变。3.2引言新增了引言,阐述标准修订的原因和目的。原因一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工艺技术的发展,三是与之协调使用的YC/T147修订后发布实施;目的一是满足中式卷烟品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原料保障要求;二是推动行业打叶复烤技术升级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推动打叶复烤加工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3.3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打叶复烤生产加工的总体要求、工艺技术要求和通用条件保障。本标准适用于烤烟和白肋烟。3.4规范性引用文件新增了13项标准、替换了3项标准,删除了9项标准,确保规范性引用文件的适用和现行有效。梳理标准文本中规范性引用的标准,按照GB/T1.1—2020的要求进行有序排列,并按照规范的引导语进行叙述。1)GB2635烤烟2)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增)3)GB/T8966白肋烟4)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新增)5)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新增)6)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增)7)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增)8)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新增)9)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新增)10)GB/T18771.2—2015烟草术语第2部分:烟草制品与烟草加工(替换)11)GB/T23220.1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新增)12)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技术规范(新增)13)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新增)14)YC/T137复烤片烟包装瓦楞纸箱包装(替换)15)YC/T147打叶烟叶质量要求(替换)16)YC/T491复烤产品包装内衬聚乙烯薄膜袋(新增)17)YC/T492.1烟叶包装标签标识第1部分:标识编码(新增)18)YC/T538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新增)3.5术语和定义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本标准修改了4个术语和定义、新增了5个术语和定义、删除了3个术语和定义,1个术语和定义不变。具体如下:3.5.1修改4个定义1)真空回潮。在原定义基础上结合《卷烟工艺规范》和实际进行修改:在真空条件下对烟叶进行增温增湿的工艺过程。2)叶梗分离。原定义名称是打叶风分,与《卷烟工艺规范》、《打叶烟叶质量要求》协调一致,名称改为叶梗分离,定义内容也稍作修改:利用机械和风力的方法将叶片与烟梗分离的工艺过程。3)片烟复烤。原定义名称是叶片复烤,与《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协调一致,名称改为片烟复烤,定义内容也稍作修改:通过干燥、冷却、回潮,使去梗后片烟含水率达到规定指标,以利于长期贮存和醇化的工艺过程。4)片烟包装。原定义名称是叶片包装,与GB/T18771.2—2015《烟草术语第2部分:烟草制品与烟草加工》、《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协调一致,名称改为片烟包装,定义内容引用GB/T18771.2—2015的4.3.11:对复烤后片烟进行批量计量、预压成型、打包捆扎、标识的工艺过程。3.5.2新增5个定义片烟、烟梗、片烟结构、烟梗结构、加工批次,片烟和烟梗是打叶烟叶的两个类别,直接引用了GB/T18771.2—2015《烟草术语第2部分》的定义;片烟结构和烟梗结构分别是片烟和烟梗的指标项目,加工批次是打叶复烤生产加工常用的一个重要词语,直接引用了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的定义。具体定义如下:1)片烟。引用GB/T18771.2—2015《烟草术语第2部分烟草制品与烟草加工》的定义3.6:打叶或抽梗后的烟叶叶片。2)烟梗。引用GB/T18771.2—2015《烟草术语第2部分烟草制品与烟草加工》的定义3.9:烟叶上直径大于1.5mm的主脉。3)片烟结构。引用了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的定义3.4:片烟大小的分布状态。4)烟梗结构。引用了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的定义3.5:烟梗长短、粗细的分布状态。5)加工批次。引用了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的定义3.6:在一定时间内,同一烟叶原料,经相同加工方法连续生产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或成品。3.5.3删除了3个定义1)切尖。因为标准文本提及不超过2次,删除。2)全叶打叶。因为标准文本没有提及,删除。3)烟梗复烤。理解无歧义,不需要定义,删除。3.5.4保持不变1个定义润叶:对烟叶进行一定程度地加温加湿处理,增强烟叶韧性和耐加工性的工艺过程。3.6总体要求新增内容。总体要求是基于打叶复烤作为卷烟生产制造前端的一个加工过程,从卷烟大工艺出发,对打叶复烤工艺过程提出的加工技术总要求。从发挥烟叶原料使用价值、均质化加工、智能控制水平、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工信息链、打叶复烤工艺管理、工艺质量风险防控与杂物控制、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3.7工艺技术要求工艺技术要求是本标准的重点,包括各工序的工艺任务、来料要求、质量要求、设备性能和技术要点。内容的确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一是工序名称的确定,原标准工序为备料、真空回潮、铺叶切尖解把、润叶、筛砂分选、叶基叶尖挑选、定量与喂料打叶去梗、贮叶配叶、叶片复烤、烟梗复烤、碎片和碎末的处理、包装(分为叶片包装、烟梗包装、碎片和碎末包装)、凉箱(包)。通过在行业内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各工序的建议,具体情况见表2。表2工序名称行业问卷调查反馈及会议讨论情况序号工序反馈数建议讨论后确定1烟叶接收71建议从备料工序中单列该工序单列工序,名称改为烟叶收储2仓储养护1建议增加在烟叶收储工序体现3烟叶分选74建议从备料工序中单列该工序单列工序4备料74建议拆分拆分,涉及内容在烟叶收储、烟叶分选、投料工序体现5真空回潮72建议保留保留6铺叶切尖解把72建议改为投料改为投料工序,涵盖备料、组配、高架库内容7组配投料4建议增加8高架库2建议增加9润叶74建议保留保留10筛砂分选67无质量要求,建议不单独设置工序设备在一润二润之间,并入润叶工序11贮叶配叶72无质量要求,建议不单独设置工序设备在投料、润叶、片烟复烤工序均有,涉及内容在投料工序、片烟复烤工序体现12定量与喂料68无质量要求,建议不单独设置工序涉及内容在片烟复烤工序体现13打叶去梗74保留名称改为叶梗分离工序14大片再处理1建议增加在叶梗分离工序体现15片形调控1建议增加在叶梗分离工序体现16片烟复烤74保留保留17杂物剔除2建议增加涉及内容在烟叶分选和片烟复烤工序体现18片烟包装74保留保留19烟梗复烤74保留合并为烟梗复烤包装20烟梗包装74保留21烟梗分选(长度/直径筛分)1建议增加在烟梗复烤包装工序体现22碎片、碎末复烤72保留合并为碎片、碎末复烤包装23碎片、碎末包装72保留24凉箱(包)70保留保留通过项目组会议研讨后确定各工序名称为烟叶收储、烟叶分选、真空回潮、投料、润叶、叶梗分离、片烟复烤、片烟包装、烟梗复烤包装、碎片碎末复烤包装、凉箱(包)。