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_第1页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_第2页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_第3页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_第4页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专业一-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点睛提分卷2单选题(共110题,共110分)(1.)鉴定矿物类药材透明度时,应将矿物磨成的标准厚度是A.0.03cmB.0(江南博哥).03mmC.0.03μmD.0.03nmE.0.03d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将矿物磨成0.03mm标准厚度后,比较其透明度,可分为三类:透明矿物、半透明矿物和不透明矿物。(2.)来源于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的中药材是A.自然铜B.赭石C.磁石D.滑石E.炉甘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自然铜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3.)药材横切面上具有同心性异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人参B.当归C.太子参D.白芍E.商陆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药材断面的特征往往与组织结构、细胞内含物有密切的关系。如"菊花心"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黄芪、甘草、白芍等;"车轮纹"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古代木质车轮,如防己、青风藤等;"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断面还可以反映出异常构造的特征,如大黄的"星点"(髓部异型维管束);牛膝与川牛膝的"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商陆的"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等,这些特征在鉴别药材时非常有意义。答案选E(4.)萼筒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的中药材是A.红花B.金银花C.洋金花D.辛夷E.丁香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以桑给巴尔岛产量大,质量佳。现我国海南、广东等省有栽培。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约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答案选E(5.)进口蛤蚧主要产自A.阿拉伯半岛B.越南、泰国等C.非洲东部D.美国、加拿大等E.印度、埃塞俄比亚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蛤蚧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主产于广西龙津、大新、百色、容县等地。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亦产。广西、江苏等省区已人工养殖。进口蛤蚧产于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全年均可捕捉,5~8月为主要捕捉季节,剖开腹部,取出内脏,拭净血液(不可水洗),再以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将大小相近的两只合成1对,扎好。答案选B(6.)苏木来源于A.苏木科B.豆科C.樟科D.木犀科E.禾本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苏木SappanLignu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干燥心材。主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广东等地。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答案选B(7.)青香薷的原植物是A.石香薷B.青蒿C.香薷D.江香薷E.茵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香薷MoslaeHerba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或江香薷Mosla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药材青香薷: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江香薷: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答案选A(8.)具有败油气的柴胡是A.南柴胡B.银州柴胡C.兴安柴胡D.大叶柴胡E.竹叶柴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答案选A(9.)人参的"芋"是何种器官A.支根B.侧根C.块根D.不定根E.根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人参含有皂苷、多糖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人参的不定根称为"芋"。《中国药典》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成分对人参、红参和人参叶进行含量测定。其中,人参和红参的质量控制成分为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答案选D(10.)熊胆仁投入水杯中,可见A.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B.黄线下沉并逐渐扩散,水液染成黄色C.水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D.加水浸泡,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E.水浸泡,体积膨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答案选A(11.)白及来源于A.百合科B.天南星科C.石蒜科D.鸢尾科E.兰科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白及BletillaeRhizoma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答案选E(12.)植物类中药材折断面显粉性表示A.含石细胞多B.含淀粉多C.含糖多D.含草酸钙结晶多E.含黏液质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断面:常有平坦、纤维性、颗粒性、分层、刺状、粉尘飞扬、胶丝、海绵状等,同样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内含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薄壁组织、淀粉为主的饮片折断面一般较平坦,如牡丹皮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如厚朴饮片;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如木瓜饮片;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即有硬韧部与软韧部之分,饮片常现层状裂隙,可层层剥离,如苦楝皮、黄柏的饮片;木类中药主要由木纤维组成,质硬,饮片折断面常呈刺状,如沉香、苏木的饮片;含淀粉的饮片折断时粉尘飞扬,如山药、川贝母饮片;含硬橡胶的饮片折断时有白色胶丝,如杜仲饮片。答案选B(13.)《中国药典》规定,皮类饮片的丝宽为A.1~3mmB.2~3mmC.1~2mmD.2~4mmE.3~4m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国药典》规定,饮片的规格有片、段、块、丝等。其中,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8~12mm;丝: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答案选B(14.)性味咸寒,软坚散结,引药下行的辅料是A.炼蜜B.姜汁C.食盐D.麻油E.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食盐味咸性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盐炙法的主要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作用。(15.)生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长于化痰B.外用于疮痈肿毒C.降逆止呕D.