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新乐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儒家思想的建立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共同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一)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是天下太平。(二)①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通行天下,孟子必须努力坚持儒家本色,主张持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恶。于是,儒家开始有了二元的分野。荀子时代已是战国晚期。他在善、恶二元的对立中,特别注意到“善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修养”这个问题,他主张“性善是伪”。其实,他所谓的“伪”并不是假装,而是意指“人为的努力”。人性可为善,但是如果不加注意,受到种种诱惑就可能会沦落为恶。人必须努力让自己培养出向善的方向,才能做到善。在政事方面,治理国家乃是走向太平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荀子的不少陈述都在讨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及如何走向这一境界。孟、荀二家都从善恶二分的二元下手,可是二人也都指陈,这二元可以彼此转换,在二极之间演变。荀子门下,衍生了所谓“法家”的理论家。一个是韩非,他结合了许多从政人员的实际经验,将之综合为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另外一个学生李斯成为秦始皇的助手,为秦朝规划制度。儒家四科的“政事”一科,终于发展出一个政治学理论及实践,使得儒家在此后的几千年中,在皇帝制度的旁边,发展成为文官体系主要的理论基础。(三)②儒家真正的对手乃是道家,老子和庄子两家都在末世楚国的疆域内发展。楚国地处淮汉地区,这里多丘陵、湖泊、溪流、森林,呈现出与北方黄土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观。楚文化的南方传说系统,也呈现出与北方系统不同的风貌。南方诸神都在山间水涯活动,俊美的男神、绰约的女神和许多灵活的小精灵,是传说世界的角色。北方生活艰难,人人必须约束、节制,必须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南方容易维持生计,也因此有抒发自我的空间。南方人活泼而自由,个人有更多的自我,也获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于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出来的思想,着重点都在于尊重个性,甚至离弃集体,不愿有强大的集体妨碍个人自由,他们也主张“自然”之道不能绝对。老子、庄子议论的出发点和北方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很不一样,对于“真实”的本体,两者结果也会不同。老子的“虚无论”和庄子的“时动”,都在绝对真理之外提出另一些选择,也否定了思想的武断。(节选自许倬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基于理性道德,建立了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体系,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B.儒家的四门学科都有明确具体的功能,其中“德行”和“政事”最重要,因为二者分别能够让个人或群体趋于完善。C.在人本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有根本分歧,孟子坚持认为“善”是天性,荀子则认为“性善”是培养的结果。D.作者认为,自然环境是影响思想的重要因素,北方生活艰难,人们重视对抗自然;南方人容易维持生计,更崇尚自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不是认知的学问,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但它却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和政治制度方向。B.在儒家思想中,“修己”是实现社会和政治标的前提,只有先整顿好自己,才有可能安顿好亲族,进而实现“安天下”的目标。C.孟子在杨、墨理论遍行天下的时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人性与天道在“善”方面是共通的,二者相互呼应,不可分割。D.韩非和李斯的理论和实践,从儒家学说衍生和发展而来,荀子关于国家治理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对法家主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的一项是()A.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我怎么能像个苦味葫芦一样,只是悬挂在那里而不被人摘去吃呢?)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C.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学习;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D.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二、三两节各拟一个小标题。二、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左传》)材料二:触龙说赵太后(节选)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②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节选自《战国策》)【注】①长安君:赵太后的幼子,赵国公子。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做了燕国王后。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今媪尊长安君A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G今令有功H于国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B.用事,指执政、拥有权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种意思。C.黑衣,战国时,赵王宫中值宿警卫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卫士。D.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车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7.烛之武与触龙劝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点?(二)(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丘得A其为B人C黯然D而黑E几然F而长G眼如H望羊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西华侍坐”中的“坐”是陪坐的意思,与杜《山形》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相同。B.“不吾知也”中的“知”,文中指了解,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知”意思不同。C.“舞雩”的“舞”起舞的意思,与《鸿门宴》中“今者项庄拔剑舞”中的“舞”意思相同。D.辟,文中是“避开、离开”的意思,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辟”字意思不同。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中的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达到大治,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气魄。B.冉有和公西华看到子路被老师“哂”,担心坦言志向也会招致老师的批评,故而谦虚低调,不敢言大志,只敢述小志。C.【甲】文中曾皙鼓瑟,【乙】文中孔子学琴,反映了儒家对音乐的重视,孔子将礼乐并重,认为音乐能促进人格的养成。D.两篇选文中,孔子一为人师一为弟子,为人师时循循善诱,为弟子时精益求精,司马迁敬仰不已,尊其为至高至上的圣人。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处的句子。(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2)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12.司马迁为什么说孔子是至圣之人?结合乙文简要分析。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4.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记载,冉有曾经向孔子提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____________”,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方面,则要“____________”。(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得到了孔子的赞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6.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标点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17.反证法会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试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五、文言基础知识检测(11个小题,共22分)19.下列选项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异乎三子者之撰(《侍坐篇》)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D.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20.下列选项中,对“道”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说)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B.臣之所好者道(道理)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C.若舍郑以为东道(道路)主(《烛之武退秦师》)D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鸿门宴》)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合力)而听细说(微小的言论)B.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若不阙秦(侵损、削减)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舍不得)然而不王者(这样可是)D.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乃中《经首》之会(节奏)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御,抵挡、阻止,与《鸿门安》“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词义相同。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句中的“之”,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之”,用法完全相同。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此处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边邑”。远,与《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中的“厚”,用法不相同。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古今异义词。全句的意思是:(我)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2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未之闻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C.夫晋,何厌之有? D.若属皆且为所虏2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若属皆且为所虏C.居则曰,不吾知也 D.夫晋,何厌之有25.下列各项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国是侯爵,所以《左传》称晋文公为“晋侯”。B.“夫子何哂由也?”这句话中的“夫子”是古代弟子对老师的专有尊称,如孔门就尊称孔子为夫子,称孟子为孟夫子,齐宣王也称孟子为夫子。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D.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26.下列对本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指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相,指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D.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三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27.下列词类活用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范增数目项王②可使有勇③谨庠序之教④素善留侯张良⑤晋军函陵⑥朝秦楚⑦良庖岁更刀⑧烛之武退秦师⑨共其乏困⑩邻之厚,君之薄也⑪夜缒而出A.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⑦⑪/⑧ B.①⑤/②⑨⑩/③④/⑥⑧/⑦⑪C.①⑤/②③⑨/④⑩/⑥⑧/⑦⑪ D.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⑧/⑦⑪28.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君子远庖厨D.从而刑之欲辟土地,朝秦楚29.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A.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从容洒脱的曾皙、游刃有余的庖丁、智退秦师的烛之武、运筹帷幄的张良、优柔寡断的项羽、能屈能伸的刘邦……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你结合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展开讨论,哪一位人物给你的启示最深?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新乐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1~4题答案】【答案】1.D2.A3.B4.①儒家内部出现分歧。②儒家受到道家冲击。二、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3小题,10分)【5~7题答案】【答案】5.BDF

6.B7.二人有效劝告的共同原因是:从对方最在意的点入手,进而晓之以理。

(二)(本题共5小题,21分)【8~12题答案】【答案】8.CEG9.A10.B11.(1)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2)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地)说:“(我的)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12.司马迁认为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人,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古诗词鉴赏【13~14题答案】【答案】13.D14.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题答案】【答案】①.比及三年②.以俟君子③.端章甫④.愿为小相焉⑤.浴乎沂⑥.风乎舞雩【16~18题答案】【答案】16.C17.假如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设不成立。18.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五、文言基础知识检测(11个小题,共22分)【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B【26题答案】【答案】D【27题答案】【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