二是确定各工序二级条标题,原标准为工艺任务、来料要求、质量要求、设备要求和过程要求,参考《卷烟工艺规范》,经讨论确定为工艺任务、来料要求、质量要求、设备性能和技术要点。工序是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一个小过程,即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活动。逻辑是:工艺任务--工序做什么,来料要求--工序输入要求,质量要求--工序输出要求,设备性能--工序主要设备设施要求,技术要点--工序关键和特殊要求。三是借鉴《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等标准和文件对原标准进行内容的增加和修改。四是结合20家打叶复烤加点工数据收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30家打叶复烤加点工进行工业验证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以及18家单位的建议经过会议研讨后确定。3.7.1烟叶收储3.7.1.1工艺任务检验、接收烟叶,按照一定规则分类入库、储存养护。3.7.1.2来料要求来源:原标准、GB/T23220.1《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和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3.7.1.3质量要求同来料要求外增加烟叶储存分类、数量、货位等信息标识清晰准确。3.7.1.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GB/T23220.1《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中烟叶复[2020]67号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2烟叶分选3.7.2.1工艺任务对烟叶进行挑选分类,剔除杂物和无使用价值烟叶,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质量一致性,按一定规则入库暂存。3.7.2.2来料要求来料产地、等级等信息准确无误。3.7.2.3质量要求表3分选后烟叶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烟叶杂物合格率%≥70.0烟叶质量符合率%≥86.0来源:YC/Z575-2018《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烟叶杂物合格率见附录1《分选后烟叶杂物试验分析报告》、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3.7.2.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中烟叶复[2020]67号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GB/T23220.1《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YC/Z575-2018《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分选场地光源条件(来源见附录2《打叶复烤分选场地照明条件分析报告》、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3.7.3真空回潮3.7.3.1工艺任务增加烟叶的含水率和温度,使烟叶易于松散。3.7.3.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因为上工序烟叶分选属于可选工序,来料包括未分选烟叶和未分选烟叶。3.7.3.3质量要求定性要求:真空回潮后烟叶应柔软、易于松散,色泽不得明显转深,无潮红、水渍烟叶;定量要求见表4。表4真空回潮后烟叶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烟叶含水率a%设计值±1烟叶温度b℃设计值±5含水率设计值宜在15%~20%.温度设计值宜在40℃~65℃。来源:《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3.7.3.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4投料3.7.4.1工艺任务将烟叶按照投料配比要求连续、均匀投入生产线,实现模块配比的均匀性、准确性、完整性。3.7.4.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因为上工序真空回潮属于可选工序,来料包括未回潮烟叶和回潮后烟叶。3.7.4.3质量要求定性描述:铺叶产地、等级准确无误,投料均匀,配比完整。3.7.4.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YC/Z603-2023《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技术规程》、中烟叶复[2020]67号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5润叶3.7.5.1工艺任务增加烟叶含水率和温度,使烟叶松散柔软;控制烟叶流量均匀稳定;剔除杂物。3.7.5.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5.3质量要求定性要求是润叶后烟叶应松散柔软,色泽不应明显转深,无潮红、水渍、蒸片烟叶;定量要求见表5。表5润叶烟叶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一润a烟叶含水率%设计值±1烟叶温度℃设计值±5二润b烟叶含水率%设计值±1含水率标准偏差%≤0.70烟叶温度℃设计值±5a一润含水率设计值宜在16%~20%,温度设计值宜在45℃~60℃;如润叶尖(基),含水率和温度设计值参照一润。b二润含水率设计值宜在16%~21%,温度设计值宜在45℃~65℃。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3.7.5.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6叶梗分离3.7.6.1工艺任务将烟叶分离成符合质量要求的片烟和烟梗。3.7.6.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6.3质量要求质量要求见表6。表6叶梗分离后烟叶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上等烟中等烟下低等烟片烟片烟结构a大片率%≤45.0≤50.0/大中片率烤烟≥78.0≥77.0≥75.0白肋烟≥76.0≥74.0≥70.0大中小片率≥94.0≥92.0≥92.0碎末率<0.8<0.8<1.0叶中含梗率烤烟%≤1.5白肋烟≤2.0叶中含粗梗b率%≤0.4烟梗长梗c率%≥65.0梗中含叶率%≤1.2大片指尺寸大于25.4mm×25.4mm的片烟;中片指尺寸小于25.4mm×25.4mm且大于12.7mm×12.7mm的片烟;小片指尺寸小于12.7mm×12.7mm且大于6.35mm×6.35mm的片烟;碎片指尺寸小于6.35mm×6.35mm且大于2.36mm×2.36mm的片烟;碎末指尺寸小于2.36mm×2.36mm的片烟。粗梗指直径大于2.38mm的烟梗。长梗指长度大于20mm的烟梗。来源: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3.7.6.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和《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7片烟复烤3.7.7.1工艺任务调节和平衡前后工序的加工时间和生产能力;调控叶梗分离后片烟的含水率和温度;剔除杂物。3.7.7.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7.3质量要求定性要求为复烤后片烟色泽不应明显转深,无水渍、烤红、潮红片烟;定量要求见表7。