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年10考_第1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年10考_第2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年10考_第3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年10考_第4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年10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Loremipsumdolorsitamet过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过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构建过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3年10考知识点1局部抗战1.学者的时代担当1930年元旦,金毓黻主导创办东北学社,“专为研究学问而设,期以学术之团体树自立之基础焉”。此后,东北青年学社、东北行健学会、东北前锋社、东北论坛社、东北研究社等先后成立。一大批东北社团的建立(

)AA.契合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反映了主要矛盾的转移

D.力求解决学术争论问题【解析】时间信息为20世纪30年代初,空间信息为东北,据此可联系到局部抗战的知识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步步紧逼,东北局势日趋紧张,日本学界企图通过文化渗透将东北分裂出去。因此金毓黻等人关注和研究东北问题,是出于反击日本侵略、揭露日本野心的现实需要,契合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项正确;由“专为研究学问而设”可知这些社团的建立与开发边疆关系不大,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移,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解决学术争论是表象,不能反映实质,排除D项。2.[2024广东汕头一模]读下图,可以看出该侨批加盖下述印章旨在(

)B

一封从菲律宾寄往福建晋江的侨批(汇款暨家书)。

封底加盖“同胞尔忘倭奴之仇乎?请勿用仇货,抵制到底!”“民国贰拾年十一月拾四日”章。A.在经济上支援国内抗日战争B.在海内外广泛宣传抗日主张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鼓励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解析】“民国贰拾年十一月”即1931年11月,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根据“请勿用仇货,抵制到底!”可知,该华侨呼吁家人抵制日货,表达了华侨对日本侵华的愤慨和声讨,其旨在广泛宣传抗日主张,B项正确;抵制日货有助于在经济上支援国内抗日战争,但这并非加盖印章的目的,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形成的,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鼓励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材料强调宣传抗日主张不符,排除D项。3.1935—1936年,中共中央发表文章指出,“不管什么阶级”“不管什么党”,统统看作“兄弟”或“同胞”,并且提出为“民族”“国家”“领土”而战,强调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这反映出当时(

)DA.中共中央力图开辟革命的新道路

B.全国性抗战动员大规模展开C.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析】材料“不管什么阶级”“不管什么党”“看作‘兄弟’”“同胞”“为‘民族’‘国家’‘领土’而战”“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基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提出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D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在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已经开辟,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抗战动员随之大规模展开,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C项。知识点2全国抗战的开始4.[2024广东阳江期末]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将“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允许租佃关系的存在,而且逐步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决定。这些调整(

)A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发展壮大了敌后根据地的力量

D.旨在应对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解析】据材料,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允许租佃关系存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相较于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土地政策,材料中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进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A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排除B项;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日本侵华方针发生转变也是在1938年10月进入抗战相持阶段之后,排除D项。5.[2024广东湛江一模]1937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新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不按地区而以职业和产业设立了军事、工人、职员、学生、妇女、文化界运动委员会等6个系统党委。这一做法(

)CA.汲取了城市工人运动的教训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完成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D.扩大了民主政权的基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南京,12月日军攻陷南京并进行大屠杀,江苏的抗战形势危急。据材料,1937年底成立了新的中共江苏省委,此时处于全面抗战初期,中共江苏省委采取不按地区而以职业和产业设立系统党委的做法,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联合各行各业的力量,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妇女和青年学生等,更有效地进行政治动员和组织工作,以适应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内容是中共在组织上为适应地区抗战新形势而采取的特殊措施,与城市工人运动的教训、土地革命和扩大民主政权的基础无关,排除A、B、D三项。6.新素材[2024安徽阜阳期末]如图是1938年李可染创作的宣传画。画中间是一位表情刚毅的中国老百姓,他紧握步枪,站姿显露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他的身后则是一群与之同样的老百姓。该漫画反映出(

)CA.中国人民持久抗战必胜的决心

B.敌后战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C.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坚定信念

D.全民族抗战的社会氛围浓厚【解析】由时间1938年可知,此时处于全面抗战时期,故该漫画描绘了群情激奋的老百姓们欲与日军抗争,以夺回故土,反映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坚定信念,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抗战的坚定信念,未体现持久抗战,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看出涉及的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知社会其他群体对抗战的态度,排除D项。知识点3日军的侵华暴行7.[2024河南南阳月考]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BA.积极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

