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_第1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_第2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_第3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_第4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学习目标1.结合实物和示意图,辨别岩石类型和特征。(综合思维)2.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岩石分类和形成过程1.岩石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形成过程突出特点常见岩石用途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结构致密,比较坚硬花岗岩沉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而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具有片理构造或表面具有条带状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思考请依据三大类岩石的名称,逆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答案岩浆岩:上升、冷却、凝固——岩浆活动。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压实、固结——外力作用。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2024·四川西昌期中)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完成1~3题。1.镜泊湖和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这些湖泊附近分布有大量的()A.石灰岩B.片麻岩C.玄武岩D.石英岩2.花岗岩、页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小顾同学在湖南张家界旅行中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能够保存该化石的岩石可能是()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答案1.C2.D3.B解析第1题,镜泊湖和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熔岩流冷却凝固会形成大量的玄武岩,故C正确。第2题,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页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大理岩是石灰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D正确。第3题,古生物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四个选项中,只有石灰岩属于沉积岩,B正确。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岩浆岩(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熔化、d冷却凝固。3.循环过程(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2)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岩石。(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①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进行判断。“三进一出”为岩浆;“一进三出”为岩浆岩;“二进二出”为变质岩或沉积岩。②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是内力作用。(2)判断岩石形成的顺序①岩浆岩:如果是侵入岩,则被侵入的岩石形成应早于侵入岩;如果是喷出岩,该喷出岩形成应晚于其下覆岩层。②沉积岩:按照沉积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如果有化石,则含有低级生物化石的岩石老。③变质岩:变质岩形成应晚于相邻的岩浆岩和沉积岩。丹霞地貌是砂砾岩地貌的一种,它的特征被描述为顶平、身陡、麓缓,并且呈现城堡状、方山状等多种形态的赤壁单崖,而墙状山也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种景观。下面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福建省冠豸山丹霞地貌景观图。1.[综合思维]说明图1中丙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常见的岩石。答案岩石类型:变质岩。常见的岩石:板岩、大理岩等。2.[地理实践力]指出图示地貌岩石是图1中的哪个地理事物?并简述该岩石特征。答案地理事物:甲。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等。3.[综合思维]推测冠豸山未来的演变趋势。答案山体垂直裂隙使石岭两侧的崖壁峭立,墙状山不断减薄分割,逐渐向石柱等过渡,最终消失变平。(2024·广东中山期中)“婚礼蛋糕岩”位于悉尼皇家国家公园,这块方正乳白色的砂岩因酷似婚礼时切的奶油蛋糕而得名。该岩石附近的悬崖上面可见蘑菇状、蜂窝状等各种形状的岩石。图1为“‘婚礼蛋糕岩’景观图”,图2为“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图中甲—己表示三大类岩石以及岩浆、沉积物)。据此完成1~3题。1.“婚礼蛋糕岩”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A.甲 B.丙C.丁 D.戊2.悬崖上的岩石呈蘑菇状、蜂窝状,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3.推测“婚礼蛋糕岩”的未来会()A.溶洞广布 B.质地变硬C.崩塌陷落 D.球状风化答案1.B2.B3.C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婚礼蛋糕岩”为砂岩,属于沉积岩。图2中己直接与火山相连,且有四个箭头指向己,故己应为岩浆;火山爆发后岩浆喷出地面,会形成喷出岩,故甲为喷出岩;乙代表岩浆侵入岩石圈,为侵入岩;戊在地面以上由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为沉积物;丙为沉积物压实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故与“婚礼蛋糕岩”岩石类型相同的是丙。故选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③为固结成岩作用;④为变质作用。悬崖上的岩石呈蘑菇状、蜂窝状,应是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对应图2中的地质作用②(外力作用)。故选B。第3题,沉积岩裸露于地表,不易被压实变硬,易被风化、侵蚀,最终可能会崩塌陷落。溶洞为可溶性岩石受溶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易出现球状风化。故选C。课时对点练[分值:63分](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4·甘肃酒泉阶段练习)下图1为某次火山强烈喷发,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的场景。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图,完成1~3题。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可能是()A.玄武岩 B.大理岩C.石灰岩 D.花岗岩2.丁类岩石的形成,最终要经过的地质作用是()A.冷却凝固 B.熔化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3.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性状特点是()A.有化石 B.有气孔C.有层理 D.有片理答案1.A2.D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形成,为喷出岩,因此可能为玄武岩,故选A。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丁岩石是由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最终地质作用为固结成岩,D对。第3题,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多气孔,故选B。(2023·陕西宝鸡期末)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下面图1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可能是()A.