表7复烤后片烟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机尾含水率%11.0~13.5机尾左中右含水率极差%≤1.0机尾温度℃45.0~55.0机尾杂物一类杂物个/次0二类杂物≤1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3.7.7.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片烟复烤温度设置来源见附录3《片烟复烤温度设置分析报告》、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3.7.8片烟包装3.7.8.1工艺任务将复烤后片烟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称重、包装、标识。3.7.8.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8.3质量要求质量要求见表8。表8包装片烟质量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要求含水率%10.5~13.0含水率标准偏差%≤0.33温度℃≤45.0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DVR)%≤10.0主要化学成分烟碱变异系数%≤5.0烟碱、总氮、钾标注值±标注值×15%氯标注值±0.2水溶性总糖、还原糖烤烟标注值±标注值×15%白肋烟标注值±0.5净重kg标称值±0.5纸箱质量、规格/应符合YC/T137的规定包装外观箱体/箱体端正,无破损、无污染;成型箱回涨高度应小于5Omm。捆扎/搭口紧密;4条捆扎带走直拉紧,平行且等距。标识/标识完整、字迹清晰,粘贴工整;标识内容应符合YC/T492.1的规定。来源: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YC/T492.1《烟叶包装标签标识第1部分:标识编码》。3.7.8.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9烟梗复烤包装3.7.9.1工艺任务调控叶梗分离后烟梗的含水率和温度;按照一定的规格分类后进行称重、包装、标识。3.7.9.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9.3质量要求质量要求见表9。表9烟梗复烤包装质量指标指标单位要求含水率%8.0~13.0温度℃≤45.0烟梗结构长梗率%≥85.0碎梗率%≤5.0净重箱装kg标称值±0.5袋装kg标称值±0.2纸箱质量、规格/应符合YC/T137的规定。包装外观纸箱包装箱体/箱体端正,无破损、无污染;成型箱回涨高度应小于5Omm。捆扎/搭口紧密;4条捆扎带走直拉紧,平行且等距。麻袋包装a包体/无破损、无污染。缝合/无脱针、无断线、无渗漏。标识/标识完整、字迹清晰,粘贴工整;标识内容应符合YC/T492.1的规定。a麻袋包装宜使用内衬薄膜袋,内衬薄膜袋的质量要求应符合YC/T491的规定。来源: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YC/T492.1《烟叶包装标签标识第1部分:标识编码》(征求意见稿)。3.7.9.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10碎片碎末复烤包装3.7.10.1工艺任务调控碎片、碎末的含水率和温度;按照一定的规格分类后进行称重、包装、标识。3.7.10.2来料要求尺寸小于6.35mm×6.35mm的片烟。3.7.10.3质量要求质量要求见表10。表10碎片碎末复烤包装质量指标指标单位要求含水率碎片%8.0~13.0碎末%≤13.0温度℃≤45.0净重箱装kg标称值±0.5袋装kg标称值±0.2纸箱质量、规格/应符合YC/T137的规定。包装外观纸箱包装箱体/箱体端正,无破损、无污染;成型箱回涨高度应小于5Omm。捆扎/搭口紧密;4条捆扎带走直拉紧,平行且等距。麻袋包装a包体/无破损、无污染。缝合/无脱针、无断线、无渗漏。标识/标识完整、字迹清晰,粘贴工整;标识内容应符合YC/T492.1的规定。a麻袋包装宜使用内衬薄膜袋,内衬薄膜袋的质量要求应符合YC/T491的规定。来源:YC/T147—2023《打叶烟叶质量要求》、YC/T492.1《烟叶包装标签标识第1部分:标识编码》(征求意见稿)。3.7.10.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7.11凉箱(包)3.7.11.1工艺任务降低包装后片烟、烟梗、碎片、碎末的箱(包)芯温度。3.7.11.2来料要求为上工序质量要求。3.7.11.3质量要求箱(包)芯温度≤35℃。3.7.11.4设备性能、技术要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和工业验证反馈。3.8通用条件保障为新增内容,《卷烟工艺规范》和YC/T584-2019《再造烟叶工艺规范》均有通用条件保障内容,且调查问卷反馈中多家单位建议,考虑本标准作为工艺规范的内容完整性,在原标准车间环境的基础上丰富。按人、机、能、环、信、测的逻辑,将通用条件保障分为人员要求、设备保障要求、加工能源要求、生产环境和环保要求、信息系统要求、检测要求。3.8.1人员要求关注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人员的要求,一是工艺管理人员,二是设备操作人员和烟叶分选操作人员,三是质量检验和烟叶分选质量检验人员。来源:中烟叶复[2020]67号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卷烟工艺规范》。3.8.2设备保障要求一是设备性能要求,二是设备性能评价和点检维保要求,三是在线计量、检测装置要求,三是检测、计量仪器性能要求和检定、校验要求。内容来源:原标准、《卷烟工艺规范》、JJG(烟草)27-2010《烟草加工在线红外测温仪检定规程》、JJG(烟草)29-2011《烟草加工在线水份仪检定规程》、JJG195-2019《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3.8.3加工能源要求打叶复烤需要的加工能源包括水、电、压缩空气和蒸汽的要求.来源:《卷烟工艺规范》、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8.4生产环境和环保要求工作场所一是温湿度要求、二是照明要求,三是粉尘浓度要求,四是噪声要求,五是防虫要求;环保一是废水排放要求、二是废气排放要求、三是噪声排放要求、四是废弃物处置要求。来源: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设计技术规范》、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YC/T538《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3.8.5信息系统要求信息系统要求包括制造执行系统要求和集散控制系统要求。来源:《卷烟工艺规范》、调查问卷反馈。3.8.6检测要求3.8.6.1确定检测指标通过开展行业调研,整理出各单位建议的所有需要检测的指标,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必检指标和参考指标;一个维度是在线指标和离线指标,见表11。表11工序过程检测指标工序检测(监视)指标必检指标参考指标烟叶收储净重●、含水率●、包温●、杂物●、虫情●、霉变及异味●、包装外观●品质●、砂土率●、自然碎片率●原烟含梗率●、含水率○、净重○主要化学成分●/○、粘附力●、剪切强度●、穿透强度●、抗张强度●、叶梗结合力●、单叶长●、叶宽●、叶重●、厚度●、密度●烟叶分选分选烟叶质量符合率●、分选烟叶杂物合格率●、分选烟叶损耗率●净重●、投料切断率●真空回潮含水率●、温度●回透率●、颜色○润叶一润含水率●、一润温度●、二润含水率●、二润温度●、二润流量变异系数○含水率○、温度○、润后颜色○叶梗分离片烟结构●、叶中含梗率●、叶中含粗梗率●、长梗率●、梗中含叶率●片烟复烤冷房含水率●、冷房左右含水率极差●、机尾含水率●、机尾左中右含水率极差●、机尾温度●、机尾杂物●烤前流量变异系数○、烤前含水率○、烤前温度○、机尾温度○片烟包装含水率●、含水率标准偏差●温度●、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主要化学成分●、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净重○、杂物●烟梗复烤包装含水率●、烟梗结构●、温度●、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烤后杂物●、净重○、含水率○碎片碎末复烤包装碎片含水率●、碎片温度●、碎片净重●、碎末含水率●、碎末温度●、碎末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烤后杂物●、净重○、含水率○凉箱(包)温度●注:●离线○在线。