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月各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_第1页
2025年三月各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_第2页
2025年三月各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_第3页
2025年三月各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_第4页
2025年三月各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三月最新模拟试题之作文与诗词鉴赏汇编作文部分1.(2025高考九师联盟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走进超市,面对几十种不同品牌的商品,你有没有感到难以抉择,甚至最后什么都没买而离开?那么,选择对象的多样性是否会削弱我们的选择能力?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025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时间是我们最残酷的敌人,它从不等待,也从不怜悯,只会不停地向前奔跑。材料二:时间是我们最仁慈的朋友,它治愈了创伤,抚平了遗憾,让那些曾以为无法跨越的沟壑,都化作前行路上的垫脚石。作为即将成年的你,在时代的巨变中,面对时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2025高考江西鹰潭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那些具体实在的联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于他对周边的信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2025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所有经验中,最常用的、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是常识。常识是这个世界的轮廓,是对世界最简单易懂的描述。但是常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同一件事,常识是可以改变的。对于“常识”,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2025湖北市一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总在接收世界的馈赠:阳光的恩泽,风暴的洗礼,玫瑰的芬芳,荆棘的刺痛。有人将生命视作被动的容器,有人却在馈赠中雕刻自己的形状。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见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2025华中师大一附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叫苍鹭的鸟,它的捕食方法很奇特,每当它肚子饿的时候,就会先捉一些小虫投放到水里,引来一些鱼,但它并不急于捕捉,而是等鱼儿成堆之后,只吃一些游过它身边的鱼,吃饱后便会静悄悄地飞走,不留一点痕迹,因为苍鹭不想让鱼儿留意到自己,以便于以后更好地捉鱼。上述材料带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2024.5温州三模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过去的事不可改变,可人们面对过往却总喜欢说“如果我当初……”。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2025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阅读I材料中提到DeepSeek,它的风靡再次引发部分人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担忧。有人在与DeepSeek的对话框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AI会取代人类吗?”DeepSeek的回答是:“AI不会取代人类,就像望远镜不会取代天文学家。人类不会被取代,除非人类放弃自身的存在价值。在算法至上的时代,保持‘低效’的情感、‘不理性’的坚持、‘不完美’的创造,才是人类最坚固的护城河。”对此,有人如此总结:“我发现,当我们不断焦虑自己会不会被AI取代时,潜意识里,其实是在以AI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高效,要情绪稳定,要没有缺点,要有求必应,要追求最优解。但我们需要不断被提醒:人的宝贵之处恰恰是,你不是AI,你是人。”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9.(江苏省七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杨宇(饺子)由医学专业转向动画创作,以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世界;王兴兴在自己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以人形机器人引领未来。无论是跨界转行,还是坚守专业,他们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你对以上现象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诗词鉴赏部分1.(2025广东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有感三首张耒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麦花落”“初垂角”的景象具有季节特征,突显了农作物的喜人长势。B.颔联着一“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充沛和农家生活的繁忙与辛劳。C.颈联写蚕妇目睹在风雨中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蚕宝宝们时的情状和内心感受。D.诗中所用叠词“霏霏”、“漠漠”、“萧萧”,既生动贴切,又兼具音韵美。【答案】B(2)宋诗重理趣,常借诗歌表达生活哲理。