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教学视频)_第1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教学视频)_第2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教学视频)_第3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教学视频)_第4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教学视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松第二十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从教13年曾任职云南省TOP10高中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教师研修班优秀学员北洋军阀一、孕育形成期:从甲午战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武昌起义前夕北洋六镇成立与扩充;二、发展壮大期:从武昌起义后到1916年袁氏死去,是其势力发展至执掌全国权柄时期;三、混乱衰落期:从袁氏死后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期间分裂割据、互相混战,最后走向衰亡。——摘编自王新生等主编:《中国军阀史辞典》民主科学观念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活风貌革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横行国将不国封建思想余毒深厚最好的时代——民国最坏的时代——北洋民国和北洋民主科学的思想维护民主的斗争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十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张謇荣宗敬荣德生聂云台吴蕴初刘鸿生方液仙穆藕初项松茂袁世凯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陆荣廷唐继尧黄兴蔡锷唐绍仪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梁启超李烈钧廖仲恺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赵元任钱玄同傅斯年罗家伦维护民主的斗争01——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而古老的中国,仿佛又进入了一个乱世。——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1912.3.10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誓词》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1912.8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1882—1913年)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1912.81913.3.20宋教仁遇刺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1913.7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伐之!——袁世凯《传语国民党人谈话》党内分歧,行动迟缓,兵力不足,粮饷有限。失败1913.3.20宋教仁遇刺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1912.81913年4月26日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北洋政府代表于在北京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以盐税、关税为抵押。1913.3.20宋教仁遇刺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11就任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12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大总统每届任期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二次革命1913.7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1912.8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案”:1.外交大权应归诸总统,凡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无庸经参议院之同意;2.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及任用国务员与外交大使、公使,无庸经参议院之同意;3.采用总统制;……6.总统应有紧急命令权;7.总统应有财政紧急处分权。——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袁世凯签订《民四条约》的结果是卖国行为,是牺牲国家主权和利益,但相比二十一条,他多方协调,显示政治家的手腕,说明民主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已经渗透到这一时期政治的方方面面。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10接受“劝进”,复辟帝制筹安会“六君子”杨度(1875年-1931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三次会试均落第,曾附和公车上书,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等人。后师从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深受影响,后来长期鼓吹君主制。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后来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和梁启超一起替出洋五大臣写了考察报告,得袁世凯保荐成为清廷“宪法讲师”。袁世凯上位后,他成立“筹安会”积极推动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失败后遁入空门。晚年积极支持共产党活动,经周恩来批准1929年加入共产党。袁世凯祭天大典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护国战争1915.12胜利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1915.10接受“劝进”,复辟帝制现今昆明护国桥交战双方:护国军(蔡锷、唐继尧、李烈钧)VS北洋军结果:再造共和。维护民主的斗争01复辟与反复辟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6.3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1915.10接受“劝进”,复辟帝制护国战争1915.12为什么实力雄厚的袁世凯复辟帝制会这么快失败?恢复帝制,实在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原因在于: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国的观念终究深入人心,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圣明天子”治下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何况,袁世凯曾经宣誓效忠共和,现在又要颠覆共和,背叛誓言,这就失去诚信。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袁氏当国几年间,谈不上什么丰功伟业,沙俄对外蒙和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更加紧了,库空如洗的财政更依靠外国的高息借款度日,百业凋零,国家的境遇和民众的生活都没有改善,同清政府时期没有多少区别。现在这个并无尺寸功绩的袁世凯忽然要做起皇帝来,更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根本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具体原因:袁世凯的统治出卖国家利益且罔顾民生;袁世凯出尔反尔导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维护民主的斗争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政治:北洋军阀与革命党及其自身内部矛盾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而积极培植代理人思想:洋务运动以来地方性家族式武装传统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当权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封建统治、武力至上、依赖列强、反对革命、欺压百姓、内斗内行1917年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得李鸿章赏识,后赴德国留学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凯手下,后镇压义和团有功,得到赏识,总领编练新军,成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联名46名将领,致电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为“一造共和”。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与,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主张恢复国会和约法,是为“再造共和”,与黎元洪势力相冲突,形成“府院之争”府院之争含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争论核心:是否参加一战黎元洪段祺瑞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目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外交总长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才有挽回《民四条约》中丧失权利的机会......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参加欧战之机会,加入协约国阵营......努力收回国权,提升国际地位。——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目的:英国、法国的军队指挥官非常赞赏华工,说他们的效率是外国劳动者里最高的,能吃苦、不闹事,所以军队非常欢迎他们。——《西线战场上的陌生人》一战期间,14万华工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目的: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朱桂生(1896——2002)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标志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转向主动参与。华工回到中国后,有些人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开路先锋力量。五四运动时期流行的两个口号——“公理战胜强权”、“劳工神圣”——与旅法华工有直接关联。——《一战与中国》府院之争含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争论核心:是否参加一战实质:美日矛盾的激化结果:黎元洪贸然罢免段祺瑞,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段祺瑞张勋复辟“辫帅”张勋(1854年-1923年)1884年(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曾参加中法战争。1899年在袁世凯手下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1911年武昌起义后为表示忠于清廷,张勋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子军”。1915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1916年邀保皇党魁康有为至徐州,为复辟进行舆论宣传1917年