经讨论后确定各工序提出明确要求中的指标都是必须检测的指标,需提供检测方法;其他的作为参考指标,以资料性附录列出。工序过程必检指标及方法见表12,工序过程参考指标见表13。表12工序过程必检指标及方法工序指标方法烟叶收储净重、含水率、杂物、虫情、霉变及异味、包温、包装外观附录B.1烟叶分选分选烟叶质量符合率、分选烟叶杂物合格率、分选烟叶损耗率附录B.2真空回潮含水率、温度YC/T147润叶一润含水率、一润温度、二润含水率、二润温度、二润含水率标准偏差YC/T147二润前流量变异系数附录B.3叶梗分离片烟结构、叶中含梗率、叶中含粗梗率、长梗率、梗中含叶率YC/T147片烟复烤冷房含水率、冷房左右含水率极差、机尾含水率、机尾左中右含水率极差、机尾温度、机尾杂物YC/T147片烟包装含水率、含水率标准偏差、温度、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主要化学成分、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YC/T147烟梗复烤包装含水率、温度、烟梗结构、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YC/T147碎片碎末复烤包装含水率、温度、净重、包装外观、纸箱质量和规格YC/T147凉箱(包)温度附录B.4表13工序过程参考指标工序指标烟叶收储品质●、砂土率●、自然碎片率●、物理特性●、原烟含梗率●、主要化学成分●/○、含水率○、净重○烟叶分选净重●、物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投料切断率●真空回潮回透率●、颜色○润叶含水率○、温度○、润后颜色○片烟复烤烤前流量变异系数○、烤前含水率○、烤前温度○、机尾温度○片烟包装净重○、杂物●烟梗复烤包装杂物●、净重○碎片碎末复烤包装杂物●、净重○、含水率○注:●离线○在线。3.8.6.2确定各必检指标的检测方法烟叶收储工序各指标的检测方法,是借鉴GB/T23220.1《烟叶储存保管方法第1部分:原烟》中入库检验内容,结合打叶复烤企业实际修改形成;烟叶分选工序各指标的检测方法,是借鉴YC/Z575-2018《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中质量检验方法,结合打叶复烤企业实际修改形成;真空回潮、投料、润叶、叶梗分离、片烟复烤、片烟包装、烟梗复烤包装、碎片碎末复烤包装工序的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均按照YC/T147《打叶烟叶质量要求》执行;凉箱(包)工序温度指标的检测方法,是在原标准的基础上YC/T147《打叶烟叶质量要求》修改形成。最后通过工业验证后根据建议修改完善形成。附录1分选后烟叶杂物试验分析报告1目的《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项目组在研究过程发现,大部分企业认为《烤烟中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打叶复烤初烤烟选叶指南》中选后烟叶杂物的判定指标值不适用,为了测试选后烟叶杂物的适宜指标值,在22家打叶复烤加工点开展试验。2材料与方法统计22家打叶复烤加工点687个烟叶分选批次,取选后烟叶杂物的检测结果,按一二类杂物类别分别计数统计汇总。3数据集统计烟叶分选记录,有效记录572条,检测次数20606次,分选后烟叶杂物按产地、部位和选叶方式三个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由图1可知,不同产地测试样本分布占比不同;不同部位测试样本分布中,中部烟占比56.99%,上部烟占比29.37%,下部烟占比12.06%,中下部烟占比1.57%;不同分选方式测试样本分布中,精片选占比45.80%,片选占比37.76%,普选占比16.43%。图附录1-1数据集结构4结果与分析4.1结果分布对杂物数量和检测次数进行计算,得到“单次平均检出一类个数”、“单次平均检出二类个数”,通过统计分析,见表1和图2-5,结果表明:4.1.1一类杂物单次平均检出个数最大值5.4个,最小值0,平均值0.23个,中位数0.08个,上四分位数Q3=0.22个(在n=572中代表3/4即75%的值),上临界值=0.52个(判断离群)。4.1.2二类杂物单次检出个数最大值7.3个,最小值0,平均值0.72个,中位数0.33个,上四分位数Q1=1.00个(在n=572中代表3/4即75%的值),上临界值=2.35个(判断离群)。4.1.3一类杂物主要集中在0个附近,二类杂物主要集中在1个以内。表附录1-1单次检出杂物数量分析表统计量单次检出一类个数单次检出二类个数一般统计量N572572MIN0.000.00MAX5.417.34均值0.230.72标准差0.541.09标准误差0.020.04传统箱线图下四分位Q10.000.10中位数0.080.33上四分位Q30.221.00四分位距IQR0.220.90Q1-1.5IQR-0.33-1.25Q3+1.5IQR0.552.35下限0.000.00上限0.522.35图附录1-2杂物分布箱线图图附录1-3单次平均杂物个数与部位分布图附录1-4单次平均杂物个数与挑选方式分布图附录1-5单次平均杂物个数与产地分布4.2要因分析要因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如表2-3。原假设:H0被择假设:H0当F<表附录1-2一类杂物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统计量F概率产地10.180140.727132.650.0009部位0.08030.026750.100.9613挑选方式5.20722.603499.500.0001误差151.2635520.27403总和166.468571表附录1-3二类杂物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统计量F概率产地83.220145.944286.050.0000部位7.98732.662312.710.0444挑选方式39.819219.9093220.270.0000误差542.1535520.98216总和673.9095714.3杂物批判定指标一框烟叶中杂物个数遵循泊松分布,图2中单框一类杂物平均个数为0.23,单框二类杂物平均个数为0.72,那么根据式(1)泊松分布概率函数计算出不同杂物个数的概率,如图附录1-6。px式中x为缺陷个数,λ为单位产品平均缺陷个数。图附录1-6杂物个数概率如果单项指标为:一类杂物0个/单位产品,二类杂物1个/单位产品,则一类杂物为零的概率为79.22%,二类杂物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83.60%(0的概率+1的概率)。假设10000框烟叶,根据泊松分布的概率,可推算含有杂物对应的框数,如表3。将10000框烟叶杂物描述二值化,1为单次单项不合格,0为单次单项合格,然后从10000框编号中分别随机抽取7922个编号和8360个编号,作为一类和二类杂物合格的烟叶,其属性值均为0,其余为1。一类和二类组合,11为都不合格,10为一类不合格二类合格,01为一类合格二类不合格,00为都合格,然后将10000个编号进行10000次循环抽取,并综合判定合格率,对合格率进行正态性检验,W=0.9999,如图7为合格率标准化后的正态分布图,通过正态分布函数可以计算出对应密度函数面积的分位数,标准化前的最小值、均值、最大值分别为65.62%、66.23%、66.83%,下1%位为65.88%。