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押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4月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押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4月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押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4月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押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4月自考05680婚姻家庭法押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生须知:

1、参考教材:《婚姻家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马忆南主编,2012年版。

2、特殊标记含义:P10代表教材页码第10页;“【

】”等标注的代表此处为重点关键词(得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1、【婚姻】:是指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共同生活互为配偶的结合。【家庭】:指主要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

而形成的、包含一定范围的亲属在内的社会生活单位P51

2、婚姻家庭的属性P52

(1)【自然属性】:婚姻家庭是【满足人类自然需求】所必需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包括婚姻家庭法仍须尊重婚姻家庭的

自然属性,尊重相应的自然规律。

(2)【社会属性】:获得社会制度的认可,成为两性结合并繁衍的主导形式,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

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社会背景而孤立存在。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

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反映,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同时其具体内容又受到【社会习俗、道德规

范、宗教信仰、法律规范】等上层建筑诸部门的重要影响

3、婚姻家庭形态的历史发展P54-56

(1)原始社会时期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制:

①群婚制: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内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也被称为集团婚。分为:血缘群婚制(低级阶

段);【亚血缘群婚制】(高级阶段):又称为【伙婚制】或【普那路亚家庭】,同辈分男女,但【排除兄弟姐妹的通婚】,之后又排

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两性关系。

②【对偶婚制】:是指一男一女在一段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关系的婚姻形态,是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2)阶级社会时期的一夫一妻制

①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度,更确切的称谓是“一夫一妻多妾”。

②资本主义社会,一夫一妻制开始在形式上趋向于两性平等,即婚姻关系中的夫妻双方是一一对应的,丈夫不得在妻子之外迎娶

其他女性。

4、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法国】等是承认“婚姻是民事契约”的先锋。P58

5、我国最早出现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文本:【汉朝《九章律》】。1911年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中有专门的亲属一编,是中国

婚姻家庭法【近代化的最初尝试】。P61-62

6、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P71-77

(1)【婚姻自由原则】。

(2)【一夫一妻原则】。为了保障一夫一妻制的严格执行,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

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和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行为(主要指通奸、姘居等)。一夫一妻原则的主要内容: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任何人只能有一个配偶,不得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禁止一切形式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

结合;已婚者在婚姻终止即配偶死亡或离婚以前,不得再行结婚】。

(3)【男女平等原则】。如平等的姓名权(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为了切实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2001年婚姻法不仅继续保留1980年

婚姻法中判决分割共同财产时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而且设立补偿制度,规定【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

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此外,还强化帮助制度,对于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一方,强调另一方应

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

(5)实行计划生育原则。《(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已取消该条)

(6)【倡导性法律规范】。积极倡导平等、和睦和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提倡夫妻之间相互忠实、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

幼、互相帮助。

7、我国明确规定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劝阻、调解、制止】等,有关救助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为婚姻家庭违法

行为受害人提供救助P77

(1)劝阻。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以及遗弃家庭成员情形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

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调解。目前我国调解机制可分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调解,这里说的调解主要指【人民调解】。

(3)制止。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8、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重婚

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

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P79-80

9、亲属在法律上的分类P83-84

10、【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亲系的划分适用于【血亲和姻亲】,但不适用于配偶关系。亲系的基本分类:【父系亲和母系

亲、男系亲和女系亲、直系亲和旁系亲】P85

11、直系亲和旁系亲P85

(1)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①【直系血亲】指相互间具有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血亲,均为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

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

②【旁系血亲】指相互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的,除直系血亲外均为旁系血亲。如【兄弟姐妹】

因同源于父母而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己身与伯、叔、姑】因同源于祖父母而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己身与舅、姨】因同源于

外祖父母而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等等。

(2)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

姻亲的直系、旁系之分,【准用其配偶与配偶的血亲的亲系】。例如,儿媳与公、婆为直系姻亲,女婿与岳父,岳母为直系姻亲;

已身与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为旁系姻亲;夫妻一方与另一方的兄弟姐妹为旁系姻亲。

