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

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

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

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

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

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测量呢?1米有多长?1厘米呢?用手比划比

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出示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

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

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

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

书:分米dm)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

长度,看看有多长。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指出:从直

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

米。(板书:1分米=10厘米)提问: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有多长

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反馈:你是怎样画的?请

同桌学生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反馈: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

说。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米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板书:

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I

J--里里。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并和同学交流。提问:

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表示它的具体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

想法?指出:表示不到1厘米的长度,就需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

单位。大家在直尺上数一数,课本的厚度有几个小格。指出:直尺上1

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毫米)这是我们今天要

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表示。现在请大家

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

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亳米的物品(如,5角硬币、身份证等),

说明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输出10张纸,

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学生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提

问:测量呐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指出:毫米是比

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提问:你是怎样知

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

形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

及自己的发现。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

组织反馈。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饼说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

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

位。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厘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

怎样表示?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整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比较:

请同学们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想一想是估计的结果准确一些,还

是测量的结果准确一些。

提出: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

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

或者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4.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总结收获(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2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

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

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

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

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lo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

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

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

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

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

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

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

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

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

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

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

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

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

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

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

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T故(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

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

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

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

二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例2

1厘米=10亳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3

整体感知: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

直观W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

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

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

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

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

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

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

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

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

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

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

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亳米,教学例lo

L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

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

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

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

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

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

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师板书:1厘米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

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

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亳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

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

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6测

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T故66页通过直观一操作——总结——手势

——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

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

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

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

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芍多少个1厘米?板书有了认识亳米的思路,认

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将米、分米、厘米、

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将长度

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

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4.测量,做一做67

页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

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

础。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

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练习主要在课

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课桌

高7米。粉笔长75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亳米、

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

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

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

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

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

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

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

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

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亳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

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市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

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

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

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

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

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

=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二10毫

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

亳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

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

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

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

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

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

分米?(板书1米二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桌子高()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文具盒厚4()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

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

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二10厘米

1厘米=10亳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

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二10毫米,1米二10分米,1分米二

10厘米。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

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干

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

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

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

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亳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

(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3mm?5mm?

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

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

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

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亳

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

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印台盒的

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

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二10厘米、1米二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

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

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

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

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

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I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

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I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T古,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

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

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

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

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

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

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

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

复述以下内容:1米二()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

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

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

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

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

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

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亳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

(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

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

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

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