如果批合格判定标准均值为66.23%,一般1%为小概率事件,那么合格率下限为65.88%判为批产品合格,依据目标引导性原则,将批判定下限设为41%,则选后烟叶批合格率下限推荐为66-70%,指标过高,在没有改进工艺和设备的情况下是没有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指标过低不利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表附录1-410000框烟叶对应泊松概率的框数单位产品杂物个数一类杂物二类杂物泊松概率对应产品数泊松概率对应产品数00.792209679220.4851117485110.184528818450.3509182350920.02149112150.1269229126930.0016686170.030604330640.000097210.00553465550.000004500.0008007860.000000200.00009651图附录1-7综合合格率标准化后的正态分布5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分选后烟杂物指标判定宜为:单次检验一类杂物检出数为0个,二类杂物检出数≤1个,则判定抽检选后烟叶该项指标合格,否则应返工处理。批次合格率为≥70%,否则该批应返工处理。附录2打叶复烤分选场地照明条件分析报告1总体概况1.1前言《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标准项目列入2021年度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国烟科〔2021〕169号),因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要求的变化,原YC/T146-2010标准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需要进行修订,本标准是打叶复烤领域重要的行业标准,通过本次修订和完善,规范和引导打叶复烤生产加工和工艺技术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做好《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标准项目修订工作,中国烟叶公司组织郑州烟草研究院、全国8家卷烟工业企业、9家复烤企业,围绕项目研究内容,全面了解打叶复烤企业加工工艺方案和实际加工水平,从而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其中烟叶分选现场灯光条件是《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标准项目的一个重要修订部分,此报告旨在通过对12家复烤加工点挑选现场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标准项目中烟叶分选灯光条件提供数据支撑。1.2数据来源分选场地照明条件分析数据为2023年5月12家复烤加工点实际测试数据,共采集样本1071个。采集样本按照烤烟八大香型区域划分:西南高原样本量55个、黔桂山地样本量30个、武陵秦巴样本量495个、黄淮平原样本量1个、南岭丘陵样本量136个、武夷丘陵样本量243个、沂蒙丘陵样本量1个、东北平原样本量30个。根据采集样本,排除在部分光照情况下无法准确识别烟叶外观特征的数据,进行色温与照度数据汇总,色温低于4003K,高于6060K为异常值,照度高于2247lx为异常值,为确保后续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异常值作删除处理,得到可利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a.八大香型区域样本构成图b.采集数据色温汇总c.采集数据光照度汇总图附录2-1采集数据分析测试样本按照烤烟八大香型区域划分:西南高原样本量55个、黔桂山地样本量27个、武陵秦巴样本量481个、黄淮平原样本量1个、南岭丘陵样本量104个、武夷丘陵样本量242个、沂蒙丘陵样本量1个、东北平原样本量0个。按照复烤加工点所处的位置划分,长江以北加工区域样本670个,长江以南加工区域270个。北方丹东复烤样本30个,南方韶关复烤样本82个,东南武夷复烤样本81个,东部山东复烤公司样本1个,西南云南及贵州复烤厂样本81个,西北咸阳复烤样本1个,中部湖北、安徽华环复烤样本665个。a.八大香型区域样本构成图b.地域分布构成图图附录2-2采集有效数据区域构成图1.3正态性检验对于分选场地照明条件观测的3个项目进行正态性检验:从表附录2-1可以看出,光照顾共计911个数据,均值为1038.2lx,P值小于0.01,色温共计911个数据,均值为5062.1,P值小于0.01,一般显色指数共计884个数据,均值为90.9,P值小于0.01;由于P值均小于0.01,光照度、色温以及一般显色指数均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后续数据分析可采用探索性实验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方法。表附录2-1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项目N正态参数a,b最极端差值Kolmogorov-SmirnovZp值渐进显著性(双尾)均值标准差绝对值正负光照度9111038.2386.10.0660.066-0.0650.066<0.01.000c色温9115062.1344.00.0670.067-0.0660.067<0.01.000c一般显色指数88490.95.80.1900.123-0.1900.190<0.01.000c注a.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注b.根据数据计算得到。注c.里利氏显著性修正。1.4总体分析对收集样本进行总体分析,剔除异常值后形成表附录2-2,光照度在,300lx~2019lx之间,其中最小值为300lx,最大值为2019lx,中位数为1001.0lx,EDA上临界值为2010.1lx,EDA下临界值为3.25lx;色温在4175K~5897K之间,其中最小值为4175K,最大值为5897K,中位数为5073K,EDA上临界值为6050K,EDA下临界值为4050K;一般显色指数在77~98之间,其中最小值为77,最大值为98,中位数为93,EDA上临界值为104,EDA下临界值为80。表附录2-2分选场地灯光条件统计表统计量光照度/lx色温/K一般显色指数一般统计量N911911884MIN3004175.077.0MAX2019.05897.098.0均值1038.35062.190.9标准差386.2344.05.8标准误差12.811.40.2传统箱线图下四分位Q1725.54800.089.0中位数1001.05073.093.0上四分位Q31243.05300.095.1四分位距IQR517.5500.006.1Q1-1.5IQR3.24050.079.9Q3+1.5IQR2010.16050.0104.3下限34050.080.0上限20106050.0104.0EDAFL755.84800.089.0FU1257.55300.095.0Df501.7500.06.0下临界值XL3.254050.080上临界值XU2010.16050.0104可信区间下限1005.35032.690.4上限1071.35091.591.42结果与分析2.1调查数据分析2.1.1室外光照条件烤烟八大香型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差异,生态环境与光照条件同样存在差异,烤烟八大香型区域室外光照度、色温以及一般显色指数都有明显分布差异,所测样本如图附录2-3所示,武陵秦巴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62130lx,武夷丘陵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13950lx,西南高原室外光照度主中位数为1200lx,南岭丘陵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879lx,黔桂山地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3500lx,沂蒙丘陵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900lx,黄淮平原室外光照度中位数为900lx。武陵秦巴区域室外色温中位数为5778K,武夷丘陵室外色温中位数为6130K,西南高原室外色温中位数为5500K,南岭丘陵室外色温中位数为4300K,黔桂山地室外色温中位数为5300K,沂蒙丘陵室外色温中位数为4300K,黄淮平原室外色温中位数为4300K。