这首诗表达了哪些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同一场春雨,对农作物和春蚕的影响不一。②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现象)的看法与心情也不同。③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④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难处。2.(2025高考八省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和酬赵宫保①致政言怀二首(其一)曾巩谠②论危言望素隆,独于声利性偏慵。龙楼调护官虽宠,鸠杖跻攀兴已浓。不变松篁心转动,无边江海量兼容。磻溪③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注】①宫保:唐宋时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别称。②谠(dǎng):正直的。③磻(pán)溪:姜太公垂钓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友人声望盛大,但懒于追名逐利,交代致政原因,照应诗题。B.友人受朝廷信任曾调教辅佐太子,但已习惯拄鸠杖穿行山野的生活。C.颈联既用松竹比喻友人的坚韧,也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D.整首诗虽都是称赞友人,但用语转折变化,平实质朴中寓丰富情感。【答案】C【解析】C项,“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分析有误,应该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友人胸怀如江海般宽广包容。颈联是说友人的心像松竹一样,越是历经风雨越要显坚韧,有像无边江海一样兼容万物的度量。这里的“江海量”是形容其胸怀宽广,有包容万物的气度,而不是说他悠游江海。(2)友人已经致政,诗人为什么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友人素有正直敢言的声望,心怀天下,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不会因致政而忘却苍生。②友人具有竖韧的品格,即使致政也不会贪图安逸,而是心系天下,随时准备为苍生效力。③以姜太公比友人,表明友人虽然年老致政但仍有出仕为苍生的可能,相信友人会像姜太公一样,虽已致政,但不会一直闲居,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3.(2025高考九师联盟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日有怀李白①杜甫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②短褐风霜入,还丹③日月迟。未因乘兴去④,空有鹿门⑤期。【注】①本诗作于天宝四年冬天。杜甫曾与李白一同采药炼丹,畅游近两年后在齐鲁分别。②韩宣子称赞季武子家中的一颗美树,季武子表示会好好培植它,以此不忘《角弓》的意思;《角弓》大意表示兄弟之国应当互相亲近。③还丹是道家炼丹的术语。④王徽之曾在一个雪夜乘小船拜访远在剡县的戴逵,到门口后却不入而返。王徽之解释他是乘兴而去、兴尽而返。⑤鹿门山是后汉隐士庞德公采药隐居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诗人独自于书斋中思念李白,情感真挚,“终朝”体现思念的长久。B.颔联使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杜甫与李白之间如手足般的深厚情谊。C.颈联想象李白身着粗衣、炼丹进程受阻的情景,感叹其生活窘迫与求道艰难。D.本诗语言质朴平实,在对李白的思念中交织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无奈。【答案】C【解析】颈联是写杜甫自身的情况,而非想象李白。(2)清代学者汪瑗认为本诗尾联的上下句分别与颔联和颈联呼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尾联上句呼应颔联。颔联以韩宣子与季武子的典故喻己不忘李白,尾联上句以王徽之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思念李白,却未能如王那样乘兴而去。②尾联下句呼应颈联。杜甫曾与李白一同采药,故用庞德公鹿门山采药隐居的典故与颈联呼应,说自己深陷生活困境,炼丹求道亦受阻,无法实现二人一起隐居的约定。(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3.(2025高考江西鹰潭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黄庭坚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②百虫鸣。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②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领文书千笔秃”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每天批改文书,公务十分繁忙。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听到了邻家书生的评论,书生讽刺了嚣讼者的无礼之举。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答案】B【解析】B“书生讽刺了嚣讼者的无礼之举”错,“讽诵”意为朗读、诵读。“喜听”句意为: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而感到欢喜。(2)黄庭坚酷爱读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尾联写诗人结束公务后,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从正面体现了黄庭坚喜爱读书;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颔联写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侧面体现了黄庭坚喜爱读书;③运用比喻的修辞,颈联诗人既是在勉励广大学子学海浩渺需积累,书山高峻要攀登,亦是在告诫自己要不断积累,终有一日会登上顶峰。4.(2025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送友人游湖南杜牧子性剧弘和,愚衷深褊狷。相舍嚣譊①中,吾过何由鲜。