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教案_第1页
土地资源教案_第2页
土地资源教案_第3页
土地资源教案_第4页
土地资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1.土地资源的利用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并可结合教材第72页课文及阅读材料,以及第73页的漫画,分小组展开有关土地保护措施的讨论。土地资源教案「篇二」●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呢?课堂活动二:找差异──利用土地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学生: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耕地:季风区平原──利用程度高林地:季风区山地──利用程度高草地:非季风区高原──利用程度低教师: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读图3.9“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结合所学的我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明确:①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②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人口众多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又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教师: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小鸟的悲哀──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耕地减少教师提问:土地破坏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组织辩论赛。主题是土地是否需要保护。正方:需要。反方:不需要。教师:参与辩论,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教师总结:通过辩论得出,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够供人们永续使用;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课堂活动三:定国策──保护土地学生:读图3.13,找出课本中的三幅景观图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前三个漫画反映的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教师: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压力。因此,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学生:阅读课文或利用搜集的材料说明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颁布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设立“全国土地日”,确定宣传主题,组织宣传活动。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地方官员:。土地专家:。环保人士:。种地农民:。房地产商:。教师总结: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提出要求,请你来当“土地专家”,对我国的土地进行设计开发(设立最佳创意奖)。学生:讨论探究,设计开发(鼓励创新思维)。教师总结:土地是久远的过去,更是我们灿烂的未来,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调查实践: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土地资源教案「篇三」中国土地资源教案中国土地资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作用即利用类型。并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2、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地图,进行图像引导,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教师:中国的基本国情课件展示:中国地图,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和人口13亿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一、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多媒体显示)过渡:那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有哪些作用呢,给你一片土地,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山地、草原、平原、城市景观图问题:请根据左边的景观图说说土地的作用(学生回答)师总结: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课件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说明我们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齐全)(课件出示板书)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齐全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农业耕地林地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提供图表]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土地类型面积(万平方千米)世界地位(第几位)中国人均(平方米)世界人均(平方米)土地总面积9603810027762耕地95.148022501林地128.6510857170草原313.3226446235[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略(请学生回答)(课件展示第二个特点)2、绝对总数量大,人均相对量少过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否一样呢?课件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引导读图]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教师稍微解释宜农宜林荒地)[学生讨论、回答]略课件展示3、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草地面积大,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比例不合理)[转折]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比例不合理,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均匀呢?(你认为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会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它们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气候、地形有关课件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地形图,帮助同学们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每种类型在干湿地区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如何分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来验正同学们的分析,让他们有成功感(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师生共同概括土地资源的分布(用文字表述)耕地: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丘陵(秦淮以北为旱地,秦淮以南为水田)。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和东南山地草地:西部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教师副板书,把图形简化成示意图(如右图)小结课件出示本节课的提纲,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板书设计)一、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二、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绝对总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土地构成特点:比例不合理,草地面积较大,耕地、林地比重少三、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分布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课件展示几个问题(同学们,你掌握了吗)1、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哪几种?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什么?3、你能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规律吗?4、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资源观?(让学生花点时间掌握以上内容)考考你(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检查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情况课件展示题目:1、图中区域A表示_____,域B表示_____(土地利用类型)2、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为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及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3、区域C为_____林区,D为_____林区。4、区域E为____(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在_____高原。5、从地形来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6、从干湿地区来说,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7、联系气候、地形等知识,把下列地形区和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连起来。东北平原林地珠江三角洲旱地内蒙古高原东部水田塔里木盆地草地横断山区沙漠课后调查: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土地资源教案「篇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2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2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土地资源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教法建议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Article/Index。html>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方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用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种不合理状况: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示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须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减少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体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或保护的内容。教学设计示例1【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教学手段】挂图: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土地资源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土地资源破坏2――――漫画或图片;【教学过程】(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引导)今天我们研究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习土地资源。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生分组活动)(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学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教师讲解,投影片2)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板书)三、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大势(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及教材P56"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Article/Index。html>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过渡)通过刚才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许多问题。(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引导思考)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投影片4,土地资源的破坏1)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吞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