武陵秦巴区域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99.1,武夷丘陵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99,西南高原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90,南岭丘陵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80,沂蒙丘陵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80,黄淮平原室外一般显色指数中位数为80,所有厂家的室外一般显色指数都高于80。a.八大香型区域室外照度箱线图b.八大香型区域室外色温箱线图c.八大香型区域室外显色指数箱线图图附录2-3八大香型区域室外光照条件箱线图2.1.2室内补充光源条件为提供较佳的挑选光照条件,复烤厂均通过开设侧窗或天窗等方式,借助自然光源改善车间内部照明情况,根据统计,样本中65.4%的厂家设置天窗,79.8%的厂家设置侧窗,部分挑选场地同时拥有侧窗与顶窗。有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光照度均值为1147.8lx,无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光照度均值为757.0lx,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性;有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色温均值为4966.4K,无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色温均值为5240.0K,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有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一般显色指数均值为91.6,无顶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一般显色指数均值为89.2,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有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光照度均值为1087.2lx,无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光照度均值为718.0lx,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有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色温均值为5033.2K,无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色温均值为5171.0K,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性;有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均值为92.9,无侧端自然补充光源的室内一般显色指数均值为82.3,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表附录2-3顶端补充自然光源差异性分析组别室内光照度(lx)室内色温(K)室内一般显色指数无顶端自然补充光源757.0±427.2a5240.0±262.4a89.184±6.451a有顶端自然补充光源1147.8±328.3b4966.4±338.6b91.562±5.202b注: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同。表附录2-4侧端补充自然光源差异性分析组别室内光照度(lx)室内色温(K)室内一般显色指数无侧端自然补充光源718.0±246.1a5171.0±345.5a82.328±4.868a有侧端自然补充光源1087.2±409.6b5033.2±333.3b92.914±3.577b2.1.3分选光源配置条件如表附录2-5所示,根据实际挑选情况,各个厂家所配备光源设备差异较大,所形成的挑选光照条件也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厂家光照度明显高于YC/T146—2010[1]提出分选场地光照度为(300±50)1x,色温高于5000K,一般显色指数高于80,综上所述,原本的行业标准是否能够满足挑选实际需求,各加工点都在积极探索适应于烟叶分级的更高环境要求及挑选用灯管的搭配。表附录2-5分选光源配置条件灯管型号灯管功率数量光源与物料距离/mm光照度均值/lx色温均值/K一般显色指数均值飞利浦95036412001074.9493094.4飞利浦950+9603633000847.44457.990.4飞利浦86536345001001.55349.478.6飞利浦765+9503662180989.95244.891.1海洋王NGC9829-150150185001438.65531.490.5飞利浦1844500115.55024.184.9飞利浦84014122101860.34851.484.1飞利浦T8LED3621300469.1530080SL-DGAOO-420WT-G8-H20424001244.44866.7/佛山LED18212501000530090电磁无极灯250126003005300902.1.4分选场地灯光测试分析分选场地总体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755.5lx~1260lx,但各区域光照度存在一定差异,武陵秦巴区域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752.8lx~1338lx,武夷丘陵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836.9lx~1094lx,西南高原温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1187lx-1678lx,南岭丘陵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468lx~475lx,黔桂山地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1100lx~1400lx,沂蒙丘陵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1000lx,黄淮平原光照度上下四分位区间为300lx。a.总体照度分析b.地域分布照度分析图附录2-4分选场地照度分析情况分选场地总体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4175K~5897K之间,但各区域色温度存在一定差异,武陵秦巴区域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4701.8K~5178.5K,武夷丘陵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5016.8K~5455.8K,西南高原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5139.5K~5545K,南岭丘陵温主要涵盖在5300K,黔桂山地色温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4800K~4900K,沂蒙丘陵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5300K,黄淮平原色温上下四分位区间为5300K,根据统计分析,55.4%的分选场地色温在4800K~5300K之间。a.总体色温分析b.地域分布色温分析图附录2-5分选场地色温分析情况分选场地一般显色指数总体上下四分位区间为89~95.1,但各区域一般显色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武陵秦巴区域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93.3~95.9,武夷丘陵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84~93,西南高原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89.8~91.2,南岭丘陵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80,沂蒙丘陵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90,黄淮平原一般显色指数上下四分位区间为90,92%的分选场地一般显色指数大于80。