12、【行辈】亦称辈行或辈分,它不同于亲系,是按照亲属的世代来划分的。【直系亲不可能行辈相同,配偶间无行辈之分】。姻

亲的称谓可将行辈与亲属的类别和亲系相结合,如长辈直系血亲、晚辈直系血亲、长辈旁系血亲等。P85

13、我国亲等的计算方法P87

(1)用【代数的不同】来表示旁系血亲的亲疏远近,如五代以内旁系血亲、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

(2)计算直系血亲的代数:以一辈为一代,相隔一世即为两代。例如,父母子女为两代内直系血亲,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

外孙子女为三代内直系血亲。

(3)计算旁系血亲的代数:须以同源关系为依据。如【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是【两代内】的旁系血亲;同源祖父母、外祖父

母的,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14、【丧服制度】:简称服制,它是以服制的不同来表示亲属的亲疏远近的。我国古代丧服制度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

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P87-88

15、亲属关系的变动P88-90

16、亲属关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效力:如【一定范围的亲属为禁婚亲;配偶间的财产关系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另有约定的除

外);法定亲属间的扶养、抚养和赡养,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适当放宽收养条件】等等。P90

17、【婚姻的成立】即结婚,又称婚姻的缔结,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P92

18、【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据各国的婚姻立法,对结婚要件有以下主要分类P93-94

(1)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①【实质要件】(我国婚姻法学中称为结婚条件):指法律规定的关于结婚当事人本身及双方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的条件】。如

当事人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必须无禁止结婚的疾病;必须有完全自愿;必须非近亲属等。

②【形式要件】(我国称为结婚程序):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程序及方式】。要求结婚的程序必须合法,是规定形式要件的根本目

的。如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2)必备要件和禁止条件

①【必备要件】:又称【积极要件】,指结婚当事人双方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须双方合意,须达法定婚龄,必须符合一

夫一妻制等。

②【禁止条件】:又称【消极要件】,或称婚姻障碍,指法律规定不允许结婚的情况。如近亲不得结婚。

(3)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

①公益要件: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要件。如结婚当事人须非重婚,禁止近亲结婚等。

②私益要件:指仅与私人利益有关的要件。如当事人须有结婚的合意等。

19、【有偿婚】指男方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而成立的婚姻。依据男方支付的代价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买卖婚、

交换婚和劳役婚】。买卖婚指男方支付女方的身价而成立的婚姻。交换婚又称互易婚或换亲,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儿为儿媳,即

以人易人。【劳役婚】指男方为女方家庭提供一定的劳务为条件而成立的婚姻。P94

20、【聘娶婚】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聘财为要件而成立的婚姻。我国的聘娶婚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即婚

姻成立的具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征】是重要的一步,即订婚,是“六礼”的核心所在P94

21、结婚的实质条件P96-101

(1)必备条件:

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含义: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婚姻自由的实现不应有附加条件;当事人必须具有结婚的行为能力和无婚

姻障碍;结婚行为达到法定年龄

②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指法律规定的最低的结婚年龄,即结婚当事人在此年龄以上始得结婚,在此以下不许结婚。我国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

①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禁婚亲是指法律规定禁止结婚的亲属。《民法典》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兄弟姐妹之

间;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之间;叔伯与侄女之间,姑姑与侄子之间,舅舅与外甥女之间,姨与外甥之间)”禁止结婚。直系姻

亲之间能否结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拟制的直系血亲禁止结婚,拟制的旁系血亲应该不受禁婚亲的限制

②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已取消该条)

22、近现代法律规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根据主要有:【基于遗传学和优生学原理;基于伦理道德的要求】。P99

23、根据我国《母婴保健法》第8条的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1)严重遗传性疾病;(2)指定传染病;

(3)有关精神病P100-101

24、【结婚的程序】:又称结婚的形式要件,指法律规定结婚必须采取的方式。从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看,结婚的程序主要有

P102

①【登记制】是指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是婚姻成立的唯一要件。要求结婚的当事人必须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申请,接受婚姻登

记机关的审查,履行登记手续,婚姻即告成立。如我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均实行结婚登记制。

