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绘工程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618第一章绪论 3284361.1测绘工程技术概述 3274291.2测绘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324725第二章测绘工程基础理论 4320122.1测绘坐标系与基准 4174712.2测量误差理论 482082.3测绘法律法规与标准 58916第三章地形测量 562873.1地形图的分类与表示 5151623.1.1地形图的分类 535413.1.2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6214083.2地形图的制作与处理 6166723.2.1数据采集 653543.2.2数据处理 6311943.2.3成图 6190893.2.4校核 7144703.3地形图的数字化与应用 7292613.3.1地形图的数字化 736333.3.2地形图的应用 78775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 893284.1高程测量原理与方法 8168064.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 887414.3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811951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 9152755.1平面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 917555.1.1坐标系统 9289475.1.2测量方法 9103715.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 10214005.2.1控制网设计 107955.2.2控制网建立 10131805.2.3控制网维护 10128165.3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 10250545.3.1精度指标 10327075.3.2精度分析 1020055第六章工程测量 1164606.1工程测量概述 11180126.2工程测量的实施与控制 11165156.2.1实施步骤 1132446.2.2控制措施 11314316.3工程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12290266.3.1误差来源 12247656.3.2误差处理方法 125982第七章三维测量技术 12109617.1三维测量技术概述 12148807.2三维测量方法与应用 1282377.2.1三维测量方法 1280097.2.2三维测量应用 1316937.3三维测量精度分析 13310707.3.1测量误差来源 13252957.3.2精度评价指标 1328044第八章遥感技术 1450128.1遥感技术概述 14154708.2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14266218.2.1遥感图像预处理 14200088.2.2遥感图像增强 1439818.2.3遥感图像分类 1493118.2.4遥感图像解译 15319608.3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522518.3.1测绘数据获取 15220918.3.2地形图更新 15177808.3.3灾害监测与评估 15117548.3.4城市规划与管理 15235268.3.5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15164558.3.6环境监测与保护 156868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 16153709.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6117819.1.1定义与概念 16242409.1.2发展历程 16252199.1.3组成与功能 16226559.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6269769.2.1设计原则 16145139.2.2开发流程 16300979.2.3技术选型 17277529.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17137419.3.1应用领域 17281469.3.2维护策略 1728818第十章测绘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172850710.1测绘工程技术管理 17108110.1.1管理原则 172518510.1.2管理内容 181646210.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 18442810.2.1质量管理原则 18875910.2.2质量管理内容 182232210.3测绘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182629710.3.1档案管理原则 181528010.3.2档案管理内容 18,第一章绪论1.1测绘工程技术概述测绘工程技术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对地球表面及其空间位置进行精确测量、描述和分析,为各类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测绘工程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测绘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测绘:通过对地表形态、地物位置等进行测量,绘制地形图,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形数据。(2)工程测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设施进行测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3)地籍测绘:对土地权属、界限、面积等进行测量,为土地管理、产权交易等提供依据。(4)建筑测绘: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测量,为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持。(5)环境测绘: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和评价,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6)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测绘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工程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1)高精度测量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的广泛应用,测绘工程技术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实时、大范围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其在测绘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环境监测、土地资源调查等。(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测绘成果更加直观、便捷,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4)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5)数字化测绘:数字化测绘技术将传统测绘成果转化为数字形式,便于存储、传输和共享,提高了测绘成果的利用效率。(6)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测绘技术具有低成本、快速、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测绘等领域,为测绘工程技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7)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测绘工程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效率。(8)国际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测绘工程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测绘工程技术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第二章测绘工程基础理论2.1测绘坐标系与基准测绘坐标系是测绘工程中用于描述地面点位置的重要工具,其建立在一定的基准之上。测绘坐标系分为地理坐标系和平面坐标系两大类。地理坐标系以地球椭球体为基础,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位置。其中,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地理坐标系又可分为天文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两种。天文坐标系以天文观测为基础,大地坐标系则以地球椭球体为基准,通过重力测量和几何测量等手段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平面坐标系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坐标系,常用的平面坐标系有高斯克吕格坐标系和通用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等。高斯克吕格坐标系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平面坐标系,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图的测绘。测绘基准是测绘坐标系的基础,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等。大地基准是确定地球椭球体形状和位置的基础,高程基准是确定地面点高程的基础,重力基准则是确定地球重力场的基础。2.2测量误差理论测量误差理论是研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学科。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系统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使测量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的误差。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校正和消除。偶然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预知因素引起的,使测量结果随机偏离真实值的误差。