健脾温胃、燥湿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调和脾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做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②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16.)清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长于化痰B.外用于疮痈肿毒C.降逆止呕D.健脾温胃、燥湿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调和脾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做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②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17.)姜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长于化痰B.外用于疮痈肿毒C.降逆止呕D.健脾温胃、燥湿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调和脾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做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②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18.)法半夏的功效主要是A.长于化痰B.外用于疮痈肿毒C.降逆止呕D.健脾温胃、燥湿化痰E.偏于祛寒痰并能调和脾胃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①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做内服,多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②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③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④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⑤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19.)半夏炮制采用A.复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复制法主要用于天南星、半夏等有毒中药的炮制。(20.)肉豆蔻炮制采用A.复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采用煨法炮制的中药有:肉豆蔻、木香等。(21.)西瓜霜炮制采用A.复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采用制霜法炮制的中药材有:巴豆、西瓜霜等。(22.)朱砂炮制采用A.复制法B.煨法C.煮法D.制霜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采用水飞法炮制的中药材有:朱砂、雄黄等。(23.)用生姜和白矾炮制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姜半夏用生姜和白矾炮制: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24.)经制霜后降低毒性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巴豆霜毒性降低,泻下作用得到缓和,多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二便不通,喉风,喉痹。(25.)用甘草、生石灰炮制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法半夏用甘草、生石灰炮制而成。(26.)用白矾水溶液浸泡的是A.姜半夏B.生南星C.清半夏D.法半夏E.巴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27.)药物置容器内,以火烤灼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A.烘焙法B.煨法C.干馏法D.提净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馏法。包括中药干馏和化工干馏。干馏法一般温度较高,多在120~450℃进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温度不一样,如蛋黄油在280℃左右;竹沥油在350~400℃左右;豆类的干馏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药料由于高热处理,产生了复杂的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鲜竹、木材、米糠干馏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质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创木酚等。答案选C(28.)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称为A.烘焙法B.煨法C.干馏法D.提净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馏法。包括中药干馏和化工干馏。干馏法一般温度较高,多在120~450℃进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温度不一样,如蛋黄油在280℃左右;竹沥油在350~400℃左右;豆类的干馏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药料由于高热处理,产生了复杂的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鲜竹、木材、米糠干馏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质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创木酚等。答案选C(29.)某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炮制一般可用A.烘焙法B.煨法C.干馏法D.提净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馏法。包括中药干馏和化工干馏。干馏法一般温度较高,多在120~450℃进行,但由于原料不同,各物裂解温度不一样,如蛋黄油在280℃左右;竹沥油在350~400℃左右;豆类的干馏物一般在400~450℃制成。药料由于高热处理,产生了复杂的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如鲜竹、木材、米糠干馏所得的化合物是以不含氮的酸性、酚性物质为主要成分,如已酸、辛酸、庚酸、壬酸、癸酸、愈创木酚等。答案选C(30.)常温下为液态的生物碱是A.槟榔碱B.麻黄碱C.乌头碱D.马钱子碱E.小檗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少数小分子的生物碱,如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为液体,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氧原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3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草经集注》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注意“首创”关键词。(32.)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神农本草经》E.《证类本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33.)理气药治疗气滞、气逆证的代表药理作用基础是A.利胆B.降压C.抗溃疡D.调节胃肠运动E.利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理气药大多对在体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但部分理气药对离体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理气药对胃肠平滑肌运动呈现出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失调的胃肠运动恢复正常。(34.)荧光分析中常用的紫外光波长为A.365nmB.254nmC.265nmD.280nmE.254~265nm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紫外光波长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时,应加以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答案选A(35.)解离组织制片的氢氧化钾法适用于观察A.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样品B.质地坚硬的样品C.木化组织较多的样品D.木化组织群集成束的样品E.