6月7日假意调停黎段之争率“辫军”北上1917年7月1日,率领刘廷琛、康有为、王士珍等人入宫,拥立废帝溥仪,12日为段祺瑞的所击败,逃往租界。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孙中山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章士钊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得李鸿章赏识,后赴德国留学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凯手下,后镇压义和团有功,得到赏识,总领编练新军,成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联名46名将领,致电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为“一造共和”。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与,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主张恢复国会和约法,是为“再造共和”,与黎元洪势力相冲突,形成“府院之争”1917年,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讨伐张勋,是为“三造共和”,但是拒绝孙中山恢复《临时约法》的要求,引发护法运动护法运动开始结果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特点革命党人借西南军阀的力量攻打北洋军阀引发第二次府院之争,但孙中山遭军阀排挤运动失败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

——孙中山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年-1936年)188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得李鸿章赏识,后赴德国留学1895年,入天津小站在袁世凯手下,后镇压义和团有功,得到赏识,总领编练新军,成为北洋三杰之一1912年,联名46名将领,致电清廷建立共和政府,是为“一造共和”。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与,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主张恢复国会和约法,是为“再造共和”,与黎元洪势力相冲突,形成“府院之争”1917年,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讨伐张勋,是为“三造共和”,但是拒绝孙中山恢复《临时约法》的要求,引发护法运动1918年,与冯国璋约定共同下野,通过安福系幕后操纵政权。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皖军失败,被迫辞职1924年,两次直奉战争后,奉系获胜,张作霖、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出任临时执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被冯玉祥驱逐下台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历史影响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全国无论那一省那一地,没有直接或间接受到军阀蹂躏的,那真是世外桃源,可谓绝无仅有。——《陈诚先生回忆录》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张鸣《共和中的帝制》由“家国”转为“民国”,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国”,但较之清朝统治已是历史的进步。——包训国《客观认识北洋军阀的统治》维护民主的斗争02军阀割据背景主要派系当权时期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历史影响