a.总体显色指数分析b.地域分布显色指数分析图附录2-6分选场地色温分析情况2.2光照度最优参数测试根据统计分析,大多数复烤加工点分选场地光照条件都明显高于YC/T146—2010[1]提出分选场地光照度为(300±50)1x,可以看出原有行业标准存在不适用性,各加工点都开始通过搭配不同型号灯管、提高光照度等方式探索更适宜挑选的光照条件。根据YC/T291对分级实验室的要求,光照度(2000±200)lx,色温为5300~5800K,显色指数≥90;结合复烤企业在挑选场地的统计数据结果,92%的分选场地显色指数大于80,56%的分选场地色温上下四分位为5000K~5800K,色温建议定为5000K~5800K,一般显色指数定为>80。综合分析各加工点光照度情况,差异较大,且明显高于YC/T146—2010[2]提出分选场地照度为(300±50)1x,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襄阳复烤厂挑选一车间和挑选二车间,选择6个挑选台作为实验点,6个点的照度区间分别在300lx~500lx、500lx~700lx、700lx~900lx、900lx~1100lx、1100lx~1300lx、1300lx~1500lx。每个实验点分别放6组烟叶,分别为BL、XL、CF、K、V、GY级的代表烟叶,并以1~6为代号,每个台位的摆放位置保持一致(即与挑选灯灯源的垂直距离和角度保持相同数量单位)。实验一由具有工龄2个烤季以上视力正常,无色弱色盲的10名挑选工在每个实验点,对6组烟叶分别进行识别和判定,完成如图所示调查调查问卷。实验二由5名行业技术能手与工业客户代表在每个实验点,对6组烟叶分别进行识别和判定,完成调查问卷。表附录2-5光照度最优参数测试方案方案光照度区间1号2号3号4号5号6号1300lx~500lx2500lx~700lx3700lx~900lx4900lx~1100lx51100lx~1300lx61300lx~1500lx实验一:为满足工业客户需求等级合格率高于90%,结合问卷汇总结果如表附录2-6所示,挑选工在光照度条件为700lx~1500lx之间能够满足工业客户所需等级合格率,光照度低于700lx无法满足合格率都高于90%。表附录2-6挑选工最优光照度参数测试合格率统计表方案1号2号3号4号5号6号190%70%60%60%80%80%290%90%70%80%80%80%3100%90%90%90%90%90%495%100%90%90%100%100%5100%100%90%90%100%100%6100%100%100%100%100%100%实验二:如表附录2-7所示,行业技术能手在光照度700lx~1500lx之间能够达到正确率100%,光照度低于700lx无法完全正确,故满足挑选所需的光照度条件在700lx~1500lx之间,根据统计结果大多数分选场地光照度在724.7lx~1243lx之间,考虑大部分挑选场地的可行性,将光照度条件应为700lx~1300lx之间。表附录2-7行业技术能手及工业客户代表最优光照度参数测试合格率统计表方案1号2号3号4号5号6号1100%100%80%80%100%100%290%100%80%80%100%100%3100%100%100%100%100%100%4100%100%100%100%100%100%5100%100%100%100%100%100%6100%100%100%100%100%100%本次实验经过两轮验证,一是由挑选工确定在正常操作中能够识别烟叶,二是邀请行业技术能手及工业客户代表进行权威认证,均认可该实验结论。3结论综上所述,YC/T146-2010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如今挑选作业所需,各家复烤加工点采用多种形式改善光照条件,尽管灯管型号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复烤加工点趋向于有天窗或侧窗进行自然补光,且在满足挑选所需的情况下光照度在724.7lx~1243lx之间,色温通常为5000K~5300K之间,显色指数大于80,再结合分级实验室的光照要求,得出以下结论:分选场地光源宜采用散射自然光或人工模拟自然光,应避免阳光直射,光照度宜为(1000±300)lx;一般显色指数Ra≥80,色温宜控制在5000K~5800K。参考文献[1]YCT146-2010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范[2]YCT291-2009烟叶分级实验室环境条件附录3片烟复烤温度设置分析经过项目组的协调和努力,本次调研共收集了行业25家复烤加工点的烤片机过程参数,共计220条数据,具体情况如下:1设备基本配置情况1.1烤片机长度情况从收集到的数据上看,当前行业烤片机长度在40米以下的复烤企业共有两家分别是,天昌复烤公司1线和麒麟复烤厂。烤片机长度在40-50米的复烤企业共有4家,分别是,黑龙江烟叶复烤公司、德昌复烤厂、会理复烤厂、彭水复烤厂。烤片机长度在50-60米的复烤企业共有13家,分别是,楚雄复烤厂、鹤盛复烤厂、咸阳复烤公司、涡阳复烤厂、天昌复烤公司2线、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龙岩复烤厂、韶关复烤厂、石林复烤厂、襄阳复烤厂、会东复烤厂、宜宾复烤厂、武夷烟叶。烤片机长度在60米以上的复烤企业共有7家,分别是,赣南复烤厂、湄潭复烤厂、华环复烤厂、永州复烤厂、遵义复烤厂、诸城复烤厂、恩施复烤厂。其中诸城复烤厂烤片机长度为80米。图附录3-1烤片机长度配置情况1.2烤片机干燥区配置情况烤片机有3个干燥区的复烤企业共有两家,分别是,天昌复烤公司1线、麒麟复烤厂。烤片机有4个干燥区的复烤企业共有5家,分别是,天昌复烤公司2线、彭水复烤厂、德昌复烤厂、会理复烤厂、宜宾复烤厂。烤片机有5个干燥区的复烤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鹤盛复烤厂、咸阳复烤厂、赣南复烤厂、黑龙江复烤公司、华环复烤厂、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龙岩复烤厂、石林复烤厂、会东复烤厂、恩施复烤厂。烤片机有6个干燥区的复烤企业共有9家,分别是,楚雄复烤厂、涡阳复烤厂、湄潭复烤厂、永州复烤厂、韶关复烤厂、襄阳复烤厂、遵义复烤厂、诸城复烤厂。图附录3-2烤片机干燥区配置情况1.3烤片机冷却区配置情况烤片机有1个冷房的复烤企业有16家,是楚雄复烤厂、咸阳复烤厂、湄潭复烤厂、黑龙江复烤公司、华环复烤厂、永州复烤厂、龙岩复烤厂、韶关复烤厂、石林复烤厂、襄阳复烤厂、彭水复烤厂、德昌复烤厂、会理复烤厂、会东复烤厂、宜宾复烤厂、恩施复烤厂。烤片机有2个冷房的复烤企业有9家,是鹤盛复烤厂、赣南复烤厂、涡阳复烤厂、天昌复烤厂1线2线、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麒麟复烤厂、遵义复烤厂、诸城复烤厂、武夷烟叶。图附录3-3烤片机冷却区配置情况1.4烤片机回潮区配置情况烤片机有2个回潮区的复烤企业有9家,是天昌复烤公司1线2线、黑龙江复烤公司、龙岩复烤厂、彭水复烤厂、德昌复烤厂、会理复烤厂、会东复烤厂、宜宾复烤厂、恩施复烤厂。烤片机有3个回潮区的复烤企业有8家,是鹤盛复烤厂、咸阳复烤厂、赣南复烤厂、涡阳复烤厂、华环复烤厂、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麒麟复烤厂、韶关复烤厂。烤片机有4个回潮区的复烤企业有8家,是楚雄复烤厂、湄潭复烤厂、永州复烤厂、石林复烤厂、襄阳复烤厂、遵义复烤厂、诸城复烤厂、武夷烟叶。图附录3-4烤片机回潮区配置情况2干燥区温度基本情况2.1按长度分类的情况图附录3-5按烤片机长度分类温度情况单值图从以上数据和图形分析可看出:除40米以下的烤机外,其余各区温度都呈弧形定温。温度相对较低的是40-50米的烤机。除40米以下的烤机外,其余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烤房3。2.2按干燥区数量分类的情况图附录3-6按烤房数量分类温度情况单值图从以上数据和图形分析可看出:最高温度出现在6个烤房的烤房3。结论: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呈现烤机长度越长、干燥区数量越多,干燥区的峰值温度就会越低的规律。3不同干燥区配置3.13个干燥区的情况表附录3-13个干燥区复烤最高温度以上数据中可直观看出三个烤房的烤机最高温度未超过85℃。