②【仪式制】是指以举行结婚仪式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有三种:宗教仪式(西班牙、希腊)、世俗仪式、法律仪式(瑞士)

③【登记与仪式结合制】是既要求办理结婚登记,又要求举行法定的结婚仪式,两个程序完成后,婚姻成立。如法国和罗马尼亚

等国

25、结婚登记的机关:《民法典》规定:“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结婚当事人的户口不在同一地区的,可以到

【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P103

26、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户口本;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

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关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由双方当事人自主自愿选择,不是必须提交的材料。P103

27、我国夫妻身份关系的确立是以【结婚登记】作为标志。P104

28、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

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撤销请求属于【受胁迫方本人】,其他任何人或单位均无此权利。被非法限制人身自

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内】提出。”【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

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

内提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加的内容)。P108

29、婚约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P110-111

(1)【早期型婚约】,即古代社会的婚约。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婚约相当盛行,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具有法律约束力。

订立婚约须由父母做主,当事人无任何自由意志。婚约订立不得反悔,无故悔约,要受到法律制裁。

(2)【晚期型婚约】,即近、现代的婚约。无论法律对订立婚约是否有规定,婚约都不具有法律效力。订立婚约已不是结婚的必

经程序,是否订立婚约,由当事人自由抉择;婚约的订立仅取决于当事人本人的自愿,家长等无权包办代理;婚约无约束力,当

事人双方或一方,可随时解除

30、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

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男女双方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

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P113

31、夫妻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人身方面和财产方面】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

心,在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养老育幼的特殊作用。人身关系,包括【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婚姻住所决定权】等。【夫妻人身

自由权】是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

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P114-119

32、夫妻关系立法的两大类型P114-115

(1)【夫妻别体主义(夫妻分离主义)】:夫妻婚后仍各是独立的主体,各有独立的人格

(2)【夫妻一体主义(夫妻同体主义)】:夫妻因婚姻成立而合为一体,双方的人格相互吸收。表面,夫妻地位平等,实际上,只是

妻的人格被夫所吸收,妻处于父权的支配下

33、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适应,可分为【男尊女卑、夫权统治时期;在法律形式上

渐趋平等的时期;从法律上的平等向实际上平等的过渡时期】。P115

34、法律有关配偶继承权的规定: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夫妻遗产继承权应当注意P117

(1)【合法的配偶身份】是夫妻遗产继承权的前提。只有婚约的男女之间、姘居的以及非法同居的男女之间、已经离婚的男女之间

不享有夫妻遗产继承权。依法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继承遗产。已经领取结婚证尚未同居时一方死亡,或是已

经提起离婚诉讼未获有效离婚裁决时一方死亡,生存方都可以配偶身份享有遗产继承权。

(2)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依然享有夫妻遗产继承权。

(3)夫妻相互继承遗产时,应先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成员共有财产,确定遗产范围,防止侵害生存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

利益。

(4)我国实行限定继承制度,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

限。

(5)依照我国《继承法》规定,夫妻互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6)《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7)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尤其是妻子一方)【不论再婚与否,均有权处分继承的遗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35、【夫妻同居义务】:指男女双方婚后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的义务。【夫妻忠实义务】:主要是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

义务。广义的解释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以及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损害或牺牲配偶他方的利益P121-122

36、夫妻财产制的分类:P123-126

37、【夫妻共同财产】: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除另有约定或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共有财产。特

征:(1)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2)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时间,是婚姻关系存续期

间;(3)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但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定属于个人特有财产的除外。以上三个

特征同时具备,才是夫妻共同财产P126-127

38、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

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扶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为夫妻共同债务,

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夫妻双方应承担连带责任。P130

39、认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时应注意P133

(1)我国《民法典》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或共同使用、管理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

有约定的除外。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婚后不论其形态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是一方所有财产,但【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在婚后

取得的收益】应当归【夫妻共有】。

(2)原为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虽然已经投入婚姻家庭生活之用,但该财产的原物形态仍保持,并未毁