偶然误差不具有规律性,但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特性。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误差合成和误差传播等。误差分析是对测量误差的性质、大小和来源进行分析,以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误差合成是将多个测量结果的误差合成一个总的误差,用于评价测量结果的精度。误差传播研究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和传递过程中的传播规律。2.3测绘法律法规与标准测绘法律法规是规范测绘活动和保障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依据。我国测绘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宪法规定了测绘事业的基本原则,如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等。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明确了测绘事业的地位、任务、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等。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规定了测绘成果的管理、使用和保护等内容。测绘标准是规范测绘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的依据。我国测绘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如《测绘技术规范》、《测绘产品质量标准》等,行业标准如《城市测绘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企业标准则是企业内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测绘法律法规与标准为测绘工程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技术依据,对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地形测量3.1地形图的分类与表示地形图是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地物分布状况的一种图形。地形图的分类与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对其进行详细阐述。3.1.1地形图的分类地形图按比例尺可分为以下几类:(1)小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0的地形图,主要用于规划、科研和教学等领域。(2)中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在1:1000000~1:50000之间的地形图,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等。(3)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0000的地形图,主要用于详细地质调查、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等。3.1.2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地形图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等高线法:通过绘制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是连接同一高度点的闭合曲线,其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的坡度。(2)分层设色法:将不同高度的地形分为若干层,并采用不同颜色表示。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表现地形的高低变化。(3)地貌符号法: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貌类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3.2地形图的制作与处理地形图的制作与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图和校核等环节。3.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形图制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野外测量: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地形点的三维坐标。(2)航空摄影:利用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体,拍摄地表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获取地形信息。(3)卫星遥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地形信息。3.2.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整合和数据建模等环节。(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格式转换等处理。(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精度和不同比例尺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3)数据建模:根据地形特点,构建地形模型,如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形模型(DTM)等。3.2.3成图成图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成地形图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等高线法:根据DEM或DTM数据,等高线地形图。(2)分层设色法:根据DEM或DTM数据,分层设色地形图。(3)地貌符号法:根据DEM或DTM数据,地貌符号地形图。3.2.4校核校核是对成图结果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人工校核:通过对比实地调查结果和地形图,检查地形图的准确性。(2)自动化校核: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地形图进行自动化质量检验。3.3地形图的数字化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地形图的数字化与应用日益广泛。3.3.1地形图的数字化地形图的数字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扫描数字化:将纸质地形图扫描成电子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地形信息。(2)矢量化:将扫描得到的电子图像转换为矢量数据格式,如SHAPE文件、CAD文件等。(3)数字化仪输入:利用数字化仪将纸质地形图输入计算机,形成矢量数据。3.3.2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城市规划:地形图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用于分析城市地形、地貌和地物分布。(2)工程建设:地形图可用于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3)地质调查:地形图是地质调查的重要依据,用于分析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4)环境保护:地形图可用于分析地表水系、植被分布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5)军事应用:地形图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用于分析地形、制定战术等。(6)科研教学:地形图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工具,可用于地理、地质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4.1高程测量原理与方法高程测量是确定地球表面上各点高程的测绘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以确定它们的高程差。高程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它是通过使用水准仪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视线高差来确定高程差。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建立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2)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三角形的原理,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高程差。该方法适用于难以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如山区、湖泊等。(3)卫星高程测量:卫星高程测量是利用卫星信号,通过测量卫星到测点的距离来确定高程。该方法具有较广的测量范围,适用于大范围的高程测量。4.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高程控制网是用于统一和控制地区高程测量的基础框架。建立和维护高程控制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选点: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稳定性、易于保存和观测的点位作为高程控制点。(2)埋石:在选定的点位上埋设高程控制点标志,保证其长期稳定。(3)观测: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卫星高程测量等方法对高程控制点进行观测,获取高程数据。(4)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整理、平差计算等,确定高程控制点的精确高程。(5)维护: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观测和维护,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4.3高程测量精度分析高程测量精度的分析是评价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影响高程测量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误差: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对高程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仪器误差包括仪器本身的制造误差、标定误差等。