3.24个干燥区的情况3.2.1入口水分与干燥区温度的相关性图附录3-74个干燥区入口矩阵图从上报的数据看,烤机入口水分与干燥区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2.2干燥区温度情况3.2.2.1各复烤企业的干燥区温度情况图附录3-84个干燥区按加工点温度情况单值图从各企业的情况看温度最高的是天昌复烤厂2线的烤房2,5家复烤企业均为弧形定温方式,但的操作方式不一致,德昌、宜宾复烤厂为烤房3温度最高,会理、彭水、天昌为烤房2温度最高。3.2.2.2各等级烟叶温度情况图附录3-94个干燥区按烟叶等级温度情况单值图各等级烟叶干燥区最高温度均在85℃以下,其中上等烟最高为烤房382℃、中等烟最高为烤房283.2℃、下等烟最高为烤房282.3℃。温度控制建议:根据各企业上报的数据及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目前4个干燥区的配置也较少的情况,建议将4个干燥区的烤机最高温度控制要求统一设定为:≤85℃。3.35个干燥区的情况3.3.1入口水分与干燥区温度的相关性图附录3-105个干燥区入口矩阵图从上报的数据看,烤机入口水分与干燥区的温度有较弱的正相关性。3.3.2干燥区温度情况3.3.2.1各复烤加工点的干燥区温度情况图附录3-115个干燥区按加工点温度情况单值图以上数据显示,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赣南复烤厂、黑龙江烟叶复烤有限公司、会东复烤厂、石林复烤厂、咸阳复烤厂、湘西鹤盛采用弧形定温。恩施复烤厂2、3烤房温度一致,4、5烤房温度一致;华环复烤厂2、3、4烤房温度一致,1、5烤房温度一致;龙岩1、2、3、4烤房温度差异较小。3.3.2.2各等级烟叶温度情况图附录3-125个干燥区按烟叶等级温度情况单值图温度控制建议:从各企业的数据上看仅恩施、咸阳小部分数据超出85℃,从各等级数据上看绝大部分数据都在85℃以下,故建议将5个干燥区的烤机最高温度控制要求统一设定为:≤85℃。3.46个干燥区的情况3.4.1入口水分与干燥区温度的相关性图附录3-136个干燥区入口矩阵图从以上数据得出,入口水分与干燥区温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特别与烤房4和烤房5正相关关系较其余烤房略强。3.4.2干燥区温度情况3.4.2.1各复烤加工点的干燥区温度情况图附录3-146个干燥区按加工点温度情况单值图以上数据中干燥温度最高的是韶关复烤厂和永州复烤厂,其中韶关的最高温度达到了90℃;除襄阳复烤厂1234烤房温度接近,56烤房温度接近外,其余均采用弧形定温。3.4.2.2各等级烟叶温度情况图附录3-156个干燥区按烟叶等级温度情况单值图如图所示,上等烟和中等烟烤房3和烤房4温度最高,在90℃附近。3.4.2.3韶关、永州的单独分析图附录3-16韶关、永州温度情况单值图将韶关、永州两家单位的数据作单独分析可看到,永州有极少部分数据在85℃以上,韶关有相当部分数据在85℃以上。温度控制建议:综合以上情况除韶关复烤厂外其余单位均可将绝大部分温度控制在85℃以下,故建议将6个干燥区的烤机最高温度控制要求统一设定为:≤85℃。最终结论: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最终给出建议为,烤片机最高干燥温度控制在85℃以下。附录4《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验证报告《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已列入2021年度烟草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烟科〔2021〕169号),为做好《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标项目研究工作,2023年9月18日,按照中烟叶复[2023]71号《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对<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行业标准修订项目开展标准工艺验证的函》要求,在18家单位开展工艺验证,将《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的讨论稿四稿作为验证稿实施工艺验证,通过汇总验证数据,统计分析相关指标项目的普适性,验证相关检测/监测方法的可操作性,征求对验证稿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为标准内容的确定或修改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一、基本情况(一)验证参与单位8家卷烟工业企业、10家打叶复烤企业(二)验证时间2023年9月18日-2023年12月31日(三)验证内容及方式1)普适性验证按照《普适性验证的指标项目及要求》,填写《烟叶分选工序采集表》、《润叶工序采集表》、《复烤工序采集表》、《环境温湿度采集表》,验证相关指标项目的普适性。2)可操作性验证按照标准验证稿的检测/监测方法实施检测/监测,结合工作实际填写《检测/监测方法可操作性验证表》,验证检测/监测方法的可操作性。3)意见征求结合验证情况对标准验证稿文本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填写《标准内容意见建议表》,获取对标准验证稿的意见和建议。(四)验证反馈项目组共收到18家参与单位反馈的验证情况,验证参与单位及加工点情况见下表。表附录4验证参与单位及加工点序号参与单位加工点1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环国际烟草有限公司华环生产加工中心山东烟叶复烤有限公司诸城复烤厂2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复烤厂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3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湄潭复烤厂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华市婺城区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平顶山市舞钢市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基础新闻采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学院《MATLAB基础与工程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百坡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组装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子设备耐候性与可靠性测试考核试卷
- 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能源优化考核试卷
- 皮革护理中常见问题诊断与解决技巧考核试卷
- 家居装饰帘幕安装与选材考核试卷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紧急呼叫系统(eCall)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新型传感器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度成都市人事考试工作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项目四《洗苹果》(课件)一年级下册劳动人教版
- KISSSOFT操作与齿轮设计培训教程
- 脊柱科医生工作总结汇报
- 康复医院建筑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二物理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500题)
- 2024年中国BIM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