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探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之涣

2.《楚辞》的作者是谁?

A.屈原

B.宋玉

C.贾谊

D.汉武帝

3.《史记》的作者是谁?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王安石

D.苏轼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编撰者是谁?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荀子

5.《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A.曹雪芹

B.吴敬梓

C.蒲松龄

D.梁启超

6.《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李时中

7.《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A.吴承恩

B.施耐庵

C.罗贯中

D.蒲松龄

8.《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蒲松龄

9.《庄子》的作者是谁?

A.庄周

B.庄子

C.庄子

D.庄子

10.《左传》的作者是谁?

A.左丘明

B.左思

C.左宗棠

D.左光斗

11.《论语》的作者是谁?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2.《大学》的作者是谁?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3.《孟子》的作者是谁?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孔子

14.《诗经》中的“风”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15.《楚辞》中的“骚”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16.《史记》中的“纪”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17.《诗经》中的“雅”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18.《楚辞》中的“赋”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19.《史记》中的“列传”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20.《诗经》中的“颂”指的是什么?

A.诗歌的形式

B.诗歌的内容

C.诗歌的韵律

D.诗歌的题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诗经》?

A.《关雎》

B.《伐檀》

C.《离骚》

D.《将进酒》

2.下列哪些诗人属于唐代?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之涣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楚辞》?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七步诗》

4.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史记》?

A.《项羽本纪》

B.《孔子世家》

C.《屈原列传》

D.《史记·太史公自序》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楼梦》?

A.《林黛玉进贾府》

B.《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C.《刘姥姥进大观园》

D.《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的作者是屈原。()

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光。()

4.《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敬梓。()

5.《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6.《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7.《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

8.《庄子》的作者是庄子。()

9.《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10.《论语》的作者是孔子。()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案:《诗经》中的“风”指的是地方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如《周南·关雎》;“雅”指的是宫廷乐歌,用于朝会、祭祀等场合,如《周南·关雎》中的《关雎》;“颂”指的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如《周南·关雎》中的《鹿鸣》。举例:《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爱情观念。

2.简述《楚辞》中的“骚”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楚辞》中的“骚”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以其抒情的自由性和想象的丰富性著称。特点是情感奔放、意境深远、辞藻华丽,如《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举例:《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简述《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分别指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案:《史记》中的“本纪”记载了帝王的历史,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和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如《史记·吕不韦世家》;“列传”记载了各类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如《史记·孔子世家》。举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始皇帝并天下,乃更名秦,以为皇帝。”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实。

4.简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小说的重要场景,象征着荣华富贵和繁华落尽的命运。它在小说中的作用包括:一是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豪华生活;二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三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五、论述题

题目:探讨《诗经》与《楚辞》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答案:《诗经》与《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同点:

1.都属于早期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2.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点:

1.诗歌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楚辞》则以六言、七言为主,句式灵活多变,如《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内容上,《诗经》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民间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而《楚辞》则更多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如《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在表现手法上,《诗经》以赋、比、兴为主,注重写实,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比喻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楚辞》则以夸张、象征、梦幻等手法为主,更注重抒情和哲理的探讨,如《离骚》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19.B

20.A

解析思路:

1.根据题目中“诗仙”的描述,可判断出选项B(李白)为正确答案。

2.《楚辞》的作者是屈原,故选A。

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故选A。

4.《诗经》编撰者通常认为是孔子,故选A。

5.《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故选A。

6.《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故选A。

7.《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故选A。

8.《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故选A。

9.《庄子》的作者是庄子本人,故选A。

10.《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故选A。

11.《论语》的作者是孔子,故选A。

12.《大学》的作者是孔子,故选A。

13.《孟子》的作者是孟子,故选A。

14.《诗经》中的“风”指的是地方民歌,故选D。

15.《楚辞》中的“骚”指的是诗歌的形式,故选A。

16.《史记》中的“纪”指的是帝王的历史,故选A。

17.《诗经》中的“雅”指的是宫廷乐歌,故选B。

18.《楚辞》中的“赋”指的是诗歌的形式,故选A。

19.《史记》中的“列传”指的是各类人物,故选B。

20.《诗经》中的“颂”指的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

2.ABC

3.ABC

4.ABCD

5.ABCD

解析思路:

1.《诗经》中的作品如《关雎》、《伐檀》等,故选AB。

2.唐代诗人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故选ABC。

3.《楚辞》中的作品如《离骚》、《九歌》等,故选ABC。

4.《史记》中的作品如《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等,故选ABCD。

5.《红楼梦》中的作品如《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等,故选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思路: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故判断为正确。

2.《楚辞》的作者是屈原,故判断为正确。

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非司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