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TOC\o"1-2"\h\u51第1章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概述 3128331.1废气污染现状及危害 3178631.1.1废气污染现状 3254601.1.2废气污染危害 4168321.2环保政策与法规要求 4320811.2.1环保政策 445971.2.2法规要求 4240511.3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发展概况 4318491.3.1废气处理技术 4310111.3.2减排技术 57247第2章工业废气来源与成分分析 5168152.1工业废气来源分类 5215292.2典型工业废气成分 5183502.3废气成分检测与评估 65416第3章物理净化技术 6312313.1筛选与过滤技术 6209513.1.1筛分技术 6114273.1.2过滤技术 6217483.2冷凝与吸收技术 7212053.2.1冷凝技术 7209633.2.2吸收技术 748903.3蒸发与结晶技术 7232963.3.1蒸发技术 7196143.3.2结晶技术 76146第4章化学净化技术 783374.1氧化还原技术 793134.1.1概述 7264734.1.2常用氧化还原剂 8322784.1.3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8310254.1.4氧化还原技术的应用 8284594.2吸附与脱附技术 8105724.2.1概述 8289134.2.2常用吸附剂 864844.2.3吸附与脱附原理 8158434.2.4吸附与脱附技术的应用 9256034.3等离子体技术 9121394.3.1概述 9266934.3.2等离子体产生方法 9120864.3.3等离子体反应机理 9322194.3.4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 932690第5章生物净化技术 10266945.1生物过滤技术 10322345.1.1填充材料 10168475.1.2生物膜 10201945.1.3运行条件 10102005.2生物洗涤技术 10156385.2.1悬浮液生物反应器 10314725.2.2固定膜生物反应器 10283745.2.3搅拌与喷淋 11225825.3生物滴滤技术 1193585.3.1填充层 11243305.3.2滴滤液 11261735.3.3运行参数 11115555.3.4营养物质补充 11418第6章精密过滤与高效净化技术 1132046.1膜分离技术 1117766.1.1膜分离原理与特点 11271096.1.2膜材料种类 1282006.1.3膜分离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1280726.2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 12160036.2.1HEPA过滤器原理 12162746.2.2功能指标 12161506.2.3结构与材料 1288046.2.4HEPA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12217856.3高效静电除尘技术 12247146.3.1静电除尘原理 12264206.3.2设备结构与特点 13238566.3.3高效静电除尘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133709第7章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3279737.1二氧化硫减排与资源化 13132027.1.1二氧化硫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 13186097.1.2二氧化硫减排技术 13249437.1.3二氧化硫资源化利用 1377597.2氮氧化物减排与资源化 13256227.2.1氮氧化物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 13103667.2.2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13146527.2.3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 13203687.3碳排放控制与碳捕捉技术 13193537.3.1碳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 1341937.3.2碳排放控制技术 14300987.3.3碳捕捉技术 14206897.3.4碳资源化利用 1428242第8章废气处理设备与系统设计 14227848.1设备选型与配置 1473138.1.1设备选型的原则 1480608.1.2常见废气处理设备 14257468.1.3设备配置 14183658.2系统集成与自动化 15294778.2.1系统集成 15280678.2.2自动化控制 15219388.3安全与节能设计 15281228.3.1安全设计 15285648.3.2节能设计 156724第9章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1580109.1钢铁行业废气处理案例 157379.1.1废气来源及成分 16149319.1.2废气处理技术 16324609.1.3废气处理效果 16319089.2化工行业废气处理案例 16159399.2.1废气来源及成分 16125749.2.2废气处理技术 16137859.2.3废气处理效果 16170099.3电力行业废气处理案例 17297599.3.1废气来源及成分 1782639.3.2废气处理技术 17161969.3.3废气处理效果 17698第10章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173123710.1新型废气处理技术展望 17980710.2国际环保技术发展趋势 17956710.3环保政策对废气处理技术的影响与挑战 181154510.4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 18第1章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概述1.1废气污染现状及危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危害。本节将阐述我国当前废气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1.1.1废气污染现状我国废气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排放量大:我国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导致废气排放量逐年上升。(2)污染物种类多:不同行业排放的废气成分复杂,涉及多种有害物质。(3)区域性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废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1.1.2废气污染危害废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以下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废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3)对气候变化的危害:废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候变化。1.2环保政策与法规要求为应对废气污染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对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监管。本节将介绍我国废气处理与减排相关的政策与法规。1.2.1环保政策我国环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废气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节能减排政策: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降低废气排放。1.2.2法规要求我国废气处理与减排相关的法规主要包括:(1)环境保护法:对废气排放进行总量控制,明确企业治污责任。(2)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废气排放标准,加强对废气污染源的监管。1.3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发展概况我国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本节将介绍我国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的主要进展。1.3.1废气处理技术我国废气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物理法:利用物理方法对废气进行处理,如过滤、洗涤、吸附等。