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束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照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若使反射光线与地面平行,则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

)A.一定是15° B.一定是30°C.可能是75° D.可能是90°2.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总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白鹭正在汾河栖息,与水面上的倒影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中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白鹭的倒影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一致C.白鹭飞起时其水中的像与水面距离变大D.白鹭降落时其在水中的像将会逐渐变小3.如图所示是一只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经过某光学元件(未画出)的光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光学元件一定是平面镜B.这个光学元件一定对光有会聚作用C.这个光学元件可能是凸透镜D.这种现象光速不可能发生变化4.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5.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C.镜子正衣冠 D.潭清疑水浅6.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京剧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演员的脸上绘制彩色图案,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如图所示,一名京剧演员正在对着平面镜画脸谱。针对此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脸谱的像呈现在镜面上 B.平面镜所成脸谱的像为实像C.脸谱的像与脸谱关于镜面对称 D.脸谱靠近镜面时脸谱的像会变大7.下列对图中各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面对平面镜画脸谱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B.

投影仪是利用此图中成像原理工作的C.

透过鱼缸侧壁看到的金鱼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形成的8.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手影成像原理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B.乙图:服装店的平面镜倾斜放置,人照镜子时,上半身成的像会变小C.丙图: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丁图:天边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二、填空题9.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度较暗,所以圆筒的(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蜡烛在塑料薄膜成像,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3)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方移动;(4)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仅将易拉罐底部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将(填“改变”或“不变”);(5)如果小孔变大,它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选填“变清晰”、“变模糊”、“不变”)。10.重庆夜景美不胜收,当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城美景。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10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长江水上涨1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11.疫情期间,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选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0.5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2.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2m,桥上一路灯距水面4m,水中“倒影”清晰可见。路灯的“倒影”距路灯的距离为m,春天雨后的湖水上涨了3m,路灯“倒影”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路灯的“倒影”是(选填“虚”或“实”)像。13.如图所示,A'B'是竖立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出平面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度。三、实验题14.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甲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乙、图丙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丁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15.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A、B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硬纸板底边。

次序123456入射角I15°30°45°60°70°80°反射角r15°30°45°60°70°80°(1)放置白色硬纸板A、B需与平面镜;(2)让入射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3)纸板B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5)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四、计算题16.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17.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过2.56s的时间,地面接收到经过月球反射后的光线,试求地月距离。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CCDDCCA1.C【详解】本题分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反射光线水平向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则则平面镜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在乙图中,反射光线水平向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则则平面镜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C【详解】A.水中白鹭的倒影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形成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白鹭起飞时,到水面的距离变大,所以它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也变大,故C正确;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故白鹭降落时其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所以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ABC.可以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可以是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所示:可以是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图所示:故C正确,AB错误;D.如果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速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4.D【详解】当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当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雨过天晴时,天空中会有大量小水珠,太阳光经过小水珠时发生了色散,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形影紧相依中影子的形成是光线经过不透明物体时被遮挡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镜子正衣冠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AB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即脸谱的像与脸谱关于镜面对称,故AB错误,C正确;D.脸谱靠近镜面时,因脸谱大小保持不变,故脸谱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A.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照镜子时,镜子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错误;B.该图是小孔成像原理,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来工作的,故B错误;C.球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或放大镜);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8.A【详解】A.小孔成像和影子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服装店的平面镜倾斜放置,人照镜子时,上半身成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故选A。9.A倒立实像光沿直线传播D左下变大不变变模糊【详解】(1)[1][2][3][4]由图可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2)[5]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6]因为小孔的位置不变,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左下方移动。(4)[7][8]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也就增大了光投射的范围,所以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一样,和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将三角形的小孔改成方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不变。(5)[9]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所以蜡烛所成的像会变模糊。10.3058【详解】[1]因为彩灯距水面30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得,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30m。[2]若江水再上涨1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L=30m-1m=29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29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为L′=29m+29m=58m11.发出的红外线0.5不变【详解】[1]生物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制作了测温枪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测温。[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明以0.5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同样以0.5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他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12.8不变虚【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路灯到水面的距离为4m,则路灯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为4m,故路灯的“倒影”到路灯的距离为8m。[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春天雨后的湖水上涨了3m,路灯“倒影”的大小将不变。[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路灯的“倒影”是虚像。13.45【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2]分别延长AB、A′B′,两直线交于一点O,如图所示∠AOA′为直角,因为MN是AA′、BB′的垂直平分线,由几何知识可知,平面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14.底边BC会聚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详解】(1)[1]由图甲、图乙、图丙分析可知,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都向底边BC偏折。(2)[2]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即起到会聚作用。(3)[3]三棱镜还可以研究光的色散,研究白光是由哪些光组成的。15.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可逆漫反射【详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只有纸板A、B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