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峡》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峡》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峡》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峡》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三峡》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算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热情。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年发电量最多、防洪效果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课题:三峡水利工程。(幻灯片展示三峡工程的宏伟场面)师: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到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二、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课件创设情境。师:这是三峡工程中五级船闸的平面图。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图中的数学信息,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多?(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生可能会提出。①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②游轮平均每时航行多少千米?③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④三峡电厂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师:我们首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谁会列算式?生:9.843=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师: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算法)①估一估:水位平均每天大约上升多少米?(学生可能会这样估算:9.849,93=3)师: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比3米多还是比3米少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9.84米比9米多,所以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一定比3米还多一些)②知识迁移。师: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能不能帮助我们算出最终的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能会想到: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再把328厘米转化为3.28米)③列竖式算:先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并思考。⑴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⑵每次除得的商与除数的积表示()个()。⑶和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算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过程,教师板书,并同时质疑:9除以3商3,商写在什么位上?33等于9,9表示几个几?商的小数点应该怎样写?8表示几个几,8除以3商2,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2乘3等于6表示几个几?当十分位上的余数2比除数小,不够除该怎么办?24表示几个几?24除以3商是8,8应该写在什么位上?④小结: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也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一位上。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二)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55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③教师设疑:通过试算,你发现2.55与9.843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计算2.5.5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就不够商1,应该在商的个位写0补位。④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商的结果是否正确。(三)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4.925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③教师设疑:在计算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不够除,怎么办?(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当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24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24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④巩固练习:小电脑你会计算132吗?(四)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师:通过解决三峡工程中的数学问题,谁能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1、第107页第1题,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计算方法又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2、独立计算第2题,教师巡视知道算法有困难的同学。集体订正时,强调小数除法应该注意的问题。3、第5题: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计算难点。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纠正。4、第9题:火眼金睛辨对错。5、第3、6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列式解答。四、课堂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讨论:计算小数除法时,商在什么情况下小于1?《三峡》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短片导入,通过欣赏,学生可以简单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二、预习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积累的生字词展示出来,和大家简单交流,并请其余学生相互之间补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3.三峡是由哪些峡谷构成,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总结:本文就是写了从宜昌到重庆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却风光无限的三峡,通过对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特点、不同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艰险、迷人的画卷。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会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饿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下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四、感悟欣赏1、学生自由交流在课前收集的优美的语句例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直,险在多滩。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例2、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例3、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可以带有感情地朗读他们寻找的句子,教师可以适当点拨。2、师生集体欣赏文章的第七小节,相互之间谈论本段文字写得优美的原因,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模仿朗读。3、总结:学会朗读: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语气、语调,要富有感情。学会欣赏:可以从修辞、句式、感情色彩、语气、对中心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去欣赏文章的语言、语段等。五、质疑探究学生自由提问,可以由其余学生帮助回答,如有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六、课后尝试你想尝试当一回导游吗?赶快行动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任选三峡中的一段,进行解说。七、总结: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三峡》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篇三」三峡教学设计四川省双流县合江初级中学:唐清美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2.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重视朗读训练。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讨-译-思-用-背四、教学媒体:投影仪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投影)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1、疏通文意。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3、相互质疑(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注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葩它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6、学生相互质疑。7、教师范读8、学生齐读。9、教师指示节奏。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11、教师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六)提示性背诵(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八)总结全文1、学生可读可背课文。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3、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5、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6、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7、

教师布置作业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教学反思: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当然,在板书时有学生提出异议:“高猿长啸”不是写水的,这是我的疏忽之处。《三峡》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峡?(教师适时小结,介绍三峡)全班齐读课题,并介绍三峡。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二。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2.评价朗读情况。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5.轻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