1、军阀武人执政,造成了民初假共和掩饰下的军阀独裁专制、政治动乱与社会动荡;2、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共和制度虽名不副实,但民主共和思潮却始终影响并主导着民初中国社会缓缓前进,以致在民初出现了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的情况。小结1913.3宋教仁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二次革命1913.7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12袁世凯恢复帝制1915.5“中日民四条约”护国战争1915.12取消帝制1916.31917.5府院之争1917.7张勋复辟1917.7段祺瑞破坏约法护法运动1917.7五四运动1919.51920.7直皖战争1922.4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9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伐战争1926.7东北易帜1928.12新文化运动1915.9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栗乾老师松风堂主未完待续民族工业的发展02——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除了军阀混战政治动荡外,那时也留下了很多正面的东西……经济飞速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期。”壮大的资产阶级开始宣传更激进的民主思想……中国无产阶级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陈钦《北洋大时代》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工业建设会趣旨》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此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发展,就其基本的动力而言,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局势的推动,又有内部的因素——受到中国社会本身的推动。……在进口品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一种“替代型”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摘编自(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火柴大王”刘鸿生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代表:荣氏兄弟行业建厂时间地点厂名机磨(座)年用小麦(万担)日产面粉(包)职员(人)工人(人)面粉1912上海福新一厂1560550020801914上海福新二厂4850814000764941914上海福新三厂24———1001915上海福新四厂32—7000764941916无锡茂新二厂18306000241601918武汉福新五厂38111250033220行业建厂时间地点厂名织布机(台)每年用棉(万担)职员(人)工人(人)纺织1915上海申新一厂1610109656671917上海申新二厂—8.45562121荣氏企业1912—1918发展一览表(数据来源:陈文源主编《荣德生文论存稿类选》)荣德生(1875-1952)荣宗敬(1873-1938)无锡梅园念劬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代表:核心:实业救国味精大王吴蕴初和他捐赠的“天厨”号近代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和侯氏制碱法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代表:核心:特征:轻重工业不均衡——轻工业发达

地区分布不均衡——沿海发达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中国年检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代表:核心:特征:局限:资金少、规模小、技术不独立民族工业的发展01经济春天条件代表:核心:特征:局限: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维护民主的斗争02社会新风背景:封建统治结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陕西)政府剪发之令连篇累犊,而一般顽固者流犹徘个观望,非用强迫手段不可。军政府有鉴于此,故昨日于各街衢要口皆派人持剪把守,凡来往人民之有发辫者均攫其尾而剪之。——《申报》(1912年5月1日)维护民主的斗争02社会新风背景:表现:衣:中山装、旗袍、洋装等,食:西餐传播,中西结合,住:模仿西式建筑“洋楼”,行:火、汽、电车、轮船等近代交通,习俗:剪辫、改称呼、握手礼、婚丧嫁娶习俗等,观念:男女平等、女子接受教育等维护民主的斗争02社会新风背景:表现:特点:中西结合,受西方影响大

区域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影响:推动社会生活的文明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昆明和上海小结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背景政治:民国建立,为经济发展清扫一些障碍经济: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实业群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特点轻重工业不均衡——轻工业发达地区分布不均衡——沿海发达资金少、规模小、技术不独立影响经济: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阶级: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增加,力量不断壮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社会: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转型和传统习俗观念的变迁松风堂主未完待续民主科学的思想0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陈钦《北洋大时代》民主科学的思想背景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五四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前面说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民主科学的思想政治:军阀割据,列强环伺,民族危机深重袁世凯尊孔复古,引发激进民主主义者反思辛亥革命局限(直接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背景民主科学的思想核心:民主与科学内容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等背景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举凡一事一兴,一物一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三提倡三反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背景核心:民主与科学内容文学革命目的:改造当时国人的精神,推动革新政治的进程主题:反对封建礼教的纲常伦理,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端形式:讲求文法,运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创作民主科学的思想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背景主张:三提倡三反对核心:民主与科学内容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对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评价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民主科学的思想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背景主张:三提倡三反对核心:民主与科学内容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如果想使政治由人民发动,不得不先有养成国人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的空气。我们相信人类自由的历史,没有一国不是人民费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换来的。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蔡元培:《争自由的宣言》蔡元培(1868-1940)油画《北大钟声》刘师培陈独秀辜鸿鸣蔡元培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胡适民主科学的思想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背景主张:三提倡三反对核心:民主与科学内容代表: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发展: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毛泽东自传》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民主科学的思想背景内容《新青年》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北大学生杨振声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胡适说: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现了四百种白话报……时势所趋,就是政客军人办的报也不能不寻几个学生来包办一个白话文附张了。——张家康:《<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各种主义都被看做是救国良药,蜂拥般地被输入中国……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尼采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尤其是各种社会主义,一律受欢迎。——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京学生街头政治演说中学用的白话文教材开放女禁的大学评价民主科学的思想背景内容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文化平民化和国民觉醒有重大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