(2)观测误差:观测过程中,由于观测者的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的误差,如瞄准误差、读数误差等。(3)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方法、参数选择等因素导致的误差。(4)外部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高程测量精度:(1)选用高精度仪器,定期进行标定和检查。(2)加强观测者的培训,提高观测技能。(3)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参数,进行数据处理。(4)在观测过程中,尽量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第五章平面控制测量5.1平面控制测量原理与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是测绘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精确测量地球表面点的平面位置,为地形、地籍、工程等测绘提供基础数据。平面控制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原理与方法:5.1.1坐标系统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坐标系统,包括国家坐标系、地方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国家坐标系以国家基准点为基础,地方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则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坐标系统为测量数据提供了统一的参考基准。5.1.2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三角测量: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计算出各顶点的平面坐标。(2)导线测量:利用已知点的坐标,通过测量导线边的长度和角度,计算出未知点的平面坐标。(3)水准测量:通过测量高程差,推算出各点的平面坐标。(4)卫星定位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导航技术,直接获取测点的平面坐标。5.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平面控制网是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其建立与维护。5.2.1控制网设计控制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控制网应具有足够的精度,满足工程需求。(2)控制网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控制网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应地形变化。(4)控制网应便于观测和维护。5.2.2控制网建立控制网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点: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控制点。(2)测量:采用上述测量方法,获取控制点的平面坐标。(3)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各点的坐标。(4)成果验收:对控制网成果进行质量评定,保证满足工程要求。5.2.3控制网维护控制网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检查控制点标志是否完好,观测环境是否变化。(2)复测: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3)更新数据:根据复测结果,更新控制网数据。5.3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是评价控制网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3.1精度指标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点位误差:测点坐标与实际坐标之差。(2)相对误差:测点间坐标差与实际距离之比。(3)中误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5.3.2精度分析精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测量方法精度分析:分析各种测量方法的精度,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2)观测条件影响分析:分析观测条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3)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4)控制网优化分析:根据精度分析结果,对控制网进行优化,提高测量精度。第六章工程测量6.1工程测量概述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地形、地貌、地质、建筑、道路、桥梁等众多领域。工程测量旨在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工程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等内容。6.2工程测量的实施与控制6.2.1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规范、技术要求等;制定测量方案,明确测量任务、方法和精度要求;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布设测量控制网: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后续测量提供基准。(3)现场测量:按照测量方案,采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现场测量。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等。(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整理、分析,形成测量报告。报告应包括测量成果、精度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5)成果验收:对测量成果进行验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6.2.2控制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2)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根据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保证测量精度。(3)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提高测量效率。(4)加强过程控制: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6.3工程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6.3.1误差来源工程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误差:测量仪器的精度、稳定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2)观测误差:测量过程中,观测者的主观判断、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误差。(3)环境误差: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数据处理误差:数据整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3.2误差处理方法(1)系统误差处理:通过校准仪器、改进观测方法、消除环境因素影响等措施,减小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处理: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3)粗大误差处理:发觉并剔除粗大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4)综合误差处理:对各类误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测量成果的质量,保证工程测量的可靠性。第七章三维测量技术7.1三维测量技术概述三维测量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测量手段,对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精确测量的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工业制造、生物医学、地质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信息丰富等特点,为各类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7.2三维测量方法与应用7.2.1三维测量方法(1)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是利用摄影原理,通过拍摄物体的照片,然后根据照片上的像素坐标,计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高精度的三维测量。(2)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利用激光束对物体进行扫描,通过测量激光束与物体表面的交点,计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3)结构光法:结构光法是利用结构光照射物体表面,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和方向,计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该方法适用于复杂表面的三维测量。(4)机器视觉法:机器视觉法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处理图像信息,计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该方法适用于动态三维测量和实时监控。7.2.2三维测量应用(1)测绘工程:三维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中主要用于地形、地貌、建筑物等三维信息的获取,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持。(2)工业制造:三维测量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主要用于产品设计和检测,如汽车、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的三维建模和精度检测。