叶类药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解离组织片: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尤其是纤维、导管、管胞、石细胞等细胞彼此不易分离的组织,需利用化学试剂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分离。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群束的,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答案选A(36.)附子中的乌头碱的主要毒性是A.心脏毒性B.肝肾毒性C.黏膜刺激性D.兴奋脊髓,抑制呼吸中枢E.胃肠道反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生物碱类多具有比较强烈的毒性作用,对机体的毒性可因所含生物碱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现代研究显示,附子毒性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引起心脏毒、神经毒。答案选A(37.)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应慎用的药味是A.甘味B.淡味C.苦味D.涩味E.辛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应慎用的药味是甘味。(38.)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的是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化湿、开窍的药物大多有辛味;能软坚散结、软坚泻下的药物多有咸味。(39.)具有化湿、开窍作用的是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化湿、开窍的药物大多有辛味;能软坚散结、软坚泻下的药物多有咸味。(40.)黄芩、桑白皮主归A.心经B.肺经C.肝经D.肾经E.脾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黄芩、桑白皮善清肺热,故归肺经。(41.)龙胆草、夏枯草主归A.心经B.肺经C.肝经D.肾经E.脾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清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42.)相须相使表示A.增效B.增毒C.减毒D.纠性E.减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43.)相畏相杀表示A.增效B.增毒C.减毒D.纠性E.减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44.)相反表示A.增效B.增毒C.减毒D.纠性E.减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45.)石膏配知母属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属相恶。(46.)人参配莱菔子属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属相恶。(47.)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且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称为A.生物利用度B.绝对生物利用度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1)生物半衰期: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3)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4)绝对生物利用度:试验制剂与其静脉给药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5)生物等效性:是指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8.)相恶表示A.增效B.增毒C.减毒D.纠性E.减效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示颉颃。答案选A(49.)辛凉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燥湿C.发散风热D.利水渗湿E.补气助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如知母、玄参、北沙参、石斛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答案选C(50.)苦寒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燥湿C.发散风热D.利水渗湿E.补气助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如知母、玄参、北沙参、石斛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答案选C(51.)甘温药多能A.发散风寒B.清热燥湿C.发散风热D.利水渗湿E.补气助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如知母、玄参、北沙参、石斛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答案选C(52.)半夏配生姜属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单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即指单味中药配伍同用的七种情形。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答案选D(53.)大黄配芒硝属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单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即指单味中药配伍同用的七种情形。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答案选D(54.)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的是A.小剂量片剂B.含有浸膏药物的片剂C.含有易溶性成分的片剂D.不易混匀的物料E.含有挥发性药物的片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含量不均匀主要原因是片重差异超限、药物的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的迁移等。小剂量药物更易出现含量不均匀的问题。故小剂量片剂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55.)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A.8.0%B.9.0%C.10.0%D.11.0%E.12.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散剂的质量要求。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分不得超过9.0%。(56.)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剂型是A.蜜丸B.胶囊C.滴丸D.栓剂E.橡胶膏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滴丸生物利用度高,尤其是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基质中高度分散可形成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奏效迅速,适用于急症治疗。(57.)药物通过扩散、溶蚀作用而缓释的是A.膜控包衣型B.渗透泵型C.乳剂分散型D.注射混悬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将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脂溶性或不溶性骨架材料中,药物靠扩散、溶蚀作用或扩散与溶蚀共同作用而释放药物的一类缓释、控释制剂。(58.)释药速度与肠胃pH无关的是A.膜控包衣型B.渗透泵型C.乳剂分散型D.注射混悬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胃肠道中的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故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度与pH无关,在胃与在小肠中的释药速度相等。(59.)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是A.包合物B.膜控释制剂C.固体分散体D.胃滞留控释制剂E.前体药物制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compounds)的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hostmolecules),被包合到主分子空穴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guestmolecules或enclosed。答案选A(60.)