损、消耗、灭失的,仍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一方将婚前个人财产投入婚姻家庭生活之用,并已被消耗或自然级损、灭失

的,离婚时该方【不得主张用夫妻共同财产抵偿】。

(3)婚后购置的贵重首饰,价值较大的图书资料以及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等生活、生产资料,虽属个人使用,也应视为【夫妻共

同财产】。

(4)婚后一方取得的但【尚未实际获得经济利益的或尚未明确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属于【个人所有】。

40、我国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两者的适用原则是【“有约定从约定,无

约定从法定”】P134

41、夫妻约定财产制P134

(1)对象:【夫或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也包括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2)约定方式: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3)内容:①夫妻可以约定一方或双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或者归各自所有,或者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

42、【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婚姻终止的原因:【一是婚姻当事人一方的死亡

(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二是离婚】P137

4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

【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

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P138

44、【离婚制度】:是一定社会有关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P140

45、47、1930年国民党政府《民法》亲属编的离婚制度,对离婚规定了两种方式:一是【两愿离婚】,二是【判决离婚】P143

46、我国离婚立法的指导思想P143-144

(1)保障离婚自由,是婚姻关系的本质要求

(2)反对轻率离婚。社会主义的离婚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由

47、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第12条明确规定,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婚姻登

记机关不予受理。因为,登记离婚是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的重要民事法律行为,只能由具有夫妻身份的当事人本人亲自进行,【不

能由任何第三人代替夫妻一方或双方办理登记离婚】P146

48、离婚登记的程序:【申请、审查、登记】P146

49、当事人取得【离婚证】,即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离婚证和人民法院的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P147

50、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1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P148

51、我国的诉讼离婚适用于以下三类离婚纠纷:【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夫妻双方都愿意离婚但在子女抚

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的;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为法律承认的事实婚姻】。P150

52、我国《民法典》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中的“现役军人”是指【正在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

部队服役、具有军籍的人员】P153

53、【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我国诉讼离婚中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是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决定是否准予离婚的原则界

限。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的判断因素(四看):【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有无和好的可能】P154-158

54、《结婚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准予离婚P158-159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一方有此类恶习而不改正,对方提出离婚,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4)【因感情不和分居2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55、虽未履行法定结婚手续,但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应

【视为重婚】。P159

56、【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

告他为失踪人P160

57、《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

女。”父母离婚,不消除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

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

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P160-

161

58、子女抚育费的数额、期限和交付办法: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无论是协议还是判决。都应以

三个方面的因素为确定依据:一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对抚育费的实际需要】;二是【父母双方的实际负担能力】;三是【当地的

实际生活水平】。进一步要求:其一,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负担两个子女抚

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其二,抚育费的给付办法,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

应定期给付。其三,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其四,子女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

子女【18周岁为止】。子女虽满18周岁但尚未独立生活的,如父母有给付能力,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P163

59、抚养关系的变更,有两种形式:【双方协议变更;一方要求变更】。P163

60、对子女的探望权P164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61、我国婚姻法解释规定夫妻因离婚而分割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的共同财产时,应坚持的原则P169

(1)坚持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维护其他股东、合伙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4)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

62、夫妻共同居住的公房,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离婚后,双方均可承租。P170

63、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

者不分。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

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2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P173

64、离婚时的经济补偿: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

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P174

65、离婚时的债务清偿P175-177

(1)共同债务清偿:共同债务指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和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规

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

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2)个人债务的清偿:个人债务指以个人名义所负的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个人债务应以个人财产清偿。他方不负连带

责任,没有清偿义务;但自愿协助清偿的自为法律所不禁止。

66、离婚损害赔偿P178-179

(1)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离婚时的损害赔偿制度,因一方的法定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的另一方依法享有赔偿请求

(2)《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

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4)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7、判决停止亲权的原因通常为:【(1)父母不能行使亲权或严重滥用亲权或有重大义务的懈怠;(2)父母滥用对子女的人身照护