(3)生物医学:三维测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主要用于人体解剖结构、器官形态等三维信息的获取,为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持。(4)地质勘探:三维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主要用于地形、地貌、地下结构等三维信息的获取,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数据支持。7.3三维测量精度分析7.3.1测量误差来源三维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设备误差:包括设备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2)测量环境误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测量方法误差:包括测量原理、算法等引起的误差。(4)数据处理误差: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误差。7.3.2精度评价指标(1)中误差(ME):中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2)均方误差(MSE):均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的平方的平均值。(3)最大误差(MaxError):最大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4)精度指数(PI):精度指数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通过对三维测量精度分析,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合理的技术选择和数据支持,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第八章遥感技术8.1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一种不直接接触地面目标,通过电磁波的传输、反射和散射特性,获取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空间信息的技术。遥感技术以航空遥感、卫星遥感为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领域。其主要特点包括:快速、实时、动态、大范围、低成本、高精度等。8.2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8.2.1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图像配准: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坐标转换,使它们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对应。(2)图像辐射校正:消除图像中由于传感器功能、大气辐射传输等因素引起的辐射误差。(3)图像几何校正: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使图像更接近实际地形。8.2.2遥感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增强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图像中的信息更加清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对比度增强: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使图像中的细节更加明显。(2)亮度增强:调整图像的亮度,使图像更加清晰。(3)边缘增强:突出图像中的边缘信息,有助于提取地物轮廓。8.2.3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以识别地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监督分类:根据已知样本,通过训练算法自动对图像进行分类。(2)非监督分类:无需已知样本,通过聚类算法自动对图像进行分类。(3)混合分类: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以提高分类精度。8.2.4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目视解译:通过观察图像,识别地物类型、形状、纹理等特征。(2)数字解译: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自动解译。(3)综合解译:结合多种解译方法,提高解译精度。8.3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8.3.1测绘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为测绘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如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等。8.3.2地形图更新遥感技术可实时监测地表变化,为地形图更新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遥感图像与地形图比对,可快速发觉地形变化,提高地形图的现势性。8.3.3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实时、动态的特点,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8.3.4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技术可获取城市地表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生态环境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持。8.3.5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遥感技术可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产量等进行调查和监测,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8.3.6环境监测与保护遥感技术可监测地表水、土壤、植被等环境要素,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9.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1.1定义与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图、空间数据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资源管理和环境规划的水平。9.1.2发展历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和地图学相结合,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1.3组成与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输出和可视化。其主要功能包括: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可视化以及决策支持。9.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9.2.1设计原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用户友好性和安全性。这些原则有助于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9.2.2开发流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与调试、系统部署与运维。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如下:(1)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确定系统功能、功能和界面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功能模块和用户界面。(3)系统开发:按照系统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功能。(4)系统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5)系统部署与运维: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进行运维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9.2.3技术选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技术选型。常用的技术包括:地图引擎、数据库管理、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等。应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技术栈。9.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9.3.1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辅助规划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2)自然资源管理:对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总则
- 畜牧业的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考核试卷
- 灯具销售中的客户关系深化策略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考核试卷
- 玉米种植农业转基因技术安全性评价考核试卷
- 玻璃纤维在室内装饰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拖拉机田间作业性能考核试卷
- 2025年华为认证HCIA Storage H13-611存储考试题库(含答案)
- 第3章 新媒体营销时代的用户分析
- 超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课件 第1、2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库(含答案)
- 袁家村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简析讲解讲解
- 摄影实践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X射线衍射仪(XRD)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
- 2024年强基计划解读 课件-2024届高三下学期主题班会
- 认识常用电子元件图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