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是A.包合物B.膜控释制剂C.固体分散体D.胃滞留控释制剂E.前体药物制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compounds)的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hostmolecules),被包合到主分子空穴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guestmolecules或enclosed。答案选A(61.)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被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等可影响药物的肾排泄。答案选D(62.)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运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被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等可影响药物的肾排泄。答案选D(63.)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排泄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被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等可影响药物的肾排泄。答案选D(64.)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可见一圈环纹为A.髓部B.形成层C.木质部D.内皮层E.石细胞环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横切面有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环列的维管束,饮片切面显环纹和放射状纹理,如丹参、羌活饮片,放射状纹理的密疏形成了“菊花心”,如黄芪、甘草饮片,或“车轮纹”,如防己、大血藤饮片。故本题选B。(65.)毒蛋白类成分的毒性主要表现是A.心脏毒性B.黏膜刺激、腐蚀,引起内脏出血C.肝肾毒性D.兴奋脊髓,抑制呼吸中枢E.中枢兴奋正确答案:B(66.)分散相粒径最小的液体制剂是A.混悬液B.乳浊液C.溶胶D.溶液剂E.高分子溶液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制剂的分类。四种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径大小分别为:溶液剂,小于1nm;胶体溶液,1~100nm;乳浊液,大于100nm;混悬液,大于500nm。故分散相粒径最小的是溶液剂。(67.)白前来源于A.百合科B.萝摩科C.唇形科D.豆科E.伞形科正确答案:B(68.)下列关于纯化水叙述错误的是A.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B.纯化水是用饮用水采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方法处理制成C.注射用水是用纯化水经蒸馏而制得D.纯化水可作为滴眼剂的配制溶液E.纯化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制备时原药材的提取溶剂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应用。(1)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亦可作为口服、外用普通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不得用饮用水。(2)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制备所得。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必要时亦可作为滴眼剂配制的溶剂。(4)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制药用水。主要作为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69.)下列能提取含1个α-OH的蒽醌的溶剂是A.5%Na2C03溶液B.5%NaHC03溶液C.5%NaOH溶液D.1%NaOH溶液E.1%NaHC03溶液正确答案:C(70.)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宜用于眼科及外敷的是A.白矾B.自然铜C.炉甘石D.朱砂E.石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炉甘石的炮制方法及作用。炉甘石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适宜用于眼科及外敷,消除了由于颗粒较粗而造成的对敏感部位的刺激性。(71.)羟基蒽醌中,酸性最强的是A.1-羟基葸醌B.2-羟基蒽醌C.1,2-二羟基蒽醌D.1,8-二羟基蒽醌E.3,6-二羟基葸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因素。规律如下:含-COOH>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口-0H>含一个13-OH>含两个或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72.)活血化瘀药丹参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的表现,不包括A.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B.减慢红细胞沉降率C.降低红细胞压积D.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E.降低血液黏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表现,即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具体体现在降低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或血小板电泳速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方面,其中丹参、川芎、赤芍、蒲黄等作用明显。活血化瘀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是其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表现。(73.)口服给药制剂每1g或1ml不得检出A.金黄色葡萄球菌B.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D.铜绿假单胞菌E.白色念珠菌正确答案:C(74.)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为A.去须根、晒干B.去须根、烘干C.不去须根、蒸后干燥D.不去须根、煮后晒干E.不去须根、煮后晒干或烘干正确答案:C(7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药四性的现代认识。中药四性的现代认识主要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痛阈值及惊厥阈值高低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心率、体温等反映)、内分泌系统功能(激素水平反映)及能量代谢(钠泵活性反映)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温热药多数呈现兴奋或增强效应,寒凉药多数作用相反。(76.)毒蛋白类成分主要存在于哪类药材中A.花蕾类8B.果实类C.茎叶类D.根类E.种子类正确答案:E(77.)《中国药典》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A.30℃B.40℃C.50℃D.60℃E.70℃正确答案:D(78.)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糖E.挥发油正确答案:E(79.)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称为A.生物利用度B.绝对生物利用度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确答案:C(80.)试验制剂与其静脉给药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称为A.生物利用度B.绝对生物利用度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确答案:B(81.)药物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查看材料A.生物利用度B.绝对生物利用度C.相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等效性E.生物半衰期正确答案:E(82.)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为查看材料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药物体内各过程的定义。