权,或有不名誉、不道德的行为,危害了子女的利益;(3)父母有酗酒、虐待、危害子女健康等行为;(4)父母危害子女的财产,

可宣告其丧失财产管理权。如果父母双方均有上述情况,应为未成年子女另设监护人】P188

68、亲权消灭的原因:【(1)父母或子女死亡,因法律关系的主体消灭而消灭。(2)子女成年,因法定要件的消失而消灭。(3)收养关

系终止。此时,养父母的亲权消灭,生父母的亲权恢复】P188

69、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不能独立生

活的子女”,是指虽已成年,但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独立维持正常生活的子女。如【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

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尚在学校接受高中或职高及高中以下学历教育的情况】。《民法典》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

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P191

70、法律要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教和保护,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子女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未成年子

女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P192

71、《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

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义务人有能力赡养而拒绝赡养,情节严重,构成遗弃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P195

72、父母、子女与被继承人的生存配偶,同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法律所指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

继父母】;形成了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同时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

子女的遗产;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P195

73、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是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承认非婚生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认领的形式分两种:一是【自愿认领】,二是

【强制认领】。P196

74、法律规定,只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才具有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产生父母子女间

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间仅产生【姻亲关系】,【不发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P199

75、《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P200

76、人工生育子女的种类:【同质人工授精;异质人工授精;代孕】P202

77、被收养人的条件:【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P208

78、收养人的条件《(民法典》有修改,标记的为修改的内容):P210-212

(1)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

(2)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5)年满30周岁。还有以下规定:

(1)【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2)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3)【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79、《民法典》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P213

80、《民法典》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夫妻

间的扶养义务应当注意的方面P225-226

(1)夫妻之间的扶养权利和义务,是【夫妻身份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夫妻之间接受扶养的权利和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是【以夫妻合法身份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不论婚姻的实际情形如何,

无论当事人的感情好坏,这种扶养权利和义务【始于婚姻缔结之日,消灭于婚姻终止之时】。

(3)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其内容包括夫妻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经济上的供养和生活上的扶助,以此维系婚姻家庭日常生活的正常

进行。

(4)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属于民法上的【强行性义务】,夫妻之间【不得以约定形式改变】此种法定义务。

(5)违反夫妻间扶养义务的法律后果。

81、《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

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

养费的权利。”对此条规定,应把握以下几点:

(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生活保持】义务:【抚养义务的无条件性、抚养内容的复合性、抚养义务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2)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是【生活扶助】义务;条件∶一是成年子女因客观原因无独立的谋生能力也无其他生活来源因而需要抚

养,如因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尚在学校就读,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二是父母具备负担能力,即父母在维持自

己的生活外还有承担抚养义务的给付能力。

(3)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扶养是【生活扶助】义务。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有所不同,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有条件的】,

即必须是【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而成年子女具有给付能力】。P226-227

82、孙子女、外孙子女在下列条件下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

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P228

83、兄、姐对弟、妹的扶养义务条件:【兄、姐有负担能力;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弟、妹未成年】。P229

84、弟、妹对兄、姐的扶养义务条件:【弟、妹由兄、姐扶养长大;弟、妹有负担能力;兄、姐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

P229-230

85、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义务是【补充性】的义务,以【不严重恶化自己的生活】为前提。P230

86、《法律适用法》注重【保护弱方当事人的利益】,在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情形下,【父母子女关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

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

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

人权益的法律”。P234

87、涉外结婚条件的准据法: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

有共同国籍,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P234

88、涉外结婚手续的准据法:结婚手续,符合【婚姻缔结地法律、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的,均为有效。

P234

89、涉外夫妻人身关系的准据法:夫妻人身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

律】。P235

90、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的准据法:夫妻财产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

要财产所在地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P235

91、涉外父母子女关系的准据法: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

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P235

92、涉外协议离婚的准据法:协议离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当事人没有

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的,适用办理离婚手续机构所

在地法律。P235

93、涉外诉讼离婚的准据法:诉讼离婚,适用【法院地法律】。我国法律对涉外离婚以【法院地法】为准据法。P235

94、涉外收养的准据法:收养的条件和手续,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收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