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编题 七上 期末 24-12-9_第1页
❤【刘】自编题 七上 期末 24-12-9_第2页
❤【刘】自编题 七上 期末 24-12-9_第3页
❤【刘】自编题 七上 期末 24-12-9_第4页
❤【刘】自编题 七上 期末 24-1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刘】七上期末【刘】七上期末1.(23-24七年级上·辽宁·期末)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感慨(kǎi)

云霄(xiǎo)

着落(zháo)

美不盛收(shèng)B.匍匐(fú)

怂勇(yǒng)

惩戒(chěng)

畏罪潜逃(qián)C.余晖(huī)

狡黠(jié)

诀别(jué)

赅人听闻(hài)D.庇(bì)护

脑髓(suǐ)

羞怯(qiè)

参差不齐(cī)2.(23-24七年级上·辽宁·期末)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古诗文里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A.隐藏理想侵入美味佳肴B.封存心绪踏入琼浆玉液C.蕴藏思绪潜入奇珍异宝D.蕴藏思想潜入源头活水3.(23-24七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皮影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我们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②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③这种表演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④皮影人的制作和设计,不仅仅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而且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A.①句中,“深远”是动词,“我们”是代词,“文化”是名词。B.②句中,“是”是动词,“一种”是数词,“演戏”是名词。C.③句有语病,把“深厚”改为“浓厚”。D.④句有语病,把“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调换位置。4.(23-24七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宋代人把《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B.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植树的牧羊人》给我们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C.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盛行于元代。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D.垂爱、奉还、劳驾、久仰、尊君,都属于古代敬辞类:舍弟、拙作、见谅、鄙人、家君,则是谦辞类。5.(23-24七年级上·辽宁铁岭·期末)作文课上,语文老师提出:“语言就是一个人物的标签。”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尤为重要。《西游记》里塑造了经典的唐僧师徒四人形象,请你们猜一猜: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一路走到了一个荒郊野地,又饿又渴,于是分头寻找食物。真巧,他们每个人都看见了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你猜猜,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从三个徒弟中任选一个角色进行猜测,将他的语言仿照示例写在横线处。(3分)示例:唐三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下徒儿们可有着吃的了。(1分)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再猜一猜这些话都是谁说的呢?A.“真是造化,听说吃他一块肉能够长生不老,只要他来这白虎岭,我就让他变成一堆白骨。”B.“孽畜,愿意皈依我佛吗?”A句一定是说的,B句一定是说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语言描写是一张名片,可以判断人物的身份、性格。(2分)6.(23-24七年级上·辽宁丹东·期末)古诗文填空。(6分)(1),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3),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人生最是别离苦。”朋友分别难掩不舍之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诗歌阅读。(3分)7.(23-24七年级上·辽宁丹东·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①。【注]】①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A.甲乙两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甲诗中的“寄”和乙诗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借书信表达自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B.甲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宜情于景,“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和无奈。C.乙诗前两句则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意万重”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D.甲诗的后两句运用实写展现了诗人与亲人团聚的美好场面,乙诗的后两句将对亲人的眷恋融在了临行前因担心又开封的行为中。(二)文言文阅读。(14分)(23-24七年级上·辽宁鞍山·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④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⑥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⑦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⑧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谏议:官职的名称。②啮(niè):咬。③厩(jiù):马圈,马棚。④诘:责问,迫问。⑤遽(jù):迅速,急忙。⑥左右:仆人。⑦蓄:蓄养。⑧戒:告诫。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夫君子之行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B.非学无以广才