(2)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氧化、还原、中和等。(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降解。1.3.2减排技术我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1)燃烧优化技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降低废气排放。(2)能源替代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排放。(3)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2章工业废气来源与成分分析2.1工业废气来源分类工业废气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入、物料转化以及生产设备的运行。根据来源特点,可将工业废气分为以下几类:(1)燃料燃烧废气:指在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2)工艺过程废气: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转化、化学反应等工艺原因产生的废气,如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3)设备运行废气:指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废气,如电机、风机、泵等设备运行时的排放。(4)无组织排放废气:指在生产过程中,未通过排气筒或排气系统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气。2.2典型工业废气成分工业废气的成分复杂,不同行业和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气成分差异较大。以下为几种典型工业废气的成分:(1)有机废气: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醚类、酯类等有机化合物,如油漆、涂料、印刷、制药等行业。(2)无机废气: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氯化物等无机化合物,如化工、冶金、电镀等行业。(3)含尘废气:指含有固体颗粒物的废气,如矿山、建材、钢铁等行业。(4)酸性废气:主要包括硫酸雾、硝酸雾、盐酸雾等酸性气体,如化工、电镀等行业。(5)碱性废气:主要包括氨气、氢氧化钠等碱性气体,如化工、化肥等行业。2.3废气成分检测与评估对工业废气成分进行检测与评估,是了解废气污染特征、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以下是废气成分检测与评估的主要内容:(1)采样与分析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检测项目:根据工业废气的特点,选择有机物、无机物、含尘、酸性、碱性等相应检测项目。(3)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废气的污染成分、浓度、排放量等数据。(4)评估:结合检测结果,评估工业废气的环境风险、污染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废气治理提供依据。(5)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工业废气进行监测与检测,掌握废气成分变化情况,为环保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第3章物理净化技术3.1筛选与过滤技术筛选与过滤技术作为废气处理中的初步净化手段,主要针对废气中较大的颗粒物进行分离。该技术通过特定的筛选介质,如金属网、纤维层等,对废气中的尘粒进行有效捕集。3.1.1筛分技术筛分技术是利用筛网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按大小进行分离。根据筛网孔径的不同,可对废气中的不同粒径颗粒物进行分级捕集。该技术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但需定期更换筛网以保持良好的分离效果。3.1.2过滤技术过滤技术通过填充层或过滤材料对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拦截和吸附。常用的过滤材料有活性炭、沸石、纤维等。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注意过滤材料的饱和和更换问题。3.2冷凝与吸收技术冷凝与吸收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和净化,主要包括冷凝和吸收两个过程。3.2.1冷凝技术冷凝技术通过降低废气的温度,使其中的气态污染物凝结成液态,从而实现分离。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具有较高蒸汽压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等。冷凝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冷凝温度和设备。3.2.2吸收技术吸收技术是利用吸收剂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净化。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液、有机溶剂等。吸收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注意吸收剂的选型和再生问题。3.3蒸发与结晶技术蒸发与结晶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含有固体溶质的废气,通过蒸发和结晶过程实现污染物与废气的分离。3.3.1蒸发技术蒸发技术通过加热含有固体溶质的废水,使其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实现溶质与废气的分离。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较高浓度固体溶质的废气,但能耗较高。3.3.2结晶技术结晶技术是将含有固体溶质的溶液冷却至一定温度,使溶质结晶沉淀,从而实现分离。与蒸发技术相比,结晶技术具有较低的能量消耗,但结晶过程可能受到溶液成分和温度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净化技术中的筛选与过滤、冷凝与吸收、蒸发与结晶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需根据废气成分和排放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第4章化学净化技术4.1氧化还原技术4.1.1概述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以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4.1.2常用氧化还原剂(1)氯酸钠(2)过氧化氢(3)高锰酸钾(4)二氧化氯4.1.3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以氯酸钠为例,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氧化剂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中间产物;(2)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还原,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物质;(3)反应过程中,氧化剂被还原,需要定期补充。4.1.4氧化还原技术的应用氧化还原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有机废气处理;(2)无机废气处理;(3)恶臭气体处理;(4)重金属污染控制。4.2吸附与脱附技术4.2.1概述吸附与脱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脱附过程将有害物质从吸附剂上脱离,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价值物质等优点。4.2.2常用吸附剂(1)活性炭(2)沸石(3)硅胶(4)分子筛4.2.3吸附与脱附原理吸附过程是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吸附剂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吸附,从而被固定在吸附剂上;脱附过程是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将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4.2.4吸附与脱附技术的应用吸附与脱附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有机溶剂回收;(2)恶臭气体处理;(3)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4)空气污染物预处理。