玄武岩B.大理岩C.石灰岩D.花岗岩5.图2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岩浆活动 B.②—变质作用C.③—外力作用 D.④—熔化6.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造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2中的()A.甲、丁B.甲、丙C.乙、丙D.乙、丁答案4.D5.B6.A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可知,该致密岩石可能为花岗岩,D正确。第5题,①是岩石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与岩浆活动无关,A错误;②是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B正确;③是岩石的熔化,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第6题,据图可知,甲表示侵入岩,乙表示喷出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结合上题分析,材料中“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造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侵入岩和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A正确。(2024·湖南怀化期中)下面甲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③表示外力作用,乙图为“某博物馆陈列的岩石标本图”。读图,完成7~9题。7.乙图中的岩石对应甲图中的()A.EB.FC.HD.K8.甲图中H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岩浆9.甲图中的①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熔化 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 D.冷却凝固答案7.D8.A9.A解析第7题,甲图中F来自地幔,应为岩浆;H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为岩浆岩;由图中③表示外力作用可知,K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乙图的岩石中含有化石,应为沉积岩,对应甲图中的K,D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的H属于岩浆岩,故选A。第9题,据图可知,在①的作用下,变质岩(E)变为岩浆(F),因此①为熔化,A项正确。(选择题10~16题,每小题4分,共28分)(2024·江西九江期末)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岱崮地貌分布普遍,其分布上百座有名有号的崮。崮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又称“方山”或“桌状山”,具有山顶平坦开阔,四周峭壁陡立、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形态特点。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图1为“岱崮地貌景观图”,图2为“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图中甲~己表示三大类岩石以及岩浆、沉积物)。据此完成10~11题。10.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A.甲B.丙C.丁D.戊11.岱崮地貌具有顶平身陡,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形态特点,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由“图中甲~己表示三大类岩石以及岩浆、沉积物”得知,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戊为沉积物、己为岩浆;材料“崮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选B。第11题,图中①是岩浆冷却凝固作用,②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变质作用。岱崮地貌具有顶平身陡,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形态特点,是外力作用侵蚀的结果。选B。(2024·浙江杭州期末)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海洋环境下,近海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下发育成各类岩石矿体。后来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灵璧石。下图为“灵璧石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12~13题。12.灵璧石按成因所属岩石类型以及形成过程搭配正确的是()A.甲—④B.乙—③C.丙—③D.丁—②13.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C.⑤④③ D.⑤③④答案12.A13.D解析第12题,从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可知,乙是由沉积物形成的,故乙为沉积岩;丁是岩石圈各岩石均可形成的,故判断为岩浆;丙由丁形成,判断为岩浆岩;故综合判断甲为变质岩。材料中的灵璧石是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应为变质岩,故灵璧石对应的岩石类型为变质岩——甲;其是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后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④符合其形成过程。故选A。第1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判断,①为熔化,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③为冷却凝固,④为变质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据材料可知灵璧石的前身是海相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从图中来看,其过程应为⑤;后来发生了构造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出岩浆后冷却凝固,其过程对应③;而后沉积岩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璧石应属变质作用,应是④。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⑤③④,D正确。(2022·江苏地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4~16题。14.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15.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16.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答案14.D15.A16.D解析第14题,阅读材料可知,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属于深层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故D正确;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喷出岩,故A错误;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故B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等,不会形成花岗岩,故C错误。答案选择D。第1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层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花岗岩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故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故A正确;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域,故B错误;图示区域内的河流较少,河流侵蚀作用弱,故C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区域,地势越高,侵蚀越强,故D错误。答案选择A。第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