学而时习之(《论语》)C.因诘仆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D.陈谏议之子也

又数刀毙之(《狼》)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11.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和陈谏议在教育子女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23-24七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1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15分钟。【材料三】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材料四】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建议在教室里增设“小书架”,面对这提议,学生和家长反应不一。我认为增设“小书架”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小书架”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小书架”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小书架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12.对以上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实际的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提高。B.要改善国民阅读现状建议少上网多读书,上网时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娱乐。C.文学家鲁迅和数学家张广厚读书为追求功名的故事,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D.家庭和学校要营建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13.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你的妈妈。要求使用一句读书名言。(3分)14.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类书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名人故事、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二)(23-24七年级上·辽宁本溪·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春风林斤澜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5.说说选文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4分)16.选文⑥段是从人的哪几个方面的感觉来写春风的?(3分)17.选文⑦段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8.概括选文⑧段所写的三个内容。(3分)19.作者在选文⑩段写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用意?(4分)【答案】D【解析】A.云霄(xiǎo)——xiāo,着落(zháo)——zhuó,美不盛收——美不胜收;【答案】D【解析】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第一空,“隐藏”的意思是藏起来不让发现。“蕴藏”的意思是蓄积而未显露或发掘。句中指的“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思想……”是在学习古诗文中认真体会才能感受到的,但不是刻意隐藏起来的,所以第一个空选择“蕴藏”;第二空,“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认识;“思绪”指思路的线索、头绪。根据“古奥”的提示,第二空选“思想”恰当;第三空,“侵入”指强行进入;“潜入”指暗中进入。根据“古诗文的领域”的提示,第三空选“潜入”恰当;第四空,“奇珍异宝”的意思是珍异难得的宝物。“源头活水”的意思是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根据“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的提示,最后一空选“源头活水”恰当;故选D。【答案】C【解析】A.有误。“深远”是形容词;B.有误。“一种”是数量词,“演戏”是动词;D.有误。原句搭配不当。应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改为“为传统文化的展示”;故选C。【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故选B。【答案】示例l:猪八戒:呵呵,太好了!俺老猪早就渴了。示例2:孙悟空:奇怪?这荒郊野地的,哪来的西瓜?待俺老孙看看再说。示例3:沙和尚:还是听大师兄的吧。妖精观音菩萨【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时,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拟写即可。示例:八戒说:“我先把西瓜吃了吧,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悟空说:“小心是妖怪种的西瓜,保护好师傅。”(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A.结合“真是造化,听说吃他一块肉能够长生不老,只要他来这白虎岭,我就让他变成一堆白骨”可知,说话的是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白骨精打动了唐僧的怜悯之心,但三次全被孙悟空识破,全部被金箍棒打死。B.结合“孽畜,愿意皈依我佛吗?”可知,说话人是观音菩萨。唐僧取经路上,经历各种磨难,她多次出面搭救。收服熊罴怪,让其做守山大神;医活人参果树;收服红孩儿,封为善财童子;在通天河捉拿鲤鱼精;收服金毛犼。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历经种种险阻,都多次向观音菩萨求救。【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风正一帆悬择其善者而从之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甲诗的后两句运用虚写想象诗人与亲人团聚的美好场面;故选D。【答案】8.B9.(1)用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性,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陈谏议)急忙命令仆人追赶商人牵回马,而且偿还商人(买马)钱。10.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11.相同点:诸葛亮和陈谏议都教育儿子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同点:甲文以家书方式,谆谆教导儿子修身养德,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乙文通过生活中具体事件,教导儿子要遵守道义,不能移祸他人。【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助词,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名词,人;B.名词,学习/名词,学习;C.连词,于是/动词,趁、乘;D.助词,的/代词,它;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静,宁静专一;修,修养;俭,节俭;养,培养;(2)命,命令;贾人,商人;而,而且;偿,偿还;直,同“值”,钱;10.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意:你是朝中重臣,家中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驯服它呢?“汝为贵臣”中“汝”做主语,“为”是谓语,“贵臣”做宾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和后文断开;“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和“贾人安能蓄之”同为两个完整的句子,中间应断开;故断句为: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文章内容来看,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侧重点在于学习与做人方面。诸葛亮教育儿子治学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务必静心向学,收敛放纵之心。诸葛亮以家书形式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展现了诸葛亮平时操劳国事,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而以家书形式传递的一片拳拳爱子之心。陈谏议主要是教育儿子为人处事要淳朴、忠信、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要处处为他人着想。侧重为人处世需遵仁守义的修养。处事之时需谨慎,考虑后果要周到,处处为他人着想,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傲视旁人。同时,陈谏议是以儿子平时做的事情为切入点,及时发现错误教导他改正,属于言传身教。两篇文章都教育了子女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侧重点和教育方式各有不同,据此分析即可。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宋朝陈谏议,家中有一恶马,性情暴躁,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陈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马上质问下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下人说,公子陈尧咨把它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急忙找来儿子对他说:“你是朝中重臣,家中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驯服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急忙命令仆人追赶商人牵回马,而且偿还商人(买马)钱。告诫下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当时,人们称赞陈谏议拥有长者仁义风度的作风。【答案】C13.示例:妈妈,你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不会影响我学习的。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积累,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14.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因为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起来既轻松,又快速,而且有些作品还为写作提供素材。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名人故事、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涵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能够开阔视野,陶冶人的情操。【解析】1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辨析。C.不正确。材料三中,鲁迅和张广厚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如何通过读书获得成就的,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名。本项错误。故选C。13.本题考查劝说。题目要求写一段话劝说妈妈同意阅读课外书籍。在写这段话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理解妈妈反对阅读课外书籍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影响学习或者其他原因。引用一句读书名言,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和阅读都不受影响。语气要委婉、尊重,体现出对妈妈的关心和理解。示例:妈妈,我知道您担心我读课外书籍会耽误学习,但其实读书和学习并不矛盾。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开拓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对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请您相信我,我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保证学习不受影响,又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请您支持我阅读课外书籍,好吗?14.本题考查观点表达。题目要求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类书,并给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多读流行作品,因为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第二种观点主张多读名人故事、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示例一:主张多读流行作品的观点认为,流行作品读起来轻松省力,容易吸引中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快速地吸收知识。流行作品通常更贴近当代生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和同龄人的喜好。此外,流行作品的丰富多样性能提供更广泛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示例二:主张多读名人故事、经典名著的观点则认为这些作品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深度,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传承。此外,经典名著中的角色和情节往往具有普遍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情感和社会伦理等基本问题。【答案】15.承上启下,用设问句写出作者对于北国的春风有不一样的感受,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16.视觉、听觉和触觉。17.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木头架子发出的声音很大,从而表现北国春风刮得猛烈。18.写植物返青、萌发,人们在春天里辛勤劳作,表达对春风的喜爱之情。19.⑩段中写江南春天的潮湿发霉,反衬在北国的春风中一切都是那么有生气;使作者对春风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强烈。【解析】1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选文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段落:一是它在整个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二是它在表达文章主题和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这一段承接了上文对北方春天风沙的描写,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下乡别样的春天的描写,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通过设问句“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来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随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别样感受,认为北国的春风虽然猛烈,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