4.3等离子体技术4.3.1概述等离子体技术是利用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还原、裂解等反应,从而实现废气净化。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4.3.2等离子体产生方法(1)直流辉光放电(2)高频高压放电(3)介质阻挡放电(4)脉冲电晕放电4.3.3等离子体反应机理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以下反应:(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裂解反应(4)自由基反应4.3.4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有机废气处理;(2)恶臭气体处理;(3)重金属污染控制;(4)细颗粒物(PM2.5)处理。第5章生物净化技术5.1生物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气进行降解的一种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技术主要通过填充材料提供生物膜生长的载体,使废气在通过填充层时与生物膜接触,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捕获并降解为无害物质。5.1.1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的选择对生物过滤技术的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陶粒、活性炭、沸石、聚氨酯泡沫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附着。5.1.2生物膜生物膜是生物过滤技术的核心部分,由微生物、水分、营养物质等组成。微生物在填充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捕获并降解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5.1.3运行条件生物过滤技术的运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负荷等。适宜的运行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5.2生物洗涤技术生物洗涤技术是将废气通过悬浮液或固定膜生物反应器,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5.2.1悬浮液生物反应器悬浮液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以悬浮态存在于液体中。废气通过反应器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捕获并降解。该技术适用于处理气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废气。5.2.2固定膜生物反应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采用固定膜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废气通过固定膜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捕获并降解。该技术适用于处理气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气。5.2.3搅拌与喷淋为了提高生物洗涤技术的处理效果,常采用搅拌和喷淋装置。搅拌有助于提高微生物与废气的接触,喷淋则能增加液相与气相的接触面积。5.3生物滴滤技术生物滴滤技术是将废气通过填充层,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的一种方法。与生物过滤技术相比,生物滴滤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广的应用范围。5.3.1填充层生物滴滤技术的填充层通常采用多孔材料,如陶粒、沸石等。填充层为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同时有利于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5.3.2滴滤液滴滤液是生物滴滤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滴滤液中含有微生物、营养物质、水分等,通过循环喷淋,使微生物与废气充分接触,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5.3.3运行参数生物滴滤技术的运行参数包括:液滴分布、喷淋速率、温度、湿度等。优化运行参数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5.3.4营养物质补充为了维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定期向生物滴滤系统中补充营养物质。补充的营养物质包括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以保证微生物的生理需求。第6章精密过滤与高效净化技术6.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物理分离方法,在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技术主要通过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物质通过膜材料,实现对废气流中污染物的高效分离与去除。本节将详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膜材料种类及其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6.1.1膜分离原理与特点膜分离原理基于分子或粒子在膜表面及膜内部的扩散、筛分和吸附等作用。其主要特点为无相变、低能耗、操作简便和可针对性设计。6.1.2膜材料种类根据膜材料的不同,膜分离技术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大类。有机膜材料主要包括聚砜、聚酰亚胺、聚丙烯等;无机膜材料主要包括陶瓷、金属、玻璃等。6.1.3膜分离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中,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去除、恶臭气体治理、酸性气体净化等领域。6.2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的高效过滤设备,对于废气中的颗粒物具有很好的捕集效果。本节将从HEPA过滤器的原理、功能指标、结构及其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6.2.1HEPA过滤器原理HEPA过滤器主要通过纤维层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拦截、碰撞、扩散和静电吸附等作用,实现对颗粒物的有效捕集。6.2.2功能指标HEPA过滤器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过滤效率、容尘量、阻力等,其中过滤效率可达99.97%以上。6.2.3结构与材料HEPA过滤器的结构主要包括纤维层、支撑层和框架等部分。其主要材料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等。6.2.4HEPA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HEPA过滤器在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中,广泛应用于生物安全柜、洁净室、医院手术室等场所的空气净化,以及工业废气中颗粒物的去除。6.3高效静电除尘技术高效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力对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集的技术,具有处理气量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本节将介绍高效静电除尘技术的原理、设备结构及其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6.3.1静电除尘原理高效静电除尘技术通过高压直流电场使废气中的颗粒物带电,然后在电场力作用下迁移至集尘极,实现颗粒物的捕集。6.3.2设备结构与特点高效静电除尘设备主要由电场部分、集尘部分、清灰部分等组成。其主要特点为捕集效率高、处理气量大、能耗低、操作简便。