(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3)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4)排泄:是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83.)表示药物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查看材料A.VB.KC.TBCLD.AUCE.t1/2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相关参数。V表示表观分布容积;K表示转运速率常数;TBCL表示体内总清除率;AUC表示药物的血药浓度一时问曲线下面积;tl/2表示药物生物半衰期。(84.)表示体内总清除率的符号是A.VB.KC.TBCLD.AUCE.t1/2正确答案:C(85.)表示生物半衰期的符号是A.VB.KC.TBCLD.AUCE.t1/2正确答案:E(86.)服用后亲水胶体吸水膨胀而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逐渐释放药物的一类控释制剂是查看材料A.包合物B.膜控释制剂C.固体分散体D.胃滞留控释制剂E.前体药物制剂正确答案:D(87.)借助油相对药物分子的扩散产生屏障作用而缓释的是A.膜控包衣型B.渗透泵型C.乳剂分散型D.注射混悬液型E.骨架分散型正确答案:C(88.)以扩散作用为原理的缓释、控释制剂为查看材料A.膜控释小丸B.渗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滞留控释制剂E.不溶性骨架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缓释、控释制剂各类型的作用原理。(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水溶性骨架材料和脂溶性骨架材料兼有扩散与溶蚀两种作用,不溶性骨架材料仅有扩散作用。(2)膜控包衣型缓释、控释制剂:通过控制包衣膜的厚度、膜孔的孔径及其弯曲度达到释药目的。(3)胃滞留型缓释、控释制剂:黏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4)渗透泵式控释制剂:渗透压原理。(89.)以衣膜控制药物扩散速率为原理的缓释、控释制剂为A.膜控释小丸B.渗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滞留控释制剂E.不溶性骨架片正确答案:A(90.)根据黏附、漂浮或膨胀作用设计的缓释、控释制剂为A.膜控释小丸B.渗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滞留控释制剂E.不溶性骨架片正确答案:D(91.)根据渗透压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为A.膜控释小丸B.渗透泵片C.磁性微球D.胃滞留控释制剂E.不溶性骨架片正确答案:B(92.)炮制后增强固肠止泻功能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宁片E.焦麦芽正确答案:A(93.)炮制后具有止血止泻功能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宁片E.焦麦芽正确答案:B(94.)炮制后以治食积泄泻为主的是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宁片E.焦麦芽正确答案:C(95.)炮制后可缓和泻下作用的是查看材料A.煨肉豆蔻B.山楂炭C.焦神曲D.清宁片E.焦麦芽正确答案:D(96.)一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炮制一般可用A.烘焙法B.煨法C.干馏法D.提净法E.水飞法正确答案:E(97.)半夏配乌头属查看材料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单行正确答案:B(98.)附子配干姜属查看材料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组考查中药的配伍中七情的相须配伍。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均选A。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属相恶,选C。(99.)苏子、白前主归查看材料A.心经B.肺经C.肝经D.肾经E.脾经正确答案:B(100.)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是查看材料A.酸味B.辛味C.苦味D.甘味E.咸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性能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化湿、开窍的药物大多有辛味;能软坚散结、软坚泻下的药物多有成味。(101.)包合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的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部分组成,主分子即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客分子即药物,它能被主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环糊精等。下列关于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查看材料A.环糊精是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可提高水中溶解度正确答案:D(102.)包合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的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部分组成,主分子即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客分子即药物,它能被主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环糊精等。下列关于包合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查看材料A.减少刺激性B.增加药物的溶解度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液体药物粉末化E.实现靶向给药正确答案:E(103.)牛黄解毒片的制备工艺是先将组方中的药材牛黄、雄黄、大黄、冰片粉碎成细粉或极细粉,其余药材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得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细粉,制粒,再加人牛黄、冰片细粉,混匀,压片。牛黄解毒片属于下列哪种类型查看材料A.全粉末片B.半浸膏片C.浸膏片D.提纯片E.干法制粒压片正确答案:B(104.)牛黄解毒片的制备工艺是先将组方中的药材牛黄、雄黄、大黄、冰片粉碎成细粉或极细粉,其余药材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得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细粉,制粒,再加人牛黄、冰片细粉,混匀,压片。中药片剂制备中含浸膏量大或浸膏黏性太大时宜选用的辅料为查看材料A.稀释剂B.吸收剂C.崩解剂D.黏合剂E.润滑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充剂的适用范围。主药剂量小于0.1g、含浸膏量多、浸膏黏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需加稀释剂,以便制片;原料药中含有较多挥发油、脂肪油或其他液体,可预先加适量的吸收剂吸收。然后制片。(105.)中药片剂的生产与上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在片剂研究和生产中不断应用,中药片剂的成型工艺、生产技术日臻完善,中药片剂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中药片剂已发展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下列关于片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查看材料A.生产自动化程度高B.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C.剂量准确D.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大E.运输、贮存及携带、应用都比较方便正确答案:D(106.)中药片剂的生产与上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在片剂研究和生产中不断应用,中药片剂的成型工艺、生产技术日臻完善,中药片剂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中药片剂已发展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下列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片剂是查看材料A.分散片B.口服泡腾片C.缓释片D.控释片E.舌下片正确答案:E(107.)某药厂生产的藿香祛暑软胶囊具有祛暑化湿、解表和中功效。其药物组成为广藿香、白芷,紫苏叶、苍术、丁香、茯苓、生姜、甘草,辅料为甘油、植物油、明胶、蜂蜡、食用色素。辅料甘油是用作软胶囊囊皮的查看材料A.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