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搜刮东北人民及矿产,因此东北铁路里程急剧增加而优势行业发展缓慢,B项正确;这一时期东北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经济上遭到日本的掠夺,无法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所述也并不是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排除A、C项;这一时期的经济大危机主要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排除D项。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3年10考过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新情境1933年5月9日,《申报》刊出一则书籍广告,列出人人应读书籍名单。这些书主要有:《中国丧地史》《近代中日关系略史》《中俄关系略史》《中英关系略史》《领事裁判权与中国》《外国在华之经济侵略》等。《申报》此举体现出(

)BA.民族光荣史是民族自信的来源

B.国家耻辱史可唤醒国人的抗争C.弱小民族复兴史是借鉴的榜样

D.国民政府主张并推行国耻教育【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申报》认为国人应该阅读中国丧地丧权、中外关系、中国经济被侵略等相关的书籍,目的在于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以唤醒国人救国救民的抗争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列出的国人要阅读的书籍是屈辱史,不是民族光荣史,排除A项;材料中的日、俄、英都不是弱小民族,故体现不出对弱小民族复兴史的借鉴,排除C项;材料是《申报》的主张,不是国民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2.[2024重庆月考]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率(单位:%)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

)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华资煤14.5118.4528.2640.68外资煤41.9948.1236.9941.53日本/日控煤37.7926.1928.6713.58其他外煤5.717.246.084.21总量(万吨)324.2279.1331.5317.9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后华资煤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急速增长,而外国煤炭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尤其与日本相关的煤炭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影响日本/日控煤炭在上海的销售,这反映出时局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项正确;“根本改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水平长期领先近代中国,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使列强迫切需要海外市场来倾销商品,加紧对华侵略,排除D项。3.[2024江苏镇江开学考试]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将东北各方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改编,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在辽宁、吉林、黑龙江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日本不断向东北增兵,至1938年上半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达到8个师团。这说明东北抗日联军(

)AA.牵制日军以支持全国抗战

B.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C.体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成果

D.坚持正面战场持久抗战【解析】据材料“至1938年上半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达到8个师团”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打击侵华日军,使得日本不得不向东北地区增兵,并保持一定数量的军队,这有利于牵制日军,支持全国抗战,A项正确;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且材料未涉及东北抗战的国际影响,排除B项;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且材料未提及国民党,排除C项;全面抗战爆发后才有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划分,排除D项。4.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二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立即大量公开刊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

)A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B.西北地区印刷技术较为落后C.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

D.红军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解析】长征是国共两党对峙的表现,1937年,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不再适宜宣传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该作品”没有大量公开刊印的原因是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而非印刷技术落后,A项正确,排除B项;当时中共的处境并没有日益恶化,排除C项;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长征,1937年时反“围剿”斗争已结束,排除D项。5.[2024河北多校联考]1937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同美国学者谈话时讲道,“资本主义世界也已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一部分希望和平,保持现状;另一部分,由法西斯侵略者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煽动者组成。”毛泽东意在(

)CA.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B.巩固扩大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倡议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

D.呼吁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中国抗战【解析】时间为1937年6月,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据“美国学者”“资本主义世界”“法西斯侵略者”“新的世界大战”可知,面对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毛泽东正确研判了战争发展的走势,着眼于全球,意在倡议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C项正确;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1月,排除D项。6.新情境如图作品定格在1936年12月11日午夜张、杨二人在新城大楼会议厅宣布举行“兵谏”的历史瞬间。桌面上报纸醒目的大字标题为“抗战”“救亡”。画中的环境基本上是根据当时历史重现的,但加了一幅孙中山的画像。作者意在(

)DA.关注西安事变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影响B.肯定了国共两党促成抗日合作的努力C.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D.强调西安事变的爆发具有历史正义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抗战”“救亡”“加了一幅孙中山的画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西安事变是基于民族危机加深而爆发的,也符合孙中山的意愿,强调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具有历史正义性,D项正确;西安事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排除B项;仅据材料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7.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到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

)B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