6.3.3高效静电除尘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高效静电除尘技术在环保行业废气处理中,广泛应用于工业炉窑、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的高浓度颗粒物治理。第7章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技术7.1二氧化硫减排与资源化7.1.1二氧化硫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介绍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来源,如燃煤、石油加工和金属冶炼等行业,以及其对环境(如大气、水资源和土壤)和人类健康的影响。7.1.2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分析目前主流的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包括燃烧前脱硫、燃烧过程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等技术。7.1.3二氧化硫资源化利用探讨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硫酸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7.2氮氧化物减排与资源化7.2.1氮氧化物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阐述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来源,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电厂和工业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7.2.2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介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等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以及其在我国环保行业中的应用。7.2.3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分析将氮氧化物转化为硝酸、氮肥等化学品的技术,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7.3碳排放控制与碳捕捉技术7.3.1碳排放来源与环境影响概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如化石能源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等,以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7.3.2碳排放控制技术探讨目前我国碳排放控制技术,包括燃烧优化、能源替代、节能技术等。7.3.3碳捕捉技术详细分析碳捕捉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在我国环保行业中的应用,如燃烧后碳捕捉、燃烧前碳捕捉和富氧燃烧等技术。7.3.4碳资源化利用探讨碳捕捉后二氧化碳的利用途径,如合成尿素、碳酸饮料、油藻生物燃料等,实现碳排放的减缓和资源化利用。第8章废气处理设备与系统设计8.1设备选型与配置8.1.1设备选型的原则在选择废气处理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2)根据废气成分、浓度、流量等参数,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3)设备功能稳定,运行可靠,操作简便;(4)考虑设备占地面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5)具备良好的预处理和后续处理能力,保证达标排放。8.1.2常见废气处理设备(1)吸收塔:适用于处理酸性气体、碱性气体等;(2)吸附塔:适用于处理有机气体、恶臭气体等;(3)催化燃烧装置:适用于处理有机气体、碳氢化合物等;(4)袋式除尘器:适用于颗粒物、粉尘等;(5)湿式除尘器:适用于含尘气体、酸性气体等。8.1.3设备配置根据废气处理工艺要求,合理配置各类设备,主要包括:(1)预处理设备:如气体冷却器、气体输送泵、气体预处理塔等;(2)主体处理设备:如吸收塔、吸附塔、催化燃烧装置等;(3)辅助设备:如风机、泵、阀门、仪器仪表等;(4)控制系统:如PLC、触摸屏、远程监控等。8.2系统集成与自动化8.2.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各设备、工艺流程、控制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废气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选型与配置的优化;(2)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3)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4)整体系统的节能降耗。8.2.2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是保证废气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PLC编程控制,实现设备的自动启停、故障报警等功能;(2)通过触摸屏或远程监控,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便于操作和维护;(3)根据废气成分、浓度等参数,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证达标排放;(4)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功能,为环保部门提供实时数据支持。8.3安全与节能设计8.3.1安全设计(1)设备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爆、防腐蚀、防泄漏等;(2)设置紧急停车装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停机;(3)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喷淋等;(4)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8.3.2节能设计(1)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2)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3)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设备运行在最佳工况;(4)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第9章行业典型案例分析9.1钢铁行业废气处理案例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本节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分析其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9.1.1废气来源及成分该钢铁企业废气主要来源于烧结、炼铁、炼钢、热轧等生产环节,废气成分包括粉尘、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9.1.2废气处理技术针对不同成分的废气,该企业采用了以下处理技术:(1)布袋除尘技术: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粉尘,除尘效率可达99.5%以上。(2)湿法脱硫技术:通过喷淋吸收塔,使用石灰石石膏法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脱除,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用于降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9.1.3废气处理效果经过废气处理后,该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9.2化工行业废气处理案例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等特点,本节以某大型化工企业为例,分析其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解决方案。9.2.1废气来源及成分该化工企业废气主要来源于合成、硝化、氧化等生产环节,废气成分包括有机物、氯化氢、硫化氢等。9.2.2废气处理技术针对不同成分的废气,该企业采用了以下处理技术:(1)活性炭吸附技术: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吸附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