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1、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文体,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的分类: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本课三篇通讯展现了三位杰出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在这三篇通讯作品中,作者“以事写人”,运用典型事件、细节表现人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服务达人张秉贵”、“探界者钟扬”就活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和细节使三个人物“立”在我们面前的,展现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喜看稻菽千层浪》典型事例: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⑤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典型细节:①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②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③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人物精神风貌: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典型事件: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②张秉贵给急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③张秉贵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④张秉贵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⑤张秉贵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⑧张秉贵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典型细节:“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人物精神风貌:耐心细致、周到体贴;体贴入微;热情大度、和蔼亲切;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自我反省、不断成长;主动求知、严于律己;善于分析、思想觉悟高。《“探界者”钟扬》典型事例:①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②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③接受“自博馆”邀请,开展“科普”工作④敢于接收“无导师”“转导师“”学生。⑤赴藏工作;生命延续典型细节:“而钟杨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双肩包里的小纸条人物精神风貌:坚定;不讲究生活品质、热爱植物学研究;勇担重任、爽快;有责任、敢担当、关爱学生;无私奉献。3、三篇人物通讯的特点。《喜看稻菽千层浪》①选取典型事例,集中展现人物风采。他的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这是人物事迹的核心内容。作者以事写人,以追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依序写出了其中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这样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理解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②典型细节凸显人物精神风貌作者除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组织材料介绍人物事迹,展现人物形象之外,还擅长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③成功的科普表达。例如第一部分中,对“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的推断和第二部分中通过对“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退化了的雄蕊”的说明,清楚地介绍了“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一概念。这都是这篇通讯中成功的科普表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①人物形象鲜明、真实。这篇通讯介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先进事迹。通讯抓住他在平凡岗位上的所作所为,用一系列平凡感人的事例着重表现“一个人所能做到的”,突出其作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②报道模范人物,语言通俗平易、生动形象,有利于传播。好的人物报道,多用口语,通过广播,也能听得明白。本文有比较强的现场感,要靠文字描写还原形象和场面。《探界者钟扬》①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人物的风采。文章开篇揭示了钟扬的多重身份: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等,再以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地选取典型事迹,展现钟扬的精神品格。②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闸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③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对其成就的影响。④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写作背景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上的新闻评论。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2、新闻评论①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②新闻评论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主要面向广大群众。③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在于就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热点表明立场,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鲜明的倾向性。《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的观点和立场,往往具有强烈导向作用。3、文章脉络第一层次(第1段)总①指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第二层次(2-4段)分2-4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②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重要的作用。③辩证分析,厘清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④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该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三层次(第5段)总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4、论证方法①引用论证“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作用: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②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先破后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③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④类比论证概念:
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同类比较)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5、“工匠精神”的内涵。【原文语句】炉火纯青的技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追求创新……第6课《芣苢》《插秧歌》1、《诗经》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②《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2、《芣苢》①感情基调:欢乐;《芣苢》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心情的的热情。②主旨: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③技法:重章叠唱重章叠唱: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连几章的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性,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每个读者通过一次次重章叠唱的咏叹,在脑海中留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全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仅仅六个动词变换,就将劳动细节和过程真实再现。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吟唱出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3、《插秧歌》①感情基调:紧张、欢乐。②主旨:本诗选取了日常劳动的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流露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③技法白描: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简单勾勒出插秧的繁忙景象。环境烘托:颔联“笠是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我体型诊断
- 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供应链服务协议及劳务合同合同手册
- 学生会工作总结和计划
- 植物模拟练习题+答案
- 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合同
- 老人美容技巧培训课件
- 供应链上下游合同大全
- 航空运输公司短期职工合同
- 二年级课间安全
-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区别
- 《哮喘的规范化治疗》课件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住房公积金服务中心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短视频运营(初级)营销师-巨量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社区儿童托管服务收费方案
- 初中生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4.1 时代的主题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双语)》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