楚南饶风烟,湘岸苦萦宛。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莫哭葬鱼人②,酒醒且眠饭。[注]①嚣譊:喧哗吵闹。②葬鱼人:指屈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对话口吻说,你的性格极为宽厚和蔼,我的内心却急躁而耿直。B.诗人感慨与朋友在繁华的长安告别后,自己会因缺少规劝难免犯错很多。C.“楚南”六句诗人想象朋友越走越远,所见景色有乐有哀,蕴含复杂心绪。D.结尾劝慰朋友为屈原伤心哭泣不值得,不如好好吃饭睡觉,享受旅途美好。【答案】D【解析】D.“结尾劝慰朋友为屈原伤心哭泣不值得”错。结合“莫哭葬鱼人,酒醒且眠饭”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哀悼屈原伤害身体,要好好保重身体。诗人出于对友人的关心与劝解,并非是认为为屈原伤心哭泣不值得。故选D。(2)有人认为“山密夕阳多”不符合逻辑,妨碍了表达效果,请对此加以反驳。【答案】示例一:①在这句诗中,“夕阳多”可以理解为由于山峦密集,夕阳的余晖在山间交错、映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光影效果,给人一种“多”的视觉感受;②同时“夕阳多”化静为动,生动展现了友人在连绵的群山中穿行,夕阳时隐时现的动态效果。示例二:①“山密夕阳多”可能描写的不是一天的景象,而是在长时间的旅途中,要经过很多的山,多次观察到的夕阳都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景象;②这样的描写为诗句增添了更丰富的时间维度和更深厚的情感内涵。5.(2025湖北市一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1179年),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①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并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上阕以“风雨”“落红”起兴,借暮春残景抒写惜春、留春的哀婉之情,暗喻南宋国势衰微的隐忧。B.下阕化用“陈皇后长门事”的典故,以美人失宠自喻,含蓄表达词人壮志难酬、遭排挤打压的悲愤。C.全词婉约中寓豪宕,柔媚中藏刚劲,表面写春怨闺愁,实则寄托家国之思,体现辛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艺术特色。D.词人直抒胸臆,以“君莫舞”三句怒斥谗佞小人,语言犀利直白,直接宣泄对朝廷偏安的不满与批判。【答案】D【解析】辛弃疾此词以比兴寄托为主,并非“直抒胸臆”。词中“君莫舞”等句看似斥责小人,实则借玉环、飞燕的典故婉曲表达,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权贵的结局,语言含蓄深沉,未用“直白”的宣泄。(2)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作结。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有何妙处,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答案】①“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三句,以景结情,将词人满腔的愁绪和悲愤都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夕阳西下,象征着南宋王朝的没落:烟柳迷蒙,象征着词人内心的迷茫和痛苦。②词人劝诫自己“休去倚危栏”,是因为他害怕看到这令人心碎的景象,更害怕触景生情,勾起无限的愁思。然而,词人越是想要逃避,内心的痛苦就越是强烈。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事物的留恋。6.(2025华中师大一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月潭雪中赵汸①烟雾空蒙雪满山,溪行清绝不知寒。披云钓艇游仙去,激水风轮入画看。野宿遗黎兵后泣,宵征武士道傍餐。多愁多病谁知者,强对清尊一破颜。【注】①赵汸:元朝后期至明朝初期学者,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与岑参《白雪歌》中“去时雪满天山路”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空寂苍茫之感。B.次句写出了诗人沿着溪流前行,尽管天气寒冷,但因景色清幽,竟忘却了冬日的严寒。C.颔联中“披”“钓”“去”连用,写诗人披白云乘小舟,如同遁入了仙境,陶醉其中。D.尾联写诗人体弱多病,孤独愁苦,借酒浇愁,排解了心中的郁结之情,最终破颜而笑。【答案】D【解析】“排解了心中的郁结之情”理解错误,应是强颜欢笑,勉强为之,未能真正排解心中的苦闷。(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颈联“转”表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转”在内容(虚实):由描绘眼前白然美景转为回忆昔日战争惨象。②“转”在情感:由对月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转为对苦难人民的悲悯和哀伤。③“转”在境界:由关注个人转为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7.(2025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起①陆游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注]①此诗作于公元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距陆游被赵汝愚弹劾而忿然辞官重回山阴已过去了六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写出诗人消瘦之态,也交代了时令、地点、天气信息,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B.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以名花在雨中的状态暗示有志之士赋闲在家、壮志难酬的凄凉处境。C.尾联卒章显志,点明诗人表面上处于病后休养闲适状态,实则怀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D.全诗围绕“病起”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